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年摸底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年摸底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21 08:33:29

文档简介

2023年高一开年摸底联考
地 理 试 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世界年太阳辐射量图。据此完成1-3题。
图1
1.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太阳辐射量最大的是
A.① 地 B.② 地
C.③ 地 D.④ 地
2.造成图示②③两地年太阳辐射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地势
C.洋流因素 D. 纬度因素
3.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对地球造成的影响相关的是
A.极光现象
B. “磁暴”现象
C.水汽输送
D. 冰岛地震频发
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湖南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图 2)”的野外实习。他们挖掘了一个土壤剖面,发现剖面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据此完成4-6题。 4.推测该地的土壤类型名称是
A.黄壤
B.红壤
C.黑土
D.棕壤
5.以下关于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在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中发挥作用
B.苔藓繁殖增强岩石内部的风化,促进土壤形成
C.生物的类型和更新周期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图 2
D.动物活动可改变土壤孔隙度,增强土壤透气性
6.同学们还测得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少,关于其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气温低,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②气温高,土壤有机质分解较快,有机质积累少
③降水少,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留存比较少
④降水多,淋溶作用强,土壤中的有机质易流失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十一 ”国庆节期间, 一游客到云南大理、丽江旅游。据此完成7-8题。
7.该游客在丽江玉龙雪山看到外形酷似金字塔的尖尖的山顶(多面锥体山峰),形成这一地貌 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板块碰撞 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 D.断裂上升
8.到虎跳峡游览时,导游介绍的金沙江峡谷成因中,正确的是
A.地壳断裂,冰川侵蚀 B.地壳断裂,流水向下侵蚀
C.地壳张裂,形成谷地 D.地壳断裂陷落,形成谷地
北京时间2020年6月4日16:49在印尼哈马黑拉岛附近海域(2.88 °N,128.26°E) 发 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00千米。图3示意地球圈层部分结构。据此完成9-10题。
9.哈马黑拉岛附近海域地震震源可能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10.地震发生后,图中船只上的人员
A.只感受到上下颠簸
B.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后感受到左右摇晃 图 3
C.只感受到左右摇晃
D.先感受到左右摇晃,后感受到上下颠簸
地理试题第1 页(共6页)
地理试题第2页(共6页)
图4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
图 4
11.图中各地的气压值
A. 甲>乙>丁>丙 B. 乙>甲>丙>丁 C.丙>丁>甲>乙 D. 丁>丙>乙>甲
12.图中甲、乙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A.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B.甲地多为晴朗天气
C.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D.乙地湿度小于甲地
13.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乙、丁之间气流运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近地面气温的变化不会影响甲、乙之间的风向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产生图中环流的重要原因
海水出现结冰现象时的温度称为海水的冰点,盐度是影响海水冰点的重要因素。在某些海 域,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一般为零下几十摄氏度),表层海水结冰析出了大量的盐分,使 周围海水的性质发生变化,这些性质变化的海水向下运动,使沿途海水结冰,形成一根向海底延 伸的冰柱,这种冰柱被形象地称为“冰手指”。图5为海底“冰手指”。据此完成14-16题。
14. “冰手指”最可能大量出现在
A.地中海
B.南极外围海域
C.杭州湾
D.赤道附近海域
(

5
)15.向下运动的这股海水的性质是
A.盐度高、冰点低
B.盐度低、冰点低
C.盐度高、冰点高
D.盐度低、冰点高
16.受“冰手指”影响最大的海洋资源是
A.海洋矿产资源 B.海洋生物资源
C.海洋化学资源 D. 海洋动力资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晴朗的天空非常湛蓝。这里太阳 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通 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长沙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2022年利用暑假 对该建筑进行研究。图6为研究小组的同学在查阅大量资料和进行实地研究后,绘制的香 格里拉房屋模型图。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助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解决下列问题。
图 6
(1)分析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4分)
(2)分析与内室相比,暖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4分)
(3)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阐述内室增温的过程。(4分)
(4)为了增强该房屋的保温效果,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在暖棚的底部铺设一层厚厚的鹅卵 石,请说明这种做法的合理性。(2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钱塘江北源为新安江,往东北流贯浙江省北部,经杭州湾入东海,河长588.73
千米,流域面积5.01万平方千米。流域降水丰沛,河流中含泥沙量小。钱塘江入海口的海 潮即为钱塘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每年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钱江潮 的奇观,盛况空前。图7为钱塘江流域水系及杭州湾示意图。
图 7
地理试题第3页(共6页)
地理试题第4页(共6页)
材料二: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盐度超过40%。图8分别示意红海
沿岸地区的水系及代表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图例
常年河
时 令 河
… 干涸河
运河
图 8
(1)判断钱塘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说明理由。(4分)
(2)简述中秋佳节前后,“天下第一潮”景观的形成原因。(4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红海盐度高的原因。(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湘西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边缘,这里多岩溶台地。岩溶台地是类似于平顶山或桌 状山的一种岩溶地貌,多与峡谷伴生。图9分别为岩溶台地—— 峡谷示意图(图a) 和景观 图(图b), 湘西岩溶台地的绝壁上多悬挂式洞瀑(如图c)。 它是由地下溶洞或暗河中的地 下水体,从崖壁上岩溶洞穴口流出而成。其形成与地壳运动、地表河流下蚀、地下河溶蚀速 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图a
悬挂式洞瀑
河流
(
图b
)溶洞暗河 图c
(

