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树人学校 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八年级物理
(考试时间:10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5 m/s B.全新的 2B 铅笔长约 18 cm C.洗澡时的适宜水温约为 60 ℃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 8 s
2. “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夏天乘凉的“树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岸 边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C.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摄影时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3. 为参与学校组织的“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主题活动,摄影爱好者小丽拍摄了一组生活美景, 图中的生活美景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组不同的是( ▲ )
4. 在 2022 年 10 月 12 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在水球变“懒” 实验中,水球在微重力作用下,在问天实验舱内的支架上静止不动。我们说水 球静止,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地球 B.地面演播室 C.问天实验舱 D.太阳
5. 敲击音叉,音叉发出悦耳的声音。要改变听到声音音调,可行的措施是( ▲
A.增加敲击的力度 B.敲击音叉不同的部位 C.换用不同的小锤 D.换用臂长不同的音叉
6. 某实习护士用两支体温计给两位病人测量体温,读数都是 38.5℃,因病人多,护士一时粗心, 忘记将该体温计甩一甩,紧接着用酒精擦拭后便直接用于测量另外两人的体温,如果后两位的 实际体温分别是 36.5℃和 39.5℃,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为( ▲ )
A. 36.5℃、39.5℃ B. 都是 38.5℃ C. 都是 39.5℃ D. 38.5℃、39.5℃
7. 下列关于“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和“人眼看不见的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远大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 B.超声波的频率大于次声波的频率
C.红外线从空气射向玻璃传播速度变小 D.它们的传播速度都与介质有关
8. 向两个杯子中分别倒入开水和冰水,下列有关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气温高,冰水杯口容易看到冒“白气” B.气温低,开水杯口容易看到冒“白气” C.气温越高,开水杯的内壁出现小水滴越多 D.气温越低,冰水杯的外壁越不容易出现小水滴
(
1
)
9. 2022 年 12 月 13 日 0 点起,“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如图所示)服务正式 下线,这个行程码通过微信或支付宝二维码扫一扫, 可以查询本人在疫 情期间 14 天到访地信息。查询时用手机摄像头扫描这个行程码,当手机 扫行程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们能看见张贴的行程码,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B.手机摄像头使用的是凹透镜 C.行程码应位于手机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个行程码,是由于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10. 甲、乙两辆车沿着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它们行驶路程 s 随时间 t 变化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B.前 3s 内,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C.前 3s 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当 t=6s 时,甲、乙两车相距 60m
11. 如图所示将一把玩具枪放在了玻璃台面上,打开壁灯时,多出了 好几把“枪”。关于这些“枪”的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是枪的影子 B.②是③的影子 C.③是枪经玻璃所成的像 D.②是①经玻璃所成的像
1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 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凸透镜的焦距是 20cm
B.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光屏上可成 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应用在照相机上
C.在贴近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眼镜片,只 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该镜片对光起发散作用
D.用 f= 15cm 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6 分)
13. 仪器的使用和读数。
图甲是使用温度计情形,操作的错误是 ▲ 。图乙是改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为
▲ ℃。图丙中木块长度为 ▲ cm。图丁中机械秒表示数为 ▲ s。
(
丁
)
14. 在艺术节中,小明、小华合奏《我和我的祖国》震撼全场。观众能辨别笛子演奏声是由于声音 的 ▲ 不同。声音是由于发声体 ▲ 产生的,通过 ▲ 传到观众耳中。观众在演出 期间要把手机关机或把调成震动,目的是为了在 ▲ 减弱噪声。
