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五四学制)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14 课《驿路梨花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迷茫(máng) 菌子(jūn) 简陋(lòu) 悠闲(xián)
B.延伸(shēn) 茂密(mòu) 花瓣(bàn) 陡峭(dǒu)
C.麂子(jǐ) 恍惚(hū) 撵走(niǎn) 驿路(yì)
D.喷香(pèn) 修葺(róng) 四溢(yì) 寨子(zhài)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晶莹 迁徒 夕阳 边境
B.露宿 竹篾 蔑视 瑶族
C.火枪 幕色 稻草 折损
D.雷锋 作楫 屋梁 漆黑
3.选出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 )
A.星期天放假了,我们的学校成了人迹罕至的地方。
B.五月的香山,空气洁净如洗,槐花香气四溢,令人陶醉在“割尾巴”的年代。
C.这部影片构思巧妙,很多细节深深地感染着观众,让观众泣不成声
D.张张活泼可爱、充满朝气的笑脸活跃在操场上。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B.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C.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D.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济宁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老人路上掉了一张餐纸,清洁人员追上去说:“老家伙,你怎能乱扔垃圾?真没素质!”
B.小刘到书店买到了梦寐以求的书,临走时,店老板说:“谢谢惠顾,欢迎下次光临。”
C.快递员送货超时,收货人说:“你是腿短呢,还是属蜗牛的?这么老半天才把东西送到!”
D.端午节放假,有网友发帖:“真要感谢屈原!如果没有他投江,哪来这么愉快的假期?”
7.选出句中引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B.他利用敌人要他写“自白书”的笔墨,写了充满着爱国主义热情的文章。
C.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D.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
8.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结束全文,用意是( )
A.驿路上到处都有像梨花姑娘一样美丽的姑娘。
B.哈尼族小姑娘们的心灵像驿路上四处开放的梨花。
C.人人学雷锋见行动,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如梨花遍地开放。
D.边疆的山区,梨花盛开,到处是生机勃勃景象。
9.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
②一弯新月升起了。
③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
④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⑤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A.③⑤①②③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②③⑤①④
10.根据课文《驿路梨花》的中心思想,请你试着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个下联?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联:
二、阅读理解
(2021七下·芜湖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驿路梨花》(节选)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高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快看,有人家了。”
一座草顶、什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简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老余用电简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
“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晴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直到我们不作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我们把老人请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饿,赶紧给他端来了热水、热饭。老人笑了笑:“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看来他是个很有穿山走林经验的人。吃完饭,他燃起一袋旱烟笑着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
“主人家是谁?”
“不晓得。”
“粮食交给谁呢?"
“挂在屋梁上。”
“老人家,你真会开玩笑。”
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我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家,平常爱打猎。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来了。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我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了根羽毛在门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
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
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又接着说下去: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荣,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11.结合选文看,第一二两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2.选文是按照由 到 、由 到 的顺序 ,对小茅屋进行细致描写的。
13.文中“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相大的字",“主人”为什么要将字写得“粗大"?结合小屋的布置来看,你觉得小屋的主人具有怎样的美好品质?
14.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5.阅读
野马嘴里有清泉
王宗仁
①跋涉在青藏高原上,你最希望看到蓝天上的太阳。阳光给雪山、冰河、草地铺上一层柔软的锦缎,让你找不着季节的地段,分不清阴山和阳坡,满眼的灿烂!可是有一个地方例外:走在沙漠里,你最怕的是悬挂在头顶的太阳。
②那天,我和作家王鹏随一支测绘队到柴达木盆地深处,去完成一次采访任务。盛夏的中午,天空无语,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望不到边的沙漠像一口烧红的铁锅,仿佛可以把人蒸熟,我们被烈日烤得脊背流油,喉咙冒烟,口渴得要命。一壶水倒进嘴里,根本不管用,谁都巴不得有一条河或一眼泉出现在面前,美美地喝他个饱。
③大多数人的水壶干得可以当锣敲了。同志们忍着干渴赶路,每隔一会儿,便有人举起水壶摇一摇,让大家听听壶底那一点点水稀里哗啦的响声,进行一番“精神安慰”。可是,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大家的嘴唇干得像撒了一层盐粉,上面裂开了一道道细缝,渗着血迹。
④哪里有水?水在哪里呢?
⑤和我们一起进沙漠的蒙古族老人巴图,是个“老高原”,别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呢,没事一样,不紧不慢地说:“咱们找向导吧,它会把我们领到泉边去的。”
⑥“向导?谁啊?”我发问。
⑦“它终年在沙漠里生活,能不知道哪里有水吗?”
⑧“可是他到底是谁呀?您认识吗?”
⑨巴图大爷捻了捻胡子,又松开手,说:“是野马。”
⑩我们一听泄气了。野马,我当然见过,它不比一般的马大多少,但奔跑起来飞快,像一辆小汽车。
“野马能当向导么?”
“怎么不能?!”巴图大爷认真地说,“野马离开水能活吗?哪里有野马,那里必定有水。”停了停他又说:“碰不上野马,能见到野牦牛、野驴或藏羚羊也行呀。它们都能给我们帮忙。野马嘴里有清泉!”
说得有理。于是,我们十多个人散开去找“向导”。沙丘连绵起伏,热气在晃晃悠悠地升腾着,漠风在不停地扑面而来,我们跑了不少地方,连一片草叶也没有,哪里会有野生动物?
