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课后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课后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2 16:16:1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岷县开学考)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半球,北临地中海
B.横跨南北半球,东临印度洋
C.东临大西洋,西临印度洋
D.位于西半球,隔苏伊士运河与亚洲相望
(2022·东营) 非洲西部的塞拉利昂被称为“钻石之国”,河流汛期之后往往是钻石采集的高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 当地人采集钻石的最佳时期是(  )
A.1~3月 B.4~5月 C.6~9月 D.11~12月
3. 下列关于塞拉利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南部濒临印度洋 B.经济落后,粮食短缺
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D.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2022七下·麻章期末) 下图是加纳位置示意图和加纳出口产品构成(2017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加纳的主要出口产品属于(  )
A.乳畜产品 B.工业制成品
C.初级农矿产品 D.电子产品
5.加纳形成这种出口产品构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以高原为主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热带面积广
D.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
6.下列图中,能展现加纳文化特色的是(  )
A.和服 B.皇家卫兵
C. 芭蕾舞 D.手鼓
7.(2022七下·农安期末)撒哈拉以南非洲矿产资源丰富,其中产量和储量均居世界首位的是(  )
A.金刚石、铀 B.黄金、金刚石
C.黄金、铜 D.黄金、石油
(2022七下·恩平期末) 下图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位于热带 B.东临太平洋
C.位于高纬度 D.位于西半球
9.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是(  )
A.以服务业为主 B.以加工贸易为主
C.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 D.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10. 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存在的问题不包括(  )
A.人口增长过快 B.粮食供应不足
C.生态破坏严重 D.矿产和生物资源贫乏
(2022七下·河东期末) 下图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沿3°S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撒哈拉以南非洲(  )
A.东临大西洋、西接印度洋
B.刚果河两次穿过3°S纬线
C.乞力马扎罗山海拔超过7000米
D.地形类型主要以高原、平原为主
12. 撒哈拉以南的许多国家农牧业生产落后,旱灾频繁发生,许多居民经常忍饥挨饿。下图是影响非洲发展的三大问题关系图,其中数字分别表示(  )
A.①人口问题②环境问题③粮食问题
B.①环境问题②人口问题③粮食问题
C.①人口问题②粮食问题③环境问题
D.①粮食问题②环境问题③人口问题
(2022七下·信阳期末)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它贯穿亚欧大陆,东部连接亚太经济圈,西部到达欧洲经济圈,将有力带动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在“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从乌鲁木齐到鹿特丹沿途自然景观变化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差异 B.地形类型 C.海陆位置 D.地势高低
14.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中,①所在的海洋通道是(  )
A.马六甲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 D.巴拿马运河
15. 中东是“一带一路”上联系中国与欧洲的重要通道,但该地区却是世界上冲突不断的热点地区,产生冲突的原因是(  )
①地理位置重要②石油资源丰富③水资源匮乏④宗教矛盾尖锐⑤国家众多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6.“一带一路”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欧洲西部的经济联系,欧洲西部具备的优劳是(  )
A.矿产资源丰富,可供大量出口 B.人口增长快,劳动力丰富
C.科学技术发达,工业水平高 D.工业历史短暂,发展潜力大
17. 对内罗毕所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临印度洋,西临太平洋
B.人口增长快,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C.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湿润
D.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达
(2022七下·南充期末) 萨赫勒地区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地区之一。图左是萨赫勒地区位置图,图右是非洲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萨赫勒地区(  )
A.地处撒哈拉沙漠中心腹地 B.横跨尼罗河和刚果河
C.是热带草原向雨林的过渡地带 D.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递减
19. 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使得萨赫勒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萨赫勒地区面临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严重 B.土地荒漠化
C.工业废水污染 D.洪水泛滥
20. 在非洲北部国家,有一种被称为Beidane的传统帐篷(如下图)。通常用松散的羊毛编织而成,既利于白天散热又可以把刺眼的日光变成微光;这些松散的天然纤维遇水会有所膨胀,也足以应对当地罕见的降水。Beidane在用材、造型等方面的特色反映出当地(  )
①全年炎热少雨
②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③以种植业为主
④以畜牧业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2六下·泰安期末) 目前“中国制造”的非洲版“抖音”--“Vskit”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流行起来,下面左图为坦桑尼亚青年吉姆拍摄的家乡景观视频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吉姆家乡当地居民主要人种是(  )
A.黑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22. 吉姆上传了当地的传统民居--茅草屋(右图)。关于茅草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就地取材,搭建方便 B.有良好的遮阴避雨效果
C.墙体薄,透气性较好 D.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
23.(2022·兴安盟)撒哈拉以南非洲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下列措施中,对解决上述三种问题能起到显著作用的是(  )
A.保护森林和草场,禁伐禁牧
B.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C.保护生态环境,消除自然灾害
D.大量垦荒,增加耕地面积
二、综合题
24.(2022七下·漳州期末)非洲“富饶与贫穷共舞”,下左图示意撒哈拉以南非洲,右图示意部分国家主要出口商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两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热带经济作物   、   。
(2)博茨瓦纳出口的主要矿产是   ;出口原油比例高达90%以上的国家是   。
(3)从图中可以看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出口的商品以   (初级农矿产品/工业制成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   (不利/有利)地位。
(4)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大洲之首,“富饶与贫穷共舞”,其中“富饶”指的是   。针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穷现状,请你为非洲人民提出合理化建议:   。
25.(2022七下·伊川期末)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1)和加纳国家进出口产品比例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也是目前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中国在基建、能源、农业及制造业等诸多领域与非洲国家开展广泛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摆脱贫困,走向繁荣。
(1)人口问题是非洲贫困的根源之一,这里突出的人口问题是   。
(2)读图1,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名称是:   。下列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表示甲地气候的是   (填字母)。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A. B.
