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的变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2.掌握两岸关系的发展.“九二共识”及“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3.知道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原因和表现
学习目标
三国
隋朝
元朝
清朝初年
康熙年间
1885
1895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隋炀帝派人到达琉求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郑成功收复台湾
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
1945
设台湾行省,加强东南海防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追根溯源,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两岸统一
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895-1945年,《马关条约》日占台湾
1949年至今,国民党退居台湾。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追根溯源,台湾问题的由来
如何正确认识台湾问题
(1)、问题由来: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2)、问题实质: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和反对外来干涉、国家分裂的问题。
(3)、问题焦点:“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斗争。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阴谋,坚决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
2.台湾问题的形成
(1)内战遗留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政府,国民党败逃盘踞台湾
(2)反华势力介入: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国民党军队逃往台湾
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只能通过两岸人民自主解决。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政策
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①新中国成立后:
②20世纪50年代:
争取和平方式解放
和为上计
③改革开放后:
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武力解放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③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
江泽民
(1995)
胡锦涛
(2005)
习近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八项主张(1995)
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
两岸共同实现民族复兴
我们都是中国人。
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
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界委员时,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2015年,习近平在同马英九的会面中,强调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应胸怀民族整体利益,携手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政策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提出“三通”的呼吁
通航、通邮、通商
(1)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实行通邮、通航、通商(三通),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海峡两岸关系由隔绝到缓和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①政策: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开放措施。
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
②意义:打破了海峡两岸近四十年的隔绝状态,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4.海峡两岸关系由隔绝到缓和
《国殇》(又名《望大陆》)
文/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打破了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990年台湾成立“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
1990——1993年:
1992年两岸口头达成“九二共识”,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3年第一次“汪辜会谈”。
1993年举行第一次“汪辜会谈”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4.海峡两岸关系由隔绝到缓和
(4)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两岸交流的扩大加深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4.两岸交流的扩大加深
辜振甫
海基会
(6)1993年汪辜会谈
时间:1993年
地点:新加坡
人物:海协会会长汪道涵、海基会会长辜振甫
内容: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5)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4.两岸交流的扩大加深
(7)胡连会:2005年,连战携“和平之旅”访问团与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京会面,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政党交流一小步,两岸关系一大步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4.两岸交流的扩大加深
意义: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7)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习马会”。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4.两岸交流的扩大加深
☆ 民间交往
☆ 经济合作
☆ 文化交流
☆ 政治会谈
就以上各领域谈谈两岸交往的史实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日益密切交往的原因: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
(2)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二、 日益密切的交往
2.表现: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经济交流
1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文化、教育、科技等交流
2
《富春山居图》(元朝黄公望作)
2011年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合璧展出
星云大师
1927年出生在扬州江都,12岁出家,1949年去台湾,创立佛光山。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熊猫“团团圆圆”
去台湾的四川卧龙大熊猫“团团”“圆圆”
文化交流
刘谦做客央视春晚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经济文化交流
3.影响: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
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就职演说。围绕备受关注的两岸关系问题,蔡英文未提“九二共识”,也没有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表述,而是用了一些模糊的话语。
两
国
论
一边一国论
1、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2、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目前妨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哪些?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有利因素:
① 历史依据: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 根本保证: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③ 正确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切实可行;
④交流频繁: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⑤榜样借鉴:港澳的顺利回归与繁荣稳定;
拓展延伸
两岸统一的有利和阻碍因素: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应作出哪些努力?
①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
②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与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
③强两岸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坚决拥护祖国统一
拓展延伸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指导 思想 毛泽东: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的思想
邓小平: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
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两岸 关系 的 发展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
1993年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本课小结
随堂训练
1、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我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不运用武力的原则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A
2、2013年,海协会、海基会两会领导人第九次会谈在上海举行。“两会”曾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的时间是( )
A.1987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7年
B
3、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形成常态
B.海协会与海基会首次实现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艺术交流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