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大通县期末联考
高一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固: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和后续战争征服了殷商统治区域,继而建立了周朝,并对文王之子、殷商
遗臣、先贤之后,还有重要的功臣进行大批分封。周武王分封旨在
A.确立贵族世袭特权
B.巩固西周的统治
C.强化君主专制权力
D.抵御蛮夷的扩张
2.东汉时期,有这样一群体拥有特权,朝廷用人主要从他们当中选取,累世尊贵显达。另外他们
还广占土地,隐庇人口,拥有私人武装,横行郡县,权势有时超过官府。材料可用来印证东汉
时期
A.外戚宦官相互勾结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D.边疆地区动荡不安
3.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自迁都洛邑后,便立即下令加紧修建
孔庙祭孔。又给予孔子后裔土地与银钱,让他们可以继续祭祀这位祖先。这说明孝文帝
A.潜心文学创作
B.注重发展经济
C.锐意改革旧俗
D.认同汉族文化
4唐初某税制规定:“每丁岁人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絶各二丈…凡丁,岁役二
旬。若不役,则收其庙,每日三尺。”由此可知,该税制
A.保证了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B.确保了农民有土地可耕种
C.抑制了唐代社会土地兼并的现象
D.增加了政府的赋税和兵源
5.据《元史》记载,元朝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其政务运作又由
群官共同处理,各官员之间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彼此牵制。这反映了元朝行省
A.行政运作迅速高效
B.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C.官员权力“大而不专”
D.冗官现象较为突出
6.宋词为我们描绘了喧嚣热闹的宋物市井生活画面,表现了江南生活的繁荣生机,传达了人们
对生活的热爱。到了元朝,散曲比宋词更为灵活,适应了市井演唱的需要。材料主要说明宋
元时期
【高一期末联考·历史第1页(共6页)】
231377Z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大通县期末联考·高一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2.C3.D4.A5.C6.D7.A8.C9.B10.C11.B12.A13.C14.D15.B16.D
17.C18.B19.A20.C21.A22.D23.D24.B25.A
26.(1)变化:由独相制变为群相制(或实行集体宰相制)。(2分)评价:三省六部制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分工明确,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利于避免决策失误,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影响。(4分)
(2)措施:废除丞相职位,权分六部。(2分)消极影响: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降
低了国家的决策效率;强化了君主专制,易造成统治腐败。(4分)
27.(1)背景:“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及洋务运动的兴起;两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太平天国运动
后,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西方工业文明的不断传入。(4分,任答两点即可)特点:属于官办企业;发展速度
快,生产规模大,涉及范围广:对西方的依赖程度较深:影响深远。(4分,任答两点即可)
(2)有利条件: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人民建设新国家的热情高:土地改革、“三
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相继开展,为其发展莫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援
助;党和政府高度重视。(4分,任答两点即可)历史意义:使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为国
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言之有理即可)
28.(1)文献史料:材料一、材料五和材料六:实物史料:材料二和材料三;口述史料:材料四。(3分)
(2)材料五更可信。(1分)理由:因为材料五属于国防部在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战犯的判决书,具有权威性;
其内容由战犯供述罪行,可靠性高。(4分,言之有理即可)
(3)原则或方法:孤证不立原则,各种史料要相互印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手史料原则,在研究历史问题
时,要尽可能使用一手史料,这样才能让历史结论更具有可信性和说服力。(4分,言之有理即可)
29.示例:
论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2分)
阐述: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便立足于中国国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推
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时期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为
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在延安时期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指导了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又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方针政策,实现了
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面对中国的发展问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做出了改革开放
的伟大决策,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
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不断推动若中国走向繁荣富强。(8分》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新、与时
俱进精神的体现,它不断推动着中国的发展与进步。(2分)
(“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高一期末联考·历史参考答案】
231377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