C. D.
(3)撒哈拉以南非洲以   色人种为主,当地居民就地取材建造的传统民居如下面四幅图中的   (填字母)。
A. B. C. D.
(4)读图2,在加纳的出口产品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在进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包括交通设备及机械、杂类制品及化学物品)所占的比例是66%,加纳在国际贸易中处于   (有利/不利)地位。
三、图文分析题
26.(2022七下·榆树期末)读图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全球疫情仍在持续,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目前流行的两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是2020年10月发现于印度的德尔塔变异病毒和2021年11月发现于南非的奥密克戎变异病毒。
(1)撒哈拉以南非洲是   种人的故乡,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印度是世界第   人口大国,人口众多,目前印度的人口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2)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地区的居民常受   (旱灾/水灾)威胁粮食生产;印度每年3-5月会出现高温天气,降水稀少,因为此时是印度的   (旱季/雨季),此时盛行的应该是   (东北/西南)季风。
(3)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出口的是   (初级农矿产品/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印度被形象的地称为“   ”其中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2/3,依靠服务外包产业赚取大量外汇。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促进当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你认为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②开垦草原扩大耕地,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③依托资源和劳动力,发展加工工业④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A. 位于东半球,不临地中海,A不符合题意;
B.横跨南北半球,东临印度洋,B符合题意;
C. 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C不符合题意;
D. 位于东半球,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亚洲相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赤道从撒哈拉以南非洲中部穿过,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约占非洲面积的五分之四,包括48个国家。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由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比初级产品贵得多,因此,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答案】2.D
3.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1)在气温曲线图中,若气温最高月在7月或8月,且气温曲线呈凸状,则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而降水柱状图是用柱状图形来表示某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读图的方式通常从总量,极值和差值几方面来入手进行判断。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塞拉利昂位于非洲西部,结合气候统计图可知,当地雨季为5~10月,河流进入汛期,河水往往会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沉积物,汛期过后11~12月,水位下降,河滩出露,便于进行钻石采集和筛洗。故答案为:D。
3.读图可知,塞拉利昂濒临大西洋,故A错误;塞拉利昂位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由于人口增长快,面临粮食短缺问题,故B正确;塞拉利昂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故C错误;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塞拉利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故D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4.C
5.D
6.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1)初级产品是初级产品经过一次或多次加工后,被作为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继续投入生产过程的产品。中间产品是初级产品转化为最终产品的中间形态。进行中间产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使初级产品经过逐步加工使之成为最终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货物和原材料常常要从一个生产者转移到另一个生产者,或从一个场所转移到另一个场所,从而经过多个生产消费阶段。处在各个生产消费阶段的货物和原材料都是中间产品。
(2)加纳是非洲西部的一个国家,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邻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562公里。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在西非国家中加纳经济较为发达。以农业为主。黄金、可可和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是加经济支柱。1983年开始实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以来,政府把根治通膨、发展农业、鼓励投资作为三大工作重点,经济保持持续增长。被誉为非洲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样板",1994年被联合国取消最不发达国家称谓。90年代末期,由于国际市场黄金、可可价格下跌等外部因素的冲击,加经济深陷困境,财政赤字剧增,货币塞地大幅贬值。2002年加入"重债穷国倡议"。2004年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认达到重债穷国经济完成点,开始获西方国家大幅减债。2007年,加发现石油资源,探明储量约12亿桶,2010年底实现商业开采。按世界银行标准,加自2010年起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
(3)手鼓是鼓中的一个大类别,是一种打击乐器。各地、各民族称谓不同,制法也稍有差别,其中最为典型的维吾尔达卜。在中东和中亚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手鼓乐器。
4.根据“ 加纳出口产品构成(2017年) ”图分析可知, 加纳的主要出口产品有黄金、石油、可可等,属于初级农矿产品。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根据上题分析可知, 加纳主要出口初级农矿产品,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和地形、气候、人口增长率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读图可知,和服能展现日本文化特色;皇家卫兵能展现英国文化特色;芭蕾舞能展现俄罗斯文化特色;手鼓能展现加纳文化特色。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答案】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矿产资源丰富,有“富饶大陆”称号,其中产量和储量均居世界首位的是黄金和金刚石,铀、铜和石油都没有居首位,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答案】8.A
9.C
10.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点评】(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8.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在热带,故A正确;撒哈拉以南非洲横跨南北半球,东临印度洋,故B错误;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处于低纬度,故C错误;撒哈拉以南非洲位于东半球,北非与欧洲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相望,故D错误。故答案为:A。
