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2 14:1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的商业贸易
制作:田老师 审核:王老师 时间:2022.12.6
【课标要求】
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重难点】
1、重点
①了解古代中国、埃及、两河流域、希腊等区域的商业贸易活动及特点;
②知道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跨区域贸易交流通道,理解其对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2、难点:
了解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概念,理解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一、基础梳理,自学自查
商业贸易的起源
概念:专门从事商品收购、调运、储存和销售等经济活动的部门。在我国,一般对内称商业,对外称贸易。
时间:
条件:①前提: ②产品剩余 ③私有制产生。 ④根本:
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
一、国内商业
1、商朝:①专门商人产生。 ②范围: ③管理:
2、春秋战国:①打破 局面,私商出现。 ②商业都会形成 ③战国出现“市井”商业区。
3、秦汉:统一 、度量衡、车轨,促进全国商业流通。
4、魏晋时期:草市形成。
5、唐代:①草市发展。 ②唐晚期,夜市出现。
6、两宋:①打破 分区制度,形成商业街。 ②夜市繁荣 ③草市完备。
7、明清:①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②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 ③ 兴盛。
二、对外贸易
1、丝绸之路
开辟:
发展:唐宋之前称做 ;唐宋之后称作 。
2、管理机构:唐、宋、元、明初: 。乾隆: 。
3、朝贡贸易(“八方来贡 ,万国来朝”)
概念:宋代以后中国政府准许外国使节在进贡的前提下,随所乘船舶、车马携带商货来中国进行的贸易。
背景:很多国家前来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
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
固定:1757年, 一口通商。
古代世界的商业活动概况
1、古希腊:①历史悠久 ② 主导。
2、古希腊:①形成 中心。 ②海外贸易活跃。
3、古罗马:商贸繁荣,航路发达。
4、拜占庭帝国:曾垄断东西方奢侈品的贸易。
5、阿拉伯:主要从事 贸易,活动范围广。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一、货币
1、产生与发展
①中国: 使用贝币。
②古埃及:公元前11世纪,使用 和 。
③小亚细亚:公元前8—7世纪,出现金属铸币。
2、作用
二、信贷
1、古代世界信贷的发展
①两河流域:形式: 。 主体:商人、神庙、宫廷
②古埃及: 完备, 受法律保护。(公元前16—11世纪)
③古希腊:专门行业兴起,出现汇票雏形。(公元前4世纪)
2、古代中国信贷的发展
①《周礼》: 的记载。
②春秋: 普遍,出现 。
③唐代:由存贷款发展到 ,出现 。
④宋代: 、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
⑤明中后期:新式金融机构盛行。(代表: )
⑥清朝: 显著发展,出现本票性质的 。
三、商业契约
1、古代世界商业契约的发展
①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广泛使用。
②两河流域:公元前2800年左右,使用契约,订立契约普遍。
2、古代中国商业契约的发展
商周:出现
汉朝以后:财产和人身关系订立契约。
唐宋以后:应用广泛。
二、史料探究,知识拓展
探究1: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
材料:在古代海外贸易中,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是丝绸、瓷器、茶叶、铜钱等。进口商品主要是香料、药材、犀象、珠玉等,未经加工或技术含量较少,在中国消费范围和消费量有限。唐代以前,活跃在印度洋至中国的航线上的主要是波斯和阿拉伯商船。宋代时,中国海船取代了波斯和阿拉伯海船的地位,贸易活动远达东非沿岸,奠定了古代中国海上贸易的基本范。该时期港口众多,海外贸易规模空前扩大。明代前期二百年,朝贡贸易成为唯一合法的贸易,排斥民间贸易,海外贸易下降。此后虽然有所回升,但远未得到充分发展。
——摘编自黄纯艳 宋代海外贸易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形成原因。
探究2:古代货币、信贷和商业契约的发展
材料: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各种金融机构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上海钱庄和山西票号。钱庄不仅家数众多,而且有一套信用手段,能够在流通领域里起促进商品交换的作用。钱庄生意或买卖豆、麦、花、布。票号在资本上是商业资本的转化,商品的贩运与买卖,也需要资金的划拨与调剂。票号经营的汇兑业务,开始时是以商业个人为对象,政府机关的汇款则是后来的事。票号运用分支号众多的优点,不需要往返运现。票号放款的利率也不高。
——摘编自洪霞管《略论山西票号上海钱庄的性质和历史地位》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海钱庄和山西票号的特点,并指出钱庄和票号的作用。
知识拓展:古代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产生的影响。
一、货币
1、便利商品交换和流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2、扩大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
二、借贷
1、有助缓解官方的融资压力。
2、促进了资本的集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3、引起社会阶层的分化。
4、弊端:容易造成借贷纠纷等社会问题;使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破坏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人们正常生活。
三、商业契约
1、有利于调节商业贸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
2、反映了民事活动、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达水平。
三、课堂巩固与作业
1、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2、《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此景的出现,表明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宽松环境利于商业繁荣 C.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
3、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
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 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 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4、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这反映出
A.草市中有夜市 B.江南市镇兴起 C.村寨出现草市 D.专业市场出现
5、唐朝时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由此可见,唐朝
A.鼓励海外贸易 B.对外贸易繁荣 C.海外贸易成为主要税源 D.广州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6、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商业迅速发展,出现了汇票的雏形。中国古代也曾出现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这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7、《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主张曾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的罚金。由此可知,《十二铜表法》(  )
A.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体现契约与公正 C.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是平民的胜利
8、在中国古代,长途货运贸易历经不同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汉时期,我国便已存在“富商大贾,周流天下”的情况。然而当时进入长途流通领域的,只有金银珠宝之类体轻价昂的商品,粮食等大宗货物的贸易往往仅限于其产地及附近区域进行。虽然历代政府也通过漕运调运粮食,但一般商人则不敢问津。因此,长期以来便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货物转运原则:“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北宋时期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的漕运网把东京、江淮、关中等经济发达地区紧密联系起来。伴随这些条件的成熟和形势的变化,商贾们置流行数百年的“千里不贩籴”的原则于不顾,争先恐后地挤上长途贩粮的征途,这是北宋以前几乎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摘编自王兴文(《北宋漕运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商人突破“千里不贩籴”的转运原则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