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7.1溶解与乳化 习题(word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7.1溶解与乳化 习题(word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21 11:2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1 溶解与乳化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2.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3.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蔗糖水 B.蒸馏水 C.果冻 D.牛奶
4.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清洗内壁有碘的试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铵溶解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B.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C.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Na+和Cl-
6.有一瓶蔗糖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下面的溶液比上面的甜
B.外界条件不变时,放置一段时间后一定有蔗糖析出
C.上、中、下各部分的密度不同
D.蔗糖分子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7.下列有关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汽油可去除衣服上的油渍 B.用擦干放置在干燥处的方法保存菜刀
C.用铁制容器盛装硫酸铜溶液 D.用洗涤剂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8.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是( )
A.用热的纯碱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肥皂洗去衣服上沾的油渍
C.用汽油洗去机修工手上的油污
D.用试管刷清洗试管壁上的残渣
9.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有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下列过程与上述原理相似的是( )
A.用洗涤剂洗碗
B.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C.用烧碱除油污
D.用盐酸除去铁锈
10.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② ③ ④
X 双氧水 水 水 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C.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溶液
D.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40%
12.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豆油 C.苏打粉 D.白酒
13.属于悬浊液的是( )
A.矿泉水 B.糖水 C.泥水 D.自来水
14.小明想要尽快得到一杯蔗糖水,下列方法①冷水中溶解蔗糖、②热水中溶解蔗糖、 ③将蔗糖研碎、④搅拌,可以采取的是( )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清洗装过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6.物质在溶解扩散的过程中,与溶剂的分子发生作用,通常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那么我们是否能直观地观察其中的能量变化呢?让我们来进行下面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当学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以后,同学们讨论开了:物质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是否会发生变化?不同的物质溶解在水中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是否一样?
【建立假设】甲组同学认为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不会变化,而乙组同学认为溶液的温度会发生变化,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方案一:(1)取三只烧杯,分别加入5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分别取一药匙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3)记录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表中。
溶解前水的温度/℃ 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温度的变化/℃
氯化钠 19 19.5 ______
硝酸铵 19 8 ______
氢氧化钠 19 31 ______
(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讨论与分析】我们能否尽可能地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呢?
方案二:
用品:玻璃杯、小木片、蜡烛、火柴、氢氧化钠、硝酸铵化肥、水
设计实验:(完成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点燃蜡烛,玻璃杯底部用石蜡油粘上小木片,石蜡油凝固后向玻璃杯中倒入50 mL水,加入2药匙氢氧化钠固体 ______ ______
探究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______ ______ ______
【解释与结论】氯化钠溶解时,溶液的温度______;硝酸铵溶解时,溶液的温度______,试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______;氢氧化钠溶解时,温度______。所以,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
【反思与评价】比较两个探究实验方案,试着说出它们的优点或不足之处______。
17.水是生命之源,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生活中可________使硬水变成软水。
(2)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①面粉 ②蔗糖 ③植物油 ④冰块
(3)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发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8.用水鉴别物质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其规律会使学习更轻松。王昊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四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它们是NaOH、CuSO4、NaCl、CaCO3,老师只提供蒸馏水,王昊同学认真考虑了一会儿,认为分别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成分,他的理由是:
(1)根据是否溶于水,可鉴别出_____;
(2)根据溶于水时形成蓝色溶液,可鉴别出_____;
(3)将溶于水时形成无色溶液的两种物质分为一组,根据溶液温度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可鉴别出____。
19.如图所示,A、B、C、D 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水,现将四种固体:蔗糖、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按顺序分别加入 A、B、C、D 四个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之完全溶解,将温度计分别放入四个烧杯中,温度计中液柱上升最高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液柱下降的是_______,液柱高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
20.实验室有下列物质: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冰水混合物,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
(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纯净物的_______,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_。
(2)溶液区别于浊液的特征是_______。
21.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碘的化学式为I2)
(1)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2)碘酒: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3)硫酸锌溶液: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4)澄清的石灰水: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5)盐酸: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6)足量铁与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三、简答题,共2小题
22.学习了溶液的概念后,老师的提问及同学的回答如图所示:
(1)以上三位同学中能够正确描述溶液特征的是_______同学。
老师接着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王华回答:“不溶于水的物质能溶于其他溶剂吗?”