9.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落后,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以单一性商品经济为主,故C正确。故答案为:C。
10.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要,不断的破坏生存的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人口问题,该问题又是粮食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非洲资源丰富,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11.B
12.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11.撒哈拉以南非洲东临印度洋,西接大西洋,排除A;刚果河两次穿过3°S纬线,B正确;乞力马扎罗山海拔超过5000米,排除C;地形类型主要以高原为主,排除D;故答案为: B。
1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因人口增长快,产生了严重粮食不足问题,加.上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粮食更加不足,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人们毁林开荒,导致环境问题严重,而环境问题又使粮食减产,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13.C
14.A
15.C
16.C
17.B
【知识点】中东石油的世界地位;欧洲西部发达的工业;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交通要道——马六甲海峡
【解析】【点评】(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自古以来就是东西联系的重要通道。
(3)中东地区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的东北部,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枢纽,为誉为“三洲五海之地”。中东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大洲,连接了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还有两个交通咽喉:亚非分界线的苏伊士运河和亚欧分界线之一的土耳其海峡,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同时,中东是目前世界上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该区域水资源极度匮乏,大部分地区为全年高温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地中海沿岸分布着少量的地中海气候,东北部分内陆地区有少量温带大陆性气候。中东居民的主要人种为阿拉伯人,通用语言为阿拉伯语,属于白色人种,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部分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其中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视为圣地。
(4)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北寒带,位置在欧洲的西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非洲相望,工业发展早,是世界上发达国家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欧洲西部大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这样的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同时欧洲西部的地形多以平原为主,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因此在欧洲西部,乳畜业非常发达。
(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3.读图可知,从乌鲁木齐到鹿特丹是从内陆到沿海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所以在“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从乌鲁木齐到鹿特丹沿途自然景观变化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C正确;两地纬度差异不大,A错误;地形、地势高低差异不大,不是最主要的因素。BD错误;排除ABD,故答案为:C。
14.读图,①所在的海洋是印度洋,通道是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A正确;土耳其海峡位于亚洲与欧洲的界线上,B错误;霍尔木兹海峡位于亚洲西南部,介于伊朗与阿拉伯半岛的阿曼角之间,C错误;巴拿马运河位于南北美洲之间,D错误;排除BCD,故答案为:A。
15.中东是一湾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地理位置重要,①正确;中东石油资源非常丰富,②正确;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炎热干燥,水资源匮乏,③正确;中东地区的人们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宗教矛盾尖锐,④正确;与国家多少无关,⑤错误;排除ABD,故答案为:C。
16.欧洲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工业基础雄厚,不会大量出口,A错误;欧洲人口稠密,但现在大部分国家人口处于负增长,老龄化严重,B错误;科学技术发达,工业水平高,C正确;工业历史悠久,D错误;排除ABD,故答案为:C。
17.撒哈拉以南非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A错误;人口增长快,是黑色人种的故乡,B正确;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炎热,C错误;矿产资源丰富,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经济落后,D错误;排除ACD,故答案为:B。
【答案】18.D
19.B
20.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点评】(1)非洲大陆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部个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相邻,非洲大陆轮廓比较完整,简单,以高原地形为主,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非洲的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其中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及东非高原,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和南回归线附近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南角,而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埃塞尔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上的部分地区。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3)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18.萨赫勒地区地处撒哈拉沙漠中心南部边缘,A错误;没有跨刚果河,B错误;是热带草原向热带沙漠的过渡地带,C错误;从南向北是热带草原向热带沙漠过渡,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递减,D正确。故答案为:D。
19.萨赫勒地区人口增长过快,粮食不足,因此过度开垦,导致荒漠化,B正确;萨赫勒地区的的景观多为沙漠和草原,树木稀少,森林破坏严重不是主要问题,A错误;该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工业发展较慢,工业废水污染不是主要问题,C错误;当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洪水很少发生,不是最主要的环境问题,D错误;故答案为:B。
20.由材料可知,帐篷利于白天散热又可以把刺眼的日光变成微光,还能应对当地罕见的降水,说明这里全年炎热少雨,①正确,②错误。帐篷用松散的羊毛编织而成,说明畜牧业为主,④正确,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21.A
22.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
