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学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学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2 15:3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5 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和史料阅读,了解古代印度文化、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发展历程、特征。
2.通过史料研读与合作探究,理解各个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尝试运用时空观念架构知识体系,用唯物史观分析经济社会现象,
3.通过各区域文化的交流共存的相关史实,感知文化的多样性与共进性,涵养文化自信的情怀与文化包容的胸怀。
目录
CONTENTS
一、古代印度文化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三、印第安文化
瓦拉纳西,位于印度北方邦东南部、恒河中游,享有“印度之光”的称号,是印度恒河沿岸最大的历史名城,相传6000年前由作为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湿婆神所建。公元前5世纪,佛祖释加牟尼曾经到这里布道、传教。公元7世纪,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曾到这里朝圣。
瓦拉纳西是印度教徒的心中圣地。印度教徒人生的四大乐趣——“住瓦拉纳西、结交圣人、饮恒河水、敬湿婆神”有三个都要在瓦拉纳西实现。印度教徒一般都认为能在瓦拉纳西死去就能够超脱生死轮回的厄运,而他们相信在瓦拉纳西的恒河畔沐浴后,即可洗涤污浊的灵魂;另外,在瓦拉纳西的恒河畔火化并将骨灰洒入河中也能超脱生前的痛苦。
一、古代印度文化
1.地理环境: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这里有着辉煌的古代文明。
2.特点:
(1)社会等级森严: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材料一:印度独立60年来,种姓制度的残余继续在社会中顽固存在。印度国内的有识之士已经指出,应该从教育体系入手,培养儿童的平等观念,彻底解决高种姓人对低种姓人的歧视。
材料二: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上千年历史,这种把人划分为尊贵和卑贱的传统制度至今仍在印度社会有所体现。印度政府2006年9月14日提出一项计划,宣布政府将向那些与低种姓人通婚的高种姓人颁发5万卢比的“奖金”。旨在消除种姓歧视。
印度的这种封建制度形成的背景、内容、特征、评价?
①产生的背景: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进行社会管控的手段,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初,曾用种姓来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当雅利安人的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内部也出现了等级划分,社会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
②内容:种姓制度是最典型、散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婆罗门(僧侣)掌握神权,主持祭祀,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刹帝利(贵族、武士),掌握政治、军事实权,是古印度国家的世俗统治者;吠舍(农民、工商业者),多属被刺削的小生产者;首陀罗(奴、杂工、仆役),是没有任何权利的被压迫被剥削者。
③特征:各等级的权利、地位和义务有着很大差别;在种姓制度下各等级之间贫贱分明,职业世袭,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间不允许通婚等。
“古印度种姓制度规定:如果身处婆罗门阶层和身处刹帝利阶层的人结婚,孩子是刹帝利阶层。如果婆罗门和吠舍结婚,子女属于吠舍阶层。”
④评价:其实质是通过制度的形式规定社会的等级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为种姓内成员提供了保护,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但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它制造种姓隔离,维护社会不平等,延缓社会发展进程,后来种姓制度虽然废除了,但种姓观念在印度民众中根深蒂因,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和谐发展。
吠陀时代
大约在公元前1500-公元前1000年间,形成了一部印度雅利安人诗歌总集《梨俱吠陀》,“吠陀”的意思是知识。《梨俱吠陀》与后来三部吠陀被后世合称为“四吠陀”。它们是古代印度祭祀活动中祭司们使用的经书,也是歌颂神明的诗集,同时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情况,成为后人了解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文献。它们反映的时代被称为“吠陀时代”。
1.古典希腊文化
(2)佛教文化兴盛:公元前6世纪以后,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严格规定社会等级的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的不满加剧,佛教产生了。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印度教,是在吸收婆罗门教、佛教和耆那教教义以及民间信仰、习俗、哲学等的综合产物,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是印度的国教。它有着三大特点——崇拜三大神(创造之神梵天,保护之神毗湿奴,毁灭之神湿婆)、宣扬世袭等级制度、坚定相信轮回转世。
(3)以宗教为中心:古代印度的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和石柱以及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4)以诗代史: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前者大约完成于公元前4世纪,后者大约完成于公元前2世纪。两部史诗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摩诃婆罗多》成书时间约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以印度列国纷争时代为背景,描写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而展开的种种斗争,最终导致大战。
《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并列为印度两大史诗,成书于2世纪,史诗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表现了印度古代宫廷内部和列国之间的斗争。作品中神猴哈奴曼拥有四脸和八手,帮助罗摩战胜了强敌,救出妻子,成为印度教神话中家喻户晓的角色。
阿旃陀石窟
每次外来民族的人侵,都给印度文明带来了新的成份。他们与本土文化融为一体,使之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与此同时,这些外来民族也无不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印度民族所同化。……
印度曾被称为是“人种的基因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能在印度被找到……另外,印度目前使用的语言共有18种之多,并且每种语言都包含有其他语言的些许成份。
——《浅论印度文明的特征》
思考印度文化的特点。
宗教性、多样性、包容性
印度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是很突出的,它的影响很大……中国的佛教就是从印度传来的,然后又通过朝鲜传到了日本,影响了日本文化。印度文化的影响向南,包括了越南、柬埔寨、老挝,所有的东南亚,泰国、缅甸不言而喻,受影响的还有印度尼西亚。我说的影响,不仅是指宗教的影响,还包括印度文学、艺术和哲学。
