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运球技术组合-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华东师范大版初中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足球运球技术组合-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华东师范大版初中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3-02-21 21:5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平 四 , 八 年级)
足球运球技术组合单元第4课时运球技术2+上肢力量教学计划
学校: 任课教师:
班级 初二14班 ,学生人数: 44 人(男: 24 人 ,女: 20人)
学习 目标 通过这节课,让95%以上的学生提高运球技术,5%的学生感受足球运球的乐趣,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通过练习促进学生身体协调性,灵敏、速度、反应、平衡、力量等足球专项体能的发展。 3、情感目标:通过练习和游戏比赛,培养勇敢、果断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教学 内容 技(战)术能力:运球技术。 上肢力量练习:双手撑地拨球、俄罗斯转体、仰卧起坐。
重点 推拨球动作要协调自然、用力适宜。 难点 重心、步点的变化与球的结合。
课的 部分 教学内容 步骤与方法 组织与要求 时间 次数
开 始 部 分 课堂常规 教师课前排查安全隐患; 体育委员集队、报告; 教师严肃整理队伍; 导入(宣布)内容 队列队形练习 组织: ○○○○●●●● ○○○○●●●● ○○○○●●●● ○○○○●●●● △ 要求:严肃、认真 2 1
准 备 部 分 一、热身: 1、运球慢跑 2、动态热身 肩部 转体 前踢腿 侧踢腿 侧滑步 正面小步跑加速 背面小步跑加速 二、追赶游戏(无球到有球) 每个学生拿一个球一个标志碟,运球慢跑,分成四个小组,围成四个小圈。 教师带领学生做热身。 教师喊口令,学生根据口令完成; 游戏分为无球和有球的追赶,无球时做小碎步准备,有球时做双脚脚底交替踩球准备。 学生集中精神听教师口令。 组织: 图一 图二 8 1 4
基 本 部 分 练习一 脚背正面运球 运球变向+抬头观察 分四组,每组站位形成圆圈,脚背正面运球向圈中间,再再利用脚背外侧扣球(脚内侧)变向折返回去; 向两边运球躲避标志碟,注意抬头观察,避免撞上其他同学; 循序渐进、教师巡视指导个别纠正足球基本技术动作。 组织: 要求:从慢到快,以稳为主 10 5
练习二 结合上肢力量的练习做运球抢点游戏。(没有抢到点的同学加练俯卧撑5个。) 8字运球 两组学生分别从8字的顶端开始运球变向。 第一、第二组分别围成一个大圈,集体站在圈中间做上肢力量结合球的练习(俯卧撑双手交替拨球,俄罗斯转体,仰卧起坐)。听组长口令迅速起来运球抢点,没抢到点的同学加练5个俯卧撑。 第三、第四组利用标志碟形成8字绕杆的场地,两组学生分别从8字的顶端开始运球变向。 两组交换场地进行练习。 组织: 要求: 反应迅速,提前抬头观察,注意安全。 10 4 4
分层加强练习三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 一组学生做运球绕杆加传球技术动作。 一组做1抢多比赛。 剩下两组做两人之间的运传球技术。 4、在练习中选出10名学生进行5VS5比赛。 学生认真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时刻关注学生练习情况,并进行分层练习安排; 学生自然过渡到练习,小组长带领按老师要求进行; 教师合理安排好学生练习的场地,保证场地练习安全,并巡视参与到学生当中进行指导、互动。 组织: 要求:遵守游戏规则,专注练习,注意安全。 12 8
结 束 部 分 放松操或拉伸放松 小结 布置课后任务 下课 教师带领做放松操 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表扬与鼓励,传递正能量 安排值日生收拾场地器材 组织: 要求:动作到位,积极放松 3 1
场地 器材 足球45个,标志碟45,足球场一块
预计运动负荷 运动密度 80%±5% 预计 心率曲线图 竖:脉搏 横:时间 210190170150130110907050o51015202530354045
练习密度 65%±5%
平均心率 140-160次/分
测量 运动负荷 运动密度 80%
练习密度 65%
平均心率 150次/分
课后 小结 无卡顿教学 本节课通过合理的队伍调动,练习内容与场地器材的合理布置,减少集合次数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做到物尽其用,较大程度提升了学生的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促进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 多种情境融入 运球技术这节课通过热身游戏和运控球比赛,活跃了课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练习中教师巡回指导和参与进去,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通过比赛进一步提高了脚背外侧运球的在实战中的运用也提高了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同时也使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积极拼搏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准备部分的游戏跑动中的综合练习中,由于学生不能及时观察到示范者的动作情况,所以有些同学做的很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培养学生欠缺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