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
界中的作用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人教版 生物 八年级 上册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如果没有植物,地球将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动物呢?
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
最终导致生物圈的崩溃!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
1.生物的遗体被谁分解了?
它们分解后产生了什么物质?
这些物质又能被谁吸收和利用?
细菌和真菌
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分解者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看,细菌和真菌属于什么?
观察与思考
将图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生产者
光合作用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的循环
以分解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和其他有机物来维持自身正常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
腐生
呼吸作用
环境
消费者
分解者
提供有机物
枯枝落叶及遗体
尸体、粪便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
为证明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某小组同学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案,三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甲组 无菌条件
乙组 自然条件(暴露在空气中)
甲组 灭菌 无菌条件
乙组 未灭菌 自然条件
甲组 灭菌 未接种细菌 无菌条件
乙组 灭菌 接种细菌 无菌条件
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P82)
控制单一变量
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所以要保持树叶湿润。
4.那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
2.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3.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湿润?
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P82)
1.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有无细菌
为证明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某小组同学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案,三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甲组 无菌条件
乙组 自然条件(暴露在空气中)
甲组 灭菌 无菌条件
乙组 未灭菌 自然条件
甲组 灭菌 未接种细菌 无菌条件
乙组 灭菌 接种细菌 无菌条件
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P82)
控制单一变量
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所以要保持树叶湿润。
4.那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
方案3. 保证了两组的实验条件除了有无细菌外其他的条件都相同,实验结果更接近事实
2.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3.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湿润?
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P82)
1.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有无细菌
寄生
指一种生物长期或暂时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和体表,吸取后者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
被侵害的生物叫做寄主。
细菌
真菌
寄生菌
动植物
人
寄主
宿主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链球菌(细菌)
丹毒
猩红热
扁桃体炎
肺炎双球菌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结核杆菌
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真菌感染
足癣(俗称脚气)
甲癣(俗称灰指甲)
注意:脚气病与脚气不是同一种疾病。
脚气病成因:
脚气成因:
缺乏维生素B1
真菌感染
手癣(俗称鹅掌风)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真菌感染
小麦叶锈病
水稻稻瘟病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真菌感染
玉米瘤黑粉病
棉花枯萎病
生物防治——以菌治虫
松毛虫
菜青虫
棉铃虫
甘蔗象鼻虫
控制害虫的数量
减少农药使用,
减轻环境污染。
生物防治——以菌治虫(P83)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
真菌
扁桃体炎
猩红热
丹毒
肺炎
结核病
链球菌
手癣、脚癣、甲癣
小麦叶锈病
水稻稻瘟病
玉米瘤黑粉病
链球菌
癣菌
下列细菌和真菌中,营寄生生活的是( )营腐生生活的是( )
①人体中的链球菌 ②人体皮肤中的真菌 ③使玉米得黑粉病的真菌 ④草地上的真菌
⑤大豆根瘤中的根瘤菌 ⑥腐烂香蕉中的枯草杆菌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④⑥
A
D
练一练
新闻一: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推进玉米与大豆轮作,
促进种植结构调整。 ——2015年11月27日
《农村报》
新闻二:2017年9月8日农业部新闻发布会中提到:实行玉米与大豆轮作,
提高耕地地力水平。
——2017年9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根瘤菌
豆科植物
含氮无机盐
有机物
三、与动植物共生——与植物共生
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同生存,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叫 。
共生
豆科植物的根瘤
土壤中的含氮物质大大增加,供玉米以及豆科植物生长所用,从而提高产量。
三、与动植物共生——与植物共生
人们在一些土壤贫瘠的地方种植豆科植物,可提高土壤的肥力
地衣:真菌与藻类共生
真菌
藻类
提供( )
提供( )
有机物
水和无机盐
三、与动植物共生——与植物共生
藻类
真菌
地衣
1毫升的瘤胃液中就含有160~400亿个细菌、大量的真菌等微生物。
——中国科学院官网
《为什们反刍动物需要四个胃消化食物》
提供( )
分解( )
牛、羊、骆驼
胃肠内的细菌
纤维素
场所、食物
在牛、羊、骆驼等草食动物的胃肠内,生活着一些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又可以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食物,它们彼此依赖,共同生活。
三、与动植物共生——与动物共生
提供( )
制造( )
人
肠道内的细菌(大肠杆菌)
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
场所、食物
我们的肠道中也有多种多样的细菌,大部分是正常菌群,对人体没有危害,其中有些细菌还能够制造维生素B12 和维生素K,对你的健康很有益处。
三、与动植物共生——与人共生
人体肠道的共生菌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课堂小结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腐生
寄生
共生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3.与动植物共生。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 )
(2)只要有细菌和真菌存在,人和其他动植物就会生病。 ( )
(3)一些细菌生活在牛、羊胃肠内,不但不引起牛、羊患病,还对牛、羊有好处。 ( )
2. 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 )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吸收作用
×
B
√
√
练习
1.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时,最终会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 )
A.小分子有机物、二氧化碳、水
B.小分子有机物、水、无机盐
C.大分子有机物、二氧化碳、水
D.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2.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科学工作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因为南极( )
A.缺少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D
D
练习
3.大部分的细菌和真菌属异养生物,其原因是( )
A.进行有氧呼吸
B.进行无氧呼吸
C.不能直接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D.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消灭多余动植物 B.制造有机物
C.分解动植物遗体参与物质循环 D.净化空气
C
C
练习
5.豆科植物的根瘤是由哪两种生物共同生活所形成的( )
A.根瘤菌和豆科植物 B.藻类与真菌
C.藻类与细菌 D.原生动物与根
6.下列生物不能形成彼此依赖,相互有利的关系的是( )
A.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B.真菌和藻类
C.大肠杆菌和人 D.枯草杆菌和水果
A
练习
D
7.右图为绿色植物和一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
的二氧化碳循环中的作用,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微生物包括 和 。
(2)枯枝落叶被微生物分解成 、 、 等。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① 作用被植物利用。植物又通过② 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细菌
真菌
二氧化碳
水
无机盐
光合
呼吸
练习
THANKS
谢谢观看
人教版 生物 八年级 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