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549(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549(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1 12:2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
(第549期)
晨读素材篇
名言警句
中国文学
51.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
52.书是别样的空间,是时间机器,是爱丽丝的镜子,是通往女巫、狮子和风雪大陆的衣橱。——纳兰妙殊
53.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54.明足以烛理,故不惑;理足以胜私,故不忧;气,足以配道义,故不惧。——朱熹
55.世上的人与人邂逅之际,手里都应该有一本诗集,或者一朵玫瑰花。——纳兰妙殊
56.放风筝的人的愉悦,来源于有一条线始终拽在手中,风筝在高空中遇风而起的每一丝震颤,都能通过那根线转达回来。——纳兰妙殊
57.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58.一个功能正常的社会,不可能只有解构,而无建构;只有瓦解,而无粘合;只有自由,而无责任。(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没有敬畏,没有尊敬,没有神圣,没有向上的力量。——熊培云
59.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种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顾城
60.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傅雷《傅雷家书》
61.现实中更本质的冲突不是来自于勇气和懦弱,而是来自于反抗的勇气和承受的勇气。拒绝乌托邦和追求它一样需要勇气。——刘瑜
62.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六小龄童
63.我一直在寻找那种感觉,那种在寒冷的日子里,牵起一双温暖的手,踏实地向前走的感觉。——三毛
64.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65.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前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鲁迅
66.所以阅读一种精神操练,阅读能够改变我们自己,读书不是让人变坏,而是让我们对人性有一个纵深的理解。——梁文道
67.人的命运改变,既需要个体意义的向上流动,也需要社会层面的整体提升。舆论不应消费个体的苦衷,而应该去透视泡沫折射出来的深层问题。
68.有两句话我经常讲: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遇到突发意外毫不惊慌,无缘无故的错怪冤枉也不生气)。(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很有道理。季羡林写过《牛棚杂忆》,各种罪名,都不要生气,都不要惊慌。——周有光
69.任尔密雨倾斜,我自坐拥皇城。——梁漱溟
70.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纵然往事如流,依然涛声依旧。——白落梅记林徽因所写
71.醉心艺术的殉道者是世俗人的精神支柱。
72.生命长远,但若是为了得到所谓的社会承认而永远要做不愿意做的事,不如生命短暂,做了自己愿意做的事。——熊培云《自由在高处》
73.上帝的眼睛从来不往下看,然而,人的眼泪却往下流。
74.简单生活不被视为一种堕落,勤劳的人节制勤劳。——熊培云
75.苏世独立,横而不流。——《九歌》
76.让本身成为一块诗意的土壤,进而于此思考自我和存在。——周国平
77.情贵淡,气贵和。——梁漱溟
78.我们都看到花开了,赞美它的美丽,却常常注意不到它底下的枝叶、根,它需要的土壤、阳光和雨水,而这些全部加起来才是它开放的条件。
79.和谐,不是一百个人发出同一种声音,而是当一百个人发出一百个声音时,他们同时彼此尊重。——《天与地》
80.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的个性的琮琤,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81.学者应当具备人文情怀,把人间情怀压在纸脊,方为第一流的学术。——孔庆东
82.人情冷暖,朝推杯换盏,夕灯火阑珊。
83.如果你对生命有深情,一切看起来不存在的东西,都会变成你在意和珍惜的部分。在这个世界上,(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当你对许多事物怀抱有很大的深情,一切看起来无情的东西,都会变得有情。——蒋勋
84.在千姿百态的浮世绘里,在光怪陆离的名利场中,热就如一剂兴奋剂,使人们在短暂获得刺激后陷入更加的空虚中,失去了理想,放逐了希望。
85.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鲁迅
86.学着那日本僧侣吧,仔细呵护那片潮湿的苔痕,大抵也就是呵护心中的抑郁烦愁,而不是时时清扫,时时搏斗,也许自开一片清静天地。——蒋勋《忘言书》
