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其主观 乐学会练 合作互动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身课程的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本节课中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到合作的愉快,思维和实践的欢乐,让每一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展示才华,张扬个性,为终生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
基本掌握行进间高手投篮动作技术,初步具备熟悉球性和控制球的能力。
发展学生速度、灵敏、耐力、协调等身体素质。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篮球所带来的乐趣。
4.培养学生顽强果断、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三、内容主题分析
内容主题: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
特点:普及广泛,兴趣盎然,技术复杂
多变,难度较大。
价值:篮球是同学们比较喜欢的体育项
目。也是发展学生有氧耐力的有效手段,其复杂多变的动作和比赛,能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运球上篮的身体配合协调
难点:步法和手法及投篮协调配合
四、学情分析
我校是民办初级中学,有一块标准篮球
场,其它篮球场比较分散,不利于指导帮助学生。
初一男同学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
期,上肢力量和控制能力比较薄弱,求新求异,善于模仿,思想波动较大,但是他们活泼好动酷爱篮球,正是学篮球的最佳时机。
本次课,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行进间的运
球上篮动作,在改进动作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经过本次课乃至今后力争达到熟练正确规范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五、本课的特点
(一)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和图示直观地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引导学生直观感知动作,理解动作。
教学策略:
改进动作练习:把行进间高手投篮技术
动作教学贯穿到整节课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即一大二小三跳四准的技术动作的练习。
增加变向的运球练习:在绕过每一个标
志物后做运球上篮的练习,力争打板进框,做到步法和手法及投篮的协调连贯,节奏明显。
行进间高手投篮比赛:把全班学生分成
人数相等的四组,每两组进行比赛,连续三次,多者为胜。通过这种练习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展示学生的风采,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篮球运动所带来的乐趣。
(二)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策略:
1、分层学练
2、互学互练互评,让每个同学都有进步。
3、指导学生自学自练自评,交流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展示的舞台。
4、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5、拓展学生思维,利用知识的迁移,能否举一反三。
六、教学流程
(一)准备部分:通过熟悉球性和绕篮球场运球热身,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逐步进入角色。
(二)基本部分:学生以运球为纽带,然后进入主题,通过小组练习的方式,不加限制条件,在两侧一中的运球行进间高手投篮
学习中,逐步改进动作技术,力争打板进框;而增加限制条件也要力争提高投篮命中率。经过上述两种方法练习后,接着进行运球上篮比赛,拓展思维,挑战自我。
(三)结束部分:师生共舞(蒙族舞蹈)身心放松,学生自评、教师讲评。
以上设计定有不足,敬请各位专家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行进间高手投篮单元教学流程
内容 主题 行进间高手投篮 课时安排 2.5
单元学习目标 1.基本掌握行进间高手投篮动作,初步具备熟悉球性和控制球的能力。 2.发展学生速度、灵敏、耐力、协调等身体素质。 3.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篮球运动所带来的乐趣。 4.培养学生顽强果断、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 重点 1.运球与跨、跳、投的结合。 2.一大二小三跳四准的动作掌握。
课次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教与学的策略
一 持球练习: 在地面上标清 左右字样的跨跳举投练习 2.跨4—6步取球练习 1.初步学习行进间单手 高手投篮。进一步熟悉球性和具有一定控球能力。2.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协调性。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重点:跨步大起跳步小而高,伸扣协调 难点:踏准步点,动作协调 1.利用挂图讲解示范 2.持球的跨跳举练习 3.在地面上标清左右字样的完整动作练习,自动向后延伸步法拿教师手中的球的动作练习。
二 1.传接球 2.运球几次的上篮练习 3.体验运球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 1.进一步学习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学会运球上篮步法提高传球技术。 2.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4.学会与他人合作顽强刻苦的良好心理品质。 重点:1.跨步大起跳步小而高,伸扣协调2.一大二小三高跳3.传球动作连贯。难点:1.传球快、准、力量适当;接球上步、牢固 2.动作连贯协调 1.教师讲解示范 2.传接球的完整动作练习。 3.运球几次的上篮练习。 4.体验行进间高手投篮。
