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走进分子世界课件(共32张PPT)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1 走进分子世界课件(共32张PPT)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2-21 08:4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一节 走进分子世界
苏科版 物理 八年级下册
1、分子模型
2、分子的运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1. 分子 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作分子.
(1)分子很小,若把分子看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以10-10m 为单位来量度. 例如,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10-10 m.
特别提醒:
物质可以细分到分子,分子也可以分为原子,原子还可以再分,但是分子如果再分,物质就不再具有原来的化学性质了.
探究新知
新知一 分子模型
(2)构成物质的分子数量非常巨大. 如,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
(3)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但人们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可以观察到.
(4)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空隙.
2. 观察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
(1)实验步骤
① 如图7-1-1 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
②封闭管口,将玻璃管
反复翻转,使水和酒
精充分混合,观察液
面的位置.
(2)实验现象:玻璃管中的液体不再充满玻璃管,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3)实验结论:组成水的分子和组成酒精的分子之间都有空隙,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空隙中,因而总体积变小.
拓展延伸:
●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之间都有空隙,但空隙的大小不同,气体分子间的空隙较大,液体分子间的空隙较小,固体分子间的空隙更小.
●同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分子间的空隙也会不同,温度、压力等都会影响分子间空隙的大小.
例 1
[ 中考·无锡] 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的;将100 mL 的酒精和100 mL 的水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小于200 mL.基于上述现象所设想的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较为合理的是( )
A. 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B. 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C. 液体是由微粒组成的,固体是连成一片的
D. 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A
解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所画线,可以看到线条是由许多黑色的小颗粒组成的,说明物质由微小的颗粒组成,发现这条线是“断裂”的,说明微粒之间存在空隙;将100 mL 的水和100 mL 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0 mL,正是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空隙,才会导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故A 正确.
方法技巧:
在探究物质内部结构的过程中,科学家常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有关物质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1.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2. 扩散
(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作扩散.
(2)扩散现象表明:
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空隙.
新知二 分子的运动
(3)要点:
① 任何两种物质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包括:两气体之间、两液体之间和两固体之间,以及液体与气体间(如:皮肤上擦香水,远处能闻到香味)、固体与气体间(如:房间放固体清新剂,整个房间都充满清香味)和固体与液体之间(糖溶解于水中).
②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
六种物态变化中的汽化
和升华属于扩散现象.
3. 实验探究
实验一:用二氧化氮气体与空气进行实验,观察气体间的扩散.
实验二:用硫酸铜溶液与清水进行实验,观察液体间的扩散.
实验操作方法:将两种液体倒入容器中,有两种方法.
(1)先倒入清水,然后用长颈漏斗注入硫酸铜溶液.
(2)先倒入硫酸铜溶液,再用玻璃棒紧靠容器壁,然后让清水沿玻璃棒慢慢流入.
实验三:观察扩散过程与温度的关系.
易错提醒:
●实验一中,不能将装二氧化氮的瓶子放在上方,因为二氧化氮的密度比普通空气的密度大,放在上方,由于重力的作用,红棕色气体向下扩散过程加快,实验现象不能更好地说明问题.
●实验二中,为加快实验过程,不能采用先倒好两种液体, 再在容器底加热的方法,而应该先提高液体的温度, 再进行实验.
● ●
例2
[ 中考·淮安]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B. 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C. 扫地时尘土飞扬
D. 嗅气味鉴别物质
C
解题秘方:判断是否属于扩散现象的关键是区别微小物体与分子,人眼能直接看到的是物体,而不是分子.
解析: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必须是以分子作为主体在运动,A、B、D 都属于扩散现象,因此不符合题意;而尘土飞扬不属于分子运动范畴,肉眼能够看到,属于机械运动.
方法提示:
转换法在扩散现象中的应用:
整杯水逐渐变红、美味佳肴香气扑鼻等实例,是通过颜色和气味的变化让大家认识扩散现象,从而认识分子的运动的,这里运用的是转换法.
▲ ▲ ▲
1. 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1)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把它们竖立起来,如图7-1-2甲所示. 观察到下面的铅块没有掉下来,
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新知三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如图7-1-2 乙所示,在注射器中装一些水,将另一端堵住,然后用力压活塞,水几乎没有被压缩. 说明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
不存在只有引力或只有斥力的情况.
警示误区:
●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排斥力时,不要理解为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气体分子间距离非常大,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微弱,但是气体的分子间同样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2. 物质在三种常见状态下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其原因是分子间距离决定了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状态 固体 液体 气体
分子间距离 很小 较小 很大
相互作用力 很大 较大 很小
状态 固体 液体 气体
分子的运动 在固定位置附近振动 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自由运动
形状 有固定形状 没有固定形状 没有固定形状
流动性 不流动 易流动 易流动
体积 有一定体积,很难被压缩 有一定体积,很难被压缩 没有一定体积,可以充满能到达的空间,易压缩
3. 分子动理论 科学家把关于分子、分子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认识称为分子动理论.
例 3
如图7-1-3a 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地系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c 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
这个实验说明了( )
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 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C. 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之间有空隙
B
解题秘方:通过分析题意及观察实验现象,结合分子间作用力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析:用手指轻碰棉线左边的肥皂膜,左边肥皂膜破裂后,棉线被右侧肥皂膜拉向右侧,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而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及分子间是否存在空隙和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拓展:
平常很少看到两个物体“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的引力只有在分子离得很近时才能明显显示出来.“破镜不能重圆”就是因为碎镜片间的距离不能达到分子引力起作用的距离.
例4
如图7-1-4 所示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地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乙和丙
C
解析:图甲学生之间的距离很小,约束力很大,每个学生的位置固定,和固态分子的特点相似;图乙学生间的距离略大,约束力较小,每个学生的位置不固定,和液态分子的特点相似;图丙学生间的距离很大,几乎没有约束力,学生的位置极度散乱,和气态分子的特点相似.
知识拓展:
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快速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其作用力也就变得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一、走进分子世界
分子动理论
分子模型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的运动
归纳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