【解析】【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1.读图文材料可知,吉姆家乡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非洲的北部,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故答案为:A。
22.撒哈拉以南非洲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D错误;茅草屋墙体由由木棍、树枝和泥土构成,就地取材,搭建方便,A正确;比较薄,透气性好,C正确;房顶由厚厚的茅草覆盖,房屋阴凉通风,遮风避雨,B正确。根据题意选D。
23.【答案】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多元化经济以及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等是改变撒哈拉以南非洲落后现状采取措施,其中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非洲粮食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所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结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24.【答案】(1)咖啡;可可
(2)金刚石;尼日利亚
(3)初级农矿产品;不利
(4)矿产资源;发展民族工业,加大对农业方面的投入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热带,有丰富的生物资源,适合种植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2)根据图示可以判断,你博茨瓦纳出口的主要矿产是金刚石,而尼日利亚的原油出口比例高达90%以上。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非洲经济发展落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许多国家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农矿产品,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所以非洲又被称为富饶的大陆,其中“富饶”指的是矿产资源。为了促进非洲的经济发展,争取国内政治稳定,社会和谐,计划生育,提高人口质量;加大对农业方面的投入,提高农业产量,加大国际交流,发展国家贸易,发展民族工业等。
【点评】(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25.【答案】(1)人口增长快
(2)热带草原气候;D;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3)黑;D
(4)可可;不利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人口问题是非洲贫困的根源之一,这里突出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经济落后。
(2)读图1可得,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读图可得,甲地位于北半球,该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温,全年高温,温,一年分干湿两季。图A中图所示的是热带雨林气候,B图所示的是热带沙漠气候,C图所示的是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D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故答案为:D。
(3)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色人中的故乡,撒哈拉以南非洲以黑种人为主,大部分属于热带,当地居民就地取材建造的传统民居是D图所示的茅草屋,D正确。A适应寒冷地区,B为高架屋适应湿热的地区,C窑洞我国黄土高原民居,A、B、C错误。故答案为:D。
(4)读图2可得,在加纳的出口产品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可可,技术含量低,价格低;在进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包括交通设备与机械、杂货物品及化学物品)所占的比例大,技术含量高,价格高,加纳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26.【答案】(1)黑;二
(2)旱灾;旱季;东北
(3)初级农矿产品;世界办公室
(4)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印度概况;印度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解析】【分析】(1)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是黑种人,是“黑种人的故乡”,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众多,目前印度的人.口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2)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地区的居民常受旱灾威胁粮食生产,印度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3~5月会出现高温天气,降水稀少,因为此时是印度的旱季,此时盛行的应该是东北季风,降水少。
(3)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出口的是初级农矿产品,价格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印度被形象的地称为“世界办公室”,其中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2/3,依靠服务外包产业赚取大量外汇,其产业中心城市是班加罗尔。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促进当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其措施有: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依托资源和劳动力发展加工工业;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等,开垦草原,扩大耕地是错误的做法。故答案为:C。
【点评】(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3)印度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位于亚洲的南部,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印度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其中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注入孟加拉湾,被尊为圣河。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的国家,且人口增长仍然十分迅速。印度绝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但西南季风的不稳定性也会带来许多旱涝灾害,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印度的东北部及半岛的沿海地区降水丰沛,地形平坦且土壤肥沃,适合水稻的生长,而恒河上游德干高原西北部降水较少,灌溉方便,适合生长小麦,棉花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黄麻分布在恒河三角洲,茶则分布在东北部的低山坡地区。
(4)印度的人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成本低廉,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目前印度每年承包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近一半的业务,发展极其迅速,目前印度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岷县开学考)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半球,北临地中海
B.横跨南北半球,东临印度洋
C.东临大西洋,西临印度洋
D.位于西半球,隔苏伊士运河与亚洲相望
【答案】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A. 位于东半球,不临地中海,A不符合题意;
B.横跨南北半球,东临印度洋,B符合题意;
C. 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C不符合题意;