三 四 1.行进间高手投篮 (两侧一中) 2.运球绕标志物单手高手投篮(两侧) 3.运球上篮比赛 (行进间高手投篮) 1.改进行进间高手投篮动作,初步形成熟悉球性和控制球的能力。 发展学生速度、灵敏、耐力、协调等身体素质。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篮球所带来的乐趣。 4.培养学生顽强果断、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重点:运球上篮的身体协调配合 难点:步法和手法及投篮协调 1.利用图示示范讲解 2.运球绕标志物单手高手投篮(由远至近和由近至远) 3.学生展示 4.运球上篮比赛
五 1.往返运球上篮 2.测试 3.教学比赛 1.基本掌握行进间高手投篮动作。 2.发展学生速度、灵敏、耐 力、协调等身体素质。 3.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篮球所带来的乐趣。 4.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团结协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重点:1.一大二小三高跳四准 2.重心低、节奏强、快速平衡 难点:步点准确,动作连贯协调 1.行进间助跑摸高 2.半场或全场运球上篮 3.学生自主练习 4.测试半场或全场运球上篮 5.教学比赛
安全保障与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教师起表率作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严格要求学生,师生共同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单元教学评价 优秀:动作准确协调,上篮步法流畅,投篮动作明显,两次投篮均投进篮框。 良好:动作协调,上篮步法正确,有投篮动作,两次投篮只进一次。 及格:能基本完成动作,两次均未进。 待提高:上篮走步,不能完成动作。
单元教学总结
体育与健身课时计划
年级 初一 人数 32 日期 执教
班级 (1.3)班 组班形式 男合班 周次 15 课次 5-(3.4)
内容 主题 篮球:行进间高手投篮 5-(3.4) 重点 运球上篮的身体协调配合
难点 运球上篮、合作抢篮板的配合时机把握
学 习 目 标 1.基本掌握行进间高手投篮动作技术,初步具备熟悉球性和控制球的能力。 2.发展学生速度、灵敏、耐力、协调等身体素质。 3.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篮球所带来的乐趣。 4.培养学生顽强果断、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课序 时间安排 学习内容 运动负荷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与队形
次数 时间 强度
准 备 部 分 6 8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及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及要求 4.安排好见习生 二、熟悉球性: 1.手指拨球 2.腰部绕球 3.跨下绕八字 4.高、低运球 5.体前交替运球 6.体侧推拉球 三、沿球场线进行运球练习 4 2 小 中 中 要求:1.快、静、齐; 2.注意力集中 3.精神饱满 教师活动: 边讲边示范 语言和动作提示 观察指导,加强对有困难的学生 的帮助 及时鼓励表扬 学生活动: 听或看教师的信号或动作进行 集体练习 学生双人互动练习 要求: 控制住篮球,用眼睛的余光注视 球 培养球感,提升控球能力 教师活动: 提出要求 2.引导点拨 观察提示 学生活动: 1.分两组同时进行练习 2.小组长负责指挥 要求: 1.控制好运球速度 2.体会手和球之间的感觉 ★★★★★★ ★★★★★★ ★★★★★★ ★★★★★★ ▲ 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基 本 部 分 10 8 2 运球行进间高手 投篮(两侧一中) 运球绕标志物高手投篮(两侧) 学生展示 各3次 各四次 7 6 中 中大 教师活动: 利用图示示范讲解 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尝试怎样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 1.每人一球,分四组练习 2.两侧一中的完整动作练习 3.相互对照交流,积极改进动作 要求:1.跑动路线正确 2.步法和手法协调连贯 3.互相学习借鉴 安全提示: 1.屈膝缓冲落地 2.前后距离适当避免发生碰撞 教师活动: 教师演示练习过程并提出要求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 巡视指导、加强对困难学生的指 导帮助 学生活动: 标志物的由远至近完整动作练 习 标志物的由近至远完整动作练 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尝试低手 上篮 相互交流借鉴 要求:1.动作连贯协调. 2.控制好运球速度 教师活动: 点击或小组推荐学生展示 现场解说、点评 学生活动: 各小组推选两人进行展示 展示内容: ⑴行进间高手投篮 ⑵自选投篮动作 要求:欣赏的同时,对照自己,积极改进
9 运球上篮比赛 (行进间高手投篮) 3 5 中 教师活动: 教师提出比赛方法和规则:(分四组)A组对B组决胜负;C组对D组决胜负。连续三次,投进次数多者为胜.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竞赛 相互鼓励,争取荣誉 气氛热烈活跃 要求:1.遵守规则 2. 敢于竞争 3.团结合作 安全提示:抢篮板球及时,判断准确,正确跑位.
结 束 部 分 2 3 1.放松练习 2.师生讲评 3.布置自主练习内容 4.回收器材、师生再见 1 小 教师活动: 1.师生同做放松练习 2.教师讲评 学生活动: 1.跟教师进行放松练习 2.学生讲评 要求:1.实事求是 2.身心放松 3.气氛活跃 ★★★★★★ ★★★★★★ ★★★★★★ ★★★★★★ ▲
场地器 材安排 篮球场:4块 篮球:33只 教学 效果 预计 运动密度 运动强度
全课密度 内容主题 中
55﹪~60﹪ 45﹪~50﹪
安全措施 1.合理布置教学场地 2.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3.练习时,前后距离适当 4.遵守纪律,听从指挥 课后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