李佳回答:“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热量的变化吗?”
(2)如果用实验回答王华的问题,则应该选择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________。
(3)针对李佳的问题,他们一起设计实验: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5 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 ℃,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 g 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振荡。
①“振荡”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
②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 ℃的是_______溶液,这是因为__________。
③装有NH4N03溶液的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由此探究实验,可知_______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23.某同学进行“物质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的探究实验.他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固体,振荡.
(1)“振荡”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
(2)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________溶液,这是因______。
(3)装有溶液的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原因是________。
(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________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溶液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B错;
C.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一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此时还可以溶解其它溶质,故C错;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会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熟悉常见物质溶于水伴随着的能量变化。
2.C
【详解】
试题分析:A.一种物中可以溶解多种物质。故A说法正确;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说法正确;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溶解在汽油中。故C说法错误;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3.A
【详解】
A.蔗糖水是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B.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果冻是由食用明胶加水、糖、果汁制成的,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D
【详解】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选项错误;
B.用酒精清洗内壁有碘的试管,因为碘能溶于酒精,选项错误;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既不是溶解作用,也不是乳化作用,选项错误;
D.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选项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A.硝酸铵溶解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可能是水,故错误,符合题意;
D.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Na+和Cl-,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详解】
A.由溶液均一性的特征可知,下面的蔗糖溶液和上面的浓度一样,应该一样甜,故不符合题意;
B.由溶液稳定性的特征可知,外界条件不变时,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有蔗糖析出,故不符合题意;
C.由溶液均一性的特征可知,上、中、下各部分的密度不同,故不符合题意;
D.蔗糖分子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蔗糖溶液,故符合题意。
7.C
【详解】
A.衣服上的油渍不能溶于水,但能溶于汽油;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菜刀容易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用擦干放置在干燥处的方法保存菜刀;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铁质容器不能盛装硫酸铜溶液,铁与硫酸铜能发生化学反应:Fe+CuSO4=FeSO4+Cu;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可以用洗涤剂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
A.因碱性条件下能加快油污的水解,则热的纯碱溶液中水解生成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大,即容易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故A错误;
B.肥皂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用它清洗衣服上的油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故B正确;
C.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C错误;
D.用试管刷清洗试管壁上的残渣,利用了机械外力,不属于乳化作用;故D错误。故选B。
9.B
【详解】
由题意,甲胺易溶于乙醇,煮鱼时加些酒除去腥味,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A.用洗涤剂洗碗,利用的乳化作用,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故选项错误;
B.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利用的是酒精能溶解碘,利用的溶解原理,故选项正确;
C.用烧碱除油污,利用的是烧碱能与油脂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D.用盐酸除去铁锈,利用的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
①二氧化锰和双氧水接触,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使瓶内压强增大,气球膨胀,符合题意;
②水和氯化钠混合,既不产生气体,溶解也不放热,气球不膨胀,不符合题意;
③水和氢氧化钠混合,虽然没有气体产生,但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使瓶内气压增大,气球膨胀,符合题意;
④水和硝酸铵混合,没有气体产生,且硝酸铵溶于水时会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气球不膨胀,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D
【详解】
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B错;
C.氯化钠难溶于植物油混合后形成悬浊液,故C错;
D.由于溶液是均一的,各部分性质相同,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40%,故D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
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豆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B正确;
C.苏打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白酒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B。
13.C
【详解】
A.矿泉水可看作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糖水是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泥沙难溶于水,泥水是泥沙等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项正确;
