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 期中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 期中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30 08:4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 期中检测题
(90分钟 120分)
一、积累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热忱(chén) 淳朴(chún) 童稚(zhì) 绯红(fěi)
B.和煦(xù) 豁亮(huò) 殷红(yīn) 惟妙惟肖(xiào)
C.拮据(jū) 发酵(jiào) 提防(dī) 参差不齐(cī)
D.汲取(jí) 炽热(zhì) 匿名(nì) 称心如意(ch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不记其数 冥思暇想 谈笑风生 天翻地覆
B.相形见拙 川流不息 见异思迁 申张正义
C.再接再厉 义愤填膺 栩栩如生 截然不同
D.正襟微坐 惟妙惟肖 迎刃而解 自出新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刚在今年的作文比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
B.他盛气凌人地扬起手往桌子上一拍,霍地站起来,痛斥造假者的狡辩。
C.试卷的命制要讲究适合性,太容易不行,难得让学生长吁短叹也不行。
D.他这个人做事总是毛毛糙糙,这么多题他拖泥带水地半小时就做完了。
4.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 , , 。
A.如何繁衍 如何筑巢 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
B.如何筑巢 如何繁衍 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
C.如何筑巢 如何迁徙 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繁衍
D.如何繁衍 如何迁徙 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筑巢
5.古诗文默写。(4分)
(1)亭亭山上松, 。风声一何盛, ![《赠从弟(其二)》]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登飞来峰》)
(4)无言独上西楼,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
6.名著阅读。(6分)
(1)《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______________,第三部是《神秘岛》),小说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号潜艇的故事。作者凡尔纳被公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这是对 的外貌描写。(1分)
(3)我国先哲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你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3分)
7.综合性学习。(7分)
请你参加与“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有关的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
(1)【调查】阅读下面的表格,概括出三类调查对象态度变化的共同趋势。(2分)
对“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的态度调查结果统计表
对象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学生 赞成 赞成 较赞成
老师 赞成 较赞成 保留意见
家长 赞成 保留意见 反对
共同趋势:
(2)【讨论】针对下面言论中的一个要点,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谈出理由。(3分)
陕西民间艺术宜纳入原有的音乐、美术、劳技等课程之中,不增加课时,不设为考试科目。
(3)【宣传】请为你所在地区富有特色的一种民间艺术写一条宣传语。要求:突出该民间艺术的特点,并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
示例:奔放欢快的二人转,好比是阳光、空气和水,是东北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东北某学生所写)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二两句蕴涵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B.三、四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
9.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2分)
10.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 。(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甲]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①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②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③邪 ”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④。”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乙]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临绝语勉曰:“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而于此得疾而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⑤洪州牒⑥来,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注】①克:约定。②白:告诉。③审:确实。④乖违:做事不合情理。⑤赍(jī):携带。⑥牒:文书。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二人并游太学(一起) B.元伯具以白母(详细)
C.因出囊金百两遗勉(给予) D.勉许为办事(赞成)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1分)
A.乃共克期日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请设馔以候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C.而于此得疾而死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将于北都求官 欲报之于陛下也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1)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
(2)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14.范式和李勉都看重友情,但在具体表现上又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14分)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只是看做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15.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3分)
16.怎样理解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这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18.“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2分)
19.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14分)
天赐良“源”
浩瀚的海洋不仅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6 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就相当于2 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吸收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温度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较低。海洋表面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和长期未受到光线照射的深海产生了温差,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 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由于存在温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按资源普查的经验公式计算,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A
