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2 22:1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绩麻(jì) 杂兴(xīng) B.玉磬(xìng) 水满陂(pō)
C.稚子(zhì) 浸寒漪(yī) D.银钲(zhèng) 横牛背(héng)
2.下列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
A.训斥——表扬 交错——交织 着急——从容
B.黑暗——光明 平凡——伟大 自由——拘束
C.寂寞——无聊 潮湿——干燥 漂亮——难看
D.暖和——寒冷 悦耳——刺耳 想念——怀念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在田间除草)
B.临行密密缝(即将出远门)
C.彩丝穿取当银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D.草满池塘水满陂(池水)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外祖父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
B.春节前夕,党和政府的送温暖活动,使转岗工人如坐春风,深受感动。
C.弟弟蹲在墙角一动不动,他在干什么?哦,原来是发现了一只蜗牛。
D.一个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5.下列句子中表达情感的方式与其他句子不同的是( )
A.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
B.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C.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D.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6.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父的园子)一文描写了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自由自在,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B.《月是故乡明》一文中,作者通过世界其他地方的月亮与家乡月亮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依恋与牵挂。
C.《梅花魂》一文通过写一位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春态之情。
D.“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诗人对农村儿童从小就得辛苦劳作的同情。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
zhòu yè( ) fú xiǎo( ) chǎn tǔ( )
hú dié( ) yīnɡ huā( ) shuǐ piáo( )
chénɡ rèn( ) mà zha( )
8.我会辨字组词。
瞎( ) 晓( ) 桑( )
割( ) 浇( ) 嗓( )
瓢( ) 拔( ) 拴( )
飘( ) 拨( ) 栓( )
9.写出合适的量词。
一( )高楼 一( )李子树 一( )大草帽
一( )谷穗 一( )狗尾草 一( )倭瓜花
10.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色( )流 ( )( )如生 美( )美( )
崇山( )( ) 五彩( )( ) 银( )( )裹
( )零( )落 不( )( )飞 ( )水车( )
夜( )( )日 ( )头( )脸 ( )料不( )
1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 )显得有点儿孤单。
(2)( )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远,我的心立刻( )飞回去了。
(3)这手绢上绣的( )是花,( )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4)( )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 )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啊!
这句话运用________的方式,表达了外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四、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3.“供”在诗中读____,意思是________。“供”在“供不应求”一词中读____,意思是____(①供给,供应;②指按期拿出钱款还贷;③提供某种利用的条件)。
14.前两句提到的农活有;____、____;从“____”和“___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辛苦,从而体会到诗人对他们勤劳品质的____之情。
15.读后两句诗,想象画面,完成对话。
孩童甲(挠挠头):大人们这么忙,可我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搓麻线,怎么办呢?
孩童乙( ):__________________
孩童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童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本诗写了大人辛勤劳作,孩子也从小就承担起家庭重担的场面。 ( )
②农村的孩子们从小看父母劳动,耳濡目染,也学着种瓜,体现了孩子们对劳动的热爱。 ( )
③古诗写孩子们学大人种瓜,主要是为了表现孩子们很调皮。 ( )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我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17.选文讲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的几件事,其中写得最详细的一件事是________
18.从选文画线的句子可以体会到“我”的样子。( )
A.无所事事 B.调皮捣蛋 C.天真可爱
19.“我”明明分不清苗和草,祖父为什么还让“我”乱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理解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
在乡下,三月的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早已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
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 )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 )在一起,悉心( )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几颗小脑袋( )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 )上了斑斓的衣衫。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 )在一个线拐子上。
好了!开始放了。嘿!风筝!全是风筝!这些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
