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2
0
2
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national security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Human activities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
1
学习目标
2
核心素养
3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结合实例分析具体环境问题
说明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
举例说明应对环境问题的途径
综合思维:说明产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构想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人地协调:认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严重后果,并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环境问题概述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01
02
03
目录
Content
GO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课堂检测
04
Part 1
环境问题概述
GO
探究导入--复活节岛的没落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距离南美大陆 3 700 千米的复活节岛,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面积只有 165 平方千米。2012 年,岛上居民 5 761 人。复活节岛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大多以凝灰岩(一种火山碎屑岩)雕刻而成。这些石像造型奇特,雕刻工艺精湛,是岛上最具特色的风景。近年来,科学家通过考古研究,为我们勾画出复活节岛兴衰的图景。
公元 4 世纪,岛上开始有人居住。公元 8 世纪,岛上人口过度增长,导致食物不足,资源紧缺,人们大量砍伐棕榈树,建造独木舟下海捕鱼。各部落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冲突频发。公元 12 世纪,岛上人口达到顶峰。各部落推行首领崇拜,建造了大量石像,砍伐树木用来运输石像,也作为薪柴。15 世纪末,岛上森林损失殆尽,居民垦荒种植谷物,但仍难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原本较发达的文明开始衰落。公元 17世纪,岛上人口衰减至顶峰时的 1/5,而且部落争端连续不断。20 世纪初,岛上的生存条件已经非常恶劣,土著居民所剩不多。
复活节岛石像
探究导入--复活节岛的没落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四面为海,地理环境封闭
位于南纬27度附近,亚热带季风气候,受东南信风影响明显
海洋资源丰富
地形中部较高,沿岸多平地
陆上生物资源较为匮乏等。
探究一:在世界地图上找出复活节岛,推测该岛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探究导入--复活节岛的没落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海洋资源
探究二:想一想,岛上居民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探究导入--复活节岛的没落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环境变化: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加上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随着人口增长,必定会产生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协调措施:转变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转变消费模式;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探究三:在该岛文明兴衰的过程中,其环境是如何变化的 议一议,应该怎样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环境与人类关系示意图
环境问题概述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定义: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 境
环 境
人类社会
物质和能量
废弃物
生产活动
消费活动
环境给人类社会提供物质与能量,当人类社会过度获取时,会造成资源短缺;人类社会在获取物质与能量时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带来环境污染;人类社会在利用环境的过程中,不合理的方式带来生态退化
环境问题概述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次生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
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
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问题
类 型
课堂活动--环境问题类型的判断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在下列环境问题中,哪些属于原生环境问题?哪些属于次生环境问题?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火山喷发造成大气污染。
不适当的灌溉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
地震引发的水质恶化。
森林乱砍滥伐、草原过度放牧造成的荒漠化。
滥捕滥杀动物造成动物数量和种群减少。
原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概述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环境污染
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污染
噪声污染
环境问题概述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次生环境问题
森林破坏
草场退化
土地沙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破坏
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生态失衡或自然资源枯竭
环境问题概述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01
02
03
04
05
全球气候变化
酸雨
臭氧层破坏
雨林破坏
湿地减少
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随着人口增加,产业扩张和科技进步,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和控制能力在不断增强,一些环境问题已经波及全球,产生的危害日趋严重,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案例延展--世界八大公害时间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八大公害事件因现代化学、冶炼、汽车等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工业“三废”排放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频频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发生了8起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12月),致60余人死亡,数千人患病;(2)美国多诺拉镇烟雾事件(1948年10月),5910人患病,17人死亡;(3)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短短5天致4000多人死亡,事故后的两个月内又因事故得病而死亡8000多人;(4)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二战以后的每年5 10月),烟雾致人五官发病、头疼、胸闷,汽车、飞机安全运行受威胁,交通事故增加;(5)日本水俣病事件(1952年 1972年间断发生),共计死亡50余人,283人严重受害而致残;(6)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1931年 1972年间断发生),致34人死亡;280余人患病,(7)日本四日市气喘病事件(1961年 1970年间断发生),受害人2000余人,死亡和不堪病痛而自杀者达数十人;(8)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 8月),致数十万只鸡死亡、5000余人患病、16人死亡。
