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氮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氨和铵盐示范课件(共63张PPT)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2. 氮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氨和铵盐示范课件(共63张PPT)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21 15:5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一、导入新课
此图片是视频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资源 “【化学天地】液氨”。
电子式:
结构式:
氨分子(NH3)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氨分子的空间结构:
2、NH3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特性
_____ 气体 _______ 气味 _____ 空气 _____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____体积的氨气 易液化
无色
刺激性
小于
极易
700
(可作致冷剂)
此图片是视频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资源 “【教学实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二、氨的性质
1.氨的物理性质
氨是一种无色有 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容易 。
2.氨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1)喷泉实验
①按图所示装置,打开止水夹,挤压滴管的胶头,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 ,烧瓶内液体呈 色。
②上述实验说明氨 于水,其水溶液呈 性。
刺激性

液化
喷泉

极易溶

二、氨的性质
解析 氨之所以能做喷泉实验,是由于胶头滴管挤入的少量水可使烧瓶内的氨气迅速溶于水,烧瓶内外形成了压强差。
B
关于氨的喷泉实验形成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  )
A.氨水显碱性
B.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
C.氨气易液化
D.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易挥发
训练1
如图所示: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震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液体呈喷泉状喷出,则a、b不可能是( )
A.a为HCl气体,b为H2O
B. a为CO2气体,b为浓NaOH溶液
C. a为Cl2气体,b为饱和NaCl溶液
D. a为Cl2气体,b为浓NaOH溶液
C
训练2
(2)氨与水的反应
①氨气易与水反应: ,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在氨水中:
,氨水具有 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
②氨水中的氮元素主要以 的形式存在,只有少量的NH3·H2O电离为NH 和OH-,但在求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时应将 视为溶质。
③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因此,氨水
应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弱碱
NH3·H2O
NH3
二、氨的性质
3.氨与酸反应
(1)氨与氯化氢相遇时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工业上用氨、二氧化碳和水制取碳酸氢铵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工业上用硫酸吸收氨的化学方程式是 。
产生白烟
NH3+HCl
===NH4Cl
NH3+CO2+
H2O===NH4HCO3
2NH3+H2SO4===(NH4)2SO4
二、氨的性质
此图片是视频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资源 “【教学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二、氨的性质
4.氨具有还原性
(1)请写出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

(2)氨气可被氧化铜氧化为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NH3+5O2
4NO+6H2O
2NH3+3CuO
N2+3Cu+3H2O
二、氨的性质
(1)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
(2)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  )
(3)新制饱和氨水中含氮粒子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NH (  )
(4)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硫酸有白烟产生(  )
(5)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在反应中只能升高而具有还原性(  )
【判断正误】

×
×
×

二、氨的性质
【思维启迪】
液氨、氨水、一水合氨的区别
名称 液氨 氨水 一水合氨
物质 类别 纯净物 氢化物 非电解质 混合物 氨的水溶液 溶质为氨 纯净物
一元弱碱
电解质
粒子 种类 NH3 NH3·H2O、 NH3、H2O、 、OH-、H+ NH3·H2O
二、氨的性质
主要 性质 不导电 不具有碱性 能导电 具有碱性 极易分解
具有碱性
存在 条件 常温常压 下不存在 常温常压 下可存在 常温常压
下不存在
二、氨的性质
1.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装置中的气体a可能为①氯气、②氢气、③氨气、④氯化氢、⑤二氧化碳。打开装置中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若液体b为水时,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气体a可能是 (填序号,下同);若液体b为氢氧化钠浓溶液时,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气体a可能是 。
③④
①④⑤
【深度思考】
二、氨的性质
【归纳总结】
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
产生喷泉的原因为气体a易溶于液体b或易和b反应,造成烧瓶内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压强急剧减小。
二、氨的性质
2.若将22.4 L氨气(标准状况)溶于水,得到500 mL氨水。
(1)氨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氨水呈碱性的原因是 。
(2)该氨水中的含氮粒子有 ,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 。
(3)写出氨水与下列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稀硫酸: ;
②氯化铁溶液: 。
NH3·H2O部分电离产生OH-
2 mol·L-1
二、氨的性质
3.工业上常用氮气与氢气合成氨,再以氨为原料制取硝酸,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各反应中含氮物质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2NO+O2===2NO2 NO发生氧化反应
3NO2+H2O===2HNO3+NO NO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二、氨的性质
【相关链接】
喷泉实验及装置
(1)喷泉实验原理
喷泉产生的本质原因是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由于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小于烧瓶外的压强,所以液体会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产生气压差的方法有:
①减小烧瓶内气压,如液体将气体吸收或与其反应等;
②增大烧瓶外压强。
二、氨的性质
(2)常见装置图
①图甲装置形成“喷泉”是因为烧瓶内气体极易溶于烧杯和胶头滴管中的液体,使烧瓶内的压强减小而产生压强差,烧杯中的液体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
二、氨的性质
②图乙装置形成“喷泉”可采用使烧瓶受热的方法,瓶内气体膨胀,打开止水夹,止水夹下部导管中的空气受热排出,烧瓶内的气体与液体接触而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而形成“喷泉”。
③图丙装置中锥形瓶内的物质反应产生气体(或锥形瓶中液体受热挥发出气体),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压强差,将液体从锥形瓶中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二、氨的性质
1.铵盐及其性质
(1)常见的铵盐
① 与 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铵盐。
②农业上常用的铵态氮肥,如 等都属于铵盐,它们都是 溶于水的晶体。
(2)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NH4Cl ,
NH4HCO3 。
酸根离子
NH4HCO3、(NH4)2SO4、NH4NO3

