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课时)课件(共6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课时)课件(共6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21 15:2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7张PPT)
物质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Substances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学习目标
树状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
同素异形体
酸、盐、氧化物,根据各类物质的不同性质分类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的直径大小,分为溶液、浊注和胶体
胶体:丁达尔现象、吸附性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据物质性质分类
据微粒大小分类
据元素组成分类
存在状态
试一试
液体
含氧元素
氧化物
请你从不同角度将水进行分类
元素种类
化合物
含碳元素
无机化合物
根据元素组成分类
01
化学趣史
1772年拉瓦锡
证明金刚石可燃,生成CO2,进一步测定后确定金刚石是由碳组成的单质。
1779年舍勒
证明石墨可燃,生成CO2,进一步测定后确定石墨是由碳组成的单质。
法国皇帝拿破仑
然而他绝对不会想到铅笔中竟然包含着地球上强度最高的物质!
他们强行将石墨分离成较小的碎片,从碎片中剥离出较薄的石墨薄片,然后用一种特殊的塑料胶带粘住薄片的两侧,撕开胶带,薄片也随之一分为二。
2004年,制备出了石墨烯
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就可以得到越来越薄的石墨薄片
(理论厚度只有0.34纳米,约为头发丝的二十万分之一)
石墨烯的发现
其中的部分样品仅由
他们制得了
一层碳原子构成
石墨烯
那么需要一头大象站在铅笔上
如果将一张和食品保鲜膜一样薄的石墨烯薄片覆盖在一只杯子上
然后试图用一支铅笔戳穿它
才能戳穿只有保鲜膜厚度的石墨烯薄层
强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钢铁
还要高上100倍!
只有保鲜膜厚度的石墨烯薄层
石墨烯的发现
概念
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常见元素

1. 根据元素组成分类
1.1 同种元素
同素
异形体
1. 根据元素组成分类
石墨烯的应用
2017年,哈尔滨分会场小演员们抵御严寒的是一种专为此次春晚研制的石墨烯材料保暖衣,衣服是上下连体,全部为肉色,这样穿在演出服里面既保暖又不会影响美观。
石墨烯材料保暖衣
“北京八分钟”
演员服饰用上石墨烯 智能发热防寒保暖
2018年2月当地时间晚上9点15分
在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
1. 根据元素组成分类
石墨烯的应用
疗养院常常设在松林中?
松树林里,空气往往格外清新,令人呼吸舒畅?
原因之一就是松林中常含有微量的臭氧
这些臭氧是松树的树脂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
微量的臭氧不但不臭,反而能使空气变得清新
特别是对呼吸道病人的呼吸尤为有益
1. 根据元素组成分类
化学与生活
O3
1. 根据元素组成分类
概念
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常见元素

1.1 同种元素
同素
异形体

臭氧可用于漂白和消毒。某些燃料受到臭氧的强烈氧化作用会褪色,臭氧可以杀死许多细菌,因此,它是一种很好的脱色剂和消毒剂。
1. 根据元素组成分类
臭氧的用途
臭氧发生器
臭氧空气除味机
1. 根据元素组成分类
化学与生活
高压电机和复印机在工作时,也会产生臭氧。因此,这些地方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1. 根据元素组成分类
— 生命的卫士
2O3
C1
3O2
O3
臭氧
1. 根据元素组成分类
— 生命的卫士
O3
在天是佛
在地是魔
1. 根据元素组成分类
A.CO和CO2
B.白磷(P) 和红磷(P4)
C.H2O和H2O2
D.S2和S8
下列各组微粒中,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1. 根据元素组成分类
1.2 不同种元素