15. 池中水的深度是 2m,一只小鸟离水面 5 米,小鸟在水中的像到小鸟的距离是 ▲ 米,若小 鸟向远离水面飞去,则它在水中像的大小 ▲ ,水中的像是 ▲ 像(填“实”或“虚”)。
16. 利用易拉罐,我们可以做许多物理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 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0℃。将其放置在湿抹布上,这 时能观察易拉罐的底部和下部,会出现许多白霜,这是空气中的 ▲ 遇冷 ▲ (填物态变化名 称)形成的。该实验在 ▲ (选填“夏天”或“冬天”)效果会更明显;
(2)如图乙所示,在易拉罐底部开一个小的圆孔,除去盖子,蒙上一张牛皮纸。在桌子上每 隔 5cm 沿一条直线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用手敲击一下纸膜,在听到敲击声的同时,会看到蜡烛火 焰由近及远逐一被“吹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
(3)如图丙所示,将牛皮纸换成半透明塑料薄膜,可制作简易针孔照相机,做小孔成像实验, 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孔朝着 ▲ (选填“窗外”或“眼睛”),可以看到倒立的 ▲ 的实像; 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 (选填“改变”或“不变”)。
第 17 题图 第 18 题图
17. 小明在做光在液体中的传播实验时,他在玻璃缸内配制了白糖水,静置一段时间后,用一束激 光斜向上射入白糖水中,发现白糖水中光路不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对这个现象,你的解释 是 ▲ ;若保持激光入射方向不变,要使激光在白糖水中沿直线传播,你的做法是 ▲ 。
1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凸透镜位置固定.如图甲,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 凸透镜焦距范围是 ▲ 。接下来互换蜡烛和光屏位置,光屏上 ▲ (选填“能”或“不能”)成清 晰的像,因为 ▲ 。将烛焰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虚像.若 将一不透明光屏置于如图乙中虚线处,则此时人眼 ▲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19. 测量平均速度:某同学跑八百米,使用电子表计时,刚开始起跑时示数如图 1 甲,跑到 400m
处示数如图 1 乙,跑完 800m 时示数如图 1 丙。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他前 400m 平均速度 ▲ 后 400m 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如图 2 是小洛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作出的几个图像,甲图表示物体做 ▲ (选填“匀速”或“变 速”)直线运动;乙图中图线与 t 轴围成的面积表示 ▲ (填物理量名称)
图 1 3 图 2
20.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 请判断: ▲ 是入射光线,玻璃在 ▲ (选填“CG 面的左方”、“CG 面的右方”、“AE 面的上方”或“AE 面的下方”)
21. 某同学课余自制了二胡和简易笛子,如图甲演奏二胡时,手指在琴弦上 来回移动,是通过改变 ▲ 来改变音调高低的。如图乙在笛子的竹管 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推拉铁丝环⑥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乐曲。 当布团⑤分别位于 a、b、c 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 ▲ 。
22. 人的眼球好像一架 ▲ (填 “ 照相机”、“幻灯机” 或“放大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 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正常人看物体由远及近时,为了使像始终落在视网 膜上,则晶状体 ▲ (填 “变厚”、“不变”或“变薄”)。小明两眼视力缺陷不同.将一只 2B 铅笔 紧贴他眼镜的两个镜片,透过镜片看到铅笔的像如图甲所示。则图中右侧镜片是 ▲ ;如图 乙所示,光会聚于 b 点,在虚线区域内放入图甲中眼镜的 ▲ (选填 “左侧镜片”或“右侧镜 片”)后,光会聚于主光轴 MN 上的 c 点。
(
4
)
甲 乙
第 21 题图
甲 乙
第 22 题图
三、解答题(共 40 分)
23. 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所示是小明房间的简化图。小明站在窗前向外望去,能够看到的范围图中已标出,请画 出两条光线来确定小明的眼睛的位置,用 P 表示;
(2)完成图中凹透镜的光路图;
(3)如图在平静湖边上方有一盏路灯,潜水员在水下 E 处看到路灯的像,图中 A、B 两点,其 中一点是路灯发光点,另一点是路灯像点。请在图中画出水下 E 处的潜水员看到路灯的光路图。
24. 甲、乙两地距离是 972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 7:30 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 当日 16:30 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 144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 1000m 的桥梁,火车 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 40s。求:
(1)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m/s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m
25. 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
(1)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将两个纸锥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应该选择图中 ▲ (选填“甲”或“乙”) 所示的位置.
