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3 庖丁解牛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3 庖丁解牛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8 14:40:2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3 庖丁解牛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
A.膝之所踦(   ) 新发于硎(   )
B.奏刀騞(   )然 砉(   )然向(   )然
C.批大卻(   ) 导大窾(   )
D.中(   )音 肯綮(   )
【答案】yǐ支撑,接触;xíng磨刀石;huò象声词;huā象声词;xiǎng通“响”;xì通“隙”,空隙;kuǒn空;zhòng合乎音律;qìng结合处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识记。
A膝之所踦,句意:膝盖顶的地方。“踦”,支撑,接触,读“yǐ”。
新发于硎,句意: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硎”,磨刀石,读“xíng”。
B奏刀騞然,句意:膝盖顶的地方。“騞”,象声词,读“huò”
砉然向然,句意:哗哗作响。“砉”读“huō”,象声词。“向”通“响”,读“xiǎng”。
C批大卻,句意: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卻”通“隙”,空隙,读“xì”。
导大窾,句意: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窾”,空,读“kuǎn”。
D中音,句意,合乎音律。“中”,合乎,读音“zhòng”。
肯綮,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筋肉聚结处。“綮”,结合处,读“qìng”。
故答案为:
A.yǐ支撑,接触;xíng磨刀石。
B.huò象声词;huā象声词 xiǎng通“响”。
C.xì通“隙”,空隙;kuǒn空 。
D.zhòng合乎音律;qìng结合处。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识记。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考生识记汉字的字音时要对汉字的含义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其形、音、义,才能准确写出汉字的字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导:引导
C.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
D.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散落,卸落
【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A项,句意为: 又合乎《经首》乐章的节奏。 中:合乎 ,解释正确;
B项,句意为: 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 ,顺着(它)本来的样子。 导,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解释错误;
C项,句意为: 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族:众 ,解释正确;
D项,句意为: 结果它霍地一声剖开了,像泥土一样散落在地上。 委:散落,卸落 ,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B.善哉!技盖至此乎
C.批大郤,导大窾 D.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答案】D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句意为: 都哗哗地响,刀子刺进牛体,发出霍霍的声音。 “向”同“响”,声音。
B项,句意为: 好哇!你的技术怎么高明到这种地步呢? “盖”同“盍”,何、怎么。
C项,句意为: 摸准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 。“郤”同“隙”,空隙。
D项,句意为: 就格外小心谨慎,目光因此而集中,动作因此而放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通假设题。通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用字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从本质上说体现的是文字之间一种共时的关系。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能够从具体的句子中合理地推断出有可能的通假字。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视为止,行为迟 B.虽然,每至于族
C.依乎天理,批大郤 D.未尝见全牛也
【答案】D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B项,古义:虽然是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C项,古义:指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
D项,未尝:不曾。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古今异义词设题。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感彩变化。5.名称说法改变。6.词义弱化。7.词义强化。8.古褒今贬。9.古贬今褒。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根据句子中的关键信息推断出合理的古今异义词。
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A.为长者折枝 B.吾见其难为
C.视为止,行为迟 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答案】A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例句和A项中的“为”都是介词,替,给。B.动词,做。C.介词,因 为。D.动词,叫作,称为。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6.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下面是几个古人的名字,选出和“庖丁”的命名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师襄 B.轮扁 C.乐毅 D.优孟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C项,“乐毅”,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A项,《师说》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B项,“轮扁”是《庄子·天道》中的人物,“轮”就是用刀斧砍木做车轮的木匠,表明职业,后世用作名匠高手的代称。
D项,“优孟”,“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7.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更是一种信 念、一种精神;不仅仅是一座“美丽高岭”,更是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
