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复习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复习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3-02-21 14:4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复习课件(重点回顾)
授课人
教科版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一
1.1 我的身边的数据
数据
什么是数据?
数字
文字
图形
图像
声音
视频
信息
10
87%
数据
单纯的数据不能表达具体的含义
信息
对数据进行处理或赋予其具体的情景
最高气温10℃
相对湿度87%
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对数据的语义解释
数据处理就是把原始数据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
数据处理过程:数据的采集、加工、传输、存储、检索和输出
信息
信息特征
依附性: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可以显示在网页上,可以显示在报纸上
价值性:利用天气预报作为穿衣和出行的参考
时效性:只预报某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
共享性:天气预报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多次使用
依附性:天气预报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可以显示在网页上,可以显示在报纸上,可以显示在电视上
价值性:利用天气预报作为穿衣和出行的参考
数据、信息、知识的关系
数据
信息
知识
对事物属性的客观记录
经过组织的有结构的数据
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
1.2 数据的计算
“数据”在“运算符”的操作下,按“规则”进行数据变换,如“3+3=6” 或“3*2=6”等,这属于简单计算中的算术运算。
通过建立分析模型和设计有效的步骤、方法,并利用自动计算工具来进行规律的预测和发现,属于计算机领域的计算。
人们分析问题常采取的方法是计算,因此,我们可以把“计算”看做是一种获取信息的过程。
关于”计算“
课堂小结
数据的计算
计算的概念
算术运算
计算机领域的计算
计算的方式
人工方式
利用电子表格软件计算
编程计算
2.1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活动二:使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我们可以发现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简单通俗易懂,但是表示的含义往往不大严格,规范性比较差。
下面我们用换另一种描述算法的方式,流程图来描述算法。
三种基本结构的流程图
A
B
顺序结构
条件
A
B
分支结构
循环结构
条件
A


认识流程图
流程图也称为程序框图,它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特点:形象,直观,容易理解,规范性强。
起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开始和结束。
输入输出框:表示从外部输入数据到计算机内部或者从计算机内部输出数据到计算机外部
处理框:表示操作的内容。
判断框:表示判断的条件,满足条件,执行标识为“是”的路径,不满足条件,则执行条件为“否”的路径。
流程线:指向算法运行的方向。
连接符:表示流程图的接续。
活动二:使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表2.1.1 实现“最强大脑”游戏问题的步骤
环节 自然语言 流程图
出题 1.给出游戏规则提示。
2.显示物品和编号并且停留10秒钟 3.清屏 答题 1.给出一个物品名称 2.回答编号 3.如果回答正确,答对的题数加1 4.重复以上步骤,直到答完五道题
输出结果 输出答对的题数
课堂小结
分析问题
设计算法
编写程序
调试与维护
算法
使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使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三种基本结构的流程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2.2做出判断的分支(1)
常量和变量
常量:在程序运行中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所有的常数都是常量。例如π。活动1中出现的220、0.6等
变量:在程序运行中值允许改变的量为变量。例如,活动1中的low、high就是变量。
1、必须以字母或下划线开头,后面可以是字母、数字或下划线 。
2、区分大小写。
3、不能使用保留字。(编程语言中已经定义过的字)
+ - * / // ** %
加 减 乘 除 整除 幂 取模
表达式由一个或多个操作数通过运算符组合而成。例如“2+3”,它由运算符“+”和操作数“2”,“3”两部分构成。常见的运算符如表2.2.1所示。
运算符和表达式
赋值语句的基本格式如下:
变量=表达式;(功能:将右边的值赋值给左边的变量)
赋值语句
使用“input()”从键盘输入数据,使用“print()”在屏幕上输出数据。
Myname=input(“请输入myname:”)
Print(“hello”,myname)
代码中的“hello”表示字符串,字符串就是文本,可以是字母、数字或符号。字符串与数字的区别在于,字符串两端需加引号,输出是原样显示引号中的内容。
输入和输出语句
Python提供了整数、浮点数和字符串等常见数据类型。下面给出一些函数,它们可以把数据从一种类型转换为另一种类型。
int( ):根据一个字符串或浮点数创建一个新的整数。
float( ):根据一个字符串或整数创建一个新的浮点数(小数)
Str( ):根据一个数(也可以是任何其他类型)创建一个新的字符串。
数据类型
活动2:计算任意年龄与心率的最适宜运行心率
print("这是一个计算最适宜运动心率的程序")
age=int(input("请输入你的年龄:"))
heartrate=int(input("请输入你的安静心率:"))
low=int((220-age-heartrate)*0.6+heartrate)
high=int((220-age-heartrate)*0.8+heartrate)
print("最适宜的运动心率范围:",low,"到",high)
input("运行完毕,请按回车键退出...")
1
2
3
4
5
6
7
课堂小结(第一课时)
变量、常量
运算符和表达式
赋值语句
输入输出语句
做出判断的分支
数据类型
2.2做出判断的分支(2)
单分支
If 条件:
语句或语句组
双分支
If 条件:
语句或语句组A
else:
语句或语句组B
当程序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条件判断来决定程序执行的走向时,可以使用if分支语句实现,其基本格式如下
分支语句格式
举例:当飞船速度“v>=7.91”时,输出“飞船成功飞行!”
否则,输出“飞船不能升空!”
代码如下
v=float(input(“请输入速度(千米/秒):”))
If v>=7.91:
print(“飞船成功飞行!”)
else:
print(“飞船不能升空!”)
例子
分支语句的条件“v>=7.91”表达式,一般称之为关系表达式。关系表达式是用关系运算符连接起来的式子。常用的关系运算符如表2.2.2所示:
关系运算符
运算符 == > >= < <= !=
含义 等于 大于 大于
等于 小于 小于
等于 不等于
当关系表达式成立时值为真(true),不成立为假(false),
例如:9>=7.9,其值为true; 23==24,其值为false。
课堂拓展
除了单分支结构和双分支结构,还有多分支结构。对于多分支结构而言,python语言通常使用if-elif-else语句来处理,参照表1.1.3感冒等级指数,根据输入的感冒指数,输出该指数所对应的的含义。程序代码如下: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
分支语句
关系运算符
多分支语句
做出判断的分支
单分支
双分支
if-elif-else
2.3周而复始的循环
回顾:列表、计数循环、条件循环
1.列表》
#创建列表,各元素用逗号隔开,放在方括号内。
#列表可以存储混合类型的数据
object=[“石榴”,1,”香蕉”,”橙子”,”梨子”]
相关操作:取值、修改、删除、添加等
回顾:列表、计数循环、条件循环
2.计数循环》
回顾:列表、计数循环、条件循环
3.条件循环》
2.4 可以复用的代码
函数可分为系统函数和用户自定义函数。前面使用过的print( )和input( )函数都是系统函数。
自定义函数:一般包括函数名、参数、返回值和函数体等四部分。
参数是用来向函数传递值的,当有多个参数时,各个参数之间用逗号分开。函数执行完后,由return语句将表达式值返回给调用者,结束函数。
def 函数名(参数):
#函数说明
语句或语句组
return 返回值
函 数
例子
下面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自定义factorial函数用来求n!
def factorial(n):
#求n!
s=1
for i in range(2,n+1):
s=s*i
return s
# 调用factorial 函数
total=factorial(4)
print(total)
n=4
1*2*3*4=24
感谢收看
教科版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