(2)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
①发现下落时间较难测出,可采用增加 ▲ 或换用锥角较 ▲ (选填“大”或“小”)的 纸锥进行测量;
②如图丙为该同学设计的用以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问该表格设计有何缺陷? ▲ ;
(3)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情况:照相机每隔 0.2s 曝光一次,拍下照片如图丁所示,由 此可判断纸锥下落过程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 (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 26. 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
(
a
)
…
温度
/
o
C
…
(
b
)
…
)(1)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为 ▲ °C。 (2)将冰熔化过程绘制成如图丙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分析图像数据可知,冰熔化特点 ▲ ; BC 段的物质处于 ▲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3)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如右图所示)。表格中(a)、
(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 ▲ ;(b) ▲ 。 (4)实验完成后,将试管取出,继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如图丁所 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①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戊,由图可知 此时烧杯中水面上方的气压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 个标准大气压。
②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 ▲ 。 (5)小华在课外书上了解到在水中加入不易 挥发的甘油(原液)后沸点会升高。如表为甘 油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沸点
(表中甘油含量是指甘油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小华在水中加入一些甘油后,随着加热时 间的增加,烧杯中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 (选填“升高"、 "降低"或“不变") 。 27. 小华所在小组先后完成了以下两个光学实验,如图甲用其中一面镀膜的茶色玻璃板和两个完全
相同的棋子 A 和棋子 B,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
成像的特点;如图乙在水平放置
的平面镜上方竖直放一光屏,光 屏由可以绕 ON 折转的 E、F 两 块白板组成,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过程中: 甲图
①实验环境有:A.几乎无光的实验
乙图 丙图
室;B.有光的实验室,小华完成第一个实验,应选择 ▲ (选填“A”或“B”)中进行实验效果较好;
②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 A,将棋子 B 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直到 B 和 A 的像完全重合,
这说明 ▲ ;若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 B,也不能使 B 与 A 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
(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如图乙中,E、F 在同一平面上,让光线沿纸板 E 上的 AO 射向
镜面,则在纸板 F 上得到沿 OB 的反射光线,在纸板前的不同位置都能看到光线,是因为光在纸板 上发生了 ▲ ,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如图丙所示,让光线 仍贴着纸板沿 AO 方向射向镜面,此时纸板 F 上 ▲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反射 光线与入射光线 ▲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焦距 f= ▲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调节凸透镜和光屏高度,使得烛焰 中心、光屏中心在 ▲ ,若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则可将凸透镜向 ▲ 移动(选填“上” 或“下”) :
(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 ▲ 点时(选填“A”、“B”、“C”或“D”),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 晰放大的像, ▲ 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4)根据实验,该小组描绘的图线如图丁所示.图线中 A、B、 C 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 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戊
)A 蜡烛处于 AB 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实像 B 蜡烛处于 BC 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实像 C.将蜡烛从 C 移动到 B 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 D.将蜡烛从 B 移动到 A 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 (5)小华同学尝试用自制的水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她将装置调整至图戊位置时,光屏上 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如果固定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要
将凸透镜移到 ▲ 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成一个清 晰的像;若在图戊位置时,小华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向外 抽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要想重新得 到清晰的烛焰像,为使像变清晰,可以向 ▲ (选填“左” 或“右”)移动光屏,重新呈现的像与之前的像相比 ▲ (选 填 “更大”、“更小”或“大小不变”);或者保持光屏位置不变, 给水凸透镜带上合适的 ▲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6)此时,窗外阳光明媚,小华看到窗边的饮水机水桶旁有一条亮线,由此,她认为装有水的水桶相 当于凸透镜。小华又找来一个圆柱形玻璃杯,在玻璃杯后白纸上画一水平方向的箭头。如下左图所 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至
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 杯看纸上的“箭头”,不可能是 图中的 ▲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D
6.D
7.A
8.C
9.C
10.D
11.B
12.D
13.玻璃泡没有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32 2.20 274.2
14.音色 振动 空气 声源处
15.10 不变 虚
16.(1)水蒸气 凝华 夏天 (2)声音具有能量 (3)窗外 缩小 不变
17.白糖水不均匀,发生了光的折射 将白糖水搅拌均匀
18.6.5cm19.(1)v=s/t (2)大于 (3)匀速 路程
20.FH CG面的左方
21. 长度 a
22.照相机 变厚 凸透镜 左侧镜片
23.
24.(1)30m/s (2)600m
25.(1)甲 (2)①下落高度 大 ②缺少单位 (3)先变大后不变
26.(1)-4 (2)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固液共存 (3)时间/min 状态
(4)①小于 ②水还能从石棉网吸热 (5)升高
27.(1)① B ②像和物大小相等 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2)漫反射 不能 在
28.(1)10.0 (2)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下
(3)C 投影仪 (4)C
(5)35 右 更大 远视
(6)C
答案第2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1页 扬州树人学校 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物理答题卡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________校区 班级 姓名 学号
20.__________;__________。 26.(1) 。
注意事项: 准 考 证 号
1. 采用网上阅卷在右侧用2B铅笔在“准 21.__________;__________。
考证号”处填涂准考证号,正确方法 (2) ; 。
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
净。 (3) ; 。
2.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
题号。
3. 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题的试题组 (4)① ; 三.解答题(第 23-24 题每小题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40 分)
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
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② 。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23.
缺考标记 (5) 。
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
1 5 9 27.(1)① ;
2 6 10
3 7 11 ② ;
4 8 12 24.
。
非选择题 (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6 分) (2) ; ; 。
13. ; ;
; 。
28.(1) 。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1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3) ; 。.( ) ; ;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 。 (5) ; ;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 ; ;
; 。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
19.(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 (6) 。; (3)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