B.当前,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来势凶 猛,已在一些国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入管制,是中国政府处理毒品问题的创新性举措。
C.中国的哲学蕴含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
D.大学文学教育需要体现大学精神,其目的不是以把文科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市场需要的大众写手为目标,而是要使其成为高雅文化的守护者和引领者。
【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
A项,成分残缺,在“不仅仅是一座‘美丽高岭’”前加“筑造的”。B无误;
C项,“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不合逻辑,不是“文明”见证“遗址”,而应是“遗址”见证“文明”,可改为“良渚大量建筑遗址正是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的见证者”。
D项,“目的”和“以……为目标”杂糅,可删去“以”和“为目标”。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8.下列句子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臣之所好者道也 B.如土委地
C.视为止 D.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答案】D
【知识点】文言句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
A项,判断句。
B项,省略句,在“委”后省略了“于”。
C项,省略句,在“为”后省略了“之”。
D无特殊句式。句意: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求对几种文言句式了然于胸,并能较好地分辨其用法。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9.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燕乐乐嘉宾之心 燕:使动用法,使嘉宾的心情愉快
B.黎民不机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以仁德统治天下,名词动用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善、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
E.以无后入有间 厚:有厚度的刀刃,形容词用作名词
【答案】D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D上、下:方位名词做状语,向上向下。译文: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底的泉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可以根据字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来判断词语的词性;还可以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是怎么活用的,最好还是平时多积累。
10.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二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三为“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案】C
【知识点】课文理解
【解析】【分析】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的说法错误,其实文章只有前两种对比,没有“‘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做这种题要在平时认真记笔记,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考试时认真分析作答。
1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久久为功 游刃有余 昙花一显 骄奢淫逸
B.囊中羞涩 飞扬跋扈 学负五车 高山仰止
C.庖丁解牛 拨乱反正 青面獠牙 洋洋洒洒
D.一杯黄土 狂放不羁 欺世盗名 众目昭彰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A“昙花一显”应为“昙花一现”;B“学负五车”应为“学富五车”;D“一杯黄土”应为“一抔黄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重点在于辨别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本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12.《庖丁解牛》节选自《   》,该书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世学者的著作。庄周,   时期著名思想家,与   并称“老庄”,是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答案】庄子;战国;老子;道家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记忆文学常识时,作家的姓名字号、朝代、作品、风格特点、文学流派、文学主张等都要记忆清楚,不可张冠李戴。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该书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世学者的著作。庄周,姓庄,名周。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故答案为:庄子;战国;老子;道家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触蛮之战,蜗角之争
庄 周
魏莹与田侯牟①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②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③,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④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⑤也;吹剑首⑥者,吷⑦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选自《庄子·杂篇·则阳》,有删改)
【注】①魏莹与田侯牟:莹,魏惠王名。田侯牟,齐威王名。②犀首:魏官名,这里指担任此官的公孙衍。③内热发于背:因恚愤而背生痈疽。④胥靡:服役的人。⑤嗃:洪亮的管乐声。⑥剑首:剑鼻,即剑环头的小孔。⑦吷:吹剑鼻时所发出的细小声音。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B.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C.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D.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后引申为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B.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
C.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如古语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此匹夫之勇”等。