“性急的人总是翻不过雪山的。耐着性子吧,雪莲花是属于爱花的人!”喜欢唱民歌的巴图大爷像在念歌词。
大家轮流抿了一口水壶底的那点水,一边在沙海里勘测,一边继续寻找着野马。
终于,我们看见前面的洼地有一群黑影在晃动。大家像看到了希望,加快步伐走去。看清了:腿细,尾短,粗脖子,鬃毛特别长……啊,是野马!它们正扎着头喝水哩。像一幅油画,一幅又一幅,丰沛在干渴的沙漠上。大家似乎听见了咕噜的喝水声,多么诱人的声音呀!还有一只叫不上名字的鸟站在一匹马的背上,它好自在!
野马发现了我们,长嘶一声,一尥蹄子,没影儿了。那只鸟飞向了天空。
我们立即去追。可是,每个人疲劳加干渴,腿脚没有一点劲了。“同志们追呀,要得到前面的清泉水,只能靠我们自己!”巴图大爷傲然像一位将军,下了命令。说也怪,我们浑身忽地长出一股力气,跑步追了上去。野马没有追上,却在它们刚才停留的地方发现一池清凌凌的水。池子很小,只有洗脸盆那么大。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美极了。真想不到,茫茫沙漠里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有水,有草,有花。水池边上留着各种形状的蹄印,显然那些野生动物常来这里喝水。
我们的心儿早就润吱吱了。我却有点舍不得张开口喝这水了,便用手指蘸了一滴水,滴溜溜转亮晶晶的一滴水。它将以强大的抗干渴的力量进入我们的体内,变成汪洋大海征服征途上一切干渴!巴图老人嘹亮地喊了一声:“开始!”大家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野”了吧。
喝足水以后,我们在一起合计了一下,给这个泉起了个名字:望柳池。
我们都希望不久的将来,这儿柳树成荫,鸟语花香。之后,我们又把轻便的帐篷撑起来,这儿就成了测绘队的大本营﹣﹣供水站。
可喜的是,没有多日,当我们告别“望柳池”继续往沙漠深处跋涉后,在别处一群野马的带领下,又找到一眼泉水,大家又给它起名叫“珍珠水”,它成了我们的第二个水站。 有野马这样的好向导,我们在戈壁滩工作就不愁没水喝了!
(选自2016年第2期《小小说选刊》)
(1)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结合选文,分析巴图大爷的形象。
(3)品味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妙处。
①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美极了。
②大家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野”了吧!
(4)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野马嘴里有清泉!”假如你身处生活的“沙漠”,没有“野马”做向导,你将怎样寻找“清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5)“野马嘴里有清泉!”假如你身处生活的“沙漠”,没有“野马”做向导,你将怎样寻找“清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三、综合运用
16.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礼文化,恒顺中学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材料一:天人关系属于礼。人如何顺应和利用自然,如何与万物相处,在古代中国都是以礼的形式规定下来的。《礼记·月令》上面逐月记载着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气象与物候的变迁周期,动物与植物的成长过程,社会生活的各种规范。
材料二:国家典制属于礼。在中国文化中,制订符合道德理性的国家制度称为“制礼作乐”,好的制度被破坏了称为“礼崩乐坏”。
材料三:一生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生前与美国学者谈论中国文化时说:“中国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字,就是礼。礼是中国人一切行为的准则。”
(2)交际语言中的谦辞和敬辞最能体现中国文化自谦而敬人的特色。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些谦辞和敬适用,但不少仍有生命力。可是,在实际运用中,却常有人用错。下面就有两个用错的例子,请写出它们的序号:
①请您明天一定光临。
②小芳送朋友小勇一本书,并在扉页上题:“小勇留念,小芳惠赠。”
③谢谢您的高见。
④请您拜读一下我的大作。
(3)下面是散文同学的对话,请根据语境,补写出小芳说话的内容。
小明:都什么年代了,传统礼文化就是一堆糟粕,我可不想被它们束缚。
小芳:
小红:是呀,小明,我也认为礼文化,尤其是其中积极的一面,需要我们用行动来弘扬。
17.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在一片反对旅游景区门票涨价声中,门票率先涨价的景区遭遇了人们预想中的尴尬:游客“用脚投票”“到此不游”,结果是门票涨价,收益减少。
材料二:相反,贵州等明确表示不“跟风”涨价的省区,游客大增。据贵州省统计,“十一黄金周”期间全省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近40%。仅前四天,贵阳火车站每天就至少迎来80个旅游团,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形成了贵州旅游的“井喷”现象。
(1)解释加下划线词语在材料一中的意思。
(2)用简明的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A项,“菌”应读“jùn”;B项,“茂”应读“mào”;D项,“葺”应读“qì”。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首先要读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2.【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迁徒”应为“迁徙”;B无误;C项,“幕色”应为“暮色”;D项,“作楫”应为“作揖”。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答案】A
【知识点】词义理解;驿路梨花
【解析】【分析】选A。人迹罕至: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而学校只是在星期天放假没人,“人迹罕至”在这里使用不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来理解它的含义。
4.【答案】A
【知识点】冒号;引号;叹号;驿路梨花
【解析】【分析】此体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B项中应改为“看,梨花!”;C项中应将分号改为逗号;D项中应将“有柴,有米,有水”改为“有柴、有米、有水”。故A正确。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由句子的意思和语气来确定使用哪种标点符号。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5.【答案】A
【知识点】驿路梨花;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表意不明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成分残缺;②前后矛盾;③用词不当;④词序颠倒;⑤搭配不当。B项主语残缺;C项“加强……水平”动宾搭配不当;D项中否定不当,应删去“不”。故应选A。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6.【答案】B
【知识点】语言得体;驿路梨花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A“老家伙”使用不当,不礼貌,应该为“老人家”;B表达得体。C“你是腿短呢,还是属蜗牛的?这么老半天才把东西送到!”这样说不恰当,可以委婉的说“您来晚了,思路上堵车吧!”D“真要感谢屈原!如果没有他投江,哪来这么愉快的假期?”这是对屈原的不尊重,端午节放假是为了纪念屈原。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恰当使用礼貌用语,提高国民素质。
7.【答案】B
【知识点】引号;驿路梨花
