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说课程序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性质和判定。
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图、列表,能找出圆心到直线的
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直线与圆的相
对运动,揭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
程;在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
精神。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其
中相切关系尤为重要。
难点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
的半径大小关系的对应.因为它既可作为各种关
系的判定,又可作为性质,学生不太容易解。 一、教材分析 在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
( 1 ) 用直线在圆上上下移动,引导学生用运动的观点来观察,发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的变化,揭示直线和圆的三种不同位置关系。
(2)通过讨论研究,利用数形结合的形式列表对比得出三
种不同位置关系的性质。并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相类
比,从而发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说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直线和圆不能有两个以上的公共点。
这个问题首先呈现给让学生,经过讨论最后明确否
定。因为这与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可以作一个
圆 相矛盾。
(2)直线和圆相切时有唯一一个公共点。
强调公共点的唯一性。
二、教法设计
教学不止是传授知识,让学生单纯记忆前人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结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这样才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这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类比法、直观演示、诱导探索等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勇于探索,并发现结论的学习方法。
这节课需要学生通过观察直线和圆的相对运动来揭示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而传统教学则以静态为主,不能形象、直观地演示,因此,本节课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自备圆规和直尺。 三、学法指导
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且尝试让学生来叙述定义,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初三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的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
学生质疑这一环节充分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做到不懂就问。
四、 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探究新知 -------例题讲解------
能力训练、学生质疑------学生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15分钟10分钟10分钟5分钟(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让学生回忆下列问题: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如何?
(目的:复习类比,引入课题)2. 演示日落过程中的三张图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猜想、发现,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目的: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观察三幅太阳落山的照片,地平线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a(地平线)
你发现这个自然现象反映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1)(3)(2)(三)例题分析 例1:在Rt△ABC中∠C= 90°,AC=3cm,BC=4cm,以C为圆心, r为半径的圆与直线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为什么? (1) r=2cm (2) r=2.4cm (3) r=3cm 练习(B组)
1、如图,在Rt△ABC中,∠C=90°,AB=5cm,
AC=3cm,以C为圆心的圆与AB
相切,则这个圆的半径是 cm。
2、如图,已知∠AOB=30°,M为OB上一点,
且OM=5cm,以M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
直线OA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①r=2cm;②r=4cm;③r=2.5cm。
3、直线l上的一点到圆心O的距离等于⊙O的半径,则直线l与⊙O( ).
A、相离;B、相切;C、相交;D、相切或相交。
1、完成下表:
2、如何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种)五、归纳小结: 六、作业
1.⊙O的半径为3 ,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若直线l
与⊙O没有公共点,则d为( ):
A.d >3 B.d<3 C.d ≤3 D.d =3
2.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等于⊙O的半径,则直线
和⊙O的位置 关系是( ):
A.相离 B.相交 C.相切 D.相切或相交
3.判断:若直线和圆相切,则该直线和圆一定有一个公共点.( )
4.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则以A为圆心,半径为1.73的圆
与直线BC的位置关系是 ,以A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BC相切.思考题:
已知点A的坐标为(1,2),⊙A的半径为3.
(1)若要使⊙A与y轴相切,则要把⊙A向右平移几个单位?此时,⊙A与x轴、⊙A与点O分别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若把⊙A向左平移呢?
(2)若要使⊙A与x轴、y轴都相切,则圆心A应当移到 什么位置?请写出点A所有可能位置的坐标.板书设计35.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评估
在初一、初二基础上初三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对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学生对照图形应该容易理解。但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半径r之间的大小关系在应用时很难判断,学生容易出错。尤其是对于相交和相离两种情况。如果学生当堂不能很好地掌握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适当补充此类的练习题,从而达到熟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