D.国,本义指疆域,地域,这个意思后来写作“域”;引申指地区,区域;又引申指分封的诸侯国;后泛指国家;也指国都。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齐国毁约而要发动战争的主战派,是要争一口气;反对战争的反战派,是顾及王家基业。这两者本质上都是主张“有为”的。
B.华子既反对主战,也反对反战,是最合乎“无为之道”的,但是华子却不愿意讲,只是说:“你还是求助于清虚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吧!”
C.戴晋人用“蜗角虚名”的寓言,让魏莹明白为名利而战是多么渺小。“蜗角虚名”的故事,想象奇特,形象中蕴藏着不易领悟的“道”。
D.文章一方面指出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是为了争名夺利,对此予以否定;同时也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②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17.《庖丁解牛》与《触蛮之战,蜗角之争》两篇文章体现了庄子论辩的不同特点,请结合说理的过程,说说各自说理的不同之处。
【答案】13.D
14.C
15.B
16.①他们时常为争夺地盘而挑起战争,战斗中倒伏在地上的尸首有数万之多,战胜者追逐战败者往往十天半月才返回。②(但)在戴晋人面前提起尧、舜,则犹如吹剑鼻时所发出的细小声音而已。
17.《庖丁解牛》一文主要借助一个完整的故事来论述养生之道;《触蛮之战,蜗角之争》则主要通过一则寓言故事来表达对战争行为的否定,同时又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知识点】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出答案。
【附参考译文】
魏莹与田侯牟订有盟约,而田侯牟却违背了盟约。魏莹十分愤怒,准备派人去刺杀他。
犀首公孙衍听说后,感到这种做法很可耻,便对魏莹说:“君主您是万乘大国的国君,却用老百姓的方法去报仇!我恳请受命率领二十万披甲士兵,为您攻打齐国,俘虏他的人民,牵走他的牛马,让他因恚愤而背生痈疽,然后占领他的国家。等齐将田忌出逃,然后抓住他,鞭打他的后背,折断他的脊梁。(这才是大国的风度,光明正大的做法。)”
季子听了公孙衍的议论感到可耻,他说:“修筑十仞高的城墙,已经修筑了十仞之高,却又去把它毁掉,这可是服役之人的辛苦劳动啊。现在不用兵打仗已经七年了,这是王业的基础啊。公孙衍是个挑起战乱的人,他的话不能听。”
华子听了这些议论之后,感到这些观点都很不好,便说:“鼓动攻打齐国的人,是好乱之人;鼓动不要攻打齐国的人,也是好乱之人;议论攻打与不攻打来搅乱人心的人,又是一个好乱之人。”魏莹说:“那么怎么办呢?”华子回答说:“君主但求自然之道就是了。”
惠子听说了这件事,把戴晋人引荐给了魏莹。戴晋人说:“有一种叫蜗牛的小动物,君主知道吗?”魏莹说:“知道。”(戴晋人接着)说:“有个国家建在蜗牛的左角上,人称触氏;还有一个国家建在蜗牛的右角上,人称蛮氏。他们时常为争夺地盘而挑起战争,战斗中倒伏在地上的尸首有数万之多,战胜者追逐战败者往往十天半月才返回。”
魏莹说:“唉!这不是虚话吗?”(戴晋人)说:“我请求为君主把话说实。君主认为用自己的主观想法推测宇宙的空间有极限吗?”魏莹说:“无极限。”(戴晋人接着)说:“知道自己在无极限中遐想,再返回人迹所到之处的国家,是不是感到若有若无、难以捉摸呢?”魏莹说:“是的。”(戴晋人又)说:“在这人迹所到之处有个魏国,在魏国之中有个梁都,在梁都之中有个君王,(试问)君王和蛮氏有分别吗?”魏莹说:“没有分别。”戴晋人离开后,魏莹心中恍惚,若有所失。
惠子觐见,魏莹说:“客人真是位德才超群的人,圣人也比不上他。”惠子说:“吹奏管,尚能发出洪亮的声音;吹奏剑鼻,就只能发出细微的声音罢了。尧、舜是人们所赞誉的圣人;(但)在戴晋人面前提起尧、舜,则犹如吹剑鼻时所发出的细小声音而已。”
13.句子译为:譬如要修筑十仞高的城池,已经修筑了十仞之高,却又去把它毁掉,这可是服役之人的辛苦劳动啊!现在不用兵打仗已经七年了,这是王业的基础啊。
两个“城”,一个是“城池”的意思,是前一句的宾语,第二个是“修筑”,后一句的谓语,中间必须停顿.排除A.根据意思,第二个“城”与后面的补语之间不可分割,排除B.“此胥靡之所苦也”中“此”是本句的主语,在其前停顿。
故答案为:D。
14.C.“匹夫之勇”指毫无智谋,单凭一己之力蛮干的勇气。
故答案为:C。
15.B.华子的话已明确表明其“无为”思想,说“但是华子却不愿意讲”是错误的;“君求其道而已矣”是回答魏王“然则若何”的,因为“无为”,所以只让君主追求大道就自然“无为而明”了。
故答案为:B。
16.①时,时常;相与,互相;逐北,追赶败兵;反,返回。译为:他们时常为争夺地盘而挑起战争,战斗中倒伏在地上的尸首有数万之多,战胜者追逐战败者往往十天半月才返回。
②“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状语后置,即“于戴晋人之前道尧、舜”。译为:在戴晋人面前提起尧、舜,就如同细微之音吧。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庖丁解牛》一文主要借助一个完整的故事来论述养生之道;《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庄周)创作的寓言故事。作者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
《触蛮之战,蜗角之争》则主要通过一则寓言故事来表达对战争行为的否定,同时又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在大千世界中,我们都是很渺小的。我们在珍惜生命,珍惜我们这个世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
(二)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选自《庄子 外篇 秋水》)
(三)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选自《庄子 杂篇 列御寇》)
18.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B.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C.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D.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19.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名李耳,曾为周“守藏室之史”,是春秋时道家学派创始人。
B.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C.大夫,古代职官名。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D.乘,量词,用于计算车、马、舟等。文中“数乘”“百乘”均指兵车。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他善于运用叙事寓情等手法,用语一点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事实依据。
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许以相位。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楚王派遣两位大臣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愿意做“曳尾于涂中”的龟,而不愿意做死去后被珍藏在宗庙里以显示尊贵的神龟。
D.曹商以丧失尊严为代价去换取财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庄子对曹商的讽刺,是对那些不择手段追逐名利之徒的痛斥。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②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22.选文(一)反映了庄子怎样的政治态度?