【解析】【分析】B 因为自白书是敌人强迫他写的,并非方志敏真的要写自白书。所以用了引号。A、C、D都是直接引用原话。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8.【答案】C
【知识点】驿路梨花;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C“驿路梨花处处开”中的“梨花”一语双关,既指梨树上的花,又指人们身上所体现的雷锋精神。“处处开”指的是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如同梨花遍地开放。A、B、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结合课文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9.【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驿路梨花
【解析】【分析】排列句子顺序,注意找出句子间的逻辑关系。②句点出了时间,是首句。而③句中的“借着淡淡的月光”紧承第②句,应紧跟首句后面。⑤句说的对象是③句中的“我们”,所以⑤紧接在③后面。①④两句是写人走在树林里的感受,人首先感到的是“山风”,“花瓣轻轻飘落”也正是“山风”的杰作,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②③⑤①④。
故答案为:D
【点评】该题考查对句子进行排序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10.【答案】示例:雷锋精神代代传
【知识点】补写对联;驿路梨花
【解析】【分析】按照对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承”的要求,根据课文《驿路梨花》的中心思想及提供的例句按其结构拟写。示例:雷锋精神代代传
【点评】此题考查对联的拟写。应注意对联的格式和要求,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来拟写。
【答案】1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描写了哀牢山的自然环境,突出山的高大、连绵,暗示了山路的险峻和翻山的艰难;衬托出“我们"天晚找不到村寨投宿的焦急心情,为下文小屋的出现及“我们”的惊喜作铺垫。(意思对即可)
12.远;近;外;内
13.为了醒目,易于被客人发现。说明主人细心、周到,表现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和诚意。(意思对即可)
14.这句话写“我”梦中的梨花,属于虚写(虚实映衬),把梨花林和梨花姑娘融合在一起,人花相映,用自然美衬托人物美.赞颂了梨花姑娘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驿路梨花;虚实结合;自然环境描写;记叙顺序
【解析】【点评】⑴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叙写……做铺垫。
⑵写作顺序的判定要注意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方位词,时间词等。
⑶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写法。其作用有: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创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好的细节描写还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深化文章的主题。
⑷一定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也就是通篇阅读后再回答作用。 注意句子中用到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11.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选文第一二两段的景物描写“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高山,这么茂密的树林”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描写了哀牢山的自然环境,突出山的高大、连绵 。“ 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夕阳西下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 ”好好说明了环境的艰难,衬托天晚的焦急,从情节上看,这样为小茅屋的发现和“我们”发现小茅屋的惊喜。
12.本题考查对小茅屋描写的顺序。人物的视角决定了描写顺序,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从屋外走到屋内,由远山到小屋,由远到近,由外到内进行描写。
13.“墙上粗大的字”醒目,易被人发现,说明主人细心、周到。从小屋布置上看,这体现了小屋主人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和诚意。
14.“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等眼前之境是实写;“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是虚写。作用营造意境,揭示主题,推动情节发展。虚实映衬,将眼前之境与梦境有机融合。营造意境,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人合一”的意境。揭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第二个误会的产生。
15.【答案】(1)选文记叙了我们在巴图大爷的带领下追寻野马的足迹,在沙漠中找到水源的故事。
(2)巴图大爷是一个沉着(冷静)、乐观、有耐心(坚持不懈)、阅历丰富、有智慧的老人。
(3)①“美”字不仅表现出在清泉滋润下小草、小花的勃勃生机,而且表达出我们千辛万苦找到水源时的惊喜心情。②“野”字不仅表现出我们因干渴之极而无拘无束喝水的样子,而且表达出作者对充满野性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的赞美。
(4)选句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环境的恶劣),表达出我们烦躁不安的心情。
(5)有希望,我们的生命就有力量的源泉。身处生活的“沙漠”,即使没有“野马” 作向导,只要我们沉着、乐观、有耐心……就一定能找到生命的“淸泉” 。能扣住文章意旨,结合生活实际答题,意近即可。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1)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大沙漠,主要人物是蒙古族老人巴图,故事的起因是大家的水都喝完了,急需找到水源,经过:听巴图大爷说野马嘴里有清泉,于是我们在他的带领下寻找“向导”——野马,结果:我们找到了野马,并因此找打了水源。据此概括答题,注意用人物+事件的方式概括。
⑵在整体感知小说情节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巴图大爷的语言、动作等分析,由第⑤段中的对比和巴图大爷的语言可以看出巴图大爷是一个沉着(冷静)、乐观的人。由第⑦ 段巴图大爷的语言可以看出巴图大爷是一个阅历丰富、有智慧的老人。由第 段“性急的人总是翻不过雪山的。耐着性子吧,雪莲花是属于爱花的人” 可以看出巴图大爷是一个有耐心(坚持不懈)的人。
⑶ ①结合语境分析,当时是盛夏的中午,又地处大沙漠深处,我们的水都喝完了,正在我们急不可耐的时候竟然发现了一个一个小水池,而且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这在单调的大沙漠里简直是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因此这里的 “美”不仅写出了景物美,而且表达出我们千辛万苦找到水源时的惊喜心情。
②“野”是和“文明”相对来说可,人类本是文明人,一般情况下喝水的时候都是拿着水杯一口一口地喝,这样才显出一个人的文明。结合语境分析,因为我们当时是在是渴不可耐了,终于在野马的引领下找到了一个水源,于是大家都像野马等动物一样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河水,痛快地喝上一通。因此这里的“野” 字不仅表现出我们因干渴之极而无拘无束喝水的样子,而且表达出作者对充满野性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的赞美。
