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几百年来,郑成功一直得到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敬仰,主要是因为( )
A. 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
B. 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
C. 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史迹
D. 郑成功史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是一位著名的抗倭英雄所写的诗句,这一诗句的作者是( )
A. 卫青 B. 霍去病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3.郑和远航没有到过的地方是( )
A. 地中海沿岸 B. 红海沿岸
C. 非洲东海岸 D. 印度洋沿岸
4.下面图片纪念币中的人物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此人是( )
A. 郑成功
B. 张骞
C. 郑和
D. 戚继光
5.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
A. 岳飞抗金
B. 文天祥抗元
C. 戚继光抗倭
D. 郑和下西洋
6.山东青岛沿海地区有一些地名,如灵山卫、浮山所等,都与历史上抗击倭寇侵扰有关。明朝政府为抵御倭寇设立过“卫”“所”等军事机构。在明朝抗击倭寇的战斗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是( )
A.卫青 B.霍去病
C.戚继光 D.郑和
7.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扰盐城,东台人葛天民针对“倭刀”只宜近战,难以远攻的特点,组织家乡民众将长竹削成竹枪远刺敌人,打败倭寇。下列人物与葛天民有同样贡献的是( )
A.戚继光 B.文天祥
C.郑和 D.岳飞
8.喜爱兵器的小虎同学收集了一把“登州戚氏军刀”(见右图),此军刀为抗击倭寇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小虎同学想注明兵器所属的朝代,正确的应该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9.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 )
A.明朝国力雄厚
B.船队配有完整的航海图和指南针
C.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
10.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11.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在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海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与这段话描述的史实相符的是( )
A.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 B.鉴真东渡日本
C.戚继光在浙江沿海大战倭寇 D.宋朝设市舶司,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12.郑和的远航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明朝国力强盛 B.海上交通发达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13.《明史》记载明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郑和等通使西洋。这一记载有助于我们探究郑和下西洋的 ( )
A.目的或动机 B.经过或途径
C.结果或意义 D.特点或影响
14.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下列哪些地区 ( )
①马六甲海峡 ②红海沿岸 ③印度半岛 ④非洲东海岸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是指 ( )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到入侵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16.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收集到了以下资料“张骞出使西域”“遣唐使”“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她要为这些资料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C.中外交往 D.抵抗侵略
二、非选择题
17、填空题
(1).隋朝大运河以______为中心;戚继光率军抗击倭寇,在______(地点)九战九捷。
(2).从1405年到______年,郑和率船队________ 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3).自古山东多俊杰。春秋时期孔子创办(___),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明朝杰出将领(___)领导反侵略战争,成功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
(4).清朝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置________,隶属福建省。
18.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300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17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
某校七年级(2)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国产生了兴趣,并对此进行了探究学习,设计了如下几个板块:
板块一草根英雄,洪武大帝
人物资料: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1)材料中“生于乱世之中”指什么历史背景?“最优秀统帅”何时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板块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材料一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各地联合发行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纪念邮票,如下图:
(2)请指出纪念邮票应该发行于哪一年。
材料二【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突出特点。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我国古代外交的什么传统?
板块三沿海告急,帝国衰落
材料三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钤深处》
材料三中的“但愿海波平”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果如何?材料反映了戚继光的什么精神?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远航 哥伦布远航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航海船只 最多200多艘,最 少60余艘 最多17艘,最少3艘
航行人数 最多一次约27800人 最多1500人,最少90人
材料二 明朝中期,倭寇之患更加严重,倭寇的侵扰范围遍及东南沿海,严重损害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经过努力,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不得照抄材料)
(2)如何看待郑和下西洋
(3)材料二中明朝中期倭寇之患更加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倭寇之患的危害。
(4)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有什么本质区别
2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5世纪,中国皇帝发动了七次大规模的远洋探险,远航船队历经东南亚、印度、波斯湾和东非的多个港口。
(1)材料中所叙述的事件发生于中国哪个朝代哪个皇帝时期?
(2)当时率领船队七次远航的是谁?他所率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3)请谈谈你对这次远航的认识。
答案
1-5BCACC 6-10CADAA 11-16AAABDC
17、(1)洛阳 台州 (2)1433 7 (3)私学;戚继光。(4)台湾府
18、(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农民反抗斗争不断。1368年。
(2)2005年。
(3)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传统:和平外交,友好往来。
(4)戚继光抗击倭寇。结果: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精神:反映了戚继光驱逐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不一味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精神。
19.(1)时间长(早);次数多;船队规模大;人数多。
(2)①积极性: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②局限性: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因而不计经济利益,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不可能长久。(评价历史事件要一分为二,要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
(3)原因: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危害:严重损害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4)郑和下西洋是和平友好往来;戚继光抗倭是抵御外来侵略。
20、(1)明朝明成祖(2)郑和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