水俣病事件患者
Part 2
环境污染
GO
课堂活动--水污染类型判断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按污染物的不同,水污染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 生物性污染。判断下列材料各属于哪种类型的水污染,并填入表中。
化学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
水污染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定义:当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海等水体,并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降低水的利用价值,造成水污染。
污染源:按照人类活动方式: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水污染
污染源:按照污染物空间分布状态:点污染源、面污染源。
水污染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工业污染源中,由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工业废水,往往通过固定排污口排放,具有污染物多,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是需要重点治理的点污染源
水污染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过量或不正确使用农药和化肥,也会造成水污染,属于典型的面污染源
课堂活动--太湖蓝藻的防治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太湖蓝藻污染事件发生于2007年5、6月间,中国江苏的太湖爆发的严重蓝藻污染,造成无锡全城自来水污染。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超市、商店里的桶装水被抢购一空。该事件主要是由于水源地附近蓝藻大量堆积,厌氧分解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NH3、硫醇、硫醚以及硫化氢等异味物质。
活动1:分组讨论,造成本次太湖蓝藻大爆发的形成原因由哪些
湖泊水域较为封闭,水体自净能力差
夏季气温高,利于蓝藻繁殖
沿湖工业众多,工业污染严重
沿湖为我国主要农业区,农业污染多
沿湖人口城市密集,生活污水多
课堂活动--太湖蓝藻的防治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太湖蓝藻污染事件发生于2007年5、6月间,中国江苏的太湖爆发的严重蓝藻污染,造成无锡全城自来水污染。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超市、商店里的桶装水被抢购一空。该事件主要是由于水源地附近蓝藻大量堆积,厌氧分解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NH3、硫醇、硫醚以及硫化氢等异味物质。
活动2:分组讨论,针对本次蓝藻事件,我们该如何去预防水污染的产生
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环境法规建设
工业废水实行处理排放
减少农药,化肥等大量使用
生活污水回收处理再利用
大气污染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定义:大量粉尘和废气进入大气层,这些污染物的浓度若超过一定标准并持续一段时间,就会造成大气 污染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定义:当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海等水体,并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降低水的利用价值,造成水污染。
常见形式: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和烟尘。不少严重的大气污染灾难,比如伦敦烟雾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等,都与煤炭使用有关。
大气污染
常见形式:汽车尾气、石油化工排放的废弃物,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在阳光的照射下易形成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课堂活动--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活动1:从城市功能分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洛杉矶小汽车众多的原因。
洛杉矶市城市规模大,住宅郊区化——住宅区占地面积大且位于城市外围,高速公路系统发达 ;
城市人口众多,民众收入水平高,燃油价格低,拥有汽车数量多。
课堂活动--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活动2:从地形、气候的角度,分析光化学烟雾易在洛杉矶城市上空滞留的原因。
洛杉矶市面临大洋,三面环山,易出现逆温现象,空气不易扩散 ;
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烟雾难以扩散。
盆地地形,污染物不容易扩散
课堂活动--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活动3:治理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对我国有何启示?
成立区域空气质量管理机构以实现联防联控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公共交通
完善城市规划
加强环境保护法建设
指定严格的废弃排放标准
固体废弃物污染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特点: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固体废弃物
危害:这些固体废物倘若处置不当,其有害成分通过水、空气、土壤等途径 污染环境,进而危害人类健康。固体废物露天堆放或填埋处置,也需要占用大量土地。
来源:工业生产,生活消费,矿产开采
案例延展--上海市垃圾分类回收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正式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回收,条例规定,违反条文的垃圾处置单位,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针对个人违反该条例相关条文的情况,可处以人民币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一时间,在全国掀起垃圾分类回收的大潮。一段时间人们见面问候的第一句话便是“你是什么垃圾”。为何我国迫切需要施行垃圾分类,对于固体废弃物,我们还有哪些措施?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A
B
E
D
F
C
实行分类回收,实现废物资源化
加强环境保护法的建设,加强监督
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进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发展物质循环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
固体废弃物污染
课堂活动--矿产开采的废弃物处置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活动1:说一说,司家营铁矿施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有何现实意义?
