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锄头(qú) 鸡冠(ɡuān) 描绘(huì)
B.慰藉(jiè) 谈话(tán) 率领(shuài)
C.绮丽(yǐ) 剥皮(bō) 朴素(pú)
D.应和(hé) 倘若(tǎnɡ) 卜落(b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清晨,家家户户屋顶上升起了袅袅炊烟,给乡村平添一层神秘的面纱。
B.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山村,这里高楼林立。
C.我们走在灯火辉煌的街头,聊起了童年的往事。
D.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汽笛鸣响,就像奏响了一首紧张而刺激的交响乐。
3.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月明人静的夜里,纺织娘便唱起歌来。
B.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C.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D.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掉了一个夏天的烦恼。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乡下人家》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独特、迷人风景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B.《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亡赖”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C.《天窗》借助对天窗的描写表达了儿童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
D.《三月桃花水》展现了乡村生机盎然的景象,抒发了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下列词语依次填在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城市里__________,__________,好不热闹。乡村完全不一样,有__________的田野,有清澈的河水,真是令人向往。
A.高楼林立 灯火辉煌 璀璨 B.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肥沃
C.炊烟袅袅 鸡犬相闻 肥沃 D.依山傍水 车水马龙 静谧
6.下列语句标点符号有错的一项是( )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B.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C.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D.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二、填空题
7.让生字走入语境。
母鸡shuài lǐng( )着一群小鸡在wū yán( )前边的草地上mì shí( )。公鸡在旁边大tà bù( ),高傲极了。qīng tíng( )和hú dié( )飞来了,停在凤仙花上,gòu chéng( )了一幅hé xié( )的乡村风景画。
8.生字扩词
构:( )( ) 饰:( )( )
蹲:( )( ) 凤:( )( )
序:( )( ) 例:( )( )
率:( )( ) 觅:( )( )
耸:( )( ) 踏:( )( )
倘:( )( ) 绘:( )( )
9.补全词语,并完成练习。
别有( )( ) 天( )地( ) 高楼( )( )
炊烟( )( ) 依( )傍( ) 鸡犬( )( )
(1)像画“﹏﹏﹏”词语一样含有一组反义词的词语我还会写: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画“ ”词语一样含有动物名称的词语我还会写: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的散文。他以自己_________为题材,写了天窗的来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又分为两层,第一层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月桃花水》一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的结构来组织材料的,作者从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三月桃花水特有的美。
三、信息匹配
11.选词填空。
丰富 丰厚
(1)经常外出旅游,可以开阔眼界,( )知识。
(2)他为妈妈准备了一份( )的礼物。
12.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反问 D.排比 E.引用
(1)绿草在水底探起头来。( )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 )
(3)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
(4)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
(5)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
13.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精神:①主要的意义;②表现出来的活力;③人的意识、思维活动;④活跃,有生气。
(1)人穿越在花丛上,显得格外精神。 ( )
(2)政委在大会上传达了九届二中全会的会议精神。 ( )
(3)消防指战员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
(4)田野开满了杜鹃花,不管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我最棒!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xié)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4.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红霞 ( )的微风
15.“向晚”的“向”的意思是( )
A.对着 B.将近 C.向来
16.第一自然段中“他们”指的是_______,“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
17.最后一段话是全文的_________句,它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18.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芳草地。
老屋祭
记忆里老屋比我的年纪还大。