⑷ “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这句话把太阳比作是一盆燃旺的炭火,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每颗沙粒都在狂跳”,把沙粒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应为当时是盛夏的中午,又地处大沙漠深处,天气的炎热(环境的恶劣),而且严重的缺水,大多数人的水壶干得可以当锣敲了。同志们忍着干渴赶路,大家的心情都非常的烦躁不安。据此分析概括答题意对即可。
(5) 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 选文记叙了我们在巴图大爷的带领下追寻野马的足迹,在沙漠中找到水源的故事。由巴图大爷带领我们找到水源的故事我们可以获得的启示是:无论处在什么样的逆境中,都要对未来对前途抱有希望,并坚持不懈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进取,最后才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清泉” 。能扣住文章意旨,结合生活实际答题,意近即可。
故答案为:⑴ 选文记叙了我们在巴图大爷的带领下追寻野马的足迹,在沙漠中找到水源的故事。
⑵ 巴图大爷是一个沉着(冷静)、乐观、有耐心(坚持不懈)、阅历丰富、有智慧的老人。
⑶ ①“美”字不仅表现出在清泉滋润下小草、小花的勃勃生机,而且表达出我们千辛万苦找到水源时的惊喜心情。②“野”字不仅表现出我们因干渴之极而无拘无束喝水的样子,而且表达出作者对充满野性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的赞美。
⑷ 选句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环境的恶劣),表达出我们烦躁不安的心情。
(5) 有希望,我们的生命就有力量的源泉。身处生活的“沙漠”,即使没有“野马” 作向导,只要我们沉着、乐观、有耐心……就一定能找到生命的“淸泉” 。能扣住文章意旨,结合生活实际答题,意近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主要的方法是“压缩”情节,找到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的事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依据题中提到的线索,梳理人物的行为表现,抓住文章中的主要信息,从“人物”“事件”两个信息点上概括。
⑵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③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⑶此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要我们赏析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修辞、要么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对比等,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标志,做题时注意仔细区分。答题的一般形式是:修辞判断+如何使用该修辞+怎样表现主题。
(5)此题考查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需要学生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16.【答案】(1)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礼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②④
(3)小明,传统礼文化不全是糟粕呢,其中蕴藏着不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完全可以为我们的时代所用。譬如,对于提高个人修养,建设和谐人际关系都大有益处,我们可不能随意丢弃啊。
【知识点】材料探究;语言生动;语言得体;驿路梨花
【解析】【分析】(1)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根据材料中“天人关系属于礼”“国家典制属于礼”“中国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字,就是礼”,可以分析: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礼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词。多用于书信或交际场合,即别人赠送给自己东西时,一般要说“谢谢惠赠!”“拜读”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或授某某人指点。敬词,是自己对别人的尊敬。②④两句用错。
(3)根据语境“我也认为礼文化,尤其是其中积极的一面,需要我们用行动来弘扬”补写,如“传统礼文化不全是糟粕呢,其中蕴藏着不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完全可以为我们的时代所用。譬如,对于提高个人修养,建设和谐人际关系都大有益处,我们可不能随意丢弃啊”。
【点评】概括材料时首先要熟读材料,能理解和概括材料的大意;然后结合概括提炼出来的主要内容,整理简洁合理的语言作答即可。从材料中寻找关键语句概括回答。
17.【答案】(1)用实际行动(或:用去或不去旅游景区)来表示自己的态度。
(2)门票不涨价,游客大增。(也可回答“不涨价的景点,收益增长”)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1)结合语境分析,因为景区门票涨价,游客不去这个景区或虽然到了这个景区之后却不买票游览,这就是游客“用脚投票”“到此不游”的意思。据此分析概括答题即可。
(2)认真阅读材料二,可以看出第一句话是这段话的中心句,从这句话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答题即可,注意不超过15个字。
故答案为:⑴ 用实际行动(或:用去或不去旅游景区)来表示自己的态度。
⑵ 门票不涨价,游客大增。(也可回答“不涨价的景点,收益增长”)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五四学制)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14 课《驿路梨花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迷茫(máng) 菌子(jūn) 简陋(lòu) 悠闲(xián)
B.延伸(shēn) 茂密(mòu) 花瓣(bàn) 陡峭(dǒu)
C.麂子(jǐ) 恍惚(hū) 撵走(niǎn) 驿路(yì)
D.喷香(pèn) 修葺(róng) 四溢(yì) 寨子(zhài)
【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A项,“菌”应读“jùn”;B项,“茂”应读“mào”;D项,“葺”应读“qì”。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首先要读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晶莹 迁徒 夕阳 边境
B.露宿 竹篾 蔑视 瑶族
C.火枪 幕色 稻草 折损
D.雷锋 作楫 屋梁 漆黑
【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迁徒”应为“迁徙”;B无误;C项,“幕色”应为“暮色”;D项,“作楫”应为“作揖”。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选出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 )
A.星期天放假了,我们的学校成了人迹罕至的地方。
B.五月的香山,空气洁净如洗,槐花香气四溢,令人陶醉在“割尾巴”的年代。
C.这部影片构思巧妙,很多细节深深地感染着观众,让观众泣不成声
D.张张活泼可爱、充满朝气的笑脸活跃在操场上。
【答案】A
【知识点】词义理解;驿路梨花