【答案】18.C
19.D
20.A
21.①您难道没见过在郊外祭祀天地时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②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
22.不为治人者所用,追求自由无为。
【知识点】文言语段综合训练;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找出动词,明确句意。借助语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每次考试中都要对文学常识进行积累,然后课下不断复习从而对此题进行把握。
(3)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回到文本,将试题提供的要求去原文中寻找相关句子并结合上下文逐句进行分析,最后在看清要求后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并进行概括总结即可。
翻译:(一)
庄子是蒙地人,叫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但他的中心思想来源于老子的学说。因此他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寓言。他写了《渔父》《盗跖》《箧》,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来彰显老子的学说。《畏累虚》《亢桑子》这些文章,都是虚构之语,没有事实依据。可是庄子善于连缀文字以成辞章,描摹事物譬喻情状,用来攻击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不能免于遭受攻击。他的语言汪洋恣肆,随心所欲,所以那些王公大臣都无法重用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让他出任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在郊外祭祀天地时用的牛吗 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 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掌权的人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畅快地去实践我的志向啊。”
(二)
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两个大夫先去传达他的旨意,说:“楚王想以楚国的事劳累先生啊(把国事拜托给您)!庄子拿着钓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洁净的巾布把它包起来装进竹箱里,放在庙堂供奉。这个神龟,愿意死了以后留下骨头被人们供奉呢,还是宁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它的尾巴呢 "两个大夫回答说:“它更愿意活着在烂泥里摇它的尾巴。”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我的尾巴。”
(三)
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替宋国国君出使秦国。他前往(秦国)的时候,得到(宋王赠予的)几辆马车。(到了秦国,)秦王十分高兴,加(赐)给他百辆马车。回到宋国后,曹商拜见庄子(炫耀)道:“住在偏僻狭窄的里巷,因为贫穷而要编织鞋子,饿得面黄肌瘦,这是我曹商的短处;一旦使秦王醒悟,随从的车子有一百辆之多,这是我曹商所擅长的啊。”庄子说:“听说秦王有病召请医生,割开疮痛、挤出脓水的人可获得车辆一乘,舔治痔疮的人可获得车辆五乘,凡是疗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获得的车辆就越多。你难道给秦王舔过痔疮吗 怎么获得的车辆如此之多呢 你走开吧!”
18.“然善属书离辞”意为“可是庄子善于连缀文字以成辞章”,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不能自解免也”意为“不能免于遭受攻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译文:可是庄子善于连缀文字以成辞章描摹事物譬喻情状,用来攻击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不能免于遭受攻击。他的语言汪洋恣肆,随心所欲,所以那些王公大臣都无法重用他。
故答案为;C
19.均指兵车”错,结合原文“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来看,文中是宋王和秦王赠予的马车,指普通的车,并非兵车。
故答案为:D
20.A“然而都是空话”理解错误,“皆空语无事实”中的“空语”并非“空话”之意,这里应是“虚构之语”的意思。
故答案为:A
21.①“独”难道;“养食”喂养;“衣”作动词披上。译文:您难道没见过在郊外祭祀天地时用的牛吗 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
②“亟”赶快;“污渎”污浊的小沟渠;“羁”,束缚。译文: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掌权的人束缚。
22.由“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可知,庄子的政治态度是不为治人者所用,追求自由无为。
2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劈、击
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坠下
D.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进乎技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B.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②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③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答案】(1)D
(2)B
(3)C
(4)①“我追求的,是道(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②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③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课文理解
【解析】【分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盖”通“盍”,疑问代词,译为“何,怎么”。故本题选D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为”:介词,“替、给”解/介词,“因为”。C项,“而”:表转折,但是/表修饰。D项,“乎”:介词,“比”/介词,“对”。B项,“以”:都作介词,“凭、用”。故本题选B项。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只有两种对比,“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错。故本题选C项。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好”:“追求”;“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道”:“自然的规律”;“进”:“超过”。第二句关键点:“间”:“间隙”;“无厚”:“很薄的刀刃”;“恢恢乎”:“宽绰地样子”;“游刃”:“刀刃的运转”。第三句关键点:“顾”:“看,望”;“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善刀”:“把刀擦干净”;“之”:“刀”。
故答案为:⑴D⑵B⑶C
⑷ ①“我追求的,是道(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②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③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实词的辨析能力,注意总结词语的含义。平时要总结文言实词的含义,做题时,通过分析语境判断实词的含义。
⑵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注意常用虚词的用法。不同的虚词在文句的位置不同,作用不一样,结合句子的内容和虚词的位置来判断答案。