D. 位于东半球,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亚洲相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赤道从撒哈拉以南非洲中部穿过,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约占非洲面积的五分之四,包括48个国家。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由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比初级产品贵得多,因此,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022·东营) 非洲西部的塞拉利昂被称为“钻石之国”,河流汛期之后往往是钻石采集的高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 当地人采集钻石的最佳时期是(  )
A.1~3月 B.4~5月 C.6~9月 D.11~12月
3. 下列关于塞拉利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南部濒临印度洋 B.经济落后,粮食短缺
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D.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答案】2.D
3.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1)在气温曲线图中,若气温最高月在7月或8月,且气温曲线呈凸状,则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而降水柱状图是用柱状图形来表示某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读图的方式通常从总量,极值和差值几方面来入手进行判断。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塞拉利昂位于非洲西部,结合气候统计图可知,当地雨季为5~10月,河流进入汛期,河水往往会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沉积物,汛期过后11~12月,水位下降,河滩出露,便于进行钻石采集和筛洗。故答案为:D。
3.读图可知,塞拉利昂濒临大西洋,故A错误;塞拉利昂位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由于人口增长快,面临粮食短缺问题,故B正确;塞拉利昂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故C错误;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塞拉利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故D正确。故答案为:B。
(2022七下·麻章期末) 下图是加纳位置示意图和加纳出口产品构成(2017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加纳的主要出口产品属于(  )
A.乳畜产品 B.工业制成品
C.初级农矿产品 D.电子产品
5.加纳形成这种出口产品构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以高原为主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热带面积广
D.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
6.下列图中,能展现加纳文化特色的是(  )
A.和服 B.皇家卫兵
C. 芭蕾舞 D.手鼓
【答案】4.C
5.D
6.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1)初级产品是初级产品经过一次或多次加工后,被作为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继续投入生产过程的产品。中间产品是初级产品转化为最终产品的中间形态。进行中间产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使初级产品经过逐步加工使之成为最终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货物和原材料常常要从一个生产者转移到另一个生产者,或从一个场所转移到另一个场所,从而经过多个生产消费阶段。处在各个生产消费阶段的货物和原材料都是中间产品。
(2)加纳是非洲西部的一个国家,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邻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562公里。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在西非国家中加纳经济较为发达。以农业为主。黄金、可可和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是加经济支柱。1983年开始实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以来,政府把根治通膨、发展农业、鼓励投资作为三大工作重点,经济保持持续增长。被誉为非洲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样板",1994年被联合国取消最不发达国家称谓。90年代末期,由于国际市场黄金、可可价格下跌等外部因素的冲击,加经济深陷困境,财政赤字剧增,货币塞地大幅贬值。2002年加入"重债穷国倡议"。2004年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认达到重债穷国经济完成点,开始获西方国家大幅减债。2007年,加发现石油资源,探明储量约12亿桶,2010年底实现商业开采。按世界银行标准,加自2010年起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
(3)手鼓是鼓中的一个大类别,是一种打击乐器。各地、各民族称谓不同,制法也稍有差别,其中最为典型的维吾尔达卜。在中东和中亚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手鼓乐器。
4.根据“ 加纳出口产品构成(2017年) ”图分析可知, 加纳的主要出口产品有黄金、石油、可可等,属于初级农矿产品。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根据上题分析可知, 加纳主要出口初级农矿产品,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和地形、气候、人口增长率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读图可知,和服能展现日本文化特色;皇家卫兵能展现英国文化特色;芭蕾舞能展现俄罗斯文化特色;手鼓能展现加纳文化特色。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2022七下·农安期末)撒哈拉以南非洲矿产资源丰富,其中产量和储量均居世界首位的是(  )
A.金刚石、铀 B.黄金、金刚石
C.黄金、铜 D.黄金、石油
【答案】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矿产资源丰富,有“富饶大陆”称号,其中产量和储量均居世界首位的是黄金和金刚石,铀、铜和石油都没有居首位,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022七下·恩平期末) 下图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位于热带 B.东临太平洋
C.位于高纬度 D.位于西半球
9.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是(  )
A.以服务业为主 B.以加工贸易为主
C.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 D.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10. 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存在的问题不包括(  )
A.人口增长过快 B.粮食供应不足
C.生态破坏严重 D.矿产和生物资源贫乏
【答案】8.A
9.C
10.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点评】(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8.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在热带,故A正确;撒哈拉以南非洲横跨南北半球,东临印度洋,故B错误;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处于低纬度,故C错误;撒哈拉以南非洲位于东半球,北非与欧洲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相望,故D错误。故答案为:A。
9.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落后,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以单一性商品经济为主,故C正确。故答案为:C。
10.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要,不断的破坏生存的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人口问题,该问题又是粮食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非洲资源丰富,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022七下·河东期末) 下图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沿3°S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撒哈拉以南非洲(  )