【解析】【分析】选A。人迹罕至: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而学校只是在星期天放假没人,“人迹罕至”在这里使用不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来理解它的含义。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B.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C.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D.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
【答案】A
【知识点】冒号;引号;叹号;驿路梨花
【解析】【分析】此体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B项中应改为“看,梨花!”;C项中应将分号改为逗号;D项中应将“有柴,有米,有水”改为“有柴、有米、有水”。故A正确。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由句子的意思和语气来确定使用哪种标点符号。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济宁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答案】A
【知识点】驿路梨花;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表意不明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成分残缺;②前后矛盾;③用词不当;④词序颠倒;⑤搭配不当。B项主语残缺;C项“加强……水平”动宾搭配不当;D项中否定不当,应删去“不”。故应选A。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老人路上掉了一张餐纸,清洁人员追上去说:“老家伙,你怎能乱扔垃圾?真没素质!”
B.小刘到书店买到了梦寐以求的书,临走时,店老板说:“谢谢惠顾,欢迎下次光临。”
C.快递员送货超时,收货人说:“你是腿短呢,还是属蜗牛的?这么老半天才把东西送到!”
D.端午节放假,有网友发帖:“真要感谢屈原!如果没有他投江,哪来这么愉快的假期?”
【答案】B
【知识点】语言得体;驿路梨花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A“老家伙”使用不当,不礼貌,应该为“老人家”;B表达得体。C“你是腿短呢,还是属蜗牛的?这么老半天才把东西送到!”这样说不恰当,可以委婉的说“您来晚了,思路上堵车吧!”D“真要感谢屈原!如果没有他投江,哪来这么愉快的假期?”这是对屈原的不尊重,端午节放假是为了纪念屈原。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恰当使用礼貌用语,提高国民素质。
7.选出句中引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B.他利用敌人要他写“自白书”的笔墨,写了充满着爱国主义热情的文章。
C.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D.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
【答案】B
【知识点】引号;驿路梨花
【解析】【分析】B 因为自白书是敌人强迫他写的,并非方志敏真的要写自白书。所以用了引号。A、C、D都是直接引用原话。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8.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结束全文,用意是( )
A.驿路上到处都有像梨花姑娘一样美丽的姑娘。
B.哈尼族小姑娘们的心灵像驿路上四处开放的梨花。
C.人人学雷锋见行动,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如梨花遍地开放。
D.边疆的山区,梨花盛开,到处是生机勃勃景象。
【答案】C
【知识点】驿路梨花;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C“驿路梨花处处开”中的“梨花”一语双关,既指梨树上的花,又指人们身上所体现的雷锋精神。“处处开”指的是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如同梨花遍地开放。A、B、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结合课文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9.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
②一弯新月升起了。
③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
④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⑤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A.③⑤①②③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②③⑤①④
【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驿路梨花
【解析】【分析】排列句子顺序,注意找出句子间的逻辑关系。②句点出了时间,是首句。而③句中的“借着淡淡的月光”紧承第②句,应紧跟首句后面。⑤句说的对象是③句中的“我们”,所以⑤紧接在③后面。①④两句是写人走在树林里的感受,人首先感到的是“山风”,“花瓣轻轻飘落”也正是“山风”的杰作,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②③⑤①④。
故答案为:D
【点评】该题考查对句子进行排序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10.根据课文《驿路梨花》的中心思想,请你试着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个下联?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联:
【答案】示例:雷锋精神代代传
【知识点】补写对联;驿路梨花
【解析】【分析】按照对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承”的要求,根据课文《驿路梨花》的中心思想及提供的例句按其结构拟写。示例:雷锋精神代代传
【点评】此题考查对联的拟写。应注意对联的格式和要求,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来拟写。
二、阅读理解
(2021七下·芜湖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驿路梨花》(节选)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高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快看,有人家了。”
一座草顶、什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简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老余用电简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
“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晴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直到我们不作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我们把老人请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饿,赶紧给他端来了热水、热饭。老人笑了笑:“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看来他是个很有穿山走林经验的人。吃完饭,他燃起一袋旱烟笑着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
“主人家是谁?”