——张光璘、李铮编《季羡林论印度文化》
古印度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1)对东南亚的影响:
①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在东南亚产生广泛影响。
②佛教文化更是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
(2)对中国的影响:
①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宋朝,佛儒道相互渗透,形成理学,丰富了中国的传统哲学体系。
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③丰富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吴哥窑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一)古代朝鲜文化
“男有烈士之风,女有守正之俗,史称小中华。”
——《朝鲜王朝实录·成宗实录》
“我国虽僻在海隅,壤地褊小,风俗之美侔拟中华,华人称之曰小中华。”
——朝鲜《蒙童学习》
“往古已来,中国有圣则后服,朝堂有变则先叛。”
——奈良时代,藤原广嗣给圣武天皇的奏折
1.地理环境:古代朝鲜指亚洲东部和朝鲜半岛及其附属岛屿(朝鲜和韩国),毗邻中国。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2.文化成就
(1)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
(2)7世纪时,朝鲜半岛的居民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
瞻星台是东亚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建于新罗第27代王善德女王时期,用于观测天空中的云气及星辰移动等天象。瞻星台是一座石结构的建筑,呈圆筒形,由362块10厘米大小的石块分成27层堆砌而成,直线与曲线的搭配十分和谐,建造瞻星台时用了362块石块,象征着阴历年一年的石块。
(3)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正史。
(4)朝鲜的音乐歌舞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3.朝鲜与中国的交往:朝鲜和中国隔江相望,自古以来交往频繁。
(1)佛教、道教和儒学都从中国传入朝鲜。
(2)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
(3)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许多朝鲜学者具有很深的汉文造诣。
(4)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也流入中国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宫廷中就已经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二)古代日本文化
材料一 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大化改新于645年开始,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国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区,由从天皇和国家议会那里取得权力的总督和地方行政官统治。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新的拥有土地的耕种者需向中央政府纳土地税和劳务税,前者以稻米的形式支付,后者有时包括服兵役。
材料二 他们(日本新领导人)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明治时期的政治家赞成神道教为国教,因为神道教认为国民与天皇是一致的,认为天皇是太阳女神的后裔。在教育方面,日本明确規定,其目的是促进国家利益,而不是发展个人。……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了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1.日本神道思想的发展
(1)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都有神灵,都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
神道(教),是日本大和民族和琉球族的本土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天皇崇拜等为主,属于多神信仰,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也赋予各代天皇神性。特别崇拜作为太阳神的皇祖神──天照大神。称日本民族是“天孙民族”,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且是其在人间的代表,皇统就是神统。祭祀的地方称神社或神宫。
(2)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天照大神(太阳女神、天照皇大神),是日本神话里三贵子之一,高天原的统治者与太阳的神格化,被奉为日本天皇的始祖,也是神道教最高神。
(3)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思想,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道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
武士道是基于一些美德如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的精神信仰。
在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之后,武士道经历了一次畸变。武士道作为传统封建制度的精神规范,却在日益法西斯化的国家军队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2.古代日本文学艺术、建筑成就:
(1)文学艺术: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
是由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贵族光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是日本古典文学杰作。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相当于中国的《诗经》。收录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的长短和歌共计四千五百余首。
(2)建筑和绘画: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大和绘和浮世绘都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
法隆寺,又称斑鸠寺,据传始建于607年的佛教木结构寺庙,是日本最古老的建筑形式,是木质建筑的杰作。它标志着艺术史和宗教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
日本茶道文化。
8世纪时,茶及饮茶的方法从中国唐朝传入日本,首先在宫廷贵族、僧侣等上层社会中传播,后来逐渐流行。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在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茶道。日本茶道提倡“和、敬、清、寂”,是一项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材料 在世界上众多的远古文明中,玛雅文明是最富有浪漫色彩的。然而,它却在500年前像谜一样消失了,大约在10世纪,高耸的金字塔,庄严的神殿,精美的纪年石碑,发达的水利沟渠系统,以及那些象形文字、历法、宗教……这些累累硕果都掩埋在了丛林之中、泥土之下。
——摘编自赵刘阳、程垫丰、王智力《“失落”的文化遗产——玛雅文明》
(一)美洲印第安文化含义: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相互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最具代表性。
古玛雅城市遗址