NH3↑+HCl↑
NH3↑+CO2↑+H2O
三、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2)物理性质:铵盐是白色或无色固体,易溶于水。
(3)常见的铵盐:
硫酸铵【(NH4)2SO4 ,俗称硫铵,又称肥粉】;
氯化铵【NH4Cl,俗称氯铵】;
硝酸铵【NH4NO3,俗称硝铵、炸药】;
碳酸氢铵【NH4HCO3,俗称碳铵】
铵盐属于铵态氮肥。
常用氮肥有铵态氮肥和尿素【 CO(NH2)2 】 。
氯化铵
1、铵盐
(1)定义:铵盐是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三、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NH4HCO3 NH3 ↑ + CO2↑ + H2O↑

注意:并不是所有铵盐分解都产生氨气,NH4NO3在400 ℃以上分解生成N2、NO2和H2O分解放出大量的热
① 受热易分解
NH4Cl NH3 ↑ + HCl↑

1、铵盐
(4)化学性质
氯化铵
碳酸氢铵
②铵盐与碱的反应:
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

实质:NH4+ + OH- NH3↑+ H2O
铵盐溶液与碱液混合,不加热: 。
铵盐溶液与碱液混合,并加热: 。
注意:铵盐与碱反应,加热产生氨气气体,不加热不产生氨气气体
(3)铵盐与碱反应
2NH4Cl+Ca(OH)2 。
NH4NO3+NaOH 。
CaCl2+2NH3↑+2H2O
NaNO3+NH3↑+H2O
三、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此图片是视频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资源 “【教学实验】铵盐与强碱反应”。
三、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2.铵盐(NH )的检验
(1)原理
三、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2)方法
①NaOH溶液法
取少量固体样品或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浓的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有白烟产生),证明固体样品或溶液中含有NH 。
②碱石灰法
把碱石灰与某物质的固体混合物在研钵里研磨,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研钵口,有白烟产生),则可以判断该物质是铵盐。
三、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原理:
加热
取样于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变蓝
加入浓的
NaOH溶液
蘸有________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浓盐酸
NH3是怎么制备的?
2、铵根离子的检验
NH4+ + OH- NH3↑+ H2O
铵盐的检验方法①取少许样品与碱混合于试管中共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样品中含有NH4+
②取少许样品于试管中,放入碱后加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则证明样品中含有NH4+
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是( )
A、加热时一定有氨气生成
B、与碱共热时都产生氨气
C、都是晶体
D、易溶于水
A
解析:NH4NO3在400 ℃以上分解生成N2、NO2和H2O
训练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
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N均呈-3价C.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 NH3↑+H2O
D.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C
解释、C。解析:A项,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产生氨(如NH4Cl),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不产生氨(如硝酸铵);D项,可用加热法分离NH4Cl和某些固体(不分解、不升华的固体)的混合物,但其过程为先受热分解,再降温化合,而不是升华。
训练4
检验铵盐的一般方法是将待测物取少许置于试管中,然后( )
A.加水溶解后,再滴入酚酞溶液
B.加强碱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
C.加入强酸溶液加热后,再滴入酚酞溶液
D.加入强碱溶液加热后,再滴入酚酞溶液
B
解释、B。解析:将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强碱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氨,则该盐中含有铵根离子,B正确。
训练5
1.向盛有少量硫酸铵溶液(或氯化铵溶液、硝酸铵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镊子夹住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深度思考】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H2O
三、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2.铵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铵盐溶液与烧碱溶液混合后加热:

