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1 09:1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明朝李时珍所著的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药物学巨著是 (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2.要了解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及经验,应阅读 (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3.明朝时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的巨著是 (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4.我国古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扰,保护中原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伟大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灵渠
5.我国明朝时营建的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 (  )
A.赵州桥 B.兵马俑 C.紫禁城 D.长城
6.如图是反映中国古代采煤技术的一幅插图,来自17世纪初期刊刻的一部科技著作,这部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该著作是(  )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
7.明朝李时珍历经27年编写的《本草纲目》,其内容总结了我国古代( )
A.医药学成就 B.数学成就
C.农学成就 D.天文学成就
8.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张仲景——“医圣”——创编出了“五禽戏”
B.杜甫——“诗仙”——诗歌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
C.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人类作战方式的巨大变化
D.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9.以“恰当地利用自然规律和‘人工’来开发和利用自然”为指导思想所编著的,后传到国外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巨著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10.明朝中后期,某学者吸收西方科学知识,总结传统科技经验,编写了一部关于农器、蚕桑、水利、种植等方面的科技名著,该书是(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
11.《本草纲目》将药物分为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其编目大致反映了自然界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后被翻译成英、法、德等多种文字,西方在一个多世纪后才出现类似的分类学著作。这反映出《本草纲目》 (  )
A.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记载的药物和药方都超过前代
C.全面总结了古代农业生产的经验
D.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2.中国古代某书附有123幅插图,包含《乃粒》(谷物)、《乃服》(纺织)、《彰施》(染色)、《作咸》(制盐)、《陶埏》(陶瓷)、《杀青》(造纸)、《佳兵》(兵器)等18篇。这本书应是 (  )
A.《天工开物》 B.《徐霞客游记》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3.观察《明长城示意图》,从中可获取的信息是 (  )
A.明长城沿黄河河道修建 B.明长城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C.明长城主体由砖石砌筑 D.明长城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
14.右图所示是明朝都城北京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这种设计意在突出 (  )
A.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
B.宫殿宏伟壮观的景象
C.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D.紫禁城建筑的时代感
15.今人何满子在参观某一历史人物的陵墓后赋诗一首:“身具澹台志,文存史记魂。于今水浒传,流荡饰乾坤。”该历史人物是 (  )
A.施耐庵 B.吴承恩
C.徐光启 D.罗贯中
16、.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相同之处有(  )
①起止地点相同 ②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 ③都为了彰显国力 ④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中的建筑】
史料一 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分遣大臣采木于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
史料二 躬出巡边,自山海关直抵开原,高墙垣,深沟堑,五里为堡,十里为屯,烽燧斥堠,珠连璧贯。
(1)史料一是哪位皇帝发布的诏令 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在北京城的什么地方 如何评价这一建筑
(2)史料二描写的是明朝哪一重大建筑工程 这一工程的东西起止点分别是哪里
【邮票中的科学家】
(3)分别写出邮票中这三位科学家的名字、代表作及对其著作的评价。
【调侃中的名著】
  三国写了一个大时代,水浒写了一帮大英雄,西游写了一群大妖怪。
根据材料写出这三部名著的名称,并对“水浒写了一帮大英雄”进行说明。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时珍)好读医书。医家《本草》……品类既烦(繁),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清)张廷玉等《明史》
材料二 右图是湖北蕲州李时珍纪念馆中的塑像。塑像正前方的青石牌坊上刻有“医中之圣”四个大字。
(1)材料一中的“时珍病之”是指什么 为写作《本草纲目》,李时珍是怎样“穷搜博采”的
(2)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何价值
(3)材料二中的纪念馆已被国家教委确定为“百个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李时珍的什么精神
答案
1-5DDBBC 6-10BADCC 11-16DADAAD
17、(1)明成祖。紫禁城。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3)图(a):李时珍;著作《本草纲目》;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图(b):宋应星;著作《天工开物》;这是一部科技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图(c):徐光启;著作《农政全书》;这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4)《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水浒传》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18、(1)以往药物著作中关于药物的记载,常有不准确或混乱之处,李时珍对这种情况十分不满。他研读了大量医书,走访了许多地方,收集民间药方,采集药物标本,并虚心向药农和其他劳动人民请教。
(2)《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是药物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3)不迷信古人,不畏艰辛,刻苦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