A.东临大西洋、西接印度洋
B.刚果河两次穿过3°S纬线
C.乞力马扎罗山海拔超过7000米
D.地形类型主要以高原、平原为主
12. 撒哈拉以南的许多国家农牧业生产落后,旱灾频繁发生,许多居民经常忍饥挨饿。下图是影响非洲发展的三大问题关系图,其中数字分别表示(  )
A.①人口问题②环境问题③粮食问题
B.①环境问题②人口问题③粮食问题
C.①人口问题②粮食问题③环境问题
D.①粮食问题②环境问题③人口问题
【答案】11.B
12.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11.撒哈拉以南非洲东临印度洋,西接大西洋,排除A;刚果河两次穿过3°S纬线,B正确;乞力马扎罗山海拔超过5000米,排除C;地形类型主要以高原为主,排除D;故答案为: B。
1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因人口增长快,产生了严重粮食不足问题,加.上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粮食更加不足,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人们毁林开荒,导致环境问题严重,而环境问题又使粮食减产,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022七下·信阳期末)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它贯穿亚欧大陆,东部连接亚太经济圈,西部到达欧洲经济圈,将有力带动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在“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从乌鲁木齐到鹿特丹沿途自然景观变化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差异 B.地形类型 C.海陆位置 D.地势高低
14.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中,①所在的海洋通道是(  )
A.马六甲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 D.巴拿马运河
15. 中东是“一带一路”上联系中国与欧洲的重要通道,但该地区却是世界上冲突不断的热点地区,产生冲突的原因是(  )
①地理位置重要②石油资源丰富③水资源匮乏④宗教矛盾尖锐⑤国家众多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6.“一带一路”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欧洲西部的经济联系,欧洲西部具备的优劳是(  )
A.矿产资源丰富,可供大量出口 B.人口增长快,劳动力丰富
C.科学技术发达,工业水平高 D.工业历史短暂,发展潜力大
17. 对内罗毕所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临印度洋,西临太平洋
B.人口增长快,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C.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湿润
D.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达
【答案】13.C
14.A
15.C
16.C
17.B
【知识点】中东石油的世界地位;欧洲西部发达的工业;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交通要道——马六甲海峡
【解析】【点评】(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自古以来就是东西联系的重要通道。
(3)中东地区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的东北部,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枢纽,为誉为“三洲五海之地”。中东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大洲,连接了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还有两个交通咽喉:亚非分界线的苏伊士运河和亚欧分界线之一的土耳其海峡,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同时,中东是目前世界上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该区域水资源极度匮乏,大部分地区为全年高温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地中海沿岸分布着少量的地中海气候,东北部分内陆地区有少量温带大陆性气候。中东居民的主要人种为阿拉伯人,通用语言为阿拉伯语,属于白色人种,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部分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其中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视为圣地。
(4)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北寒带,位置在欧洲的西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非洲相望,工业发展早,是世界上发达国家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欧洲西部大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这样的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同时欧洲西部的地形多以平原为主,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因此在欧洲西部,乳畜业非常发达。
(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3.读图可知,从乌鲁木齐到鹿特丹是从内陆到沿海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所以在“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从乌鲁木齐到鹿特丹沿途自然景观变化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C正确;两地纬度差异不大,A错误;地形、地势高低差异不大,不是最主要的因素。BD错误;排除ABD,故答案为:C。
14.读图,①所在的海洋是印度洋,通道是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A正确;土耳其海峡位于亚洲与欧洲的界线上,B错误;霍尔木兹海峡位于亚洲西南部,介于伊朗与阿拉伯半岛的阿曼角之间,C错误;巴拿马运河位于南北美洲之间,D错误;排除BCD,故答案为:A。
15.中东是一湾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地理位置重要,①正确;中东石油资源非常丰富,②正确;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炎热干燥,水资源匮乏,③正确;中东地区的人们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宗教矛盾尖锐,④正确;与国家多少无关,⑤错误;排除ABD,故答案为:C。
16.欧洲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工业基础雄厚,不会大量出口,A错误;欧洲人口稠密,但现在大部分国家人口处于负增长,老龄化严重,B错误;科学技术发达,工业水平高,C正确;工业历史悠久,D错误;排除ABD,故答案为:C。
17.撒哈拉以南非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A错误;人口增长快,是黑色人种的故乡,B正确;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炎热,C错误;矿产资源丰富,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经济落后,D错误;排除ACD,故答案为:B。
(2022七下·南充期末) 萨赫勒地区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地区之一。图左是萨赫勒地区位置图,图右是非洲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萨赫勒地区(  )
A.地处撒哈拉沙漠中心腹地 B.横跨尼罗河和刚果河
C.是热带草原向雨林的过渡地带 D.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递减
19. 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使得萨赫勒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萨赫勒地区面临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严重 B.土地荒漠化