(2)铵盐稀溶液与烧碱稀溶液混合:

(3)铵盐浓溶液与烧碱浓溶液混合:

三、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3.根据铵盐的性质,分析应当怎样合理地储存和施用铵态氮肥?
提示 贮存铵态氮肥时,为了防止受热分解,应密封包装并放在阴凉通风处;施肥时应将铵态氮肥埋在土下,且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用。
三、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特别提示】
(1)铵盐受热分解都有氨生成,但硝酸铵受热分解最终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
(2)分别用试管加热氯化铵和单质碘时,都由固体变为气体,而在试管口遇冷又凝结为固体,其本质不同,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
(3)检验溶液中含有NH 时,需要加入浓碱溶液并加热,其目的是利用氨气的生成与检验。
三、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相关链接】
铵盐受热分解的产物
(1)如果组成铵盐的酸是易挥发或易分解的酸,则固体铵盐受热分解时,氨气与酸一起挥发,冷却时又重新结合成铵盐。如NH4Cl、NH4HCO3等。
(2)如果组成铵盐的酸是难挥发性酸,则固体铵盐受热分解时,只有氨呈气态逸出,而难挥发性酸残留在容器中,如(NH4)2S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 NH3↑+NH4HSO4或
(NH4)2SO4 2NH3↑+H2SO4。
三、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3)如果组成铵盐的酸是具有强氧化性的酸,则在较低的温度下慢慢分解可得到NH3和相应的酸,如NH4NO3。由于生成的氨气具有还原性,硝酸具有氧化性,生成的NH3易被HNO3氧化,则反应时的温度不同,形成氮的化合物也不同,如将NH4NO3在不同的温度下加热分解分别可得到N2O、NO2、N2O3、N2等。
三、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实验室制取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反应原理: 。
(2)碱石灰的作用: 。
(3)由于氨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常用 法来收集。
吸收水蒸气,干燥氨气
向下排空气
四、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收集方法:______排空气法(注意导管要伸入到接近试管底部)
③验满方法:将湿润的_________________放在试管口
(或者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
④棉花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加热的试管口应_________倾斜,防止________________
向下
红色石蕊试纸
减少NH3与空气的对流,吸收多余的NH3,防止污染空气
略向下 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
(1)加热NH4Cl和Ca(OH)2制取氨气
1、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干燥装置:用碱石灰干燥
尾气处理:浓硫酸(或水)吸收多余的氨气
四、氨的实验室制法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C
知识巩固
训练6
(4)验满方法
①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 ;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 产生。
(5)尾气处理
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 浸湿的棉花球。
蓝色
白烟
水或稀硫酸
四、氨的实验室制法
此图片是视频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资源 “【教学实验】氨的实验室制法”。
四、氨的实验室制法
1.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实验室制取哪种气体的相同?使用该装置需注意什么问题?
提示 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该套装置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加热时要使试管口略低于管底,以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2.在制取氨的实验装置中,使用棉花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若为干燥的棉花则起到减缓氨气与空气对流的作用;若为蘸有水或稀硫酸的棉花,则还可以吸收多余的NH3。
【深度思考】
四、氨的实验室制法
3.氨气是化学实验室常需制取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氨气通常有两种方法:
①用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共热反应;
②在常温下用固体氢氧化钠与浓氨水混合反应。
(1)下面的发生装置图中,方法①应选用装置 (填“A”或“B”,下同),方法②应选用装置 。
A
B
解析 装置A适用于固固混合加热制取气体,装置B适用于固液混合不加热制取气体,故方法①选A装置,方法②选B装置。
四、氨的实验室制法
(2)在制取氨气后,如果要干燥氨气,应选用的干燥剂是 (填字母)。
A.浓硫酸 B.固体氢氧化钠
C.五氧化二磷 D.稀硫酸
B
解析 氨气是碱性气体,可与硫酸、P2O5反应。
四、氨的实验室制法
(3)如图是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 ,集气的原理是________

