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课件 (3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课件 (35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21 06:5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二章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987年,上海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近些年,陆家嘴房价均价飙到了每平米8万元左右,有些地段甚至每平米20万元。
1987年
2013年
上海浦东陆家嘴带一景观的变化
浦西
浦东
上海城市人口的变化
54万
538万
2096万
1911年
1949年
2017年
89.3%
人口城镇化
1911年1949年2017年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地域城镇化一、城镇化
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1.城镇化的表现
(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4)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城镇化的主要标志,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2.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就越高。
经济发展
长江三角洲城镇化影响因素
上海开发历史早,工农业基础好,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
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逐步向周边地区转移,周边地区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影响因素
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著名侨乡,邻近港、澳、东南亚,优越的地理位置。
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土地租金低,吸引海外投资。
3.三大产业与城镇化的关系
第一产业: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
第二产业:工业是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第三产业:经济繁荣的城镇,服务业相对发达。
“推力”“拉力”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城市就业机会多
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城市文化设施齐全
城市交通便利
农村人口增长快,
对土地的压力大
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二、城镇化的地区差异
1.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进程
(1)城镇起源于早期的 地区。
(2)在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上的城镇发展 。
(3)工业革命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进程 ,
城镇人口比重 。
(4)现代社会,涌现世界级大都市→ →大都市带
农业文明
极为缓慢
明显加快
迅速攀升
城市群
世界级大都市
伦敦 巴黎 纽约
东京 上海 香港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产生了城镇。
18世纪60年代 1765年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初期 阶段
中期 阶段
后期 阶段

<30%
较慢
较高
30%—70%
很快

>70%
趋缓,甚至停滞
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58.52%
城市群是指在较大空间范围内,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组成的城市群体,城市之间既有明确分工,更有密切联系,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
世界大都市带的分布: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北美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我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
综合实力雄厚
强大的辐射功能
1800年
1890年
1910年
1940年
2.城镇化的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伴随着工业化进行
(1)人口高度集中,大中小城市密集分布;
(2)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相对发达,提高了城镇运行的效率;
(3)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4)重视城镇历史文化保护。
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
中心城区
近郊
乡村
郊区城市化
原因:中心城区的居住环境渐趋恶化;商业和制造业由中心城区向边缘区迁移;交通便利,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中心城区
近郊
乡村
逆城市化
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大城市周边建设卫星城和工业区。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城镇化起步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再城镇化
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1800年
1890年
1910年
1940年
水平低;
起步晚;
速度快;
城镇化水平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虚假城市化
滞后城市化
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虚假城镇化
过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超过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南美洲国家最突出。
巴西的贫民窟
滞后城镇化
城镇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如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
3.我国的城镇化
起步
振荡
停滞
恢复正常
快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何特点?
起步晚,速度快;
我国城镇化的推进,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
拉动了生产与消费,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项目 特点
城镇化速度 快,呈加快趋势
城镇化动力 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变动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人口流动 内地向沿海,农村向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
城镇建设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生态环境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一个首要问题。
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的进程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特点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素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评 价
地形
气候
水文
生态
使地形趋向平坦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产生“热岛效应”
形成城市风,
扩大污染范围
使水系十分紊乱
造成地面积水,
残留河道污染
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使城市生态系统脆弱
弊>利
生物
破坏了生物的栖息地
使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文环境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 村 城 市
土地利用方式
居民就业方式
景观特征
人口
经济开放程度
信息、交通
文化、观念
转变为
农业用地
第一产业
城市建设用地
第二、三产业
乡村景观
城市景观

分散、农业人口
密集、非农业人口

欠发达
发达
受教育程度低,整体文化素质低
受教育程度高,整体文化素质高
利>弊
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城市病
(1)环境问题严重
环境污染: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光、放射性污染
生态破坏: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水域面积减小,绿地面积减小等
交通拥挤;
住房条件差;
就业困难;
犯罪率增多;
社会秩序混乱
(2)社会经济问题
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长期高强度的工业生产;
不合理的城市规划;
城镇化速度快,城镇规模过大,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城市内涝
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问题
污染类型 成因 解决措施
大气污染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废弃物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如图)。据此完成题目。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
4.应对城市化问题的主要策略
(1)修建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控制城市规模;
(2)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3)改善城市交通设施和居住条件,缓解交通和住房压力;
(4)加强城市的绿化和美化,治理城市环境。
卫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有较完善设施的城镇,与大城市有便捷交通联系,为分散大城市的职能,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题目。
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3.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A
B
D
荷兰的兰斯塔德城市群借助“绿色缓冲区”,将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三个大城市,乌得勒支、哈勒姆、莱顿三个中等城市,以及众多的小城市联系起来,形成绿心状城市群。
兰斯塔德城市群的绿心发展模式有哪些优越性?
(1)大面积的农田、绿地有利于改善都市区的生态环境;
(2)环状生态格局利于控制城镇规模,疏散城市职能;
(3)减轻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