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2.1 群落的结构 同步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2.1 群落的结构 同步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18 16:16:50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2.1 群落的结构 同步检测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3高二上·佛山期末)成年豆象会把卵产在正在发育的豆荚上,幼虫孵出后便钻入种子中靠吃种子进行生长。豆象幼虫与豆科植物的种间关系为(  )
A.原始合作 B.捕食 C.互利共生 D.种间竞争
【答案】B
【知识点】种间关系
【解析】【解答】A、原始合作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受益,但二者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可以分离开来,豆象幼虫以种子为食,影响豆科植物的生长,不属于原始合作,A错误;
B、豆象幼虫以种子为食,两者之间为捕食的关系,B正确;
C、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豆象幼虫以种子为食,对豆科植物的不利,C错误;
D、豆象幼虫以种子为食,与豆科植物不属于种间竞争关系,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种间关系:
(1)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3)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4)寄生:一种生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对宿主产生危害。
(5)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2.(2022高二上·山东月考)下列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
B.采集到的小动物中,体型较大的小动物须用吸虫器采集
C.可采用记名计算法统计个体较大、数量有限的小动物的相对数量
D.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要打开电灯,以吸引土壤中的小动物
【答案】C
【知识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解析】【解答】A、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A错误;
B、采集到的小动物中,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以用包裹着纱布的镊子取出,B错误;
C、个体较大、数量有限的小动物可以使用肉眼观察,逐个计数,采用记名计算法统计相对数量,C正确;
D、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利用的是土壤中的小动物的避光性,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3.(2021高二上·嫩江期末)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也是一个繁殖单位。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C.一间屋中的全部蟑螂
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
【答案】D
【知识点】群落的概念及组成
【解析】【解答】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不符合同种生物,A错误;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不符合同种生物,B错误;
C、一间屋中的全部蟑螂,不符合同种生物,C错误;
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符合定义,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言、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3)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4)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5)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6)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7)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8)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9)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4.(2021高二上·白山期末)下列有关生物种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狮子和猎豹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B.农田中菟丝子和大豆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C.草原牧草和斑马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D.人肠道中的蛔虫与人之间属于寄生关系
【答案】B
【知识点】种间关系
【解析】【解答】A、草原上狮子和猎豹是实力相当的竞争关系,A正确;
B、菟丝子寄生在大豆植物上,二者属于寄生关系,B错误;
C、斑马捕食牧草,因此草原牧草和斑马之间属于捕食关系,C正确;
D、人肠道中的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属于寄生关系,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①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②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③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④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⑤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也无害,或者对双方都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能够独立生活。
5.(2021高二上·白山期末)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较高,可以构成一个群落
B.在不同时间对同一地块进行取样,调查结果可能差别较大
C.对活动能力较强的土壤小动物,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D.对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以借助放大镜和实体镜进行观察和分类
【答案】A
【知识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解析】【解答】A、土壤中的小动物虽包括很多物种,但没有涵盖土壤中所有生物,它们既不是一个种群,也不是一个群落,A错误;
B、同一地块中的土壤中小动物,在不同时间取样,结果会有不同,B正确;
C、对活动能力较强的土壤小动物,由于小动物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C正确;
D、对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如果肉眼难识别,可以借助放大镜和实体镜进行观察和分类,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①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调查法”。②调查某种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③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④研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动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
6.(2021高二上·白山期末)下图1中的甲、乙两种生物与图2中的A、B两种生物之间反映出的种间关系分别是(  )
A.种间竞争和捕食 B.捕食和种间竞争
C.互利共生和种间竞争 D.寄生和互利共生
【答案】B
【知识点】种间关系
【解析】【解答】图1中,根据甲先增加先减少、乙随后增加然后减少,可判断二者为捕食关系;图2中,根据A与B是同步性变化,A增加,B减少,且B的数量最终降为0,说明A与B之间是竞争关系,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7.(2021高二上·白山期末)下列有关群落及其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动物构成动物群落
C.植物的垂直结构为不同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
D.植物群落中通常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答案】B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解答】A、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A正确;
B、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的总和,这些生物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只有动物不能成为群落,B错误;
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C正确;
D、植物群落既有垂直结构特征,也有水平结构的特征,可充分利用资源条件,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群落:
8.(2021高二上·龙江期末)粉红椋鸟喜食蚁虫,群体采取波浪式向前推进,飞行在前面的群体产生的气流和叫声惊扰蝗虫,使其暴露,紧跟其后的个体迅速捕食被椋起的蝗虫,前后个体不停地交换空间位置,保证每一只椋鸟都能获得捕食的机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粉红椋鸟和蝗虫是一个群落
B.粉红椋鸟的这种捕食方式会使其种群数量呈现 型增长
C.粉红椋鸟的种群数量不会随季节而出现波动
D.粉红椋鸟种群的集群生活有利于其捕食和防御
【答案】D
【知识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群落的结构;种间关系;群落的概念及组成
【解析】【解答】A、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粉红椋鸟和蝗虫没有包含该区域所有的生物,不属于群落,A错误;
B、粉红椋鸟的种群数量受食物、气候等的影响,不会呈现J型增长,B错误;
C、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粉红椋鸟的食物蝗虫等的数量随季节波动,所以粉红椋鸟的种群数量也会随季节而出现波动,C错误;