⑶本题考查的是文本的理解能力,注意正确翻译文本。根据题干,找出相关的文段,翻译文段的基本内容,再和选项作比较。
⑷本题考查的是文言翻译的能力,注意翻译关键词。文言翻译要先把关键词翻译出来,然后再翻译整个句子,注意句子之间的关系,保证句子的通畅性。
【参考译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著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坏事不要受刑罚,以遵循虚无的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养护新生之机,可以享尽天年。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三、综合运用
24.仿照下面关于孔子的一段话,写一段关于庄子的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不一定要与例句句式完全一致,不少于50字。
示例:孔子是一缕和煦的风,从历史的深处吹来,拂过两千多年的山高水远,礼而闲雅,仁而宁静,让君子如沐暖阳坦荡荡,让小人如临深渊长戚戚。
【答案】庄子是一首悠扬的歌,从人的心灵深处唱起,响彻九万里的山山水水,恣情挥洒,浩荡奇警,教我们感慨世人之数数然,赞叹圣人之游无穷。
【知识点】仿写句式;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
仿写时注意句式结构和内容,句式结构不要求完全相同,但也是越接近越好;同时内容要体现庄子的特点并且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庄子是一首悠扬的歌,从人的心灵深处唱起,响彻九万里的山山水水,恣情挥洒,浩荡奇警,教我们感慨世人之数数然,赞叹圣人之游无穷。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持致;(2)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应与原文保持协调,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3)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要符合语境;(4)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5)修辞格的类型也要与示例句一致。
2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尽管书法审美形态、风格多种多样,①   。压抑、拘束的书法艺术引不起人的美感,而“自由”才能够感染人、打动人,使人快乐。而秦篆未被认为实现审美“自觉”,正是缺乏艺术的“游逸”自由理想。熟为人知的《庖丁解牛》,庖丁屠宰切肉原本极其辛苦乏味,但让他获得“为之四顾”的精神享受,获得“踌躇满志”难以言说的审美愉悦,就与其“割肉声”“莫不中音”、解牛动作②“   ”密切相关。庖丁解牛已成为超乎劳作之外的高级舞蹈,臻于无为无不为的高级创造,弥漫着通于技艺、③   的高级自由。
【答案】①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使人自由(但都有着艺术的“游逸”自由理想);②合于桑林之舞(与《桑林》舞乐的节拍相合/乃中经首之会/与《经首》>乐曲的节奏相合);③通于天理(依乎天理/充满着通于天理)
【知识点】语句连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做题时,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要注意提示性词语,总结性词语,还要注意句中的标点符号,要在感知语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的语境分析概括。
本题第①空,分析句子,前后是转折关系,关键词是“但”等转折连词,以及联系后文关键词“自由”“游逸”,不难知道出处是说虽然书法审美形态、风格多种多样,但是尤其共同点就是使人自由或有着艺术的“游逸”自由理想,于是容易得出答案为:“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使人自由”,或“但都有着艺术的‘游逸’自由理想”。
第②空,结合前面句子中的“割肉声”“莫不中音”,尤其是“解牛动作”可知出处是说解牛动作合乎舞乐的节拍,这样得出答案为:“合乎桑林之舞”,或“乃中经首之会”或“与《桑林》舞乐的节拍相合”,意思对即可。
第③空,找关键词。前面提到“弥漫着通于技艺”,后面的中心词又是“高级自由”,结合句式特点,答案就是“通于天理”,或“依乎天理”,或“充满着通于天理”。
故答案为:①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使人自由(但都有着艺术的“游逸”自由理想);②合于桑林之舞(与《桑林》舞乐的节拍相合/乃中经首之会/与《经首》>乐曲的节奏相合);③通于天理(依乎天理/充满着通于天理)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瞻前顾后,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
26.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①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②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③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知识点】筛选信息;课文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根据题干的要求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归纳概括,分条作答。
本题,要求分析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首先找到原文庖丁解牛的段落,然后再对语段进行概括。本题只要围绕庖丁善于不断进取,善于规律,运用规律、尊重规律方面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②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③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点评】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3 庖丁解牛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
A.膝之所踦(   ) 新发于硎(   )
B.奏刀騞(   )然 砉(   )然向(   )然
C.批大卻(   ) 导大窾(   )
D.中(   )音 肯綮(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导:引导
C.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
D.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散落,卸落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B.善哉!技盖至此乎
C.批大郤,导大窾 D.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视为止,行为迟 B.虽然,每至于族
C.依乎天理,批大郤 D.未尝见全牛也
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A.为长者折枝 B.吾见其难为
C.视为止,行为迟 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6.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下面是几个古人的名字,选出和“庖丁”的命名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师襄 B.轮扁 C.乐毅 D.优孟
7.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更是一种信 念、一种精神;不仅仅是一座“美丽高岭”,更是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
B.当前,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来势凶 猛,已在一些国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入管制,是中国政府处理毒品问题的创新性举措。
