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1 06:59:47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大通县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图:人教版必修5。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自隋唐以来,儒学的显赫地位已不复曾经,儒、道、佛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北宋时期
的士大夫群体开始将思路转向佛教禅宗,他们不再试图创造崭新的学说和进行大的变动,而是
以工具主义的价值观和实用理性的态度,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融入了佛禅哲理和道法哲学,以
期弥补儒学空泛而脱离实际的弊陋,并有意无意地给北宋时期儒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
佛禅哲学与儒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但在内心修为和哲学修养方面,佛禅强调内心的专
注与超越、理性的思辨意识以及宏大的精神追求,这都是传统儒学所未曾达到的精神境界。北
宋士大夫将这种佛禅哲理与传统儒学的道德观、秩序观结合起来,注重个人内心世界的道德信
仰,并引申出与自然相一致的代表“心性义理”和宇宙本源的“天理”,传统儒学发生裂变,理学逐
渐兴起。
在北宋士大夫的众多理学成果中,苏洵、苏轼、苏撤的成果是丰富而影响深远的。他们是一
个并行不悖的整体,却又各具特色。他们的思想虽然不如这一时代极具代表性和进发力的范仲
淹、王安石的观,点那般夺人眼球,也不如司马光、程颢、程颐在与功利儒学派的论战中那般旗帜
鲜明,却有其佛道熏染下的包容性与圆融性的色彩。其中,以蜀派苏轼为代表,其“蜀学”中儒、
道、佛三者杂而相融,并用兼采的特点更是明显。
在他们所处的大时代下,佛教禅宗已由晦涩含蓄趋于更世俗化,世人对禅宗的理解与接受
程度极大的提高。幼年时的苏轼所受家庭教育依然是正统儒学,但苏家父子三人皆崇信佛教,
其亲眷也大多信佛奉佛,佛学思想不可谓不潜移默化。长期的浸染加之与道潜、了元等诸僧人
的交往,成年后的苏轼有了自觉、主动学习佛教义理的兴趣,并将之与其所耳需目染的传统儒学
对接。“乌台诗案”后,苏轼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与之相应的是,他对于儒学与佛道的看法
也发生了变化:借助佛禅纾解苦闷,试图从中寻找特神慰藉和解脱之法,佛老思想在苏轼的精神
世界中开始占据上风,并由此形成自成一派的理学思想体系。
【高二期末联考·语文第1页(共8页)】
232377Z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大通县期末联考·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A项,“为弥补儒学的弊陋并带给儒学前所未有的新发展”错。原文是“并有意无意地给北宋时期儒学带来
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并不是为了带给儒学新发展:C项,“北宋时期佛教禅宗始由晦涩含蓄趋于更世俗化”
错。首先,原文是“在他们所处的大时代下”,这并不等于整个北宋时期,其次“始”也不准确,原文是“佛教禅
宗已由晦涩含蓄趋于更世俗化”;D项“苏轼、苏辙因受佛禅影响较大,更为保守”错,强加因果。原文是“而苏
轼、苏辙则更为保守,苏轼受佛禅影响较大”。)
2.B(“文章第二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错,没有运用正反对比论证。)
3.C(“是他主动学习佛教义理并将之与传统儒学对接的主要原因”错。原文表述仅为原因之一,没有体现“主
要”二字。)】
4.D(A项,“气候变化决定经济系统的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出”错,原文是“气候变化也会对经济系统的生产过程
和最终产出发生影响”;“促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结,于文无据;B项,“减排成本与减排收益平衡
原则扭转温室气体的积累”错,《气候赌场》中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减排缓解气候变化的减缓法可以扭转温室气
体的积累;C项,“找到了更好的解决办法”错,原文是“或许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5.D(“可证实悲观主义者对全球变暖的看法”错,联合国政府间的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没有说明全球变
暖将是50万年来面临的最大危机。)
6.①遏制气候变暖的减排政策需要经由经济系统才可以发挥作用。②从经济学视角出发,可以估算全球变暖
的经济影响和诚缓气候变化的成本,并设计出实现合意减排的政策工具。③从经济学视角研究全球变暖问
题,拓展了研究的视角,增加了解决气候问题的可能性。(每点2分,意对即可)
7.B(“祖父和河街名人船总顺顺谈起了翠翠的婚事”错,原文是“祖父则很快乐地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
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因此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故选B项。)
8.①祖父和翠翠两个人说的“一家人都好”含意不同,说明两人的想法有矛盾。祖父由衷赞叹顺顺一家人,暗含
希望翠翠嫁过去的意思。②翠翠说时,对祖父遗漏了二老略有不满,特别想知道二老的情况。(每点3分,意
思对即可》
9.①从环境描写看,体现在对淳朴的边城节庆风俗,新年热闹,端午竞逐鸭子,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意味,展现
健康生命的生活热情。②从人物塑造看,体现在对典型人物祖父的塑造上,体现边城人的心地淳朴善良。祖
父知恩好客的形象,要请去年送翠翠的人喝酒,忠于职守,守护渡口不辞辛苦。③从主题角度看,体现在对边
城的淳朴民情的展现上。人与人之间看中的不是金钱和利益,而是真情,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
美德。④从情节角度看,体现在作品不注重安排紧张激烈的情节,通过呈现一个又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生活
场景,缓缓推进故事的发展。⑤从语言角度看,体现在不事雕琢又充满韵味的语言特色上,叙述语言简洁明
快,人物语言质朴而有韵味。(每点2分,任答三点意思对即可)
【高二期末联考·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32377Z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