因为久经风雨,红色的瓦砾上稀稀疏疏地长了些茅草,微风一吹,草绿色的种子四处飘散,来年的时候,又会是芳草萋萋。
春天的时候,院子里的那棵老枣树,长出嫩嫩的细芽,一场春雨过后,便长出椭圆形的叶子;夏天的时候,黄绿色的小花簇满了枝头,浓郁的芳香引来成群的蜜蜂,嗡嗡地穿梭于细密的小花间。花谢后,便结出青绿的小枣子,起初还不如绿豆大,后来竟长成如大拇指肚大小的椭圆形枣子。秋天,枣子渐渐地由青变白,由白再变红,到了金秋八九月间,红彤彤的枣子便挂满了树梢,犹如一颗颗光彩夺目的红宝石镶嵌在硕大的树冠上。每年这个季节,便是我们兄妹三个最快乐的日子。每天放学回家,我就噌噌地爬上树,站在树杈上,抓一把红枣塞进嘴里,醉人的香甜嗖地一下从嘴里甜到心里,继而传遍整个神经末梢。妹妹够不着,便仰着脖子在树底下等我晃一下枝头,然后噼里啪啦地下起枣子雨,妹妹提着小竹篮,一边吃,一边捡。那种情形至今回想起来,心里还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感动。
老屋院子很小,小得养上牛、猪、狗、鸡等家畜以后就挤得满满的。来人的时候,鸡犬相鸣,其乐融融。东边的院墙很矮,隔壁院子里长着一棵老槐树,夏天的时候,槐花穿过矮矮的院墙,小小的院落里便飘满了槐花的香味,抓一把槐花放在嘴里,又香又甜,回味无穷。直到现在,那些甜和香还一直让我陶醉不已。
19.联系短文内容,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其乐融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味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短文主要写了老屋留给“我”的印象,重点介绍了自家院子里的___________和隔壁院子里的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儿时乡村生活的__________之情。
21.对画“______”的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兴奋和感动”直接表达出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与留恋之情
B.“那种情形”指的是作者兄妹三个爬树、摘枣、吃枣的情景
C.作者至今回想起来还会兴奋,表现出了儿时生活的快乐
D.作者“兴奋和感动”是因为兄妹三个都很勤奋,收枣工作很顺利
22.读文中画“﹏﹏”的句子,抓住“陶醉”一词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词曲鉴赏
阅读天地。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3.诗中表明季节特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4.试赏析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动静结合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6.习作。
大自然充满了一种使人心平气和的美与力。你最喜欢怎样的美景?你最喜欢在那儿干什么呢?请具体写一写,让我们感受到你的快乐。
要求:1.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活动的过程写具体。
2.语句通顺,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本题中读音全部正确的是B项。
A项:锄头qú——chú
C项:绮丽yǐ——qǐ 剥皮bō——bāo 朴素pú——pǔ
D项:应和hé——hè
2.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学生首先要知道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句进行具体的分析。
A项:袅袅炊烟:意思是指古时人们做饭时徐徐轻烟回旋上升,随风而逝的景象,也指摇曳貌,飘动貌,也形容香气散发。用在句子中合适。
B项:高楼林立:高高的房子,像树林一样密集地树立着。用在句子中和小山村冲突,不合适。
C项:灯火辉煌:形容夜晚灯光明亮的繁华景象。用在句子中合适。
D项:车水马龙:意思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一般。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用在句子中合适。
3.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别。
A项,“唱歌”属于人的动作,“纺织娘便唱起歌来”将纺织娘当作人来写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项,这个句子将“叮当声”比作“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项,“舞动”属于人的动作,“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将三月的桃花水当作人来写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项,“举着、乐了、忘掉烦恼”属于人的动作和情感,“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掉了一个夏天的烦恼”将玉米当作人来写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B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理解和古诗词的字词解释,学生可回忆所学知识结合选项进行具体的分析。
B项:《清平乐·村居》作者是辛弃疾。全文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亡,同“无”“。亡”读wú,在这里意思这里指顽皮、淘气。
5.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完成本题,首先要读懂句子,提炼关键信息;其次要理解选项中的词义。句子中的关键信息是城市的景象和乡村的对比。联系生活实际或想象画面,“高楼林立、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璀璨”等是城市的特点,“肥沃、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依山傍水、静谧”等是乡村的特点。前两空描写城市,所以排除C项和D项,与“田野”相搭配的应是“肥沃”,所以B项正确。
6.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辨析,注意平时对常见标点符号的运用及理解。
在本题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是B项。应改为: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7. 率领 屋檐 觅食 踏步 蜻蜓 蝴蝶 构成 和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率、檐、踏、蜓、蝴、谐”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构成 结构 装饰 修饰 蹲下 深蹲 凤凰 凤梨 序列 顺序 例如 例外 率领 率队 寻觅 觅食 耸立 耸肩 踏步 踏青 倘若 倘使 绘画 描绘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给字组词。给字组词是小学组词最为常见的基本形式。通过所给出的字,依据其音其义组词,是检查小学生组词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
