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①面对市民提供的证据,犯罪嫌疑人只能如实招供。②明晃晃的月亮映照在湖面上,湖边柳树那柔软的枝条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晃着。
A.gòng gōng huàng huǎng B.gōng gòng huǎng huàng
C.gōng gòng huàng huǎng D.gòng gōng huǎng huà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飘 拨草 逛街 B.随意 铲土 水瓢
C.愉树 蝴蝶 承认 D.锄头 栓着 随意
3.与“乐此不疲”中“疲”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精疲力尽 B.疲惫不堪 C.市场疲软 D.疲于奔命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夜晚的繁星不可胜数,像一只只闪亮的眼睛。
B.这位老先生离乡背井几十年,如今总算叶落归根。
C.这座小山村的景色美妙绝伦。
D.在国外,你可不能乐此不疲,忘记养育你的故土啊。
5.“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对这句话的理解,有误的是( )
A.这句话与开头相呼应,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B.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C.故乡的月亮比别处的月亮更加明亮,令“我”十分怀念。
D.与广阔世界里的月亮相比,作者更钟爱故乡的月亮。
6.下列词语中不含近义词的一项是( )
A.左顾右盼 B.良辰美景 C.离乡背井 D.茂林修竹
7.“一个中国人, 在怎样的境遇里, 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填人句子中的关联词正确的是( )
A.无论 总 B.不仅 而且 C.只要 就 D.虽然 但是
二、填空题
8.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农忙时节,农民们zhòu yè ( ) 在田间gēng yún ( ),辛苦劳作。
(2)妈妈把我家门口的一块空地上的杂草gē diào ( ),然后将地chǎn píng( ),种上了美丽的月季花,将门前点缀得十分漂亮。
9.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平凡——( ) 经常——( ) 漂亮——( )
存心——( ) 大概——( ) 孤单——( )
10.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一动( )( ) 光( )四( ) 不( )胜( )
( )( )大悟 ( )( )浩渺 ( )此( )疲
1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 )显得有点儿孤单。
(2)这手绢上绣的( )是梅花,( )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3)一个中国人,( )在怎样的境遇里,( )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2.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在括号里。
(1)蜜蜂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 )
(2)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
(3)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
(5)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_____代诗人______的作品。诗人用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农村______时节紧张的劳动气氛。
(2)《稚子弄冰》是_____代诗人_____的作品。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季里孩子们的一场嬉戏。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4.读文中画“﹏﹏﹏”的句子,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用“静”这个词语,照样子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文中画“ ”的子,回答问题。
(1)大树和土墙真绘发出声响回应“我”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两句话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二自然段中主要运用了排比和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
18.在“我”的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我”会有这种感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童年乐趣
罗曼·罗兰
几天之后。克利斯朵夫用椅子围成一个圆圈,正演着一出音乐喜剧,那是用戏的片段回忆拼凑起来的。他学着人家的样子,一本正经地跳着小步舞,向挂在壁上的贝多芬像行礼。正当他用一只脚站着打个转身的时候,看见祖父在半开的门里探着头对他望着。他以为老人在嘲笑他,便害臊起来,立刻停止了。奔到窗前,把脸贴在玻璃上,好像看着什么挺有趣的东西。老人一句话也不说,走过来,拥抱他。克利斯朵夫这才看出他很快活。小小的自尊心不免乘机活动起来:他相当聪明,知道人家赏识他,可拿不准在戏剧家、音乐家、歌唱家、舞蹈家这些才能中间,祖父最赞赏他哪一项。他想大概是歌舞才能,因为那是他自己最得意的玩意儿。
过了一星期,他已经把那件事全忘了,祖父却像有什么秘密似的告诉他,说有些东西给他看。老人打开书桌,取出一本乐谱放在钢琴上叫孩子弹。克利斯朵夫莫名其妙地勉强弹着。乐谱是手写的,还是老人用他肥大的笔迹特别用心写的,题目都用的花体字。祖父坐在克利斯朵夫身边替他翻谱。过一会儿,祖父问他这是什么音乐。克利斯朵夫只顾着弹琴,根本没注意弹的东西,回答说不知道。
“你想一想吧,难道不认得吗?”