)9
材料二: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植被、坡 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 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坐标图(图10)。
图10
(1)描述岩溶台地地貌景观的特征。(2分)
(2)简述湘西岩溶台地的形成条件。(4分)
(3)推断悬挂式洞瀑的形成过程。(4分)
(4)分析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4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地球上生物的进化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地球上的几个 生物繁盛期,而繁盛期的结束往往是生物的大灭绝。图11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
和地表温度的变化。
图11
(1)指出中生代地球上出现的代表性动植物。(4分)
(2)石炭纪与二、三叠纪是重要的成煤期,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4分)
(3)新生代是“最近的生物时代”,试描述新生代时期地球生物进化的特点。(4分)
地理试题第5页(共6页)
地理试题第6页(共6页)2023年高一开年摸底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A【解析】由图中等值线可以判断出①地(位于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量最大,介于180-200之间,
②地介于160-180之间,③地介于100-120之间,④地介于160-180之间。故选A。
2.D【解析】由图可以判断出②地位于低纬度地区,③地位于高纬度地区,纬度差异是造成两地太阳
辐射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因素对②④两地年太阳辐射差异影响较小,故选D。
3.C【解析】极光现象和"磁暴"现象主要与太阳活动有关.AB错误:地晨是板块运动造成的,是地球
内部能量释放的外部表现,与太阳辐射无关,D错误。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体运
动、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C正确。故选C。
4.B【解析】红壤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且红壤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判断该地的土壤类型名称
是红壤.故选B。
5.B【解析】生物和微生物会对有机质分解产生影响,且生物还会在土壤养分的循环中发挥作用,该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A错误:苔藓着生于岩石的外部,而不是岩石的内部,所以不会对岩石内部的风化
产生作用,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所以生物的类型和更新周期影响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错误:动物活动可改变土壤孔隙度,增强土壤透气性,该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B。
6.B【解析】湖南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年均温相对较高,并且气温低,应是微生物分解速度慢,有利
于有机质的积累,①错误:湖南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气温较高,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速度快,有机质积累少,
②正确:湖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为丰富,而不是降水少,③错误:湖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降水较为丰富,淋溶作用强,土壤中的有机质易流失,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留存比较少,④正确。②④正确,故
选B。
7.B【解析】由冰川运动对地表土石体造成机械破坏作用的一系列现象称为冰川侵蚀,冰川侵蚀下可
形成许多地貌,如冰斗、冰川谷、刃脊和角峰等。玉龙雪山山峰因冰川的侵蚀作用,周围成凹形陡坡,峰顶突
出如尖角,形成角峰,B正确,与板块碰撞、流水侵蚀和断裂上升无关,ACD错误,故选B。
8.B【解析】峡谷是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V形谷的一种。一般发育在构造运动抬升和谷
坡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段,当地面隆起速度与下切作用协调时,易形成峡谷,金沙江峡谷正是由于地壳断裂
作用下,金沙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强逐渐形成的。故选B。
9.D【解析】据图可知,图中①圈层为生物圈,②圈层为水圈:③圈层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地壳:④位于
莫霍面以下,为地幔。震源不会在水圈和生物圈,AB错误:本次震源深度为100千米,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
千米,且海洋相对较薄,故排除③圈层,C错误。软流层深度在80-400km之间,而震源深度为100千米,故
最可能位于④圈层,D正确。故选D。
10.A【解析】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地震后纵波到达水面后,使得船只上
的人员只能受到纵波的影响,只感觉到上下颠簸。故选A。
11.A【解析】据图可知.相同海拔下,丁处等压线向高空凸出,说明丁处的气压高于丙处:由于近地面
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所以甲的气压高于乙处:近地面气压始终高于高空,因此乙的气压高于丁:故该处气
压由高到低排序为甲>乙>丁>丙。故选A。
地理答案第1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