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结构特点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惜红衣①
姜 夔
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见矣。丁末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
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馀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②。墙头换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③,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④试望故国,眇天北。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⑤,三十六陂秋色。
【注】①惜红衣:词牌名,取惜荷花凋零之意。②并刀:指快刀,古代并州出产快刀,当时以利、快闻名。甘碧:香甜新鲜的瓜果。③虹梁水陌:拱桥和湖堤。④维舟:系船。⑤同赋:这里作“同赏”。
1.这首词结构曲折精微,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桃源忆故人·题华山图
陆游
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①回头煨烬。泪尽两河征镇②,日望中兴运。
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③英俊。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注】①关辅:关中及三辅地区。②征镇:魏晋以来监临军事、守卫地方的军官。③新丰:据《旧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初游长安,路过新丰,在旅店遭受店主的冷遇,后得到唐太宗赏识。
2.请从结构安排方面赏析“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的精妙之处。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枕上
陆游
枕上三更雨,天涯万里游。
虫声憎好梦,灯影伴孤愁。
报国计安出,灭胡心未休。
明年起飞将,更试北平秋。
3.起承转合是格律诗的常见章法结构。诗中是如何进行“转”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①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②,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③?戏马台南追两谢④,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这首词是黄庭坚被贬谪到黔州时期的作品。①鬼门关:指石门关(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好似鬼门关)。②气岸:气度伟岸的意思。③颠:头顶。④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诗一首。
4.山谷词讲究章法,试就本诗“一抑三扬”的结构特点加以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5.有人说本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晚次乐乡县注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嗷嗷夜猿鸣。
【注】乐乡县: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本篇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
6.请结合诗句,对本诗结构严谨这一特点作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怀
(宋)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居位时边境受侵,朝内统治严酷。
7.名家云:“欧阳公文字好者,实而有条理。即章法严谨,丝成茧成。”请你就本诗的“章法结构”上的特点做一具体分析。
答案
1.示例一:层层铺垫。本词意在怀人,上片先描写种种生活细节,表现诗人的孤寂;后通过描写时序变迁、荷花凋零,暗示离别已久;下片才直接表达怀人相思期盼之苦。层层铺垫,曲折精微。
示例二:内容层次曲折表达。小序写荷花盛丽,词作上片不写荷花,下片却写荷花凋零,曲折表达怀人之思。
2.结构安排:“云外华山”,由抒怀转向对画作的描绘,图中华山巍峨险峻,屹立于茫茫云海之中;词人不受画面的限制,进而联想到画外山河破碎,照应上阕,使整首词结构紧凑。
3.诗歌在首联写夜不能寐、神游万里的失眠之状,颔联写虫声搅梦、独伴孤床的愁苦之情,颈联写收复国土、还我河山的忧国之思之后,尾联则一扫前面悲苦之态,以壮怀激烈的情感态度,抒发了自己欲效法前贤、决战疆场的报国之志。通过这一“转”,全诗感情逐渐开朗,充满战斗豪情。
4.本诗在结构上呈现“一抑三扬”的特点。“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两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前两句起调低沉,起篇为抑。“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三句是一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三句是二扬,作者借老翁头上插花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三句为三扬,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
5.①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片断,写出了由辞京到围敌再到激战的过程,略去了书生如何投笔从戎、如何告别家人、如何急速行军以及如何布阵围敌的细节。
②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每一个跨度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
③有力地突出了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6.①以时间为线索串联全诗,从日暮一直写到夜深。②写景抒情有机组合,根据抒情的需要取景入诗,又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抒情,衔接自然。③以问答作结,使诗作在严谨之中又有流动变化之趣。
7.结构严谨是这首诗的突出特点,它就像蚕吐丝成茧,层层倾吐一丝不乱。
首联用反问句式,点明自己热爱自然而又心绪黯然的矛盾,不能不引起读者的疑问。颔联承首句描绘“节物”,咏尽节日佳趣。颈联承第二句做了回答,因“感事”和“包羞”。尾联表明抉择,不想“黯然”,就愤然思归:我何日才能驾起鹿车,回到颍东去过躬耕田亩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