不错,这音乐明明是熟的,可想不起在哪儿听过……祖父笑道:“再想想吧。”
克利斯朵夫摇摇头,说:“我想不起来。”
他仿佛心中一亮,觉得这些调子……可是他不敢……不敢指认……
“祖父,我不知道。”
他脸红了。
“哎,小傻瓜,你自己的调子还认不得?”
对,他知道是自己的,可是让人家一提,反倒吃了一惊。
“哦。祖父!”
老人喜气洋洋地把这份乐谱解释给他听:
“你瞧,这是咏叹调,是你星期二躺在地上唱的。——这是进行曲,是我上星期要你再唱,而你想不起来的。——这是小步舞曲,是你在我的安乐椅前面按着拍子跳舞的……你自己瞧吧。”
封面上,美丽的哥特字体写着:
童年乐趣:咏叹调,小步舞曲,圆舞曲,进行曲。
克利斯朵夫作品第一号。
克利斯朵夫简直愣住了。他看到自己的名字,美丽的题目,大本的乐谱,他的作品!……他只能结结巴巴地接着说:“噢!祖父!祖父!……”
老人把他拉到身边。克利斯朵夫扑在老人的膝上,把头钻在他怀里,快活得脸红了。
19.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仔细阅读短文,思考: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一本正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章中画“﹏﹏﹏”的句子中你能读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你觉得外公对克里斯朵夫的帮助大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心读一读短文。想一想,你的童年中有哪些趣事呢?写一写并说说你的感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3.学习作。
湖南电视台播出的《少年说》节目中,站在“勇气台”上的每一位少年,都说出了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他们向父母吐露心声,向老师表达谢意,向未来立下誓言……假如你站在“勇气台”上会说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什么故事呢?想一想,然后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写出重点;表达真情实感,有直抒胸臆的句子;4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B
【详解】考查多音字。
多音字是指具有固定字形的一个字有多个读音,其读音、用法和词性各有区别。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加积累,识记字音字义。
供:[gòng]①旧时祭祖先或求神拜 佛用的祭品:上~。②受审者口述案情。也指叙述案情的话或文字:招~。~认。口~。[gōng]供给;提供东西或条件给需要的人应用:~应。~参考。据此可知“提供”的“供”读“gōng”,“招供”的“供”读“gòng”。
晃:[huàng]摇动;摆动:摇头~脑。风刮得树枝直~。[huǎng]①(光芒)闪耀:太阳~得眼睛睁不开。明~~。②很快地闪过:虚~一刀。窗外有个人影儿一~就不见了。故“明晃晃”的“晃”读“ huǎng”,“摇晃”的“晃”读“huàng”。
故选B。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
完成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经常也是易错字。
A.水飘——水瓢:指用对半剖开的葫芦做的舀水用具。
C.愉树——榆树:落叶乔木,实扁圆,木材坚实,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
D.栓着——拴着:用绳子系住,引申为打结。
故选:B。
3.C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乐此不疲:对一事情产生兴趣,沉溺其中,不觉得疲倦。疲:疲倦、疲乏。
A.精疲力尽:精神疲乏,气力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疲:疲倦、疲乏。
B.疲惫不堪:指疲惫,形容极度疲乏或过度劳累。疲:疲倦、疲乏。
C.市场疲软:指产品在市场上卖不动,行情价格低落。疲:低落、疲弱。
D.疲于奔命:因受命奔走而搞得很累;后也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疲:疲倦、疲乏。
故选C。
4.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A.恰当。不可胜数:数不过来。形容多。此处形容夜晚的繁星,恰当。
B.恰当。叶落归根:比喻事物都有一定的归宿。此处形容老先生现在终于回到家了。恰当。
C.恰当。美妙绝伦:形容风景美丽,无与伦比。此处形容小山村的景色,恰当。
D.不恰当。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此处形容在国外的我,不恰当。
5.C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A.正确。“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是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这样与开头相呼应,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故叙述正确。
B.正确。“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这句话抒发了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叙述正确。
C.有误。通过句子可知,作者通过故乡之月与他乡之月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之月的喜爱,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之情。故叙述有误。
D.正确。通过句子可知,作者通过世界各地的月亮与故乡的小月亮作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月亮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故叙述正确。
6.D
【详解】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
A.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句中的“顾”和“盼”是一组近义词。
B.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宜人的景色。句中的“良”与“美”是一组近义词。
C.离乡背井: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外地生活(多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句中的“离”与“背”是一组近义词。
D.茂林修竹: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句中不含近义词。
故选:D。
7.A
【详解】此题是对关联词的考查,要明确关联词的正确用法。在解答时只要弄清楚句与句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选用正确的关联词语就可以了。
句子“在怎样的境遇里”“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是条件关系,故用“无论……总”,选A。