D、根据题文,粉红椋鸟集群生活,个体之间相互配合,有利于其捕食和防御,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群落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
2.种群数量增长方式常见的有两种:J型、S型,J型曲线是理想条件下,不考虑环境阻力,但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往往会受很多环境因素影响。
9.(2022高二上·长春期末)森林生态系统中有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底层的草本植物,空间分布错落有致,这体现了(  )
A.种群的空间结构 B.群落的垂直结构
C.种群的水平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B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解答】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底层的草本植物体现了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故为群落的垂直结构,种群无垂直结构,A错误;B正确;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种群无水平结构,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10.(2022高二上·长春期末)下列生物学现象与其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生物学现象 生物关系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捕食
B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寄生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种间竞争
D 几处早莺争暖树 种内斗争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种间关系
【解析】【解答】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里面包含的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体现了捕食关系,A正确;
B、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而蜾蠃是寄生蜂,它常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体现了捕食关系,B错误;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说的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种间竞争关系,C正确;
D、“几处早莺正争暖树”,描述是早莺之间争栖息场所,属于种内斗争,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种间关系包括:①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②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③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比如兔和草,狼和羊;④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⑤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11.(2021高二上·绥化期末)请判断下列有关下图所示的三种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
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对一方有利
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
D.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
【答案】D
【知识点】种间关系
【解析】【解答】A、鹰与鼠属于捕食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a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b为捕食者,则a表示鼠,b表示鹰,A错误;
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为寄生关系,而图①表示捕食关系,B错误;
C、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不利,C错误;
D、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是种间竞争关系,可用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种间关系包括:①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②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③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比如兔和草,狼和羊;④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⑤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12.(2022高二上·松原期末)《归园田居》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诗句描述的群落内的种间关系是(  )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共生
【答案】B
【知识点】种间关系
【解析】【解答】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种间关系包括:①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②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比如兔和草,狼和羊;③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④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⑤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13.(2022高二上·松原期末)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土壤动物的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
B.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研究计划表
【答案】A
【知识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解析】【解答】A、调查土壤动物的类群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
B、不同的时间,动物的活动习性不同,故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B正确;
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正确;
D、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先制定一份本小组的研究计划,设计一个研究计划表,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调查研究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的方法:(1)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2)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14.(2021高二上·嘉兴期末)在草地中,蝶类白天活动,夜蛾类晚上活动。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
A.营养结构 B.垂直结构 C.水平结构 D.时间结构
【答案】D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解答】A、营养结构是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和非生物紧密结合起来,主要包括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故A错误。
B、垂直结构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故B错误。
C、水平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段有不同的分布,故C错误。
D、由于不同植物种类的生命活动在时间上的差异,导致的结构部分在时间上的相互配置属于时间结构,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群落的结构可分为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15.(2021高二上·农安期末)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群落的基础,群落是由多个种群构成的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构成生物群落
C.群落内的生物具有一定的种内、种间关系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答案】B
【知识点】群落的概念及组成
【解析】【解答】A、种群是群落的基础,群落包括该区域的所有种群,A正确;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B错误;
C、群落内的生物具有一定的种内、种间关系,如竞争、寄生、捕食等关系,C正确;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物质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群落指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二、填空题
16.回答有关实验的相关问题
Ⅰ.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如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 0.1 20
B 10 ﹣ 0.1 5
C ﹣ 10 0.1 20
(1)该实验探究的是    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    ,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 x 1mm x 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如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    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    个.
