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1 10:14:1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梳理课文内容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感悟主要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感悟主要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感悟主要人物的人格魅力。
课堂导入
1.作者介绍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祖籍山东省聊城市,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长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2.主要人物介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3.鲁迅与萧红的关系
1934年,鲁迅先生在上海和萧红相识。萧红因此认识鲁迅先生,她是一个文学青年,十分崇拜鲁迅,向鲁迅请教文学上的问题。鲁迅先生十分欣赏萧红的才华,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萧红发表长篇小说《生死场》,因此一举成名。鲁迅先生和萧红的关系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萧红很喜欢来到鲁迅家做客时,她喜欢和鲁迅先生说话,鲁迅先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鲁迅对萧红是关爱,而萧红对鲁迅是敬重,两人是精神上的欣赏。
4.写作背景
1936年,鲁迅先生去世,在悼念鲁迅逝世的日子里,萧红用女性化、情绪化的手法,写下了《回忆鲁迅先生》,诠释了鲁迅的信念与力量。
《回忆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主要对鲁迅先生的生活进行了记述,表达了鲁迅先生人情练达,刚毅倔强的个性,诙谐风趣,自然随和,对于青年人的爱护,对革命的支持。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全篇充满真情实感。
二、整体感知
1.识词辨字
咳嗽(sòu) 不济(jī) 解剖(pōu)
展(zhǎn)然 校(jiào)对 遭(yǎnɡ)
调羹(gēng) 抹(mǒ)杀 草率(shuài)
踌躇(chóuchú) 疙瘩(gē da) 深恶(wù)痛绝
2.理解词语
安顿:安稳。
轻捷:轻快敏捷。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悠然:悠闲的样子。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调羹:羹匙。
薪金:薪水,作为劳动报酬按期到付给劳动者的货币或事物。
校对: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章。
展然:心情舒展的样子。
3.泛读课文,划分结构。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细节描写,批注从这些细节描写中感受到的鲁迅先生的非凡气质。
片段一(1)写鲁迅先生的笑。
片段二(2)写鲁迅先生走路轻捷。
片段三(3-13)写鲁迅先生接待友人的事
片段四(14-17)写鲁迅先生开玩笑,表现他幽默的一面。
片段五(18-23)写天晴后,我和鲁迅先生夫妇会心地笑起来。
片段六(24-26)写鲁迅先生关心、帮助青年,表现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性格。
片段七(27-30)写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原稿和校样的态度。
片段八(31-34)写许先生的忙碌,从侧面写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
片段九(35-40)写鲁迅先生的休闲娱乐,体现他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片段十(41、42)写鲁迅先生独特的生活方式,表现他惜时的品质。
片段十一(43-54)写鲁迅先生工作的情景,表现他忘我地奉献精神,饱含着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限崇敬和怀念之情。
片段十二(55-60)写鲁迅先生亲自验证鱼丸是否新鲜的事情,表现他严谨、认真的性格特征。
片段十三(61-63)写鲁迅先生包书仔细整齐,表现了鲁迅先生认真、细致的做事态度。
片段十四(64-67)写鲁迅先生对待休息和工作的态度,表现了他的奉献精神。
4.理解细节描写,感受非凡气质
精读课文,选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细节加以赏析,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说明自己从鲁迅先生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细节: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分析: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真诚。
细节: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的蒙蒙的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分析: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待人的热诚与周到。
细节: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分析: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待青年的赤诚之心,虽然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不怕花功夫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结合下文所写的对自己原稿与校稿的不珍惜,更能感知其伟大。
细节: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象夜里那样高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分析:感受到鲁迅先生工作的投入。
细节: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改味的。
许先生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不是好的,他又嚷嚷着。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不是新鲜的。鲁迅先生说: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分析: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即使是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意见也是十分尊重的。
细节: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分析: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为人,即便是小事,也做得非常的严肃认真。
精读课文,选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细节加以赏析,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说明自己从鲁迅先生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5.主题归纳
这篇回忆文章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三、问题探究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录了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更真实。伟人也像普通人一样会生病,会开玩笑,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这就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先生,更让人觉得可亲。
更直观。文章通篇都是对鲁迅先生的工作和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了解到鲁迅先生为人处世的方式,他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细节,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特点。
更真挚。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却真情毕现。
更有趣味。文中对于鲁迅先生的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描述,可以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更有表现力。这是以小见大写法的妙处。文中许先生的两句话说得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重量。
四、读后感悟
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提起鲁迅,总会想起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面目严肃冷峻。这便是鲁迅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实际上,伟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之情。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鲁迅先生是惜时如命的人,他的这种珍惜时间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只有珍惜时间,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充实、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