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对固体废物进行有效利用
减少填充采煤沉陷区和填海造陆的成本
课堂活动--矿产开采的废弃物处置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活动2:采用尾矿填海、填充采煤沉陷区,会不会造成水体污染?如果有,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可能会。措施:在矿坑周边打好注浆孔,注入混凝士,像一圈帷幕一样将地下水系同矿坑完全切断,这就是帷幕注浆工程。有效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对来场排水及尾矿回水综合利用先后采取了新水分离改造、尾矿库回水管路改造、冷却水回收利用改造等多种措施,充分使用尾矿回水和采坑涌水,将新水用量降至最低
课堂活动--矿产开采的废弃物处置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活动3:调查本地区的矿区尾矿或采空区的后续处理方式。对他们的处理方式进行环境评价,并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
对矿区进行绿化和复垦;
对废水、废气、噪声等进行治理,完全符合或者低于国家有关标准,达标排放;
依托科学技术实施流程改造,优化工艺,做到最大限度地节能减排。
Part 3
生态破坏
GO
生态破坏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定义: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比如滥伐森林、过度 放牧、破坏湿地、开矿修路等,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严重失调,产生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
土地退化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定义:是指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土地生产力衰 减
荒漠化
水土流失
沼泽化
盐碱化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课堂活动--我国水土流失的治理
云贵高原地区
侵蚀类型:流水侵蚀
侵蚀特点:强度大,时间长,面积大
景观特征:石漠化
活动1:以某一水土流失区为例,说明主要侵蚀类型、水土流失特点和典型景观特征。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课堂活动--我国水土流失的治理
北方土石山地丘陵地区
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丘陵地区,地表具有一定的起伏;植被覆盖率低,破坏严重;土质疏松;过度开垦;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等
措施:控制人口,提高素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合理开矿;等
活动2:你的家乡属于哪一个水土流失区?查找有关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成因,以
及具体的治理举措。
生物多样性减少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作用
破坏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生态系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都会破坏野生物种生存繁衍的环境,进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
生物
多样性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案例延展--斑鳖的历史
斑鳖曾广泛分布在长江下游、云南南部红河流域以及越南北部。由于被认为是其他物种,人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斑鳖的悲剧不断发生。2005年10月,北京动物园的雌性斑鳖离世,距离它从“鼋”正名为“斑鳖”仅一年。2006年12月16日,在上海动物园两栖爬行馆内,一头斑鳖始终未能得见任何同类,在游客投掷的硬币的包围中,孤寂地终其一生。斑鳖在野外几乎绝迹,饲养的个体也寥寥无几了。斑鳖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极其珍贵,是龟类中最濒危物种之一,全球已知存活仅3只,其中苏州动物园1只、越南同莫湖1只、越南宣汉湖1只.2019年4月13日13:20,中国唯一一只雌性斑鳖在苏州动物园人工受精时死亡。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课堂活动--爱尔兰土豆史
爱尔兰南部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较低,热量不足,且阴雨天过多,光照不足,不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
活动1:简要分析爱尔兰谷物农业产量低的自然原因。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课堂活动--爱尔兰土豆史
土豆性喜温凉,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爱尔兰气候温凉湿润,土壤肥沃,适合土豆生长。
活动2:查阅有关土豆生长习性的资料,说明爱尔兰适宜土豆生长的自然条件。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课堂活动--爱尔兰土豆史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保持系统稳定性。以材料为例,如果土豆品种多,就可能存在抵御真菌病的基因,从而抵御病害的发生。
活动3:议一议,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区域生态系统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生物多样性减少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01
02
03
04
05
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生物基因库
提高保护意识
实行迁地保护
完善法律法规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Part 4
课堂检测
GO
On-the-spot inspection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第一节
课堂检测
下图为某环境问题形成过程示意图,此问题对农业发展十分不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图所揭示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化 B.土壤酸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地石漠化
2.引起盐分向地表运动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
A.过度放牧 B.大水漫灌 C.大量施肥 D.围湖造田
C
B
On-the-spot inspection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第一节
课堂检测
碳排放权交易指把二氧化碳排放权视为商品,企业间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排放交换,从而达到控制排放总量的目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于2021年2月1日起实施。下图为“碳排放交易原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可直接( )
A.减少酸雨 B.抑制海平面上升
C.减少大气污染 D.缓解气候变暖
4.若图中甲、乙两企业均为钢铁厂,且获得等量碳排放配额,以下推断最可能正确的是( )
A.企业甲能源使用效率低 B.企业乙能源使用效率高
C.企业甲碳排放总量更大 D.企业乙碳排放总量更大
5.该办法的实施可促进我国( )
A.轻工业企业生产规模下降 B.重工业技术研发投入增加
C.高科技企业空间集聚增强 D.企业之间的生产联系减弱
C
B
D
On-the-spot inspection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第一节
课堂检测
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的国家之一。下图是我国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
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
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
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C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A.人类不合理灌溉 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 D.夏季风强劲
B
C
On-the-spot inspection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第一节
课堂检测
8.如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突出。
On-the-spot inspection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第一节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课堂检测
方案一(文字表述方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
方案二(示意图表达):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现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
感谢聆听
主讲人:晓强
时 间:2023年0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