构:(gòu)结成,组合。组词:构成、结构。
饰:(shì)装点得好看。组词:装饰、修饰。
蹲:(dūn)两腿尽量弯曲,像坐的样子,但臀部不着地。组词:蹲下、深蹲。
凤:(fèng)1、传说中的神鸟。组词:凤凰。2、一种水果。组词:凤梨。
序:(xù)1、排列次第。组词:序列。2、 次第。组词:顺序。
例:(lì)1、可以做依据的事物。组词:例如。2、规定。组词:例外。
率:(shuài)带领。组词:率队、率领。
觅:(mì)找,寻求。组词:寻觅、觅食。
耸:(sǒng)高起,直立。组词:耸立、耸肩。
踏:(tà)踩。组词:踏步、踏青。
倘:(tǎng)假使,如果。组词:倘若、倘使。
绘:(huì)画、描画。组词:绘画、描绘。
9. 风 趣 高 阔 林 立 袅 袅 山 水 相 闻 哭笑不得 黑白相间 鸡飞狗跳 九牛一毛 傍晚,小山村家家户户炊烟袅袅。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补全词语,对词语的空缺部分进行仔细分析,所填内容要符合词组的完整性,不要写错别字,要注意平时对词组的积累。同时根据语境的含义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填空,注意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语境的含义即可。
(1)哭笑不得:意思是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
(2)黑白相间: 相间就是互相间隔开来的意思。 黑白相间就是黑色和白色相互隔
(3)鸡飞狗跳:意思是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4)九牛一毛:意思是这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渺小、轻微,或很大数量中的极少数。
10. 茅盾 小时候的经历 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 夏天阵雨来临时,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夜晚孩子被逼着上床时,天窗又是他们唯一的慰藉 分—总 声音 光芒
【详解】本题考查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关于童年生活的一篇小文章。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活灵活现。全文结构清楚,充满童真童趣,可以说,小小的天窗是那么神奇,它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了光明,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
《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茅盾的散文。他以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为题材,写了天窗的来历、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这三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又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夏天阵雨来临时,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第二层写 夜晚孩子被逼着上床时,天窗又是他们唯一的慰藉。
(2)《三月桃花水》是著名诗人、词人、翻译家、评论家刘湛秋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的美丽。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揭示了春水的可贵和春天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的信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全文语言非常优美,引人入胜,美不胜收。
《三月桃花水》一文是按照分—总的结构来组织材料的,作者从声音和光芒两个方面描写三月桃花水特有的美。
11. 丰富 丰厚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1)丰富:(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等)种类多或数量大;使丰富。
在本题中指旅游,可以开阔眼界,增加学识经验。
(2)丰厚:数量多,价值高。
在本题中指他为妈妈准备的礼物价值高。
12. B AD C E 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本题“探”赋予绿草人的动作,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此句是由“像……”引导的排比句。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3)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所以此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4)在说话和行文中,引入现成的语句(包括诗文、成语、谚语等),借以在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叫做“引用”。此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5)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学生容易搞混比喻句和“像”字句,在这里教师要明确,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本句把“雪峰间的云影”比作“银灰色的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3. ② ① ③ ④
【详解】本题考查了多义词。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词语中会有不同的意思,学生对于不同词境中同一个词语意思辨析的能力,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理解具体词语的意思。
(1)这里的“精神”多用来形容人有生机和活力。精神:表现出来的活力。
(2)在这里指宗旨和意义,如文件的精神、会议的精神等。精神:主要的意义。
(3)在这里消防员所表现的精神,是勇敢无畏,大公无私等,这是人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人的意识和思维活动。
(4)这里将田野里的杜鹃花和盆栽做了比较,而显得比较活跃和有生气。精神:活跃,有生气。
