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件 (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件 (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21 07:3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北极熊的毛是中空透明的,会反射光线,这可以让北极熊很好的融入周围的环境,隐藏自己,而皮肤是黑色的,有助于吸收热量。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建筑
饮食
服饰
价值观
习俗
艺术
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和认知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文化具有地域性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物质方面(如建筑、服饰、饮食等)和非物质方面(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的文化。
地域文化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从长远来看,地域文化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1.地域文化
具有地域性,可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2.城乡景观
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
按照地表要素是否受到人类影响,分为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上海外滩,一段长约1500米的江边大道,汇集了50多座风格各异的中西建筑,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这里是上海这座城市中西文化交融的见证。
深圳街头的《拓荒牛》雕塑。正是有了“拓荒牛”精神和进取、创新的文化,才有了深圳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沧桑巨变。
“小桥、流水、人家”,江苏昆山周庄独特的水乡氛围,浓郁的江南文化气息,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图景。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1.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稻田的灌溉依赖山泉溪流。
2.经长时间摸索,人们发现森林是涵养水源的宝库,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于是民间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
3.这里处于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不稳定,季节分配也不均匀。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各家的梯田。每个村都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分水官,负责分配每一块田的用水量。各村之间也有分水的约定。尤其在干旱的季节,分水制度更为重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在我国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乡村民居多分布在山麓的台地或高地,农田分布在相对较低平的平坦区域。
“宅高田低”的空间布局有何作用?
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城乡景观
区域差异性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一)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库伯佩迪的房屋在地下的原因
适应当地环境,形成不同特色
不但可以避免沙漠恶劣的气候,而且地下洞穴里面的温度,比较稳定,一般会维持在23℃左右,冬暖夏凉,凉爽舒适。
福建土楼
南方传统土楼是一种大型民居建筑。适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云南西双版纳竹楼
因纽特人冰屋
土耳其洞穴房屋
叙利亚泥屋
印度尼西亚巴塔克式房屋
气候湿热,雨量大,气温高底层架空利通风散热
顶部坡度大不易集水
英国乡土民居
降水多
以茅草农舍为代表
屋顶坡度大
伊朗风塔
气候酷热
风塔用来通风降温
湘西的吊脚楼
依山而建,用当地盛产的杉木支撑楼面;楼底架空,该地多雨,空气和地面湿度大
用石头或者砖头砌,窑洞上面覆盖厚厚的夯实的黄土,依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生产方式方面表现为农业与牧业相结合构成的半农半牧状态。
气候冬寒夏热,黄土的直立性,气候干燥
陕西八大怪“房子半边盖”
乡间房子半边盖,
省工省钱省木材,
遮风避雨又御寒,
肥水不流外人田。
房屋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米~2米处,可躲避台风,且住起来冬暖夏凉,能采光通风,排水良好。民居分布于背山面海的小山坡上,各家紧密相连。
台湾兰屿岛“地下屋”
兰屿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隆起而形成的岛屿,岛上因盛产蝴蝶兰而闻名。
它是台湾唯一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没有明显的雨季、旱季之分。
夏秋季节多台风,每年越过该岛的台风大约有20次,冬季东北季风强劲。兰屿堪称“风岛”,是全世界著名的多风地区之一。台风过后,酷热难当。
冰岛:草皮屋
在北欧,有着大片的森林和
寒冷漫长的冬季。因此那里
的人们用木头造小屋,在屋
顶上铺上土壤种上小草,这
样一方面土层的重量能让墙
面的木头结合得更紧密,一
方面草皮起到缓冲作用,阻
隔了外界的寒冷。
房屋屋顶坡度较大,窗户较多,材料多以木材为主
俄罗斯传统民居
当地降雪量大,屋顶坡度大,减少屋顶积雪;
当地纬度高,气温低,窗户较多,便于采光;
当地森林资源丰富,房屋材料多以木材为主,就地取材。
(二)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我国古代城市格局
中轴线
北京紫禁城
以皇城居中,中轴线对称,功能分区明确,道路规划为棋盘格式。这种布局风格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功能分区上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坐北朝南,由北侧的正房、南侧的倒座房、东西两侧的厢房组成,大门位于宅院的东南角。宅院中部的开敞空间,是家庭成员劳作、休闲的场所,大多种植观赏性花木。
依据我国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家庭成员居住在不同的房间里,长辈居正房,晚辈住厢房,佣人住倒座房。
城镇建筑反映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欧洲城市格局
欧洲城市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如法国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
意大利威尼斯依赖当地发达的商贸海运业兴起
美国城市格局
美国城市由于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中心多摩天大楼,外围建筑高度逐渐降低,易形成城市带。
(三)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中国宫殿式的红墙、黄瓦、飞檐、斗拱。皇权至高无上
西方宫廷的喷泉、雕塑、广场。宗教占优势地位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一)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适应当地环境,形成不同特色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二)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我国古代城市格局
欧洲城市格局
美国城市格局
(三)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存在的问题:
无序推进,土地开发强度过大,民族文化和传统特色逐渐丧失。
保护地域文化,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之中,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促进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
三、城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文化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