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课件 (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课件 (共5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20 22:0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2
0
2
3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Natural resources and national security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二章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第一节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and national food security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
1
学习目标
2
核心素养
3
运用资料,分析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运用示意图,说明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具体措施。
综合思维:结合实例,分析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人地协调:通过实例,认识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增强忧患意识。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保护耕地资源
保护粮食安全
01
02
03
目录
Content
GO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课堂检测
04
Part 1
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GO
探究导入--海水稻的发展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我国盐碱地分布范围广,由于盐碱含量高,不利于一般农作物的生长。海水稻是耐盐碱的高产水稻,亩产量可达到 200~300 千克。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使用由淡水与海水混合的半咸水,也可用矿化度较高的水资源。目前,我国科学家探索在盐碱地种植高产的海水稻,在山东、湖北等省相继获得成功。在盐碱地推广海水稻种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探究导入--海水稻的发展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我国盐碱地分布不均匀;北多南少;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海滨地区。
探究一:查阅资料,说明我国盐碱地的空间分布特点。
探究导入--海水稻的发展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以滨海滩涂地区种植海水稻为例:
有利影响:
可固岸护堤,减少海水对海岸的侵蚀;
促淤保滩,改良盐碱地;
增加土壤有机质;
节约淡水资源。
不利影响:
破坏滩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减少;
海水自净能力下降
探究二:想一想,海水稻种植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影响?
探究导入--海水稻的发展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耕地后备资源;
增加粮食总产量,降低粮食进口依存度;
产品绿色无公害且营养价值高,提高了粮食的品质。
探究三:议一议,海水稻种植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哪些意义?
我国耕地资源的概况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耕地:是由自然土壤发育而成的,一般是指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旱地
水田
中国水田与旱地的分布图
我国耕地资源的概况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耕地现状
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
我国耕地资源的概况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截至 2017 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为 1.35 亿公顷(1 公顷 =15 亩), 居世界第四位,约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 14%, 占比低于许多国家。 我国人均耕地 1.47 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40% 左右,排在世界 120 位以后。
课堂活动--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超30%地区:
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泰国,乌克兰、匈牙利、捷克、波兰、德国、法国、罗马尼亚,尼日利亚。
共同点:大多数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平原面积辽阔,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同时粮食的需求量也大,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活动一:在图上找出耕地占比超过 30% 的区域,说一说这些区域有哪些共同点。
课堂活动--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农业基础、农业技术水平、饮食习惯、经济发展水平。
活动二:根据中国、美国、印度和俄罗斯的耕地资源总量及其占比情况,议一议,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耕地资源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堂活动--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以河北省沧州市为例:
减少的原因:近年来沧州市城市化发展,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交通建设占用耕地;同时由于农业生产的不合理造成的土地退化,盐碱化等。
增加的原因:为保护生态环境实行了生态退耕,进行农业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等
活动三:耕地面积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咨询亲友或亲自调查一下家乡耕地增减的情况,结合实例,分析其增减的原因。
我国耕地资源的概况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耕地现状
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
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我国耕地资源的概况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根据原国土资源部 2009 年公布的《中 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标准,全国耕 地评定为 15 个级别,1 等耕地质量最好,15 等耕地质量最差。1 ~ 4 等、5 ~ 8 等、9 ~ 12 等、13 ~ 15 等耕地分别划定为优等地、高 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2015 年,我国耕地 平均质量等别为 9.96 等,质量总体偏低。
我国耕地资源的概况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随着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三废”等对 耕地质量的影响日趋凸显,尤其是土壤受污 染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耕地质量的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如目前全国土壤有机物含量 平均水平已经下降到 1.0% 左右,其中低于 0.6% 的占 14% 以上,明显低于欧美国家耕 地 2.5% ~ 4% 的水平。此外,我国尽管实行了国家统筹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但往往是“占优补差,补不抵占”,即使实现耕地总量平衡,仍隐藏着优质耕地流失、劣质耕地增加而造成耕地总体质量下降的问题。
我国耕地资源的概况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耕地现状
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
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我国耕地资源的概况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我国耕地分布相对集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以东的地区,集中了全国 80% 以上的耕地。②以昆仑山—祁连山—秦岭—淮河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 4/5,耕地不到全国耕地总量的 2/5,水田面积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 90% 以上;而北方水资源、耕地资源分别占全国总量的 1/5 和 3/5, 耕地以旱地为主,水热条件较差,大部分依赖灌溉。
课堂活动--我国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四川、湖北、江西、江苏、安徽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活动一:指出我国水田的主要分布省区和地形单元。
南方耕地资源少但水资源充足导致人地矛盾突出,粮食自给率不高,水资源利用率低;北方耕地多,但水资源不足,制约农业的发展,影响粮食的产量和品质。
活动二:议一议,我国水土资源空间配置的不匹配,有哪些不利影响
课堂活动--我国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江苏、上海、广东、江西、河南、湖北
活动一:找出全国优等地、高等地分布比例较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影响耕地质量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土壤固有肥力状况、地理位置、当地的气温和水分条件等。
活动二:议一议,影响耕地质量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哪些?