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我们几个小伙伴便带着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niǎn)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线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20.把下面这些动词填入第二段中的括号里。
拼  缠  系  抵  弯  穿
21.选文第二段中“几颗小脑袋”代指______。
22.认真读选文第二段,根据内容说说做风筝的过程。
做骨架→( )→( )
23.用“﹏﹏﹏”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24.这篇短文以____为线索,回忆了童年时____、____这两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____之情。
六、书面表达
25.习作。
那一刻,我
回忆我们过去的生活与成长经历,有没有一个时刻或是一件事,令自己感觉自己长大了,后悔了,成功了或者是难过了……请根据自己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事情,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完成习作,注意写出事情对自己造成的影响,注意可以运用所学过的描写的技巧,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对自己造成影响的情形写清楚,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4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C
【详解】考查汉字字音。
A.杂兴(xīng)——(xìng),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篇。
B.玉磬(xìng)——(qìng),古代石制乐器名。
水满陂(pō)——(bēi),池塘的岸。
D.银钲(zhèng) ——(zhēng),银色的钲。
2.B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A项“交错”与“交织”是近义词。
C项“寂寞”与“无聊”是近义词。
D项“想念”与“怀恋”是近义词。
3.D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
D项“草满池塘水满陂”的意思是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其中“陂”的意思是池塘。
4.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B项搭配不当,“如坐春风”的意思是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运用于此处不恰当。
5.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和辨析,结合原句的内容进行分析。在本题中,表达情感的方式与其他句子不同的是D项,D项是直抒胸臆和其他三项是不一样的。
6.D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D项理解错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小孩子们虽然也不会耕田和搓麻,但却依在田头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表现了诗人对农村儿童天真情趣的喜爱之情。
7. 昼夜 拂晓 铲土 蝴蝶 樱花 水瓢 承认 蚂蚱
【解析】略
8. 瞎闹 知晓 桑叶 割草 浇水 嗓子 瓢泼大雨 拔河 拴住 飘动 点拨 枪栓
【解析】略
9. 座 棵 顶 个 片 朵
【解析】略
10. 翠 欲 栩 栩 轮 奂 峻 岭 缤 纷 装 素 七 八 翼 而 杯 薪 以 继 劈 盖 始 及
【解析】略
11. 因为 所以 不论 就 不仅 而且 虽然 但是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1)“显得有点儿孤单”的原因是“有孤零零一个月亮”,前后句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用“因为……所以……”连接。
(2)“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远”是条件,“我的心立刻飞回去了”是结果,前后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关系,用“不论……就……”连接。
(3)“这手绢上绣的是花”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前后句之间的关系是递进关系,用“不仅……而且……”连接。
(4)“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和“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前后句之间的关系是转折关系,用“虽然……但是……”连接。
12. 梅花让我想起外祖父。 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直接抒情 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
【详解】(1)本题考查缩写句子的能力。
缩句要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型也不能改变。作答时要根据缩写的步骤,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部分即可。
改为:梅花让我想起外祖父。
(2)本题考查改陈述句。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
本题可以按照方法改成: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直接抒情即人们常说的直抒胸臆。作者或作品中人物将心中的感情赤裸裸地倾吐出来。《梅花魂》是陈慧瑛的作品,文章通过阐述老人对一幅墨梅的珍爱,透析出梅花那坚贞不屈的气节。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贯穿在全文中老人的三次流泪,进而让读者感受到一个侨居在异乡的老人一份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13. gòng 从事 gōng ① 14. 耘田 绩麻 昼 夜 赞美 15. 猛地拍手 啊,对了,我们可以去学种瓜呀! 绽开笑容 嗯,我爷爷种瓜的本领可高了,我看过他种瓜。 拉起伙伴的手 走,我们到那边的桑树下种瓜去。 16. × √ ×
【分析】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13.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根据诗句的内容及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分析。原诗内容“童孙未解供耕织”的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供”在诗中读gòng,意思是从事。“供不应求”意思是指供应不能满足需求,形容某种事物的需求量很大,但供应不足的意思。“供”的读音是gōng。