Ⅱ.根据教材中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回答有关问题.
(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   进行采集、调查,而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具有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此实验中用的是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   的群落.
【答案】营养、温度;抽样检测法;15;2.88×108;取样器取样法;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记名计算法;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知识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解析】【解答】Ⅰ.(1)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实验变量有培养液与无菌水、温度有20℃和5℃,所以该实验探究的是营养和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抽样检测法.酵母菌在计数时,计数原则为“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因此计数相邻两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15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18÷25×400×104×100=2.88×108个.
Ⅱ.(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而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此实验中用的是记名计算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分析】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许 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法.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 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17.图1表示次生林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    .
(2)种群丙在a、d、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剧烈的是    期.
(3)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    .
(4)次生林群落中的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   的能力.
(5)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    年,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
【答案】B、C、D、E、F  ;F;a;数量都将减少;阳光等资源;10;0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群落的结构
【解析】【解答】(1)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于一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故包括B、C、D、E、F(缺一不可),由图二种群数量关系得食物链为植物→乙→丙→甲,故乙相当于图1中的F.
(2)种群丙在b、c、d、e四个时期中,a时期种群数量最大,其种内斗争最激烈.
(3)E中出现大量白化苗,即生产者的数量大量减少,则F、D、B的数量将会减少.
(4)次生林群落中的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降低了种间竞争,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5)由曲线可知数据最少的应是第20年,因为λ值小于1,在此之前的基数一直在下降,到20后λ为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故应是20年最低,20到30年间增长率为0.
【分析】从图1分析可知,A是大气中的库、E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FDB是消费者;EFDB共同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是E→F→D→B;从图2分析可知,甲乙丙都是消费者,构成的食物链是:植物→乙→丙→甲;
从图2分析可知,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甲为三级消费者.
从图3分析可知,λ>1,种群数量增加;λ<1,种群数量减少;λ=1,种群数量不变.
三、综合题
18.(2020高二上·吉林期末)夹河湿地曾是烟台城市周边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生态系统时,在种群水平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群的   和空间特征。
(2)研究者在夹河湿地区域设置20个样地,在样地中利用   法进行植被数量调查,利用该方法调查关键要做到   。
(3)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
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下降的是   点;乙曲线上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   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4)如今夹河两岸景色宜人,沿河两岸不同地段自然风景各异,从群落空间结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群落的   结构。
【答案】(1)数量特征
(2)样方;随机取样
(3)C;稳定型;甲
(4)水平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
【解析】【解答】(1)研究生态系统时,在种群水平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2)在样地中调查植被数量,可利用样方法。利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3)已知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1+1=Nt.分析曲线图可知,甲曲线上的A、B、C三点分别表示Nt+1=Nt、Nt+1>Nt、Nt+1Nt,所以甲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4)如今夹河的沿河两岸不同地段自然风景各异,主要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分析】 1、种群的特征:(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3)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
2、样方法:(1)适用范围:活动性弱,种群密度均匀的种群密度估计性调查;(2)使用要求:每个调查样方里面个体抽取到概率均等,随机取样,不加入主观因素;
3、我们可以依据种群年龄组成类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1)增长型:λ>1,说明当前种群数量多于去年;
(2)稳定型:λ=1,说明当前种群数量几乎去年;
(3)增长型:λ<1,说明当前种群数量小于去年。
4、群落的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1 / 1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2.1 群落的结构 同步检测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3高二上·佛山期末)成年豆象会把卵产在正在发育的豆荚上,幼虫孵出后便钻入种子中靠吃种子进行生长。豆象幼虫与豆科植物的种间关系为(  )