8. 昼夜 耕耘 割掉 铲平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在语境中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联合句子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昼、耕、耘、割、铲”容易写错,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书写时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 普通 常常 好看 故意 大约 孤零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
近义词就是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写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即可。
平凡:平常;不稀奇。近义词:寻常、通常、广泛、平淡。
经常:平常;日常。近义词:平常、通常、时常、时时、日常、时刻。
漂亮:好看;美观。近义词:美丽、标致、出色。
存心:怀着某种念头;有意;故意。近义词:有意、成心、有心。
大概:大致的内容或情况;属性词,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近义词:好像、大致、大体。
孤单:单身无靠,感到寂寞;(力量)单薄。近义词:伶仃、孤零零、孤寂、孤立。
10. 不 动 芒 射 可 数 恍 然 烟 波 乐 不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一动不动:意思是形容毫不移动。
光芒四射:意思是强烈的光射向四面八方。
不可胜数:尽。数:计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恍然大悟:恍然:猛然领悟的样子。悟:理解,明白。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
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极其辽阔。
乐此不疲:乐于做某件事而不感觉疲倦。
11. 如果 就 不仅 而且 无论 总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1)本题“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提出假设,“显得有点儿孤单”说明结果,分句之间为假设关系,可填入“如果……就……”。
(2)本题“梅花”与“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都是写手绢上绣的花以及花的含义的句子,且后面分句意思更进一层,分句之间为递进关系,可填入“不仅……而且……”。
(3)本题“在怎样的境遇里”提出条件,“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说明结果,分句之间为条件关系,可填入“无论……总……”。
12. 比喻 排比 反问 拟人 拟人
【详解】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修辞的辨析。
(1)题干中把蜜蜂比成了小毛球,属于比喻修辞。
(2)题干中从“在……在……在……”来看属于排比修辞。
(3)题干中“有什么稀罕的呢?”来看属于反问修辞。
(4)题干中“睡醒了似的”来看把花拟人化,属于拟人修辞。
(5)题干中的句子出自雷震的《村晚》,原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从“衔”可以看出把山拟人化,属于拟人修辞。
13. 宋 范成大 初夏 宋 杨万里 冬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全诗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微的描绘,描写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
(2)《稚子弄冰》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全诗为: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这首诗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冬季里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14.乡村的夜晚太安静了,静得可以听到知了的叫声,静得可以听到隔壁的呼噜声,静得可以听到蚊子拍打翅膀的嗡嗡声。 15. 不会回应“我”,从句中“好像、仿佛”这两个词语可以知道,是“我”想象的。 表达了作者对太阳下祖父园子的喜爱之情。 16.是围绕“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两句话来写的。 17. 拟人 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园子里景物的生机勃勃。 18. 自由 “我”很喜爱园子里的一切,院子里的一切都是“我”童年最美好的一切,“我”对园子的怀念和喜爱。
【解析】1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画“﹏﹏﹏”的句子用了排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时用上这种修辞。描写“静”的情景,可以写出静得可以听到很小的声音,从这方面来写。
15.(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大树和土墙不会自己发出声响,不会回应,,但“我”认为它们会,说明在我的眼中这些都是好朋友。(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者将无声的物体当作自己的好朋友,从中能够体会到“我”爱园子中的一切。
16.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句的理解。本题考查的就是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第二自然段写了“花、鸟、虫子、倭瓜、玉米、蝴蝶”的自由,其实写的是自己向往自由。围绕了“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两句话来写。
17.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第二自然段除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还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说话、愿意”这些人所具有的动作可以看出来。拟人的修辞手法就是能够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这里写出了园子里景物的生机和自由。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我”眼里,结合第一段写景物充满生机,第二自然段写景物的自由可以看出园子里景物的特点是自由和充满生机。含有“我”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19.克里斯多夫在屋里演自己的音乐喜剧,过了一段时间,祖父给他把哼唱的曲调记录了下来。 20. 比喻庄重、严肃。文章中指克里斯多夫对待音乐很认真。 你想一想吧,应该认得。 抓住了人物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克里斯多夫对音乐的热爱。 21.大。他给了克里斯多夫方法和信心。 22.抓石子。儿时大家一有空就会到石子堆里找几颗相同大小,比较圆润的石子,然后大家就在平坦的地方一边喊口号一边玩抓石子。那时是多么地快乐呀!