14.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根据诗句的内容“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两句诗中的农活有“耘田”“绩麻”,从“昼”和“夜”这对反义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辛苦,从而体会到诗人对他们勤劳品质的赞美。
15.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想象,诗歌最后两句的含义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根据题干内容进行两个孩童的对话描写,结合诗句的内容和主旨进行合理的想象,注意语言完整,符合诗句的要求即可。
16.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判断和理解,注意分析诗歌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①本句话的说法是错误的。并不是说孩子从小承担家庭重担,是体现了孩子的玩耍和可爱。
②本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
③本句话的说法是错误的。并不是为了表现孩子调皮,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17.铲地 18.C 19.祖父尽量满足“我”的愿望,给“我”创造一个自由、快乐的环境,让“我”有个愉快的童年。
【解析】17.本题考查课文内容概括。
选文讲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这几件事,其中详细写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铲地这件事。
18.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作者种菜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菜踢飞了,“踢”字写出了作者天真可爱的样子。
19.本题考查课文理解与分析。
“我”明明分不清苗和草,祖父还让“我”乱钩,是因为“我”还太小,祖父尽量满足“我”的愿望,给“我”创造一个自由、快乐的环境,让“我”有个愉快的童年。
20.弯 拼 系 抵 穿 缠 21.几个小伙伴 22. 糊纸涂色 系放线 23.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24. 风筝 做风筝 放风筝 无比怀念和留恋
【解析】20.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弯成弓、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小脑袋抵在一起、穿上衣裳、缠在线拐子上。
21.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第二段写的是小伙伴们在一起制作风筝的过程,“几颗小脑袋”指的是几个小伙伴。
22.本题考查段落的理解与分析。
第二段主要写了小伙伴们制作风筝的过程,由“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可以知道首先是做骨架,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可以知道然后是糊纸涂色,由“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可以知道最后是系放线。
23.本题考查文章的中心句。
本文主要写了小时候小伙伴们一起制作风筝和放风筝的事情,表达了作者无比怀恋童年生活。所以文章的中心句是: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24.本题考查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这篇短文以“风筝”为线索,回忆了童年时制作风筝、放风筝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恋和留恋之情。
25.范文:
那一刻,我真的笑了
在我的经历里有无数多好笑的事情。但我有一件事情,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就是那件事情……
在我刚进小学的时候,好像是六七岁的时候我做了一件傻事。记得一次,因为我们那一组的人,扫除扫得很好,被老师表扬了,所以我那时很高兴,我觉得我真的长大了。在回家的路上,我还沾沾自喜的,我想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一定会高兴的!
回了家,我把整件事情都告诉了妈妈,妈妈还赞了我。我想用事实告诉妈妈听我真的长大了,于是我问:“妈妈, 我有什么事情可以帮您?”妈妈说:“你先帮我淘米吧!”我说:“只是淘米啊?”妈妈说:“行啦,你先帮我淘米,等一会儿有事情再叫你,好吗?”我说:“好!”说完,我立即去米桶里拿米出来,放进锅里,我把水倒进饭锅里,洗完手后,就把手放进饭锅淘米,两三下就把米淘好。我把米拿给妈妈看。妈妈说:“好厉害,看来你真的长大了。我们家的盐已经用完了,你帮我买一些回来吧。”我拿着钱就冲了出去。
路上我看见了一个同学,他叫我到他家玩,我想:玩一会儿也无所谓吧。于是我就到他家玩,早已不记得买盐的事情了。我看了一下钟,这么晚了,才记起要买盐。我和我的同学说了声就走了。买了盐之后,天已经黑了,我就跑着回家。可能是我跑的得太快,看不到地面有一块石头,不小心摔倒了,连盐袋都破了,盐袋里面的盐都流了出来。盐弄脏了,怎么办呢?啊!米脏了可以淘,盐脏了不是也可以淘吗?为了不让妈妈知道,我就去了同学家。向他要了盆子和水。把刚刚弄脏的盐拿出来,倒进盆子里去。然后放进水。过了一会儿,开始往外捞盐了,但怎么捞都捞不出来!
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他们都笑了,爸爸说:“米可以淘,盐是不可以淘的,盐一放进水就会溶解的。”在那次,我真的丢脸,还说自己长大了。但是,回想那件事还真的好笑。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
一、引导思路,启发我们选取印象深刻的素材1、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2、最近爷爷起早贪黑,忙着采、晒野菊花去集市卖,原来是为了给我买双新球鞋。接过爷爷递过来的球鞋,我感觉手上沉甸甸的。3、上周星期二班会课上,第一次在讲台当着全班同学发言,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忽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二、提出要求,指导我们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和要求这次习作,要求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1、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对所见、所闻、所想进行细致描写。2、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要求所写的内心感受都是真实的,不要胡编乱造。3、题目自拟。① 那一刻,我长大了。② 那一刻,我懂事了。③ 那一刻,我后悔了。④ 那一刻,我流泪了。写完后和同学交流,看看有没有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根据同学们的意见进行修改。注意:例文是别人的东西,仅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受其束缚。打开思路,入情入境,挖掘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就能写出饱含真情实感的文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