A.原始合作 B.捕食 C.互利共生 D.种间竞争
2.(2022高二上·山东月考)下列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
B.采集到的小动物中,体型较大的小动物须用吸虫器采集
C.可采用记名计算法统计个体较大、数量有限的小动物的相对数量
D.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要打开电灯,以吸引土壤中的小动物
3.(2021高二上·嫩江期末)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也是一个繁殖单位。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C.一间屋中的全部蟑螂
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
4.(2021高二上·白山期末)下列有关生物种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狮子和猎豹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B.农田中菟丝子和大豆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C.草原牧草和斑马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D.人肠道中的蛔虫与人之间属于寄生关系
5.(2021高二上·白山期末)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较高,可以构成一个群落
B.在不同时间对同一地块进行取样,调查结果可能差别较大
C.对活动能力较强的土壤小动物,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D.对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以借助放大镜和实体镜进行观察和分类
6.(2021高二上·白山期末)下图1中的甲、乙两种生物与图2中的A、B两种生物之间反映出的种间关系分别是(  )
A.种间竞争和捕食 B.捕食和种间竞争
C.互利共生和种间竞争 D.寄生和互利共生
7.(2021高二上·白山期末)下列有关群落及其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动物构成动物群落
C.植物的垂直结构为不同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
D.植物群落中通常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8.(2021高二上·龙江期末)粉红椋鸟喜食蚁虫,群体采取波浪式向前推进,飞行在前面的群体产生的气流和叫声惊扰蝗虫,使其暴露,紧跟其后的个体迅速捕食被椋起的蝗虫,前后个体不停地交换空间位置,保证每一只椋鸟都能获得捕食的机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粉红椋鸟和蝗虫是一个群落
B.粉红椋鸟的这种捕食方式会使其种群数量呈现 型增长
C.粉红椋鸟的种群数量不会随季节而出现波动
D.粉红椋鸟种群的集群生活有利于其捕食和防御
9.(2022高二上·长春期末)森林生态系统中有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底层的草本植物,空间分布错落有致,这体现了(  )
A.种群的空间结构 B.群落的垂直结构
C.种群的水平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
10.(2022高二上·长春期末)下列生物学现象与其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生物学现象 生物关系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捕食
B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寄生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种间竞争
D 几处早莺争暖树 种内斗争
A.A B.B C.C D.D
11.(2021高二上·绥化期末)请判断下列有关下图所示的三种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
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对一方有利
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
D.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
12.(2022高二上·松原期末)《归园田居》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诗句描述的群落内的种间关系是(  )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共生
13.(2022高二上·松原期末)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土壤动物的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
B.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研究计划表
14.(2021高二上·嘉兴期末)在草地中,蝶类白天活动,夜蛾类晚上活动。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
A.营养结构 B.垂直结构 C.水平结构 D.时间结构
15.(2021高二上·农安期末)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群落的基础,群落是由多个种群构成的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构成生物群落
C.群落内的生物具有一定的种内、种间关系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二、填空题
16.回答有关实验的相关问题
Ⅰ.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如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 0.1 20
B 10 ﹣ 0.1 5
C ﹣ 10 0.1 20
(1)该实验探究的是    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    ,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 x 1mm x 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如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    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    个.
Ⅱ.根据教材中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回答有关问题.
(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   进行采集、调查,而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具有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此实验中用的是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   的群落.
17.图1表示次生林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    .
(2)种群丙在a、d、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剧烈的是    期.
(3)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    .
(4)次生林群落中的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   的能力.
