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乘法和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课题 乘法和连除的简便计算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教材分析 理解一个数乘一个数转化为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的算理,及利用乘法分配律转化为一个数分别乘两个数再相加的算理。
学习目标 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改成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的算理。理解一个数乘一个数转化为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的算理,及利用乘法分配律转化为一个数分别乘两个数再相加的算理。能正确运用连乘和连除的简便运算,正确合理地进行简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灵活、合理的简便算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 理解和掌握连乘和连除的简便运算。
难点 选择合理的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你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吗?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怎样计算更简单?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使计算更简单。师:像25、4、2、8和125等这些数字相乘能凑成整十、整百和整千数等,可使计算简便。师: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学生汇报: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答案。 通过小练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从知识经验和心理各方面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主题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整理并展示数学信息。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预设:①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②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③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④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⑤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下面我们先来共同解决“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和“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这两个问题。2.解决问题课件出示: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师:想一想这个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你们能用几种方法解决,比一比看谁的算法多,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比较3种不同的解法,你喜欢哪种?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预设1:它们的结果相同。预设2:它们都用到了运算定律。预设3:这些做法都比较简单。师:说的都非常好,看来每个人思考的角度都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但结果是相同的,今天我们就是研究简便计算。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学生汇报:方法一:方法二:师:观察算式的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预设1: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预设2:我发现连除可以变成先乘后面两个数,再除,得数不变。教师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师:这个规律我们可以用字母表示吗?学生展示:a÷b÷c= a÷(b×c)师:这里需要注意b≠0,c≠0。 学生提出问题,整理并展示。学生汇报。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合作交流,教师巡视。 从学生最熟悉的事情引入,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就有兴趣。当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在一起时,学生就会不由自主的融入到情境中,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柑橘,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活动打下一定的基础。算法多样性,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探索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搭建宽松宜人的发现自我、表现自我的舞台,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所学的是有价值的数学,利用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将解决问题放在小组内进行探究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学生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这个充满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练习 1.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2.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4800÷5÷20 1500÷5÷425×32 ×125 320÷(32×5)3.对比练习9600×25×4 9600÷25÷4 9600÷25×44.工地需要1280袋水泥,用8辆同样的大车4次才能全部运完,一辆大车一次可以运多少袋水泥?5.一个果园要运6400筐苹果,每辆汽车一次可以运32筐,8辆这样的汽车多少次能运完? 学生做练习,巩固知识。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归纳结论,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板书 乘法和连除的简便计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