C.工业废水污染 D.洪水泛滥
20. 在非洲北部国家,有一种被称为Beidane的传统帐篷(如下图)。通常用松散的羊毛编织而成,既利于白天散热又可以把刺眼的日光变成微光;这些松散的天然纤维遇水会有所膨胀,也足以应对当地罕见的降水。Beidane在用材、造型等方面的特色反映出当地(  )
①全年炎热少雨
②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③以种植业为主
④以畜牧业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8.D
19.B
20.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点评】(1)非洲大陆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部个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相邻,非洲大陆轮廓比较完整,简单,以高原地形为主,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非洲的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其中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及东非高原,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和南回归线附近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南角,而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埃塞尔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上的部分地区。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3)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18.萨赫勒地区地处撒哈拉沙漠中心南部边缘,A错误;没有跨刚果河,B错误;是热带草原向热带沙漠的过渡地带,C错误;从南向北是热带草原向热带沙漠过渡,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递减,D正确。故答案为:D。
19.萨赫勒地区人口增长过快,粮食不足,因此过度开垦,导致荒漠化,B正确;萨赫勒地区的的景观多为沙漠和草原,树木稀少,森林破坏严重不是主要问题,A错误;该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工业发展较慢,工业废水污染不是主要问题,C错误;当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洪水很少发生,不是最主要的环境问题,D错误;故答案为:B。
20.由材料可知,帐篷利于白天散热又可以把刺眼的日光变成微光,还能应对当地罕见的降水,说明这里全年炎热少雨,①正确,②错误。帐篷用松散的羊毛编织而成,说明畜牧业为主,④正确,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2六下·泰安期末) 目前“中国制造”的非洲版“抖音”--“Vskit”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流行起来,下面左图为坦桑尼亚青年吉姆拍摄的家乡景观视频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吉姆家乡当地居民主要人种是(  )
A.黑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22. 吉姆上传了当地的传统民居--茅草屋(右图)。关于茅草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就地取材,搭建方便 B.有良好的遮阴避雨效果
C.墙体薄,透气性较好 D.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
【答案】21.A
22.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
【解析】【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1.读图文材料可知,吉姆家乡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非洲的北部,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故答案为:A。
22.撒哈拉以南非洲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D错误;茅草屋墙体由由木棍、树枝和泥土构成,就地取材,搭建方便,A正确;比较薄,透气性好,C正确;房顶由厚厚的茅草覆盖,房屋阴凉通风,遮风避雨,B正确。根据题意选D。
23.(2022·兴安盟)撒哈拉以南非洲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下列措施中,对解决上述三种问题能起到显著作用的是(  )
A.保护森林和草场,禁伐禁牧
B.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C.保护生态环境,消除自然灾害
D.大量垦荒,增加耕地面积
【答案】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多元化经济以及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等是改变撒哈拉以南非洲落后现状采取措施,其中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非洲粮食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所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结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二、综合题
24.(2022七下·漳州期末)非洲“富饶与贫穷共舞”,下左图示意撒哈拉以南非洲,右图示意部分国家主要出口商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两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热带经济作物   、   。
(2)博茨瓦纳出口的主要矿产是   ;出口原油比例高达90%以上的国家是   。
(3)从图中可以看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出口的商品以   (初级农矿产品/工业制成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   (不利/有利)地位。
(4)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大洲之首,“富饶与贫穷共舞”,其中“富饶”指的是   。针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穷现状,请你为非洲人民提出合理化建议:   。
【答案】(1)咖啡;可可
(2)金刚石;尼日利亚
(3)初级农矿产品;不利
(4)矿产资源;发展民族工业,加大对农业方面的投入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热带,有丰富的生物资源,适合种植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2)根据图示可以判断,你博茨瓦纳出口的主要矿产是金刚石,而尼日利亚的原油出口比例高达90%以上。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非洲经济发展落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许多国家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农矿产品,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所以非洲又被称为富饶的大陆,其中“富饶”指的是矿产资源。为了促进非洲的经济发展,争取国内政治稳定,社会和谐,计划生育,提高人口质量;加大对农业方面的投入,提高农业产量,加大国际交流,发展国家贸易,发展民族工业等。
【点评】(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25.(2022七下·伊川期末)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1)和加纳国家进出口产品比例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也是目前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中国在基建、能源、农业及制造业等诸多领域与非洲国家开展广泛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摆脱贫困,走向繁荣。
(1)人口问题是非洲贫困的根源之一,这里突出的人口问题是   。
(2)读图1,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名称是:   。下列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表示甲地气候的是   (填字母)。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A. B.