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海洋温差发电的概念最早于1881年提出,但是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处于纬度较高的温、寒带地区或者是内陆国,缺乏发展海洋温差发电的基本条件。1926年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利用分别装在两个烧瓶里的28℃温水和冰块实现了温差能至电能之间的转换。这个试验虽然产生的电力不大,只能使几个灯泡发光,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理论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应用。海洋温差发电直到上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能源危机时期,在美国夏威夷成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温差发电装置后才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使它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B
海洋温差发电机系统是由蒸发器、涡轮机、发电机、冷凝器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间由很大的管道连接。蒸发器中是一种在13℃~15℃间即可蒸发的液体物质,向其中导入15℃~28℃的表层温海水时,工作流体因受温海水加热,而致沸腾,蒸汽经由连接管送到涡轮机,使其转动。溢出的蒸汽则汇入冷凝器,当向其中导入1℃~7℃的深层冷海水时,这些蒸汽受冷凝结成液态的工作流体,随后由其他装置重新送回蒸发器。这样的操作周而复始地进行,只要表层温海水管与深层冷海水管间存有温差,即能经由上述循环从海水中不断获得电力。
广阔的利用前景
对于海洋温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工作过程中所需换热面积大,导致建设费用较高,并且海水会腐蚀设备,海洋生物也会在机器工作过程中进入设备,等等。但是海洋温差能发电对能源的浪费远远低于普通火力发电。当海洋电站离陆地较近时,可考虑直接向陆地上的变电站输送电能;人们还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过程中分解出的氢作为燃料,或从浓缩海水中提取铀、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属,送往陆地供核电站使用。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因此对海洋温差能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20.文章第1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21.请在文章的A、B两处分别撰写两个适当的小标题。(3分)
A: B:
22.简要说明“海洋温差能”为什么“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3分)
23.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的词语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3分)
A.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 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
B.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C.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D.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2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从中的发现或思考。(3分)
材料:上海电力公司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项目,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齐头并进。根据测算,世博会召开时,上海并网清洁能源发电将达到146.4兆瓦,其中风电139.4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7兆瓦,可为世博园区提供三分之一的用电量。这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
三、写作(50分)
25.请以“爱”为话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八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 期中检测题
参考答案
1.C(A.“绯”念fēi;B.“殷”念yān;D.“炽”念chì。)
2.C(A.记—计,暇—遐;B.拙—绌,申—伸;D.微—危,新—心。)
3.C[A.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含贬义,与这个句子的语境不符。B.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现在一般用作贬义,与这个句子的语境不符,应该用具有褒义的词语。D.拖泥带水: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句子的意思是做事快。]
4.(本题实际是考查句子排列,句子出自课内。要解答句子排列题,我们首先要观察所给句子是议论性文段、抒情性文段,还是记叙性文段;然后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将排好的句子通读一遍,看读起来是否顺口,衔接是否恰当。)
5.(1)瑟瑟谷中风 松枝一何劲 (2)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3)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4)月如钩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中古诗词的背诵情况,本题属于直接型默写,只要平时多记多背就会写出,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6.(1)《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诺第留斯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列夫·托尔斯泰 (3)示例: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的了解。只要读过课本中的“名著导读”便很容易写出。要注意课下自己多浏览课内所涉及的名著。
7.(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老师、家长对“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的赞成度(反对度)也随之降低(增高)。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探究能力。回答时能点出年级变化,谈出赞成度降低、反对度增高。
(2)示例一:针对的要点:纳入音乐、美术、劳技等课程中。态度和理由:挺好的。这样能丰富课堂内容,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或:形式太单一了吧。除音乐、美术、劳技等课程外,还应考虑其他形式,如开办兴趣班,举办讲座等。示例二:针对的要点:不增加学时。态度和理由:挺好的。这样做不增加我们的学业负担。或:不太好。这样有可能影响原有课程的学习,而民间艺术进课堂也落不到实处。示例三:针对的要点:不设为考试科目。态度和理由:挺好的。这样做,我们没有学习压力,还能培养兴趣爱好。或:不太好吧。这样做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会流于形式的。 解析:本题为主观表述题,答案不唯一,能准确全面提取其中一个要点,并针对该要点表明态度,谈出理由即可。
(3)示例一:悠扬婉转的紫阳民歌,犹如沁人心脾的清茶,滋养着勤劳朴实的陕西人民。示例二:高亢奔放的秦腔,如浓烈醇香的美酒,陶醉着三秦父老。示例三:激越铿锵的安塞腰鼓,如惊天动地的雷声,震撼着黄土大地。 解析: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能写出所选的民间艺术的特点,并能恰当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所选民间艺术必须是自己本地的。
8.D(“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不对,诗人并没有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而且隐逸江湖只是无奈之举。)
9.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 解析:诗人因为在现实中自己的一腔抱负难以施展,所以只好隐逸江湖,带有一种消极色彩。
10.愁 解析:阅读全诗可发现,全诗由一“愁”字贯穿。