87.我们最大的悲哀,是迷茫地走在路上,看不到前面的希望,我们最坏的习惯,是苟安于当下的生活,不知道明天的方向。——麦家
88.管他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胡适
89.思索是一道大门,通向现世上没有的东西,通向现世上没有的东西,通到现在人类想不到的地方。——《思维的乐趣》王小波
90.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三毛
91.一个不能融入现代潮流的人,是一个落伍者,一个无所坚守的人是一个随波逐流者。——周国平
92.像冰箱,打开门,亮着,关上门就黑了,而且冷冰冰的。——木心
94.居斯塔夫·福楼拜,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却在写信时写道:“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按时看日出”,他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那是因为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
95.“按时看日出”,是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是精神明亮的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记生存姿态,(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96.在那里,你可以坐在时间的溪水里垂钓天上的星星,不必终日奔波于风尘,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看种子播散信念,古树支起苍穹。——熊培云
97.“死去何足道,托体同山阿。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己歌。”真理往往最朴素不过,这两联如大白话一般的诗句,却道出了生与死、个体与世界千变万化的纠葛的真相。
98.朴素是生命的动力,放弃朴素,也就丧失了生命的动力。朴素既是坚持又是失去,失去的是无限膨胀着的享受欲,坚持的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纯洁性。
99.一个作家的笔必须违背大多数人的意志,并非人云亦云,而是突出个人争取自由的天性。
100.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写作指导篇
作文指导 |材料作文思辨话题——“拙与巧”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杨振宁先生曾对弟子翟荟说,做科研要“宁拙勿巧”。翟荟教授也说,“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说做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俄罗斯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此题是典型的二元关系题,考查基本的思辨能力。材料的关键词是“拙”与“巧”、“巧干”和“蛮干”等。抓住这些关键词,注意彼此关联,注意理性辨析,找到合适的角度来写即可。
材料一:从“科研态度”的角度,提出“宁拙勿巧”的观点:诚实、不投机取巧、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肯干。注意的是,此处的“拙”做褒义解,相关的词条有:拙朴、拙诚、守拙、大巧若拙。
“巧”偏向于贬义的“取巧”:用巧妙的手段谋取利益(多指不正当的)或躲避困难,类似的词语还有:投机取巧,奇技淫巧,巧言令色,巧舌如簧,巧伪夸饰等。
材料二:从“讲究方法”的角度,认为“巧干胜于蛮干”,即要学会使巧劲,用巧力,巧妙行事,灵巧变通。注意的是,此处的“蛮干”(不顾客观规律或实际情况去硬干)是贬义词,和前面的“拙”有所不同,新以不宜立意为“巧干不如蛮干”。
作文要求是“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最好是结合两则材料来谈,可以侧重“拙”与“巧”的某一方,可以辩证思考二者的关系,但不宜完全抛开某个角度来写。
立意:
宁拙勿巧,脚踏实地。
实诚为人,不投机取巧。
守拙务实,踏踏实实做事。
大巧若拙,处事智慧。
学会巧干,不可一味蛮干。
灵巧处事,灵活变通。
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重视巧干,轻松获胜。
既要脚踏实地,又要讲究方法。
亦拙亦巧,因时因事而异。
【写作示范】
拙中得巧,清光自来
古语曰:“宁拙勿巧。”有人又云:巧干胜于蛮干。巧意味着机数,拙则意味着踏实稳干。二者看似相悖,但巧有巧的简便,拙有拙的稳妥,二者结合,先是有“词劣而后工”般拙的积淀,再随着它“新去月婆安”,巧妙应变,也会悟得那条“人道是,清光更多”。是故在拙中觅巧,清光自然来。
老歌《笨小孩》近期刷屏网络,便是大众对“拙”这样持续努力的态度认可。无论是《阿甘正传》里的励志阿甘,还是《垫底辣妹》里逆风翻盘的女孩。全社会都在肯定这不怕重头再来的勇气,这沉心静气的心境。但他们,是智慧之“拙”,是头脑清醒的拙。而反思当今,为何那么多人,在高中只能是“小镇做题家”,不注意方法,无论如何也换不来理想大学通知书;在工作里,被迫“乙里乙气”,带着乙方的“奴”姿态,仅被指挥付出全力,而不去主导局面,终究成了心底抑郁的、沉默的大多数。如阿麦克·韦斯的“后视镜”理论,只顾着当前之路,而忘记来因与去路。
这是“拙”的悲哀,而反之,“巧”又如何不是一样?
