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一单元
1 社 戏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熟读课文,理解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理解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
3.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追忆及作者眷恋故乡的情感;培养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
课前自学
1.整体把握课文,填写以下内容。
淳朴善良无私友爱
再谈吃豆
深夜返回
停船吃豆
赵庄看戏
无船出行
伙伴游玩
平桥概况
2.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夜行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戏》主要写“我”和一群农家小朋友看社戏的情形,但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却写了不少与看戏无关的事,这些是否必要 请谈谈你的看法。
本文的中心是表现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而开头和结尾正是看社戏前后最能表现主题的内容,所以很有必要。
1.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piān pì( )的,临河的小村庄。
(2)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 háng bèi( )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
(3)这虾zhào lì( )是归我吃的。
照例
行辈
积累运用
偏僻
(4)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qī wǔ( )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
(5)母亲却竭力的zhǔ fù( )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
(6)母亲便kuān wèi( )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
(7)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dài màn( ),是待客的lǐ shù( )里从来所没有的。
礼数
怠慢
宽慰
嘱咐
欺侮
(8)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cuān duo( )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
(9)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fú shuǐ( )的。
(10)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g yuè( )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11)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jiā juàn( )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
家眷
踊跃
凫水
撺掇
(12)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jiǎo jié( )。
(13)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hǎo dǎi( ),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
(14)最惹眼的是yì lì( )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
(15)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chán chán ( )的船头激水的声音。
潺潺
屹立
好歹
皎洁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解析: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不能用来形容好消息,用错对象。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将采取多种节能减排,力争提前实现2060年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承诺。(在“节能减排”后加上“的措施”)
B.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下,使越来越多有志青年加入到大湾区创业大军。(删掉“使”)
C.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全力以赴,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设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把“成果”改为“成就”)
D.自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各领域文艺精品百花齐放,不仅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而且进一步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和“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位置调换)
C
解析:搭配不当,应把“创设”改为“创造”。
(1)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请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
.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上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李贺)
B.《竹里馆》(王维)
C.《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D
解析:A.边塞诗,B.山水田园诗,C.咏物诗,D.送别诗。图中诗歌为送别诗,故选D。
【跨学科学习】学习了《社戏》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有责任把我国的传统戏曲发扬光大。为此,他们决定以“拯救戏曲”为题,举行一次主题班会。
