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高考文言文句式与翻译
高考文言文
---特殊句式
高考动向
1.考察题型一般是翻译题。
2.翻译时要准确判断出特殊句式,才能句意正确。一个句式一般得1-2分。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被动句
3.倒装句
4.省略句
判断句
1.常见判断标志
....也 ...者...也
非....也(否定判断句)
2.翻译方法
翻译为“是”或者“不是”
找出下列哪些是判断句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2.南冥者,天池也
3.野马也,尘埃也
4.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5.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答案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也”不表判断)
2.南冥者,天池也(...者...也 表判断)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第三句“也”表判断)
4.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也”表判断)
5.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也”表否定判断)
被动句
1.常见判断标志
为 为.....所 见 于
2.翻译方法
表被动的词组翻译为“被”
找出下列哪些是被动句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若属皆且为所虏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4.为天下笑
答案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
2.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被)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不表被动)
4.为天下笑(为--被)
倒装句
1.定语后置
2.状语后置
3.宾语前置
4.谓语前置
定语后置
1.什么是定语
修饰名词的词叫定语,定语在前,
名词在后。
2.翻译方法
定语调在名词之前,然后翻译
判断下列哪些是定语后置
1.马之千里者,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 蚓无爪牙之利
4.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答案
1.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定语后置)
3. 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
4.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是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1.什么是状语
修饰动词,形容词的句子成分叫状语
2.文言文充当状语---介词结构(介词+名词)
3.常见状语后置判断标志
于+名词 以+名词 乎+名词
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是状语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挟飞仙以遨游
相与枕藉乎舟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答案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状语后置)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状语后置)
挟飞仙以遨游(“以”是连词,不是介词)
相与枕藉乎舟中(状语后置)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乎”“而”不是介词)
宾语前置
1.什么是宾语
2.常见文言文充当宾语的词
代词---何 安 之
3.宾语前置最常见句式
1.疑问句---何 安
2.否定句---未之有
翻译下列宾语前置
1.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大王来何操?
3.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4.项王曰:“沛公安在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古之人不余欺也。
主谓倒装
例句:仁哉文王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2.省略介词(于以)
示例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月出东山之上
月出(于)东山之上
文言文翻译
考情观察室
真题回放站
【参考答案】(1)我曾经整日地思考,还不如片刻学到的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尖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到的多。
(2)范增多次对项王以目示意,拿起自己所戴的玉佩多次暗示项王,但项王沉默不回应。
【2019·重庆市对口高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鸿门宴》)
真题回放站
【参考答案】(1)不知道断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掉,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呀。
(2)好的厨师每年换一次刀,是因为用刀来割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换一次刀,是因为用刀来砍骨头。
【2020·重庆市对口高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劝学》)
(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
真题回放站
【参考答案】(1)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2)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2021·重庆市对口高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出原文的写作风格。
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释义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六种:
·对译法。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替换法。有些词在古文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保留法。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删略法。古文里有些虚词,现代汉语没有对等的词来翻译,或者现代汉语在这个地方不用虚词,便可删略。
·补充法。古文中的省略现象比较突出,为了完满地表达文章的内容,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调整法。古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翻译时就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做些调整。
·筛选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已读文本并对文意有所梳理基础上的考查方式。
三、文中信息的筛选
释义
通读存疑
三、文中信息的筛选
·阅读全文,遇有小的阅读障碍可暂做疑问搁置。
筛选取要
·信息筛选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的方式,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该题的题干实际就成了我们读取信息的路径,沿径寻津,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读题复归
·文言文阅读题中均包含部分信息,反过来可帮助我们理解原文的内容,要善于利用这些信息。
做筛选信息题的一般步骤有以下三点:
·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主要有三个操作层面:一是生动的叙述能提要,二是理性的议论能归纳,三是婉转的抒情能提炼。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经常出错的原因,可简述如下:
四、文章要点的归纳与概括
释义
四、文章要点的归纳与概括
望文生义
移花接木
主要指不顾文章整体内容,仅从字面上附会文义,做出错误的认知。
将彼时彼地的事件,混淆在此时此地里,造成穿凿附会的解读。
不求甚解
费解难懂
不细心提取文中信息,关键词语不做推敲,导致一知半解,其解读也就似是而非。
这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语言表达晦涩,意思不明;二是文义理解偏差,归纳有误。
·观点态度指的是作者在文中对所写的人、事、物等所持有的看法和倾向。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能够分析概括出所读文言文在叙述事件或议论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和倾向。通常,文章的思想内容主要通过作者对文中所述事件的认识、所写人物的态度、所论道理的评判及所抒情感的倾向来表现。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实际上就是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度把握。
五、文中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