的确有人取巧夺胜:在改革开放初期,随意游深圳,获一身黄金,在文物并购低谷时二两拨千金,成顶级收藏家。但这样没有积淀的巧,不死守,很难出位。所以有明星乘直播快车敛财,终获诈骗丢脸一条龙服务进监狱,所以有《看不见的城市》云:所谓得巧而沉醉在城市者,终成欲望之奴。”
“拙”与“巧”孤立则均有风险,然合则有无穷的制胜潜力。
就文学领域而言,我们深知杜甫苦心孤诣,不成好文不罢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来的是多么自然与灵巧,可反观时人授机取巧“萧萧搏黍声中日,漠漠春鉏影外人”,博黍与春鉏就是黄鹏与白鹭,“萧萧”与“漠漠”也来自名篇的寻章摘句。怎的,就让该诗默默无闻?这倒反衬出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与深谙平易近人的传唱之学。
而生活中亦存拙巧皆用的现象。近日,世界技工大赛中,中国农民工如盘古开天辟地般首次为中国夺得金奖。他顺利创新了新式砖以补建筑之弊,我们却不能不去看他走出巧思之路后三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研究。靠搬砖以数量结算工钱,可他则是细细观察,暗悟“砖之道”。还有三个月在全网创造1200万粉丝的“张同学”,他巧妙地走着农村质朴生活的视频拍摄之路,而一个视频达200多个分镜头却让人不得不感叹他的努力与积淀。
拙中得巧,是一个人毫不放弃的咬牙坚持,还有从不麻木的敏捷。正如那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样,当你有了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努力,才有机会去选择哪一片海域,创造哪一方润土。
且就坚持安而后工吧,待到新春能有丰富的枝条荡漾,再斫去月婆娑,得那清光更多。“拙”中得“巧”,清光不误。
【素材链接】
【素材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素材点拨:这段出自《红楼梦》的名言素材,艺术地概括了王熙凤的人生悲剧,可以用来阐述“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等观点。世上许多人,比如贪官污吏等作奸犯科者,正像《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一样,自恃聪明,结果机关算尽却算到自己的头上,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素材二】谢邦鹏是本科、硕士、博士都在清华大学就读的高材生,人称“三清博士”,毕业时选择到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做一名电力工人,几年内在一线工人的岗位上率领团队申请了27项发明创新专利。谢邦鹏说,小时候老师问同学们“长大后的梦想”时,他的回答是“工程师”,这个梦想从未改变,只不过这个“工程师”要从一线工人开始做起。
素材点拨:“三清博士”电工,离基层越近,人生越充实和辉煌。本素材适用“梦想”“境界”“选择”“位置”“奉献与索取”等话题,而这些话题无不与“巧”相通。古语云,大智若愚。勿忘初心,坚守梦想,不为名利所困扰,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这才是智者的选择。
【素材三】陕西师范大学十余年坚持手写录取通知书的消息曝光,再次引发网友关注。网友表示,手写录取通知书一笔一墨间夹杂了深厚的感情,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馆值得珍藏,甚至有该校毕业生表示,自己将数年前的手写通知书一直带在身边。但也有网友有疑问,为何在这个年代还选择用手写录取通知书这种原始的方式?
素材点拨:本素材可以用来阐述什么是“巧”的道理。巧还是拙,要从功用的角度来考虑。在电脑已经普及的时代依然手写录取通知书,这似乎是“拙”,但从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考虑,这无疑是一种智慧的做法。当下社会,文字受到冲击,很多时候大家习惯敲电脑打字,久而久之甚至遗忘了书写的能力,通过手书录取通知书提醒学生们去关注传统文化,实为巧智之举。
开卷有益篇
微时评:进口文具样品抽检不合格率9.1% 谁该留神
  近期,上海海关对进口学生文具开展了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累计抽检进口文具样品452批,检出质量安全不合格41批,不合格率达9.1%。(上海法治报2月15日)
  文具是学生的必备用品。9.1%进口文具样品抽检不合格,不是小问题。
  近年来,国内文具市场可谓“热闹非凡”。商场超市货架上的文具琳琅满目、品种繁多,让人眼花缭乱。尤其是一些玩具化文具更是吸引了众多学生及其家长驻足。尽管“文具刺客”吓人,有的玩具化文具存在安全隐患,但仍有人在争相选购。
  与此同时,人们也注意到,由于多种因素,不少学生喜欢上进口文具。有的进口学生文具因其款式多样、外观新奇,备受学生喜爱和市场追捧。但是,进口学生文具就一定质量好、安全性能强么 恐怕不一定。
  据报道,为更好地保障进口学生用品的质量安全,上海海关在风险监测中发现,塑料文具增塑剂超标严重,可能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监测中发现多批次橡皮、笔袋及文具盒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超标,产品主要源自日本。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文具等产品中常用增塑剂之一。但是,有研究表明,此类物质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过量摄入可能会影响生物体的正常内分泌,损害身体健康。由于日本橡皮文具标准中并无邻苯二甲酸酯限量值的要求,大部分品牌商在向中国出口橡皮等文具时都会予以重点关注;但如果是进口商直接从日本国内市场采购进口的文具,就存在较高的邻苯二甲酸酯超标风险。在此次监测中,部分产品存在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超国家标准限额数十至百倍不等的情况。
  不止如此,对于笔类文具,监测中发现多批笔套安全不合格或可迁移元素超标的情况。部分中小学生会出现无意识啃咬笔套、误吞食文具零件的情况,如果笔套安全不合格,会增加儿童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窒息。而可迁移元素含量超标则容易影响儿童神经、造血、消化、生殖等系统发育,对青少年造成健康风险。
  安全标识与说明是消费者正确认识和使用产品的信息来源,也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保障。标签缺失、信息不全、粘贴不牢固时将无法有效提供相关信息,会影响消费者安全、便捷使用商品。监测中发现8批次文具盒对包含的卷笔刀等尖锐物未设置警示标识,存在使用安全隐患。此外,还有部分文具存在未标注适用年龄和相关警示信息的情况,影响消费者权益。不能不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
  据此,“进口文具样品抽检不合格率9.1%”,谁该“留神”