11.D 解析:关于“许”,我们曾经学过它的义项有:“上下、左右”,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赞成、赞同”,如“杂然相许”;“答应”,如“遂许先帝以驱驰”。将这些义项分别代入检验,选项D中的“许”应该解释为“答应”。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选择题的形式降低了试题的难度。我们在平日学习中要注意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进行归类识记。
12.BC 解析:选项A中,两个“乃”分别解释为“于是,就”、“竟然”;选项D中的两个“于”,前者指“到”,后者指“向、对”。选项B中两个“以”都可以解释为表示目的的连词“来、用来”;选项C中的“而”都表示转折。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它提醒我们在平日学习中要分类整理文言词语,强化记诵,提高语言感受能力,做到:在理解中加深学习,在系统归类中强化记忆。
13.(1)分别已有两年,千里外约定的话,你为什么对它这样确信呢
(2)你给我料理完丧事,余下的银两就送给你了。
解析:翻译这两个句子时,要译出“结言”“尔”“信”“审”“毕”“死事”“奉”等文言词语的意思,可以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使译出的句子表达通顺。意思符合即可。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意思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其难点主要在对重点词语的准确理解、对文言句式或固定格式的正确处理、对语句语意的总体把握上。这也是我们在复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4.范式:履行两年前的探访约定,可见其言而有信。李勉:将朋友赠送的料理丧事多余的银两归还给朋友的兄弟,可见其不为钱财而重情义。 解析:从这两段文言文材料中可以看出,范式和李勉都是讲信用的人。但范式的讲信用体现在言而有信,言出必遵;李勉的做法是将朋友赠送的钱财如数归还朋友的家人,表明他看重情义。回答时意思符合即可。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找出两人的不同,首先分别找出两人的表现,通过比较即可发现他们的不同。要注意将文章内容运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15.人类理应敬畏自然。 解析:从第4段最后一句可得出答案。
16.用了拟人的手法,说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区别只在于高级生命形态与低级生命形态之分,低级生命形态,即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隐藏着生命”,也有“生命的萌芽”。 解析:将宇宙拟人化,认为宇宙是有生命的。理解本句要结合后面的内容来理解。
17.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解析:在这句话前有“因此”一词,因此要理解这句话,应该先理解并总结前面的一段。
18.“敬畏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解析:理解“敬畏自然”应联系最后一段,理解文段所阐述的观点。
19.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解析:在文段的最后中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结合前面的内容可知,我们人类也属于自然的一部分。
20.列数字、作比较。突出说明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或:突出说明海洋接受太阳能数量之大)。 解析:由画线句子中列举的6 000万、2 500亿等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洋吸收太阳能的能力之大;又将海洋吸收的太阳能与2 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相比较,突出其吸收太阳能能力之大。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判定及其作用的分析。列数字的目的是使说明的特点更精确,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是为了给读者留下更加具体鲜明的印象。
21.A.漫长(长久)的研究历史 B.海洋温差发电机的工作流程 解析:拟写小标题时要抓住段中关键句。第2、3两段的关键句是“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第4段虽没有直接的关键句,但阅读后可知主要是介绍海洋温差发电机是怎样工作的。本题考查考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拟写小标题是概括和提炼要点的一种形式,解答时要符合所给示例的特点,抓住要点,语言简练。
22.(1)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数量最大;(2)对能源的浪费低;(3)产生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少。 解析:此题可以从课文中摘录原句来回答。例如:第1段中“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第5段中“海洋温差能发电对能源的浪费远远低于普通火力发电”;“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回答时要看清题目要求,从原文中选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
23.C 解析:A项,在热带地区,地层与海洋深处的温差也是不完全一样的;B项,如果从其他方面来讲,温差能在海洋能中不算最大;C项,去掉“完全”,意思变化不大;D项,去掉“几乎”,句意就变成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违背科学研究和自然规律。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技巧:①不能去掉;②A在文中作用(本意+文中意);③如果去掉……与实际不符;④所以不能去掉。
24.清洁能源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解析:所选材料是对选文的延伸,海洋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都属于新的清洁能源,在传统能源日益减少,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新能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本题属开放性试题,考查对文章所给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在答题时要从三个角度作答:①就材料内容回答问题,要符合材料意思,言之成理;②阅读材料后得到的启示、感想,这样的答案也是具有个性化的;③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联想到其他方面。
25.写作指导:这是一道话题作文。“爱”的内涵很广,可以切入的角度也很多,可以写对家人的爱,对朋友的爱,对国家的爱,也可以写对“爱”的理解,但在选择文体时要注意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文体来写。
例文:
爱的奏鸣曲
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后,我掩卷沉思,豁然开朗:父母的爱都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初读父亲训斥巴迪这一段时,我真替巴迪打抱不平,他的父亲太苛刻了。但是,当我理解这篇文章后,我又羡慕巴迪有这样的双亲。母亲的一句“精彩极了”,是巴迪灵感和创作的源泉,是巴迪前进的动力;父亲的一句“糟糕透了”,是对巴迪的一种警醒、一种鞭策。
我的生活中就有这样一对父母。
一天,老师发下单元考试卷,“噢,天哪!倒霉透了!”我又考得不好了。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把作业做完,像小偷似的把卷子偷偷放在了妈妈的书桌上,然后等着狂风暴雨的到来。
吃饭了,我安安静静,不说一句话。这一“不寻常”的举动引起了爸爸、妈妈的怀疑。
爸爸首先发现了我的“小秘密”,他怒气冲冲地把躲在厕所里的我“拎”了出来。于是一场“老鹰训小鸡”的好戏开演了。
“考这么点分,你在干什么?我读五年级的时候不是考第一就是考第二,哪儿有你这么差的成绩!你对得起谁?你对不起我可以,但你不能对不起你妈啊!……”
我嘀咕了句:“真啰唆,比老妈还老妈。”
这下更加激怒了老爸,老爸越说声音越响:“你还顶嘴!大人说一句你还敢顶十句是不是……”
妈妈见爸爸火气越来越大,上前把我拉了过去。
妈妈和蔼地跟我说:“这里为什么扣分呢?你仔细想想,这儿该怎么填才对呢?这道题你究竟是马虎大意,还是不会做呢?你明白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吗?”最后,妈妈还不忘嘱咐我:“以后你可要仔细点,争取考个好成绩!”
你们看,这是不是我家的严父慈母呢?其实,我知道他们都是爱我的,我也明白,无论严爱还是慈爱,他们都是为着同一个目的,希望我将来有出息。
点评:本文以自己所读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入笔,写了“我”的父母也像文章中的父母一样是严父慈母。生活气息十足,没有脱离生活和实际。语言朴实,但人物的语言、语气等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