我国耕地资源的概况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耕地现状
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
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难度大
我国耕地资源的概况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2013 年,我国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后备资
源总面积为 8 029.15 万亩,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及黑龙江省。经过
长期的土地开发,剩余部分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
Part 2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GO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粮食是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资料,也是维系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我国粮食连续几十年保持增长,基本上能够解决全国人民吃饭的问题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A
B
E
D
F
C
人均粮食占有量 较少
粮食增产难度较大
粮食种植比较收益较低、粮食总体质量 偏低
消费需求呈刚 性增长
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
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
案例延展--我国的大豆安全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我国大豆消费量与进口量
从90年代起中国的大豆进口量就呈现连年递增的趋势,进入21世纪之后,这种势头变得更加剧烈。最近四年,中国的大豆的进口量基本稳定在8000万吨以上,占中国粮食进口总量的约8成,占全球大豆总进口量的5成多,可以说全世界的大豆出口,有一半进了中国。自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世界粮食收紧,全球面临着粮食紧张的问题。对我国的大豆进口也造成了不小冲击,大豆安全已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代表。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课堂活动--谁来养活中国
1994 年,《世界观察》杂志发表了一篇《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该文章认为, 2030 年中国人口将达 16 亿,人均消费粮食 400 千克,粮食总消费量 6.4 亿吨。同 期,由于耕地减少等因素, 中国粮食将减产 20%,在不考虑膳食结构改善的情况下, 中国每年需要进口 2.16 亿 ~3.78 亿吨粮食,相当于当时世界粮食贸易的总量。中国 的粮食安全问题会严重影响到世界粮食安全。
科技、政策、人口、耕地质量、消费结构的变化等
活动一:该文章的预测结果与我国目前的粮食供应状况相差较大。想一想,该文章的 预测忽略了哪些因素?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课堂活动--谁来养活中国
Part 3
保护耕地资源
保护粮食安全
GO
保障粮食安全措施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01
02
03
04
05
确保耕地数量
保障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措施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强管理,遏制耕地过快减少;执行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占多少,补多少,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补偿制度。积极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土地整理复垦指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课堂活动--复垦(种)指数与粮食安全
不是,水热条件匹配性较差的地区复种指数太高会导致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地下水位下降;土壤中营养物质减少,耕地质量下降;采用施化肥的办法来满足作物的肥力需求势必会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活动一:复种指数是指一定耕地上,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复种指数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用百分数表示。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复种指数是否越高越好,为什么
不是。宜农的后备耕地资源是有限的,在不适宜发展种植业的林、牧业地区,复种指数的高低受区域热量、土壤、水利、肥料、劳动力和科技水平等条件的制约。
应当因地制宜的提高复种指数,扩大作物播种面积,挖掘耕地利用潜力。因此,复种指数、垦殖指数,并不是越高越好。
活动二:垦殖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已经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垦殖指数是不是越高越好,为什么
保障粮食安全措施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01
02
03
04
05
确保耕地数量
保障安全
提高耕地质量
保障粮食安全措施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耕地质量直接影响到粮食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改进耕地质量,需要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加大对农田的投入,推进生态农业和绿色生产,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耕地质量。加强粮食作物丰产技术的应用,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农田综合整治,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
保障粮食安全措施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01
02
03
04
05
确保耕地数量
保障安全
提高耕地质量
防止耕地污染
保障粮食安全措施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耕地污染不仅导致农作物减产,污染物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 畜健康。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环境恶化,进而威胁到耕地安全。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防治耕地污染,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比如,引导农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 可降解农膜,减少对耕地和灌溉水源的污染,切实保障耕地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措施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01
02
03
04
05
确保耕地数量
保障安全
提高耕地质量
防止耕地污染
提高耕种积极性
保障粮食安全措施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我国种粮成本逐年增加,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性成本逐年增加,粮食种植收益较低,导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降低,扩大粮食再生产的动力不足,农村撂荒的现象较为普遍,因而需要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扶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切实提高农民的耕种积极性。