  毋庸置疑,首先家长得留神。外国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老师、家长要相互配合,注重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和引导,使孩子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要搞盲目攀比。不要以为进口文具,就是高档文具、安全文具,如同选购国内产文具一样,要讲究适用,讲究安全保险,不要图好看、好面子。
  再者,监管、监测部门要留神。要强化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严格把好进口关,将不合格文具挡在国门之外。有关各方齐抓共管,确保孩子免遭进口不合格文具伤害。
拓展训练篇
后生可畏
刘斌立
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
我问了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里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儿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儿天天待着呢。”
“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
“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经常应景似地挺时尚,一会儿夹克上带钉,一会儿头发颜色又变了。
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的那张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到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差点没气得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一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
“还记得那个玩摇滚的男孩儿吧——从我这儿跑了的那个,又回来了,这次据说是自己主动回来的。今天来求的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儿坐着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后面老李加了几个微信的笑脸图标。
“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那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至于记忆里的玩摇滚还要考律师的常远,就遗忘得更远了。
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了整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她们去争取权利。
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的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
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家属的索赔事务。这条很短的信息,却因为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当我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立刻给了我确认的答复。
“没错儿,这个常远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老李在电话那边肯定道。
“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续说道。
“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爸说,常远在那儿生活过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我在电话那头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
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
我听到电话那头老李很肯定地重复了这句话。
(选自《小说选刊》2016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远他爸让他到律师事务所来见习,是想让他当一名律师,可他却想当一个摇滚乐手,可见他个性张扬,父子关系紧张。
B.听到常远“跑了”的消息,“我”感到又惊讶又好笑,并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由此看出“我”对常远这类年轻人的做法不以为然而又无可奈何。
C.小说通过“我”和李信的四个阶段的对话,先抑后扬,刻画出常远这一新时代的青年形象,他有闯劲,有社会责任感,对弱者有悲悯情怀。
D.常远在青海茫崖矿区那边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期间,接触到了中国底层的民众,了解到了中国最基层的现实。这次经历使他逐渐地成熟起来。
2. 联系小说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6分)
3.小说是如何刻画常远这个人物的?试加以分析。(6分)
答案与解析篇
1、A(“父子关系紧张”属无中生有。) 
2、①个性鲜明,有主见。父亲让他当律师,而他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当一名摇滚乐手。②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他到青海茫崖矿区的小镇酒吧里演出,了解到矿工生活状况后,就决定回来考律师,为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③不计名利,有奉献精神。矿难发生,他带领律师团队,义务为所有死难矿工的家属打官司。(每点2分,共6分。在此三点上适当延伸拓展、分析,有理由亦可给满分。)
3、(1)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①“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这句话运用神态与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看书备考的常远心不在焉;②小说通过“我”和老李的四个阶段的对话从侧面描写了常远这个有个性、敢于担当、有奉献精神的人物形象。
(2)对比手法:①外貌表现与内在精神追求的对比。外貌表现朋克、叛逆、感情用事与内在有主见、有社会责任感、有奉献精神形成鲜明对比,刻画出常远这一新时代的青年形象。②“我”和老李对常远前后态度的对比。“我”和老李先是认为常远是一个不务正业,反叛,不愿作律师的青年,后来面对不仅当上了律师,还自愿免费为穷苦人打官司的常远,让我惊讶,感叹、佩服,对比鲜明,突出了常远的形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