(5)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    年,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
三、综合题
18.(2020高二上·吉林期末)夹河湿地曾是烟台城市周边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生态系统时,在种群水平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群的   和空间特征。
(2)研究者在夹河湿地区域设置20个样地,在样地中利用   法进行植被数量调查,利用该方法调查关键要做到   。
(3)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
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下降的是   点;乙曲线上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   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4)如今夹河两岸景色宜人,沿河两岸不同地段自然风景各异,从群落空间结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群落的   结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种间关系
【解析】【解答】A、原始合作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受益,但二者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可以分离开来,豆象幼虫以种子为食,影响豆科植物的生长,不属于原始合作,A错误;
B、豆象幼虫以种子为食,两者之间为捕食的关系,B正确;
C、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豆象幼虫以种子为食,对豆科植物的不利,C错误;
D、豆象幼虫以种子为食,与豆科植物不属于种间竞争关系,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种间关系:
(1)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3)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4)寄生:一种生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对宿主产生危害。
(5)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2.【答案】C
【知识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解析】【解答】A、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A错误;
B、采集到的小动物中,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以用包裹着纱布的镊子取出,B错误;
C、个体较大、数量有限的小动物可以使用肉眼观察,逐个计数,采用记名计算法统计相对数量,C正确;
D、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利用的是土壤中的小动物的避光性,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3.【答案】D
【知识点】群落的概念及组成
【解析】【解答】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不符合同种生物,A错误;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不符合同种生物,B错误;
C、一间屋中的全部蟑螂,不符合同种生物,C错误;
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符合定义,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言、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3)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4)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5)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6)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7)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8)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9)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4.【答案】B
【知识点】种间关系
【解析】【解答】A、草原上狮子和猎豹是实力相当的竞争关系,A正确;
B、菟丝子寄生在大豆植物上,二者属于寄生关系,B错误;
C、斑马捕食牧草,因此草原牧草和斑马之间属于捕食关系,C正确;
D、人肠道中的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属于寄生关系,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①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②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③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④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⑤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也无害,或者对双方都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能够独立生活。
5.【答案】A
【知识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解析】【解答】A、土壤中的小动物虽包括很多物种,但没有涵盖土壤中所有生物,它们既不是一个种群,也不是一个群落,A错误;
B、同一地块中的土壤中小动物,在不同时间取样,结果会有不同,B正确;
C、对活动能力较强的土壤小动物,由于小动物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C正确;
D、对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如果肉眼难识别,可以借助放大镜和实体镜进行观察和分类,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①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调查法”。②调查某种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③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④研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动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
6.【答案】B
【知识点】种间关系
【解析】【解答】图1中,根据甲先增加先减少、乙随后增加然后减少,可判断二者为捕食关系;图2中,根据A与B是同步性变化,A增加,B减少,且B的数量最终降为0,说明A与B之间是竞争关系,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7.【答案】B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解答】A、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A正确;
B、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的总和,这些生物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只有动物不能成为群落,B错误;
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C正确;
D、植物群落既有垂直结构特征,也有水平结构的特征,可充分利用资源条件,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群落:
8.【答案】D
【知识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群落的结构;种间关系;群落的概念及组成
【解析】【解答】A、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粉红椋鸟和蝗虫没有包含该区域所有的生物,不属于群落,A错误;
B、粉红椋鸟的种群数量受食物、气候等的影响,不会呈现J型增长,B错误;
C、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粉红椋鸟的食物蝗虫等的数量随季节波动,所以粉红椋鸟的种群数量也会随季节而出现波动,C错误;
D、根据题文,粉红椋鸟集群生活,个体之间相互配合,有利于其捕食和防御,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群落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
2.种群数量增长方式常见的有两种:J型、S型,J型曲线是理想条件下,不考虑环境阻力,但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往往会受很多环境因素影响。
9.【答案】B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解答】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底层的草本植物体现了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故为群落的垂直结构,种群无垂直结构,A错误;B正确;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种群无水平结构,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10.【答案】B
【知识点】种间关系
【解析】【解答】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里面包含的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体现了捕食关系,A正确;
B、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而蜾蠃是寄生蜂,它常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体现了捕食关系,B错误;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说的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种间竞争关系,C正确;
