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作用的异同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此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郎故事,该故事在两词中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而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柳诗和李词都运用了“江水”这一意象,其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耶溪泛舟①
孟浩然
落景余清辉,轻烧弄溪渚。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注:①开元十八年冬,诗人在长安求仕未成,沮丧地离开长安,在江浙一带漫游。
3.本诗意象“耶溪水”与《氓》中意象“淇水”在抒发情感方面的作用有何异同 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朱湾
寻得仙源访隐沦①,渐来深处渐无尘。
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②。
【注】①隐沦:泛指神仙。②如今不是秦: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本诗与《落日怅望》两首诗的首联在全诗作用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 日
秦 观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湖 上
方 岳
连天芳草晚萋萋,蹀躞花边马不嘶。
蜂蝶已归弦管静,犹闻人语画桥西。
【注】①邗沟:江苏扬州附近的古运河。②蹀躞:小步行走。
5.两首诗的尾句都写到了“人语”,其作用有何异同 试作比较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野人家有感①
陆游
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②映荆扉。
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③蚕饥待叶归。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注】①此诗写于淳熙三年(1176)春末,陆游此时已被免去参议官之职。②臼:舂米的器具。③箔:养蚕用的竹子或竹席,也叫蚕帘。
6.作者这首诗和《书愤》尾联都写到“诸葛亮”,作用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同:都是用来反衬的。异:苏词是用周郎年少有为来衬托词人的老大无功;戴词是用周郎破曹时的军事力量之强、功业之伟,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事衰颓。
2.同:都以具体的“江水”形象喻抽象的愁绪。异:柳诗写江流曲折有如愁肠九转,突出愁绪的缠结难解,表达作者好友难见、抑郁难申的痛苦之情;李词以春水喻愁,突出愁绪的汹涌奔腾、连绵不尽,表达作者强烈的国破家亡之恨。
3.相同:“耶溪水”与“淇水”都是诗歌中重要的意象,承载的诗人的主要情感。不同:“耶溪水”是诗人游览的风景,消解了诗人的求仕未成的沮丧。耶溪水的清澈让诗人逐渐回归本心、淡定从容,在恬静的江南水乡中汲取生活欢乐的愉悦心情。“淇水”在诗中有比兴作用。三次出现的“淇水”是抒情主人公爱情的见证,贯穿全文。“淇水”的变化也暗示着抒情主人公从“恋爱”到“婚变”到“决绝”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4.同:都是紧扣题目,点明了题意。
异:本诗首联表明了诗人对山林的欣赏,也透露出诗人对污浊尘世的厌弃之情。《落日怅望》的首联则引出颔联的直接抒情。
5.相同:两首诗的尾句都营造出不见其人但闻其声、令人回味的深远意境。不同:①秦诗尾句紧承上句“疑无地”,通过“人家笑语声”突然展现出一片新境界,构思新奇,妙趣横生。②方诗尾句用“人语画桥西”与上句“蜂蝶已归弦管静”形成映衬,以动衬静,突出了整体意境的寂静,也使诗境更加耐人寻味。
6.同: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以及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对朝廷的不满之情。
异:①本诗借诸葛亮躬耕南阳的典故,有自我宽解意。②《书愤》借诸葛亮的出师表,赞颂了诸葛亮的雄心和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