氧化物
化合物
....
根据物质组成分类
02
哪些物质可归为一类?
2.根据物质组成分类
问题解决


混合物
纯净物
2.根据物质组成分类
问题解决
上述分类的依据有何特点?
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
【告诉你一句关键的话】
分类
根据事物的_________ 分别归类
共同特点
2.根据物质组成分类
思考
物质
物质种类
混合物
纯净物
元素种类
单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含碳元素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氧化物
……
2.根据物质组成分类
2.1 树状分类法
2.根据物质组成分类
请你试一试
下列四种物质中,与其他三种物质所属类别不同的物质是
A.NaCl
B.KNO3
C.CO2
D.Na2SO4
2.根据物质组成分类
问题探究
Na2CO3
钠盐
碳酸盐
Na2SO4
K2CO3
CaCO3
K2SO4
钠 盐
钾 盐
硫酸盐
碳酸盐
2.根据物质组成分类
请你试一试
请用横线将有关内容相连
同一物质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Na2SO4
K2CO3
CaCO3
K2SO4
钠 盐
钾 盐
硫酸盐
碳酸盐
2.根据物质组成分类
2.2 交叉分类法
根据物质性质分类
03
判断下列物质能否与HCl、NaOH溶液发生反应,若能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CO2
② CuO
③ Al2O3
④ CO
3.根据物质性质分类
知识回顾练习
CO2+2NaOH = Na2CO3+H2O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性
酸性
酸性氧化物
3.根据物质性质分类
氧化物
只与碱反应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个别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3.根据物质性质分类
3.1 氧化物
3.根据物质性质分类
知识回顾练习
判断下列物质能否与HCl、NaOH溶液发生反应,若能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CO2
② CuO
③ Al2O3
④ CO
CuO + 2HCl = CuCl2+H2O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性
碱性
碱性氧化物
3.根据物质性质分类
氧化物
只与碱反应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个别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3.根据物质性质分类
3.1 氧化物
只与酸反应
碱性氧化物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
CO2、SO2、SO3
Mn2O7
3.根据物质性质分类
知识回顾练习
判断下列物质能否与HCl、NaOH溶液发生反应,若能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CO2
② CuO
③ Al2O3
④ CO
Al2O3 +6HCl = 2AlCl3+3H2O
氧化物
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性
碱性
碱性
Al2O3+2NaOH=2NaAlO2+H2O
氧化物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性
酸性
酸性
两性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根据物质性质分类
两性氧化物
与酸、碱反应
两性氧化物
Na2O、MgO、CaO
Al2O3
氧化物
只与碱反应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个别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3.根据物质性质分类
3.1 氧化物
只与酸反应
碱性氧化物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
CO2、SO2、SO3
Mn2O7
3.根据物质性质分类
知识回顾练习
判断下列物质能否与HCl、NaOH溶液发生反应,若能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CO2
② CuO
③ Al2O3
④ CO
与酸、碱反应
两性氧化物
Na2O、MgO、CaO
Al2O3
氧化物
只与碱反应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个别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3.根据物质性质分类
3.1 氧化物
只与酸反应
碱性氧化物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
CO2、SO2、SO3
Mn2O7
与酸、碱
均不反应
不成盐氧化物
CO
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其性质类似于CO2,请写出Si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物质性质分类
考考你的智慧
CO2+2NaOH=Na2CO3+H2O
SiO2+2NaOH=Na2SiO3+H2O
下列表中对于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 钾盐 酸 碱 酸性氧化物
A K2SO4 H2SO4 KOH CO
B KHSO4 HNO3 NaOH SO2
C Ba(NO3) 2 NaHCO3 KCl SiO2
D KCl H3PO4 CaO CO2
3.根据物质性质分类
例题
根据微粒大小分类
04
溶液和浊液在形成上有何共同点?
实验探究
FeCl3在水中以Fe3+、Cl-的形式存在
直径小于10-9 m或1 nm
FeCI3
悬浊液中固体c以小颗粒存在
直径大于10-7 m或100 nm
泥土
一种或几种物质
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体系
分散到
分散质
分散剂
分散系
4.分散系
4.1 概念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 粒子大小 小于1 nm或10-9 m 1 nm ~100 nm 或10-9 m~10-7 m 大于100 nm
或10-7 m
分散质 微粒组成 单个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离子的集合体或高分子 巨大数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分散剂 水 有机物 气体 液体 固体 水
实例 食盐水 碘酒 雾云烟 Fe(OH)3 胶体 淀粉胶体 水晶 有色玻璃 泥水 油水
4.分散系
4.分散系
4.2 分类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
直径
小于10-9 m
溶液
大于10-7 m
浊液
10-9 m~10-7 m
胶体
三种分解系的本质区别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_____________之间的分散系
5.胶体
5.1 概念
5.胶体
生活中的胶体
红褐色
5.胶体
问题探究
向沸水中加入饱和FeCl3,并继续煮沸到液体刚好呈红褐色为止
红褐色
5.胶体
Fe(OH)3胶体制备
通过什么实验可证明Fe(OH)3胶体中胶体粒子小于泥水中的固体小颗粒。
5.胶体
过滤后的现象
泥沙 由浑浊变澄清 滤低又固本
Fe(OH)3胶体 滤纸上 无固体 滤液颜色 不变
悬浊液不能通过滤纸,而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
5.胶体
泥沙和Fe(OH)3胶体分别过滤
结论
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三种分散系分散质大小示意图
分散质微粒大小不同
雨过天晴
产生光亮的通路
不产生光亮的通路
不产生光亮的通路
观察与比较
粒子较大,散射
粒子小,全透射
问题探究
不产生光亮的通路
科学家简介
丁达尔
英国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物理学教授
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迈克尔·法拉第的学生和朋友
1869年,丁达尔发现,若令一束汇聚的光通过溶胶
则从侧面(即与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个发光的通路。
5.2.1 丁达尔效应
鉴别胶体溶液与溶液
5.胶体
5.2 性质与应用
明矾与水反应,会形成一种胶状物(好比磁铁)对杂质进行吸附,并使之沉降下来,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物理方法
5.胶体
观察与思考
鉴别胶体溶液与溶液
5.2.2 吸附性
净水
5.胶体
5.2 性质与应用
5.2.1 丁达尔效应
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因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
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考考你的智慧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5.2.1 丁达尔效应
5.2.2 吸附性
5.2.3 分类
分散剂状态 气体 液体 固本
胶体类型 气溶体 液溶胶 固溶胶
常见胶体 烟雾云 Fe(OH)3胶体 墨水钢笔水 水晶
有色玻璃 烟
5.胶体
5.2 性质与应用
气 溶 胶
晨雾

固 溶 胶
有色玻璃
啫喱膏
牛刀小试
下列不存在丁达尔现象的分散系是
A.有尘埃的空气
B.蒸馏水
C.食盐水
D.淀粉溶液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用一句话表示)
还有什么疑问?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