D、“几处早莺正争暖树”,描述是早莺之间争栖息场所,属于种内斗争,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种间关系包括:①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②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③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比如兔和草,狼和羊;④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⑤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11.【答案】D
【知识点】种间关系
【解析】【解答】A、鹰与鼠属于捕食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a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b为捕食者,则a表示鼠,b表示鹰,A错误;
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为寄生关系,而图①表示捕食关系,B错误;
C、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不利,C错误;
D、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是种间竞争关系,可用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种间关系包括:①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②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③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比如兔和草,狼和羊;④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⑤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12.【答案】B
【知识点】种间关系
【解析】【解答】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种间关系包括:①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②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比如兔和草,狼和羊;③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④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⑤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13.【答案】A
【知识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解析】【解答】A、调查土壤动物的类群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
B、不同的时间,动物的活动习性不同,故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B正确;
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正确;
D、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先制定一份本小组的研究计划,设计一个研究计划表,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调查研究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的方法:(1)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2)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14.【答案】D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解答】A、营养结构是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和非生物紧密结合起来,主要包括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故A错误。
B、垂直结构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故B错误。
C、水平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段有不同的分布,故C错误。
D、由于不同植物种类的生命活动在时间上的差异,导致的结构部分在时间上的相互配置属于时间结构,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群落的结构可分为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15.【答案】B
【知识点】群落的概念及组成
【解析】【解答】A、种群是群落的基础,群落包括该区域的所有种群,A正确;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B错误;
C、群落内的生物具有一定的种内、种间关系,如竞争、寄生、捕食等关系,C正确;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物质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群落指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16.【答案】营养、温度;抽样检测法;15;2.88×108;取样器取样法;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记名计算法;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知识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解析】【解答】Ⅰ.(1)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实验变量有培养液与无菌水、温度有20℃和5℃,所以该实验探究的是营养和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抽样检测法.酵母菌在计数时,计数原则为“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因此计数相邻两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15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18÷25×400×104×100=2.88×108个.
Ⅱ.(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而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此实验中用的是记名计算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分析】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许 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法.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 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17.【答案】B、C、D、E、F  ;F;a;数量都将减少;阳光等资源;10;0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群落的结构
【解析】【解答】(1)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于一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故包括B、C、D、E、F(缺一不可),由图二种群数量关系得食物链为植物→乙→丙→甲,故乙相当于图1中的F.
(2)种群丙在b、c、d、e四个时期中,a时期种群数量最大,其种内斗争最激烈.
(3)E中出现大量白化苗,即生产者的数量大量减少,则F、D、B的数量将会减少.
(4)次生林群落中的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降低了种间竞争,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5)由曲线可知数据最少的应是第20年,因为λ值小于1,在此之前的基数一直在下降,到20后λ为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故应是20年最低,20到30年间增长率为0.
【分析】从图1分析可知,A是大气中的库、E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FDB是消费者;EFDB共同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是E→F→D→B;从图2分析可知,甲乙丙都是消费者,构成的食物链是:植物→乙→丙→甲;
从图2分析可知,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甲为三级消费者.
从图3分析可知,λ>1,种群数量增加;λ<1,种群数量减少;λ=1,种群数量不变.
18.【答案】(1)数量特征
(2)样方;随机取样
(3)C;稳定型;甲
(4)水平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
【解析】【解答】(1)研究生态系统时,在种群水平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2)在样地中调查植被数量,可利用样方法。利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3)已知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1+1=Nt.分析曲线图可知,甲曲线上的A、B、C三点分别表示Nt+1=Nt、Nt+1>Nt、Nt+1Nt,所以甲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4)如今夹河的沿河两岸不同地段自然风景各异,主要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分析】 1、种群的特征:(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3)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
2、样方法:(1)适用范围:活动性弱,种群密度均匀的种群密度估计性调查;(2)使用要求:每个调查样方里面个体抽取到概率均等,随机取样,不加入主观因素;
3、我们可以依据种群年龄组成类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1)增长型:λ>1,说明当前种群数量多于去年;
(2)稳定型:λ=1,说明当前种群数量几乎去年;
(3)增长型:λ<1,说明当前种群数量小于去年。
4、群落的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