C. D.
(3)撒哈拉以南非洲以   色人种为主,当地居民就地取材建造的传统民居如下面四幅图中的   (填字母)。
A. B. C. D.
(4)读图2,在加纳的出口产品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在进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包括交通设备及机械、杂类制品及化学物品)所占的比例是66%,加纳在国际贸易中处于   (有利/不利)地位。
【答案】(1)人口增长快
(2)热带草原气候;D;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3)黑;D
(4)可可;不利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人口问题是非洲贫困的根源之一,这里突出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经济落后。
(2)读图1可得,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读图可得,甲地位于北半球,该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温,全年高温,温,一年分干湿两季。图A中图所示的是热带雨林气候,B图所示的是热带沙漠气候,C图所示的是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D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故答案为:D。
(3)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色人中的故乡,撒哈拉以南非洲以黑种人为主,大部分属于热带,当地居民就地取材建造的传统民居是D图所示的茅草屋,D正确。A适应寒冷地区,B为高架屋适应湿热的地区,C窑洞我国黄土高原民居,A、B、C错误。故答案为:D。
(4)读图2可得,在加纳的出口产品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可可,技术含量低,价格低;在进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包括交通设备与机械、杂货物品及化学物品)所占的比例大,技术含量高,价格高,加纳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三、图文分析题
26.(2022七下·榆树期末)读图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全球疫情仍在持续,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目前流行的两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是2020年10月发现于印度的德尔塔变异病毒和2021年11月发现于南非的奥密克戎变异病毒。
(1)撒哈拉以南非洲是   种人的故乡,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印度是世界第   人口大国,人口众多,目前印度的人口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2)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地区的居民常受   (旱灾/水灾)威胁粮食生产;印度每年3-5月会出现高温天气,降水稀少,因为此时是印度的   (旱季/雨季),此时盛行的应该是   (东北/西南)季风。
(3)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出口的是   (初级农矿产品/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印度被形象的地称为“   ”其中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2/3,依靠服务外包产业赚取大量外汇。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促进当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你认为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②开垦草原扩大耕地,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③依托资源和劳动力,发展加工工业④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黑;二
(2)旱灾;旱季;东北
(3)初级农矿产品;世界办公室
(4)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印度概况;印度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解析】【分析】(1)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是黑种人,是“黑种人的故乡”,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众多,目前印度的人.口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2)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地区的居民常受旱灾威胁粮食生产,印度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3~5月会出现高温天气,降水稀少,因为此时是印度的旱季,此时盛行的应该是东北季风,降水少。
(3)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出口的是初级农矿产品,价格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印度被形象的地称为“世界办公室”,其中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2/3,依靠服务外包产业赚取大量外汇,其产业中心城市是班加罗尔。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促进当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其措施有: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依托资源和劳动力发展加工工业;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等,开垦草原,扩大耕地是错误的做法。故答案为:C。
【点评】(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3)印度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位于亚洲的南部,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印度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其中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注入孟加拉湾,被尊为圣河。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的国家,且人口增长仍然十分迅速。印度绝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但西南季风的不稳定性也会带来许多旱涝灾害,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印度的东北部及半岛的沿海地区降水丰沛,地形平坦且土壤肥沃,适合水稻的生长,而恒河上游德干高原西北部降水较少,灌溉方便,适合生长小麦,棉花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黄麻分布在恒河三角洲,茶则分布在东北部的低山坡地区。
(4)印度的人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成本低廉,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目前印度每年承包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近一半的业务,发展极其迅速,目前印度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