“不晓得。”
“粮食交给谁呢?"
“挂在屋梁上。”
“老人家,你真会开玩笑。”
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我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家,平常爱打猎。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来了。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我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了根羽毛在门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
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
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又接着说下去: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荣,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11.结合选文看,第一二两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2.选文是按照由 到 、由 到 的顺序 ,对小茅屋进行细致描写的。
13.文中“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相大的字",“主人”为什么要将字写得“粗大"?结合小屋的布置来看,你觉得小屋的主人具有怎样的美好品质?
14.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描写了哀牢山的自然环境,突出山的高大、连绵,暗示了山路的险峻和翻山的艰难;衬托出“我们"天晚找不到村寨投宿的焦急心情,为下文小屋的出现及“我们”的惊喜作铺垫。(意思对即可)
12.远;近;外;内
13.为了醒目,易于被客人发现。说明主人细心、周到,表现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和诚意。(意思对即可)
14.这句话写“我”梦中的梨花,属于虚写(虚实映衬),把梨花林和梨花姑娘融合在一起,人花相映,用自然美衬托人物美.赞颂了梨花姑娘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驿路梨花;虚实结合;自然环境描写;记叙顺序
【解析】【点评】⑴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叙写……做铺垫。
⑵写作顺序的判定要注意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方位词,时间词等。
⑶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写法。其作用有: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创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好的细节描写还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深化文章的主题。
⑷一定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也就是通篇阅读后再回答作用。 注意句子中用到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11.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选文第一二两段的景物描写“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高山,这么茂密的树林”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描写了哀牢山的自然环境,突出山的高大、连绵 。“ 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夕阳西下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 ”好好说明了环境的艰难,衬托天晚的焦急,从情节上看,这样为小茅屋的发现和“我们”发现小茅屋的惊喜。
12.本题考查对小茅屋描写的顺序。人物的视角决定了描写顺序,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从屋外走到屋内,由远山到小屋,由远到近,由外到内进行描写。
13.“墙上粗大的字”醒目,易被人发现,说明主人细心、周到。从小屋布置上看,这体现了小屋主人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和诚意。
14.“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等眼前之境是实写;“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是虚写。作用营造意境,揭示主题,推动情节发展。虚实映衬,将眼前之境与梦境有机融合。营造意境,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人合一”的意境。揭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第二个误会的产生。
15.阅读
野马嘴里有清泉
王宗仁
①跋涉在青藏高原上,你最希望看到蓝天上的太阳。阳光给雪山、冰河、草地铺上一层柔软的锦缎,让你找不着季节的地段,分不清阴山和阳坡,满眼的灿烂!可是有一个地方例外:走在沙漠里,你最怕的是悬挂在头顶的太阳。
②那天,我和作家王鹏随一支测绘队到柴达木盆地深处,去完成一次采访任务。盛夏的中午,天空无语,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望不到边的沙漠像一口烧红的铁锅,仿佛可以把人蒸熟,我们被烈日烤得脊背流油,喉咙冒烟,口渴得要命。一壶水倒进嘴里,根本不管用,谁都巴不得有一条河或一眼泉出现在面前,美美地喝他个饱。
③大多数人的水壶干得可以当锣敲了。同志们忍着干渴赶路,每隔一会儿,便有人举起水壶摇一摇,让大家听听壶底那一点点水稀里哗啦的响声,进行一番“精神安慰”。可是,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大家的嘴唇干得像撒了一层盐粉,上面裂开了一道道细缝,渗着血迹。
④哪里有水?水在哪里呢?
⑤和我们一起进沙漠的蒙古族老人巴图,是个“老高原”,别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呢,没事一样,不紧不慢地说:“咱们找向导吧,它会把我们领到泉边去的。”
⑥“向导?谁啊?”我发问。
⑦“它终年在沙漠里生活,能不知道哪里有水吗?”
⑧“可是他到底是谁呀?您认识吗?”
⑨巴图大爷捻了捻胡子,又松开手,说:“是野马。”
⑩我们一听泄气了。野马,我当然见过,它不比一般的马大多少,但奔跑起来飞快,像一辆小汽车。
“野马能当向导么?”
“怎么不能?!”巴图大爷认真地说,“野马离开水能活吗?哪里有野马,那里必定有水。”停了停他又说:“碰不上野马,能见到野牦牛、野驴或藏羚羊也行呀。它们都能给我们帮忙。野马嘴里有清泉!”
说得有理。于是,我们十多个人散开去找“向导”。沙丘连绵起伏,热气在晃晃悠悠地升腾着,漠风在不停地扑面而来,我们跑了不少地方,连一片草叶也没有,哪里会有野生动物?
“性急的人总是翻不过雪山的。耐着性子吧,雪莲花是属于爱花的人!”喜欢唱民歌的巴图大爷像在念歌词。
大家轮流抿了一口水壶底的那点水,一边在沙海里勘测,一边继续寻找着野马。
终于,我们看见前面的洼地有一群黑影在晃动。大家像看到了希望,加快步伐走去。看清了:腿细,尾短,粗脖子,鬃毛特别长……啊,是野马!它们正扎着头喝水哩。像一幅油画,一幅又一幅,丰沛在干渴的沙漠上。大家似乎听见了咕噜的喝水声,多么诱人的声音呀!还有一只叫不上名字的鸟站在一匹马的背上,它好自在!