(1)【设计开场白】请你为本次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50~100字)
示例:同学们,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这次活动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中国的戏曲。我们应该明白:把中国戏曲艺术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责任。现在,我宣布:活动开始!
(2)【认识脸谱】在这次班会中,特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请你依次写出右边脸谱的行当。
左边的是旦角;右边的是生角。
课内精读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 ”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 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 ——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这篇小说以什么为线索 小说开头写平桥村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以社戏为线索,开头写平桥村的生活渲染气氛,介绍故事的特定环境,为下文看社戏做铺垫。
2.赏析下面的句子。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船行之快和孩子们欢乐的心情。
3.结合选段,分析六一公公和双喜的形象特点。
六一公公:从六一公公对“我”的客气、热情,送豆给“我们”吃可以看出他热情好客、宽厚善良;从他因“我”赞他的豆而开心可看出他的淳朴,珍爱自己的劳动成果。
双喜:从他辨认出阿发家和六一公公家的田,又考虑到六一公公会发现他们用了盐和柴火、偷豆,可以看出他心细如发、聪明机灵;从他怕阿发的娘哭骂,可看出他善于为人着想。
4.请谈谈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教材母题变式)
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其实那夜的戏并不怎么好看,那夜吃的豆也是普通的罗汉豆,作者借助“我”怀念那夜的戏和豆,实际上是怀念平桥村朴实、勤劳、聪慧、友爱的小伙伴们和有趣的生活。“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类文阅读
故乡的年戏
马亚伟
①故乡的年戏,总是热闹而隆重。只要戏台搭起来,整个村庄都欢腾了。
②大人孩子们奔走相告:“看戏去喽!看戏去喽!”到那时,春节才真正有了年的味道。年戏是最能聚拢人的活动,村里几乎全民参与,连六七十岁的老人都会穿得暖暖和和,到戏台下来看戏。乡村简陋的戏台,撑起一个绮丽的空中楼阁,才子佳人、王侯将相,水袖如云,像走马灯一样从戏台上晃过。
④记得有一次,我和小姨早早拿着凳子占了最佳位置,我们坐在前面看,后面有站着看的,还有踩到凳子上看的。小姨的对象也来了,他一会儿给我们买糖葫芦,一会儿给我们买炒花生,“鞍前马后”地“伺候”着。直到小姨说:“行了,坐下看戏吧!”他便坐在小姨的身边,一边看戏,一边看小姨。他的手还会偷偷牵一下小姨的手,然后两个人甜甜蜜蜜地笑笑。
⑤每当看戏时,我的视线穿越拥挤的观众,落到戏台上,眼里的景象霎时缤纷起来,舞台上旖旎的长襟水袖,背景里缤纷的秀阁绮窗,多么美啊!耳边响着各具特色的唱腔,生旦净丑各有风味。我最喜欢俏滴滴的花旦,举手投足活泼机灵,很惹人爱;还有花脸的唱腔,气韵颇慷慨,痛快淋漓;还有优雅美丽的青衣,唱腔婉转悠长,极为动听。
⑥我的母亲曾经唱过几年戏,我从小耳濡目染,也非常喜欢戏曲。有一次,戏台上唱的是《大登殿》,王宝钏十年寒窑,终于拨云见日。“端端正正,正正端端,打坐在金銮……”,演员的演唱字正腔圆,表情生动,非常有感染力。高潮之时,台下叫好声响成一片。演员的表演更加卖力了,完全沉浸在自己塑造的角色中。
⑦我的兴趣,更在于戏台上偶尔会出现的“奇幻效果”。我忘了是一出什么戏,戏台上喷出一阵烟雾,闪过几道亮光,一只蚌就变成了一位漂亮姑娘——蚌精。那个年代,这样的场景无异于如今的“豪华大片”。整个戏台因此变得瑰丽,梦幻,让人充满了无尽的想象。乡村戏台,仿佛是天上宫阙,演绎着另一个世界的悲欢离合,神奇而生动。
⑧花花绿绿的戏台,有板有眼地唱念做打,热热闹闹的人群,都那么让人怀恋。我多想再回到故乡,在故乡的戏台下,看一场年戏。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
1.文章一开头就说“故乡的年戏,总是热闹而隆重。只要戏台搭起来,整个村庄都欢腾了”。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热闹”“欢腾”的。
看戏之前,大人小孩奔走相告;看戏中,男女老少沉醉其中;戏台下,青年男女卿卿我我;戏台上,演员卖力表演;戏台上偶尔出现的“奇幻效果”。
2.赏析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和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午后暖暖的阳光大片大片铺开”中“大片大片”改成“大片”好不好 为什么
不好,“大片大片”运用了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同时强调了看年戏时午后阳光的温暖舒适,也烘托了此时看年戏人的惬意。改后就没有了这种效果。
(2)请从描写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戏台下大人小孩看戏的沉醉入迷,从侧面表现出戏台上的表演的精彩,表达了“我”对故乡年戏的怀念之情。
3.有人说,本文的最后一段与鲁迅先生《社戏》中的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蕴含着相同的情感,请谈谈你的理解。
两篇文章结尾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及故乡人、故乡的淳朴风俗的怀念之情。
4.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你的家乡有哪些地方戏 请写出其中的一种,并简述其主要特点。
示例一:粤剧。特点:以粤方言演唱,最初兴起于广州、佛山一带,现主要流行于广东珠三角、粤西、港澳地区;粤剧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 示例二:潮剧。特点:主要流行于潮汕地区,用潮州话演唱;潮剧行当齐全,以生、旦、丑最具地方特色;潮剧演唱用真声,唱念用古谱“二四谱”,韵味浓郁;潮剧音乐属曲牌联套体,唱南北曲,声腔曲调优美,轻俏婉转,善于抒情。
示例三:客家山歌剧。特点:用客家方言演唱,流行于梅州、河源、惠州、韶关等客家方言区;剧本唱词有客家山歌味,多属借物比喻、语义双关的唱句,以比、兴的手法抒情;唱腔音乐以客家地区的山歌、说唱音乐、杂腔小调和宗教音乐为基础而形成发展;表演方面以表现现代生活见长。(本题不设统一答案,所写地方戏剧种类应与自己所处地域一致,表述清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