保障粮食安全措施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01
02
03
04
05
确保耕地数量
保障安全
提高耕地质量
防止耕地污染
提高耕种积极性
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保障粮食安全措施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加强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重点推广地理信息技术, 建立粮食病虫害预警与监控体系,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和监测水平,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目前,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监测,为国家把握农业生产全局提供多种服务和决策依据。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课堂活动--探讨我国粮食安全
重庆市、云南省、山西省、陕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西藏自治区、海南省、青海省、福建省、浙江省、广东省、天津市、北京市、上海市。
原因:和当地的耕地质量,耕地面积,自然环境,人口数量,经济水平等具有相关性
活动一:找出我国粮食不能自给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说一说它们粮食难以自给的主要原因。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课堂活动--探讨我国粮食安全
北方土地资源丰富,耕地资源也占全国较大的比重;粮食的需求压力日益沉重,推动粮食生产寻求更大的地域空间;南方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导致耕地资源减少,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粮食供求矛盾突出;农业技术的发展,为粮食重心北移和西移提供了保障。
活动一:我国粮食生产格局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课堂活动--谁来养活中国
1994 年,《世界观察》杂志发表了一篇《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该文章认为, 2030 年中国人口将达 16 亿,人均消费粮食 400 千克,粮食总消费量 6.4 亿吨。同 期,由于耕地减少等因素, 中国粮食将减产 20%,在不考虑膳食结构改善的情况下, 中国每年需要进口 2.16 亿 ~3.78 亿吨粮食,相当于当时世界粮食贸易的总量。中国 的粮食安全问题会严重影响到世界粮食安全。
确保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防治耕地污染,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加强农业科技应用,强化全民节约意识等
活动三:该文章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提出了警示。议一议,如何保障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Part 4
课堂检测
GO
On-the-spot inspection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第一节
课堂检测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7~2016年人口和粮食10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黑龙江省位于图中区域( )
A.甲 B.丙 C.乙 D.丁
2.影响图中甲区域省区粮食产量的变化主要原因有( )
①生态环境脆弱②城镇化速度快③自然灾害频发
④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我国人口和粮食产量的变化可能导致( )
A.粮食调配距离增大 B.机械化水平下降
C.人均粮食产量减少 D.粮食总产量降低
C
B
D
On-the-spot inspection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第一节
课堂检测
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藏粮于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藏粮于地”强调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即在粮食供过于求时,轮作、休耕一部分土地;在粮食紧缺时,再将这部分土地迅速用于粮食生产;这样通过调整耕地来维持粮食供求平衡。图示意我国2020年耕地等级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会( )
A.提高粮食生产成本 B.减少粮食浪费
C.减少粮食需求量 D.保障粮食供给
5.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是( )
A.提高农业科技 B.实行精耕细作
C.扩大耕地面积 D.提高耕地质量
6.下列各地采取的措施,有助于实现“藏粮于地”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区—治酸控污 B.青藏区—防治盐碱化
C.黄淮海区—治理土地沙化 D.蒙新区—防治水土流失
B
A
D
On-the-spot inspection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第一节
课堂检测
下图示意2000-2015年我国东北平原区(DB)、北方干旱半干旱区(BF)、青藏高原区(QZ)、黄土高原区(HT)、云贵高原区(YG)、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SC)、华南区(HN)、黄淮海平原区(HH)、长江中下游地区(CJ)等九大农业区耕地面积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2000—2015年,九大农业区( )
A.耕地面积同步增加 B.耕地面积均持续减少
C.总耕地面积减少 D.总耕地面积先增后减
8.2000—2015年,九大农业区中( )
A.黄淮海平原区旱地增加最明显 B.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田减少最明显
C.东北平原区耕地增加主要来源于旱地 D.北方干旱半干旱区耕地增加主要来自水田
C
B
On-the-spot inspection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第一节
课堂检测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是保证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9.5%,当前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大量粮食出口,但又是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对饲料粮食以及工业用粮需求量比较大。下图为2015年我国各质量耕地的构成比例图。
On-the-spot inspection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第一节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耕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说明现阶段我国粮食安全主要存在的非自然方面的问题。
(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
耕地总面积大,但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严重;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粮食生产结构不合理;受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世界粮食的价格与供给波动大。
课堂检测
藏粮于地:是确保具有有粮食生产能力的耕地面积,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二是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耕地单产,建设高标准农田;三是退化的耕地实行休耕,以恢复土地肥力。
藏粮于技:是指依靠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粮食总量,保障粮食安全。
感谢聆听
主讲人:晓强
时 间:2023年0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