野马发现了我们,长嘶一声,一尥蹄子,没影儿了。那只鸟飞向了天空。
我们立即去追。可是,每个人疲劳加干渴,腿脚没有一点劲了。“同志们追呀,要得到前面的清泉水,只能靠我们自己!”巴图大爷傲然像一位将军,下了命令。说也怪,我们浑身忽地长出一股力气,跑步追了上去。野马没有追上,却在它们刚才停留的地方发现一池清凌凌的水。池子很小,只有洗脸盆那么大。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美极了。真想不到,茫茫沙漠里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有水,有草,有花。水池边上留着各种形状的蹄印,显然那些野生动物常来这里喝水。
我们的心儿早就润吱吱了。我却有点舍不得张开口喝这水了,便用手指蘸了一滴水,滴溜溜转亮晶晶的一滴水。它将以强大的抗干渴的力量进入我们的体内,变成汪洋大海征服征途上一切干渴!巴图老人嘹亮地喊了一声:“开始!”大家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野”了吧。
喝足水以后,我们在一起合计了一下,给这个泉起了个名字:望柳池。
我们都希望不久的将来,这儿柳树成荫,鸟语花香。之后,我们又把轻便的帐篷撑起来,这儿就成了测绘队的大本营﹣﹣供水站。
可喜的是,没有多日,当我们告别“望柳池”继续往沙漠深处跋涉后,在别处一群野马的带领下,又找到一眼泉水,大家又给它起名叫“珍珠水”,它成了我们的第二个水站。 有野马这样的好向导,我们在戈壁滩工作就不愁没水喝了!
(选自2016年第2期《小小说选刊》)
(1)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结合选文,分析巴图大爷的形象。
(3)品味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妙处。
①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美极了。
②大家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野”了吧!
(4)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野马嘴里有清泉!”假如你身处生活的“沙漠”,没有“野马”做向导,你将怎样寻找“清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5)“野马嘴里有清泉!”假如你身处生活的“沙漠”,没有“野马”做向导,你将怎样寻找“清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1)选文记叙了我们在巴图大爷的带领下追寻野马的足迹,在沙漠中找到水源的故事。
(2)巴图大爷是一个沉着(冷静)、乐观、有耐心(坚持不懈)、阅历丰富、有智慧的老人。
(3)①“美”字不仅表现出在清泉滋润下小草、小花的勃勃生机,而且表达出我们千辛万苦找到水源时的惊喜心情。②“野”字不仅表现出我们因干渴之极而无拘无束喝水的样子,而且表达出作者对充满野性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的赞美。
(4)选句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环境的恶劣),表达出我们烦躁不安的心情。
(5)有希望,我们的生命就有力量的源泉。身处生活的“沙漠”,即使没有“野马” 作向导,只要我们沉着、乐观、有耐心……就一定能找到生命的“淸泉” 。能扣住文章意旨,结合生活实际答题,意近即可。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1)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大沙漠,主要人物是蒙古族老人巴图,故事的起因是大家的水都喝完了,急需找到水源,经过:听巴图大爷说野马嘴里有清泉,于是我们在他的带领下寻找“向导”——野马,结果:我们找到了野马,并因此找打了水源。据此概括答题,注意用人物+事件的方式概括。
⑵在整体感知小说情节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巴图大爷的语言、动作等分析,由第⑤段中的对比和巴图大爷的语言可以看出巴图大爷是一个沉着(冷静)、乐观的人。由第⑦ 段巴图大爷的语言可以看出巴图大爷是一个阅历丰富、有智慧的老人。由第 段“性急的人总是翻不过雪山的。耐着性子吧,雪莲花是属于爱花的人” 可以看出巴图大爷是一个有耐心(坚持不懈)的人。
⑶ ①结合语境分析,当时是盛夏的中午,又地处大沙漠深处,我们的水都喝完了,正在我们急不可耐的时候竟然发现了一个一个小水池,而且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这在单调的大沙漠里简直是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因此这里的 “美”不仅写出了景物美,而且表达出我们千辛万苦找到水源时的惊喜心情。
②“野”是和“文明”相对来说可,人类本是文明人,一般情况下喝水的时候都是拿着水杯一口一口地喝,这样才显出一个人的文明。结合语境分析,因为我们当时是在是渴不可耐了,终于在野马的引领下找到了一个水源,于是大家都像野马等动物一样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河水,痛快地喝上一通。因此这里的“野” 字不仅表现出我们因干渴之极而无拘无束喝水的样子,而且表达出作者对充满野性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的赞美。
⑷ “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这句话把太阳比作是一盆燃旺的炭火,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每颗沙粒都在狂跳”,把沙粒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应为当时是盛夏的中午,又地处大沙漠深处,天气的炎热(环境的恶劣),而且严重的缺水,大多数人的水壶干得可以当锣敲了。同志们忍着干渴赶路,大家的心情都非常的烦躁不安。据此分析概括答题意对即可。
(5) 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 选文记叙了我们在巴图大爷的带领下追寻野马的足迹,在沙漠中找到水源的故事。由巴图大爷带领我们找到水源的故事我们可以获得的启示是:无论处在什么样的逆境中,都要对未来对前途抱有希望,并坚持不懈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进取,最后才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清泉” 。能扣住文章意旨,结合生活实际答题,意近即可。
故答案为:⑴ 选文记叙了我们在巴图大爷的带领下追寻野马的足迹,在沙漠中找到水源的故事。
⑵ 巴图大爷是一个沉着(冷静)、乐观、有耐心(坚持不懈)、阅历丰富、有智慧的老人。
⑶ ①“美”字不仅表现出在清泉滋润下小草、小花的勃勃生机,而且表达出我们千辛万苦找到水源时的惊喜心情。②“野”字不仅表现出我们因干渴之极而无拘无束喝水的样子,而且表达出作者对充满野性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的赞美。
