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3年2月17日8:30~9:45】
乐山市高中2025届教学质量检测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題卡上填写清楚。
2.请将答案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未填涂在答题卡上不得分。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一140一16Na-23S-32C1-35.5
K-39Mn-55Fe-56Cu-64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古诗词非常优美,也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的越窑瓷器“翠色”来自氧化铁
B.“东风夜放花千树”中的“花千树”就是节日放的焰火,焰火是金属元素在灼烧时呈现的各种
艳丽色彩
C.“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自然界中存在金单质且化学性质很稳定
D.“蜡炬成灰泪始干”中蜡炬成灰一定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2.分类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运用它可以发现物质及其变化规律。下列分类描述合理
的是
A.根据物质组成元素的种类可知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或生成,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C.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金属元素,把非金属氧化物归为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归为碱性氧
化物
D.纯碱、烧碱两种物质的水溶液均为碱性,故纯碱、烧碱均属于碱
3.胶体在农业、医疗及物质的分离中有重大而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OH):胶体粒子带正电是因为其表面有Fe3+
B.光线透过胶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这是胶体与浊液的本质区别
C.云、雾是液溶胶,有色玻璃是固溶胶
D.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与胶体性质无关
化学试题第1页(共6页)
4.合金品种多、应用广泛,很多高品质合金是大国重器的原材料。关于合金的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合金材料”中只含金属元素,不含非金属元素
B.生活中大量使用铝合金是因为它的密度小、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
C.Ti一Fe合金和La一Ni合金都是新型合金,特点是室温下吸、放氢的速率快
D.焊锡(锡铅合金)熔点比金属锡低
5,把物质分离提纯是化学的重要实验方法。下列除杂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K2CO固体中少量的NaHCO3:在铁坩埚中加热
B.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2:加入足量铁粉后过滤
C.除去KCI溶液中少量的MgCl2: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D.除去CO气体中少量的O2:通过灼热的铜网后收集气体
6,学好化学,基础概念、基本化学用语理解准确很重要。下列化学用语描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mol氧的体积约为22.4L
B.中子数为74的碘原子:4I
C.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一O一C1
D.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模型为:
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加热条件下,87gMnO2与浓度为10molL.的浓盐酸400mL.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为2NA
B.某化合物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能够导电,该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
C.实验室需要100mL稀盐酸,选用100mL容量瓶配制好后存于其中待用
D.有化学键断裂或者有气体、沉淀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常温常压下,28gC:H(乙烯)和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碳原子的数目为1.5N
B.将4.6g钠用铝箔包裹并刺小孔,与足量水充分反应生成H2分子数目为0.1N
C.向足量的FcSO,溶液中加入适量溴水,当有1 mol Br2被消耗时,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
为2NA
D.1 mol Cl2溶于水后得到的新制氯水中,氯气分子数目为N
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澄清透明溶液中:Fe2+、Mg2+、SO、I
B.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NH、Na+、SO、CI
C.无色透明溶液中:Fe3+、Na、SO、NOa
D.含有大量HCO的溶液:K+、NO、OH-、Br
化学试题第2页(共6页)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A
【详解】A.Fe2O是红棕色固体,诗句中的“翠色”不可能来自FezO,故A错误;
B.焰火实质上是各种不同金属元素在灼烧时火焰呈现出的各种艳丽色彩,故B正确:
C.“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自然界中存在金单质,且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故C正确;
D.蜡炬成灰是物质在燃烧,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2.【答案】B
【详解】A.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混在一起不是纯净物,如O2与O3,故A
错误。
C.氧化物中是否含金属元素不能作为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的标准,故C错误。
D.纯碱是盐不是碱,故D错误。
3.【答案】A
【详解】B.胶体与浊液的本质区别是粒径的大小,而非丁达尔效应,故B错误。
C.云、雾是气溶胶,有色玻璃是固溶胶,故C错误。
D.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与胶体性质有关,故D错误。
4.【答案】A
【详解】A.合金材料中可以含非金属,如硬铝中含硅元素。此题是为了落实教材。
5.【答案】B
【详解】A.NaHCO分解后变成Naz CO固体,仍然是杂质。
B.2Fe3++Fe一3Fc2+,故可除去
C.MgCl2与NaOH反应会产生新杂质NaCl。
D.Cu与O2反应生成的CuO会与CO气体生成新杂质CO2。
6.【答案】C
【详解】A.未指明是1mol氧气,故A错误。
B.左上角应为质量数,而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故B错误。
C.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一O一C1,故C正确。
D.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模型中氧原子应该比碳原子小,故D错误。
7.【答案】B
【详解】A.浓盐酸变稀后与二氧化锰不再反应,因而转移的电子数应少于2N,故A错误。
B.CO2、SO2、NH等的水溶液均可以导电,但它们都是非电解质,故B正确。
C.因为容量瓶不能用于储存化学试剂,故C错误。
D.离子化合物熔融断键、改变溶解度产生气体、沉淀均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化学答案第1页(共5页)
8.【答案】C
【详解】A.常温常压下,28gC2H,中C原子物质的量为2mol。而28gCO中C原子物质的量
为1mol。故混合物中C原子物质的量为1~2mol之间,故A错误。
B.4.6g钠与水产生H2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生成的NaOH和铝反应还要产生H2,故H2分
子数必然大于0.1NA,故B错误。
C.由反应Br2十2Fe2+2Fe3+十2Br可知,该反应消耗1 mol Br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故
C正确。
D.由于氯气与水要反应,因此氯气分子数应小于NA,故D错误。
9.【答案】A
【详解】A.澄清透明溶液中:Fe2+、Mg2+、SO、I厂均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与A1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该溶液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碱性条件下OH和
NH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Fe3+为棕黄色,故C错误。
D.HCO和OH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10.【答案】B
【详解】A.Fc和水蒸气应该生成H2,故A错误。
B.p(煤油)
C.向NaOH溶液中加入FeCl只能得到氢氧化铁沉淀,故C错误。
D.C2在水中会溶解,因此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12,故D错误。
11.【答案】B
【详解】A.正确的方程式为:Ca2++CO2十2OH一CaCO2¥+H2O,故A错误。
B.向饱和食盐水中通人足量的NH和CO2:Na+NH+CO2+H2 O-NaHCO+
NH,故B正确。
C.方程式生成物中Fe+和OH-不能共存,故C错误。
D.Fe2+还原性>Br,故参加反应的n(Br)必须≤2(Fe2+),故D错误。
12.【答案】D
【详解】A.XeF,分子中Xe的化合价为十4价,故A错误。
B.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O2和XeO3都是氧化产物,每生成3molO2会同时得到2 mol XeO3,
共转移16nol电子,故每生成1m0l0,反应中共转移9mol电子,故B错误。
C.XeF:分子中由于孤电子对的存在,Xe核外共有12个电子,故C错误。
D.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4 mol XeF,为氧化剂,2XeF4和6molH2O为还原剂,故氧化剂和还
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D正确
13.【答案】D
【详解】根据题目可知X、M、Q分别为H、Na、A1,而Y、Z为B、C、N、O、F、Ne中相邻的两种元
萦。
化学答案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