印加马丘比丘城遗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二)宗教信仰
材料一 古代时期的图像、殖民时期的文献以及一个多世纪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使我们了解到玉米神在玛雅神话中的重要地位。民族志资料不断提及这位神袛及其在其他中美洲社会群体中的对应体……那些看起来平常世俗的玉米播种、耕作和制作食物的准备工作亦是玉米神话的重要方面。
——摘编自迈克尔·D.卡拉斯科《玛雅农业神话:玉米和人的生命轮回》
材料二 宗教信仰在玛雅文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透过铭文释读与雕刻装饰的综合解读,研究者发现山丘是玛雅人的重要崇拜之一。山丘一词广泛地出现在地名、文献、雕刻装饰之中。同时,玛雅人将金字塔神庙看作是山丘。这些建筑物被设计成山丘,并且复制了神圣性地理景观到城市之中。借由山丘崇拜,统治者增强了统治权威,塑造自己作为人间世界与超自然世界中介者的形象。
——摘编自蔡佾霖《地理景观与宗教:古典玛雅人的山丘崇拜》
1.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在宗教上是多神崇拜。
2.玛雅人崇拜的大多是与其物质利益紧密相关的自然神。创造之神伊查姆纳是最重要的神,他兼有其他神的本领。
3.在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信仰中,太阳神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二)宗教信仰
4.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作为神庙的塔基或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
羽蛇神金字塔
位于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古城奇琴·伊察的羽蛇神金字塔,建于9世纪,高约30米,共9层,上有神庙。羽蛇神金字塔每面有91级阶梯,加上神庙的1级阶梯,整座金字塔共有365级阶梯。
阿兹特克太阳神金字塔
印加阿卡帕纳金字塔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三)文化成就
1.玛雅人
(1)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象形文字。
玛雅文字:玛雅人的象形文字是一种既表音又表意的“意音文字”,由800多个象形符号组成20000多个词汇,书写时夹杂着数码和图画。
(2)发明了“玛雅历”。玛雅历以365天为一年,一年18个月,每个月20天,剩下的5天是“禁忌日”。
(3)玛雅人知道“零”的概念,还以手和脚的20个指头作为计算的基础,创造出20进位。
玛雅记数法基本采用20进位,故11、12、13、14以下两横表示,16、17、18、19以下三横表示,到20则进位(图为1—20的计数符号)。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三)文化成就
2.印加人
(1)印加人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和宏大的太阳庙;
(2)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
(3)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太阳历一年为365天,太阴历一年为354天。
马丘比丘遗址
马丘比丘是印加人造的古城,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悬崖上。遗址中的宫殿、神庙、城墙以及给排水设施,都充分展现了印加人高超的建筑技术。
马丘比丘天文台
印加阿卡帕纳金字塔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三)文化成就
3.阿兹特克人
(1)阿兹特克人使用图画文字记史述事
(2)阿兹特克人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
阿兹特克太阳神金字塔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利于相互借鉴,促进文化的发展进步。
2.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与发展
3.利于加强不同文化圈相互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设和谐世界。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三)文化成就
(四)文化的灭亡:16世纪以后,由于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印第安人遭到了大肆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几乎毁灭殆尽。
哥伦布到达美洲
印第安人遭屠杀
材料 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
——[美]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对印第安文化产生的影响。
①毁灭古老美洲文明,阻断美洲民族历史的发展。
②给美洲带去相对先进生产技术,客观上促进美洲的近代化。
巩固练习
1.“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族的神道教的同时,日本人还接受了佛教,但对之作了修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全球通史》的这段话意在说明日本( )
A.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B.通过学习中国实现了制度、文化变革
C.善于模仿、学习其他民族长处
D.不是简单复制别国文化更要适当改造
D
巩固练习
2.柬埔寨吴哥窟是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兴建于吴哥王朝时期。在吴哥窟回廊的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之上,都有浮雕,内容取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这反映了( )
A.柬埔寨艺术都与佛教有关
B.柬埔寨石窟艺术源于印度文明
C.吴哥王朝以印度教为国教
D.东南亚文化受到印度文化影响
D
巩固练习
3.朝鲜王朝有各种考试时间不确定的科举考试,又称“别试”。具有代表性的别试,朝鲜国王也会亲临考场,其中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材料说明( )
A.儒家思想对高丽王朝影响较大
B.高丽王朝完全效仿唐科举考试
C.科举考试推动朝鲜社会的发展
D.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官员的选拔
A
巩固练习
4.马丘比丘遗址的主要建筑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这里有沿着陡峭山坡层层开凿建造的房屋、从山顶向各个方向开凿的供水渠道、各种形状的庙宇、庄严的皇家墓葬,还有日晷、采石地点等。该遗址反映了( )
A.印第安人高超的城市建筑艺术
B.阿兹特克人国家发达的城市化水平
C.马丘比丘是安第斯地区的中心
D.印加文化继承了玛雅文化的精华
A
巩固练习
5.美洲的印第安人,勤劳智慧,早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前就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 但是,由于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内部之间也交流很少,因此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
A.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
C.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因地理环境导致衰落
C
巩固练习
6.图1、图2所示是现藏于墨西哥城国家人类学博物馆的两件出土于中美洲古代石雕文物。它们的史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其( )
A.可以还原印加人的体貌特征
B.是古代亚美两洲贸易的见证
C.带有明显的东正教思想痕迹
D.展现了印第安人的艺术想象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