⑷ 选句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环境的恶劣),表达出我们烦躁不安的心情。
(5) 有希望,我们的生命就有力量的源泉。身处生活的“沙漠”,即使没有“野马” 作向导,只要我们沉着、乐观、有耐心……就一定能找到生命的“淸泉” 。能扣住文章意旨,结合生活实际答题,意近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主要的方法是“压缩”情节,找到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的事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依据题中提到的线索,梳理人物的行为表现,抓住文章中的主要信息,从“人物”“事件”两个信息点上概括。
⑵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③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⑶此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要我们赏析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修辞、要么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对比等,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标志,做题时注意仔细区分。答题的一般形式是:修辞判断+如何使用该修辞+怎样表现主题。
(5)此题考查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需要学生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三、综合运用
16.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礼文化,恒顺中学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材料一:天人关系属于礼。人如何顺应和利用自然,如何与万物相处,在古代中国都是以礼的形式规定下来的。《礼记·月令》上面逐月记载着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气象与物候的变迁周期,动物与植物的成长过程,社会生活的各种规范。
材料二:国家典制属于礼。在中国文化中,制订符合道德理性的国家制度称为“制礼作乐”,好的制度被破坏了称为“礼崩乐坏”。
材料三:一生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生前与美国学者谈论中国文化时说:“中国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字,就是礼。礼是中国人一切行为的准则。”
(2)交际语言中的谦辞和敬辞最能体现中国文化自谦而敬人的特色。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些谦辞和敬适用,但不少仍有生命力。可是,在实际运用中,却常有人用错。下面就有两个用错的例子,请写出它们的序号:
①请您明天一定光临。
②小芳送朋友小勇一本书,并在扉页上题:“小勇留念,小芳惠赠。”
③谢谢您的高见。
④请您拜读一下我的大作。
(3)下面是散文同学的对话,请根据语境,补写出小芳说话的内容。
小明:都什么年代了,传统礼文化就是一堆糟粕,我可不想被它们束缚。
小芳:
小红:是呀,小明,我也认为礼文化,尤其是其中积极的一面,需要我们用行动来弘扬。
【答案】(1)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礼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②④
(3)小明,传统礼文化不全是糟粕呢,其中蕴藏着不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完全可以为我们的时代所用。譬如,对于提高个人修养,建设和谐人际关系都大有益处,我们可不能随意丢弃啊。
【知识点】材料探究;语言生动;语言得体;驿路梨花
【解析】【分析】(1)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根据材料中“天人关系属于礼”“国家典制属于礼”“中国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字,就是礼”,可以分析: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礼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词。多用于书信或交际场合,即别人赠送给自己东西时,一般要说“谢谢惠赠!”“拜读”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或授某某人指点。敬词,是自己对别人的尊敬。②④两句用错。
(3)根据语境“我也认为礼文化,尤其是其中积极的一面,需要我们用行动来弘扬”补写,如“传统礼文化不全是糟粕呢,其中蕴藏着不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完全可以为我们的时代所用。譬如,对于提高个人修养,建设和谐人际关系都大有益处,我们可不能随意丢弃啊”。
【点评】概括材料时首先要熟读材料,能理解和概括材料的大意;然后结合概括提炼出来的主要内容,整理简洁合理的语言作答即可。从材料中寻找关键语句概括回答。
17.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在一片反对旅游景区门票涨价声中,门票率先涨价的景区遭遇了人们预想中的尴尬:游客“用脚投票”“到此不游”,结果是门票涨价,收益减少。
材料二:相反,贵州等明确表示不“跟风”涨价的省区,游客大增。据贵州省统计,“十一黄金周”期间全省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近40%。仅前四天,贵阳火车站每天就至少迎来80个旅游团,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形成了贵州旅游的“井喷”现象。
(1)解释加下划线词语在材料一中的意思。
(2)用简明的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答案】(1)用实际行动(或:用去或不去旅游景区)来表示自己的态度。
(2)门票不涨价,游客大增。(也可回答“不涨价的景点,收益增长”)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1)结合语境分析,因为景区门票涨价,游客不去这个景区或虽然到了这个景区之后却不买票游览,这就是游客“用脚投票”“到此不游”的意思。据此分析概括答题即可。
(2)认真阅读材料二,可以看出第一句话是这段话的中心句,从这句话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答题即可,注意不超过15个字。
故答案为:⑴ 用实际行动(或:用去或不去旅游景区)来表示自己的态度。
⑵ 门票不涨价,游客大增。(也可回答“不涨价的景点,收益增长”)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