D
解析 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故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其中B装置排不出空气。
利用氨气
的密度小于空气,采用短管进氨气,长管出空气,即可收集氨气
四、氨的实验室制法
【特别提示】
(1)制取氨时,不能用硝酸铵代替氯化铵。因为硝酸铵在加热过程中可能发生爆炸性的反应,发生危险。
(2)制取氨时,不能用氢氧化钠代替熟石灰。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NH3,且在加热条件下易腐蚀试管。
(3)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浓硫酸等)干燥,也不能用无水CaCl2干燥,因为它们均能与氨气发生反应,常用碱石灰作干燥剂。
四、氨的实验室制法
【相关链接】
快速制取氨气的方法
方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 浓氨水 NH3·H2O H2O+NH3↑
四、氨的实验室制法
浓氨水+固体NaOH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放出
浓氨水+固体CaO NH3·H2O+CaO===NH3↑+Ca(OH)2 CaO的作用:①吸水后放热促进NH3的放出;②增加溶液中OH-的浓度,减小NH3的溶解度 四、氨的实验室制法
五、课堂小结
解析 氨气易液化,液氨常用来作制冷剂;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氨气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一水合氨,其水溶液能导电,但氨气是非电解质。
1.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易液化,液氨常用来作制冷剂
B.氨气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
C.实验室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D.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氨气是电解质

六、课堂检测
2.氨水的碱性较弱,其原因是
A.它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B.氨水极易挥发出氨
C.氨与水结合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只有少部分电离成NH 和OH-
D.溶于水的氨大部分以NH3分子形式存在
解析 NH3溶于水后,大部分结合成一水合氨的形式,只有少部分NH3·H2O电离成NH 和OH-,因此溶液碱性较弱,C项正确。

六、课堂检测
3.下列关于氨气、液氨、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气、液氨、氨水的成分相同,均为纯净物
B.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生成
C.氨水的密度比水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D.氨水的溶质为NH3·H2O,是氨水中含量最多的微粒

解析 氨水是混合物,氨水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氨水中水的含量最多。
六、课堂检测
4.下列关于铵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其产物中都有氨
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N均呈-3价
C.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烧碱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 +OH-
NH3↑+H2O
D.氯化铵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六、课堂检测
解析 A项,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产生氨(如NH4Cl),有的铵盐受热分解最终不产生氨(如硝酸铵);
D项,可用加热法分离NH4Cl和某些固体(不分解、不升华的固体)的混合物,但其过程为先受热分解,再降温化合,而不是升华。
六、课堂检测
六、课堂检测
六、课堂检测
解析 A项,该反应属于固体间的加热反应,不能写成离子形式,错误;
C项,符合反应原理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正确;
6.检验铵盐的一般方法是将待测物取少许置于试管中,然后
A.加水溶解后,再滴入酚酞溶液
B.加强碱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
C.加入强酸溶液加热后,再滴入酚酞溶液
D.加入强碱溶液加热后,再滴入酚酞溶液
解析 将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强碱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氨,则该盐中含有铵根离子,B正确。

六、课堂检测
7.在实验室里,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制取纯净干燥氨气的方案,简易、可行的方案是
A.加热氯化铵固体,再通过碱石灰
B.在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加入铁触媒,并加热至500 ℃,再通过碱石灰
C.加热浓氨水,再通过浓硫酸
D.在生石灰中加入浓氨水,再通过碱石灰

六、课堂检测
8.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 B.②是氨气吸收装置
C.③是氨气发生装置 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六、课堂检测
解析 ①中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而在试管口温度降低,氨气和氯化氢又重新化合成固体氯化铵,无法得到氨气;
②中漏斗没入水下起不到防倒吸的作用,应使倒置漏斗的上边缘刚好没入水中;
③氧化钙能与浓氨水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热,使浓氨水分解放出氨气;
④中的收集装置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因空气对流,而使氨气逸出。
六、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