D.自来水可看作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4.D
【分析】
【详解】
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有温度、物质颗粒大小和搅拌等;搅拌、升温都能加快水分子运动速度,也就能加快物质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物质的溶解速率;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如升高温度,物质溶解的速率加快;将固体研成粉末状,物质溶解的速率加快;搅拌,物质溶解的速率加快,所以,②③④正确。
故选:D。
15.A
【详解】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B.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考虑,故选项错误;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故选项错误;
D.盛澄清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不属于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6.升高0.5 降低11 升高12 小木片脱落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在小木片上洒一些水,再放上一个玻璃杯,向玻璃杯中倒入50 mL水,加入2药匙硝酸铵化肥 小木片与玻璃杯粘在一起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 基本不变 降低 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时吸收的热量大于它们与水分子结合成水合离子时放出的热量 升高 方案一中用到了温度计,能准确测量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情况;方案二用生活中的物品做实验,但只有物质溶解温度变化较大时,才有明显的实验现象,该方案有一定的局限性(合理即可)
【详解】
想直观地观察物质在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可借助于温度计来实现,即方案一;对比记录溶解前后液体的温度,可知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的温度变化。或借助于生活物品看溶解不同物质是否会在玻璃杯与小木片之间产生分离或粘连现象,即方案二:实验步骤仿照“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变化”的实验步骤填写即可;根据石蜡是否熔化,小木片是否脱落来推测物品的吸热与放热情况;
[解释与结论]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会伴随扩散过程吸热和水合过程放热的现象,溶质不同,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氯化钠溶解时,扩散吸收的热量与水合过程放出热量大约相同,溶液温度不变;硝酸铵溶解时,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时,扩散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17. 煮沸 ② 2H2+O22H2O
【详解】
(1)使硬水变成软水的方法有蒸馏和煮沸,生活中可煮沸使硬水变成软水
(2)面粉在水中形成的悬浊液,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乳浊液,而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冰和水是同一物质;故填:②;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为1:2,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发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答案:
(1)煮沸;
(2)②;
(3)2H2+O22H2O。
18. CaCO3(或碳酸钙) CuSO4(或硫酸铜) 升高 NaOH(或氢氧化钠)[或不变 NaCl(或氯化钠)]
【详解】
(1)四种白色固体NaOH、CuSO4.NaCl、CaCO3中难溶于水的是碳酸钙,因此根据是否溶于水,可鉴别出CaCO3;
(2)硫酸铜的水溶液呈现蓝色,因此根据溶于水时形成蓝色溶液,可鉴别出CuSO4;
(3)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而氯化钠溶于水无现象,因此将溶于水时形成无色溶液的两种物质分为一组,根据溶液温度升高(或不变),可鉴别出 NaOH(或 NaCl)。
19.B C AD
【详解】
蔗糖和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因此温度计中液柱上升最高的是B,液柱下降的是 C,液柱高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AD。
故填:B;C;AD。
【点睛】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20.⑦ ①⑧⑨ ②④⑥ 均一、稳定
【详解】
(1)⑦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①食盐水、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均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②钡餐((含有不溶于水的硫酸钡))、④血液,⑥泥水均是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③牛奶、⑤肥皂水均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故填:⑦;①⑧⑨;②④⑥。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故填:均一、稳定。
21.(1)NaCl H2O
(2)I2 C2H5OH(C2H6O)
(3)ZnSO4 H2O
(4)Ca(OH)2 H2O
(5)HCl H2O
(6)FeCl2 H2O
【分析】
(1)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溶剂为水,化学式为:H2O;
(2)碘酒的溶质为碘,化学式为:I2;溶剂为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3)硫酸锌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锌,化学式为:ZnSO4,溶剂为水,化学式为:H2O;
(4)澄清的石灰水,溶质为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溶剂为水,化学式为:H2O;
(5)盐酸中的溶质为氯化氢,化学式为:HCl,溶剂为水,化学式为:H2O;
(6)足量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溶质为氯化亚铁,化学式为:FeCl2,溶剂为水,化学式为:H2O。
22.王华、李佳 植物油、汽油 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 氯化钠
【详解】
(1)溶液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故王华、李佳同学的描述是正确的;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比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陈军同学的描述是错误的。
(2)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中,但是可以溶解在汽油中,故应该选择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植物油、汽油。
(3)①震荡的目的是加速固体的溶解;②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水温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故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③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使试管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④氯化钠溶液水的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几乎相等,故温度变化不大。
23.加速固体的溶解 NaOH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硝酸铵溶解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氯化钠
【详解】
(1)振荡可以加速固体的溶解。
(2)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故温度高于20℃的是氢氧化钠。
(3)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试管外部的温度降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预冷液化为小水珠。
(4)氯化钠溶液水温度几乎不变。
试卷第页,共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