【分析】1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结合文段的内容进行概括。从文段中找到相应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得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克里斯多夫在屋里演自己的音乐喜剧,过了一段时间,祖父给他把哼唱的曲调记录了下来。
2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结合文段的内容进行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的解释,结合词语的含义以及在文段中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本正经的含义是比喻庄重、严肃。文章中指克里斯多夫对待音乐很认真。
(2)本题考查的是句型变换,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所以本句话可以改为,你想一想吧,应该认得。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语句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划线句“他学着人家的样子,一本正经地跳着小步舞,向挂在壁上的贝多芬像行礼。”从中可以得出,抓住了人物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克里斯多夫对音乐的热爱。
2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的内容“老人打开书桌,取出一本乐谱放在钢琴上叫孩子弹。克利斯朵夫莫名其妙地勉强弹着。乐谱是手写的,还是老人用他肥大的笔迹特别用心写的,题目都用的花体字。祖父坐在克利斯朵夫身边替他翻谱。过一会儿,祖父问他这是什么音乐。克利斯朵夫只顾着弹琴,根本没注意弹的东西,回答说不知道。”可以得出,外公对克里斯朵夫的帮助大,因为他给了克里斯多夫方法和信心。
22.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结合文段的内容进行分析以及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写一写自己的童年生活趣事,例如写,抓石子。儿时大家一有空就会到石子堆里找几颗相同大小,比较圆润的石子,然后大家就在平坦的地方一边喊口号一边玩抓石子。那时是多么地快乐呀!
23.范文:
爸爸,请您相信我
爸爸,曾经您因为一个打碎的花瓶而误会我了。现在,我要为自己辩解一次,那个花瓶真的不是我打碎的,我真的没有撒谎。
有一天,您在古玩街里买了一个很漂亮的花瓶,然后把花瓶放在了客厅的桌面。您很喜欢这个花瓶,每天都会认真观赏花瓶。您每天都会提醒我:“小心这个花瓶,不要把它打碎了!”我时刻谨记你的吩咐,不敢靠近花瓶,生怕打碎了它。
可是有一晚,您突然把在房间做作业的我叫到客厅,严肃地问道:“花瓶为什么碎了?”我看着这破碎的花瓶,完全呆住了。您又接着问我:“是不是你打碎花瓶的?”我连忙摇头,十分着急地说:“我不知道花瓶为什么会碎了。我都没有碰过它。”但是,您坚持说:“肯定是你打碎的!你比我早回来,我一回到家就看到花瓶碎了。不是你打碎的,那是谁打碎的?”听了您的话,我委屈地流下了眼泪。您继续说:“做错了事情就要承认。花瓶是你打碎的,你勇敢地承认错误的话,爸爸是不会责怪你的。孩子,要懂得知错能改啊……”
我并没有耐心地听您说的话,气冲冲地跑回了房间,“砰”地一声关上了门。之后,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虽然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但是我深深地记在心里。我依然不知道花瓶为什么碎了,可是,我还想对爸爸说:“爸爸,请您相信我!我真的没有打碎花瓶。希望您以后能耐心一点,我们可以一起弄清楚事情。请您不要没有弄清事情就下判断。因为被人误会的滋味实在不好受。”
【分析】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详解】题目要求同学们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同学们选出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构思写作大纲,根据内容和主题确定题目。
写作方向:(1)选定某个倾诉对象,表达自己想对这个人说的内容。(2)可以以“感恩”“沟通”等主题,来表达自己对某些人内心的感受和想法。(3)述说自己成长的故事,讲述自己在某个方面取得进步的过程或者自己的困惑。
写作要点:(1)内容生动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2)详略得当,中心突出。(3)所选事例典型,记叙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写作方法:
开头:根据自己写作思路和事件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开头方法:开门见山法、对比式开头、设置悬念开头发、抒发情感式开头等;
中间:叙述事例要详略得当,适当运用一些写作方法;抒发情感时要有真情实感;
结尾:可以根据开头和正文来选择合适的结尾方法:点题式结尾、抒情结尾、首尾呼应法、引用法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