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手法的异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手法的异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1 12:2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手法的异同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①
李白
君同鲍明远②,邀彼休上人③。
鼓琴乱白雪,秋变江上春。
瑶草绿未衰,攀翻④寄情亲。
相思两不见,流泪空盈巾。
【注】①此诗作于乾元二年秋。乾元元年,李白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途中遇赦。②鲍明远;与休上人以诗相赠答。③休上人,即惠休,善诗文,与鲍照齐名。④攀翻:攀折。
1.诗歌的最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王中丞闻琴
谢朓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
蕙①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
无为澹容与②,蹉跎江海心。
[注]①蕙:香草;②容与:徘徊犹疑。
2.诗的五、六两句“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与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相比,在描写乐声方面的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越人歌
无名氏
今夕何夕兮,搴①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②诟耻。
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九歌·湘夫人(节选)
屈原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③兮骋望,与佳④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⑤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注释:①搴:拔,这里指划。②訾:说人坏话。③薠:草名,多生在秋季沼泽地。④佳:佳人,指湘夫人。⑤罾:鱼网
3.请任选角度比较《越人歌》与《湘夫人》中划线句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耿十三湋复往辽海
唐 戴叔伦
仗剑万里去,孤城辽海东。
旌旗愁落日,鼓角壮悲风。
野迥边尘息,烽消戍垒空。
辕门正休暇,投策拜元戎。
4.本诗颔联与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描写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
石介
七百里鲁望,北瞻何岩岩。
诸山知峻极,五岳独尊严。
寰宇登来小,龟蒙①视觉凡。
此为群物祖,草木莫锄芟。
【注】①龟蒙,龟山和蒙山的并称,在今山东省内。
5.本诗与杜甫的《望岳》都写到了泰山的特点,在表达技巧上二者手法有何异同?
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
陈 羽
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②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③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④,总是关山⑤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②横笛:笛子。③天山:山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④新声:新的乐曲。⑤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6.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答案
1.①同: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直接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及对自由个性的追求。
②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还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感情强烈;“流泪空盈巾”以景结情、空自伤怀的细节表达深沉的感情。
2.同:都运用比喻和摹声的手法写乐声。前者写琴声如满林传遍的飒飒秋声,又如涧水发出淙淙作响的轻鸣;后者写箜篌声如昆山玉碎,凤凰在啼叫,化抽象为具体,形神兼备。
异:①前者从听觉来写,仅以声喻声,以声摹声;后者“芙蓉泣露香兰笑”从视觉来写听觉。②前者写出了乐声萧瑟清雅的特点,后者写出了乐声时而清脆嘹亮、时而低婉轻柔的特点。
3.同:①艺术上均采用了“起兴”的手法,都通过对植物的描写,引发对于真挚感情的咏叹;二者都是用自然界事物的相依相伴,如山有树木的相伴,树有枝叶的相依,而沅水和澧水有兰芷的相随,来抒发希望有你的相依相随的感情。 ②艺术上均使用了直接抒情:都使用了语气词“兮”来发表感叹,直抒胸臆。
异:①《越人歌》采用了民歌常见的“谐音”手法,以“枝”谐音“知”,一方面体现出民歌质朴、动人特点,另一方面,通过树木的“有枝(知)反衬君的“无知”,凸显主人公慕而不得的情感。(从双关、谐音、反衬角度分析均可)
②《湘夫人》则以水上常见的芳草比兴,“兰芷”象征(或比喻)主人公所追慕之人所具有的圣洁、高尚的品德,委婉表达对于君子美德的追求和向往。
4.同:①都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景。视觉上前者写了夕阳残照、风飘旌旗,后者则写了群山绵延、烽烟直上、夕阳残照、孤城紧闭;听觉上前者是风吹鼓角声悲凉,后者是边声四起传警讯。
②都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前者夕阳残照是静景,风飘旌旗(风吹鼓角)是动景;后者群山绵延、夕阳残照、孤城紧闭均是静景,烽烟直上(边声四起)是动景。
异:前者是虚写(想象之景),是诗人想象友人不远万里到达辽海后的景象;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和期许。后者是实写(眼前景象),是作者亲身感受的边塞环境;表现将士所处环境的恶劣和思乡之情。
5.不同:《泰山》使用比较、衬托手法。用“诸山”与泰山做比较,突出“尊严”的特点;用“龟蒙”来衬托泰山的不凡。《望岳》用“青未了”“割昏晓”“决眦”等夸张手法来表现泰山大、高、美。
相同:二者都使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寰宇登来小,龟蒙视觉凡”通过表达主观感受来侧面描写泰山的高而不凡的特点。“决眦”通过人物夸张的神态举止描写来侧面烘托泰山之美。
6.(1)陈诗中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王诗中征人都是背井离乡,所以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2)两诗都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陈诗用恶劣的环境来反衬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王诗用凄清的“新声”“秋月”等景物来正面烘托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