14. 天边 向晚 15.B 16. 乡下人家 红霞、微风、鸟儿 17. 中心 总结全文 18.都市花园,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处独特、美丽的风景。
【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
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如:灿烂的红霞、和煦的微风。
15.本题考查字义的辨析。
“向晚”的意思是临近晚上的时候。“向”的意思是将近。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可知,“他们”指的是乡下人家,“它们”指的是红霞、微风、鸟儿。
17.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最后一段话“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是文章的中心句,它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18.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本题使用“不论……不论……都……”将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会产生的结果写出来,语句通顺,表述合理即可。
19. 形容快乐和谐的景象。文中指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景象。 食物吃过后的余味让人难忘,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文中指槐花的味道让“我”难忘。 20. 老枣树 老槐树 喜爱和怀念 21.D 22.令作者“陶醉”的不仅仅是枣子和槐花香甜的味道,更是在乡村度过的美好时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儿时乡村生活的留恋之情。
【分析】19.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读词语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即可理解这两个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答题时可以先写出这两个词语的本来意思,再写出这两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0.本题考查获取信息和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题干中已给出了提示,重点介绍了“自家院子里”和“隔壁院子里”的事物,可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字眼,再填写所描写的事物。从“那种情形至今回想起来,心里还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感动”和“直到现在,那些甜和香还一直让我陶醉不已”这两句可看出作者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无比怀念与喜爱之情。
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令作者兴奋和感动的不是兄妹三个都很勤奋,也不是收枣工作很顺利,而是童年上树摘枣、吃枣的那段美好时光。
22.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答题时不要流于表面,要反复体会关键句子,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3.“树头花落未成阴”或 “飞入菜花无处寻” 24.句中运用“急走”“追”的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可爱好奇的特点。也给后文“飞入菜花无处寻”埋下伏笔。 25.一、二句静态写景,三四两句动态写儿童与黄蝶,整首诗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恬淡自然,宁静清新、万物勃发的暮春图景。
【解析】23.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注意在学习古诗时,不仅要能熟练背诵,还要掌握和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树头花落未成阴”的意思是:路边的树上花已凋落,而新叶却刚刚长出没有形成树阴。“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意思是:蝴蝶飞到菜花丛中后就再也找不到了。这两句话表明了是春天。
24.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注意在学习古诗时,不仅要能熟练背诵,还要掌握和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儿童急走追黄蝶”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25.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注意在学习古诗时,不仅要能熟练背诵,还要掌握和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这首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前二句写农村景色,是静态描写;后二句写儿童和蝴蝶,是动态描写。
26.范文:
家乡的美景
我的家乡在自贡市,那儿一年四季景色迷人,鸟语花香,风景如画,每个季节还带着一种色彩呢
我最喜欢秋天,喜欢她的金黄色。记得十月的一天下午,我和外公外婆到郊外游玩,啊!那里的秋天景色令我难以忘怀。
我们驱车来到大山铺镇,又步行前往陈家院子。走在乡间小道,一阵阵清新的风和花香扑脸,像柔柔的缎子滑过肌肤。我们精神一振贪婪地吸吮着清香的香气,情不自禁沿着小道走下去,不一会就看见一片金色的树林,啊!真美呀!犹如一幅美丽的深秋景色图。一阵秋风吹过,一些金黄色的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有的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有的像展翅高飞的黄莺,还有的像轻盈旋转的演员。满地金黄色的叶子,看上起就好像给大地妈妈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到了陈家院子,我们观看了那古香古色的古老建筑。休息了一会儿,晚饭后,我们又到院子外散步,看见了一个好大的池塘!夕阳西下,波光摇拽着红通通的晚霞金光闪闪,湖水荡漾在风儿里欢唱。池塘边钓鱼的人仿佛忘记天色已晚,嬉戏在池塘边的小孩仍然尽情地玩耍,啊!眼前真是一副深秋美景啊!使人流连忘返。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家乡的美景。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要求写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这样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