C.中国的哲学蕴含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
D.大学文学教育需要体现大学精神,其目的不是以把文科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市场需要的大众写手为目标,而是要使其成为高雅文化的守护者和引领者。
8.下列句子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臣之所好者道也 B.如土委地
C.视为止 D.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9.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燕乐乐嘉宾之心 燕:使动用法,使嘉宾的心情愉快
B.黎民不机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以仁德统治天下,名词动用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善、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
E.以无后入有间 厚:有厚度的刀刃,形容词用作名词
10.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二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三为“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1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久久为功 游刃有余 昙花一显 骄奢淫逸
B.囊中羞涩 飞扬跋扈 学负五车 高山仰止
C.庖丁解牛 拨乱反正 青面獠牙 洋洋洒洒
D.一杯黄土 狂放不羁 欺世盗名 众目昭彰
12.《庖丁解牛》节选自《   》,该书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世学者的著作。庄周,   时期著名思想家,与   并称“老庄”,是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触蛮之战,蜗角之争
庄 周
魏莹与田侯牟①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②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③,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④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⑤也;吹剑首⑥者,吷⑦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选自《庄子·杂篇·则阳》,有删改)
【注】①魏莹与田侯牟:莹,魏惠王名。田侯牟,齐威王名。②犀首:魏官名,这里指担任此官的公孙衍。③内热发于背:因恚愤而背生痈疽。④胥靡:服役的人。⑤嗃:洪亮的管乐声。⑥剑首:剑鼻,即剑环头的小孔。⑦吷:吹剑鼻时所发出的细小声音。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B.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C.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D.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后引申为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B.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
C.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如古语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此匹夫之勇”等。
D.国,本义指疆域,地域,这个意思后来写作“域”;引申指地区,区域;又引申指分封的诸侯国;后泛指国家;也指国都。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齐国毁约而要发动战争的主战派,是要争一口气;反对战争的反战派,是顾及王家基业。这两者本质上都是主张“有为”的。
B.华子既反对主战,也反对反战,是最合乎“无为之道”的,但是华子却不愿意讲,只是说:“你还是求助于清虚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吧!”
C.戴晋人用“蜗角虚名”的寓言,让魏莹明白为名利而战是多么渺小。“蜗角虚名”的故事,想象奇特,形象中蕴藏着不易领悟的“道”。
D.文章一方面指出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是为了争名夺利,对此予以否定;同时也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②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17.《庖丁解牛》与《触蛮之战,蜗角之争》两篇文章体现了庄子论辩的不同特点,请结合说理的过程,说说各自说理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
(二)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选自《庄子 外篇 秋水》)
(三)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选自《庄子 杂篇 列御寇》)
18.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B.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C.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D.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19.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名李耳,曾为周“守藏室之史”,是春秋时道家学派创始人。
B.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C.大夫,古代职官名。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D.乘,量词,用于计算车、马、舟等。文中“数乘”“百乘”均指兵车。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他善于运用叙事寓情等手法,用语一点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事实依据。
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许以相位。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楚王派遣两位大臣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愿意做“曳尾于涂中”的龟,而不愿意做死去后被珍藏在宗庙里以显示尊贵的神龟。
D.曹商以丧失尊严为代价去换取财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庄子对曹商的讽刺,是对那些不择手段追逐名利之徒的痛斥。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②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22.选文(一)反映了庄子怎样的政治态度?
2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劈、击
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坠下
D.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进乎技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B.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②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③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三、综合运用
24.仿照下面关于孔子的一段话,写一段关于庄子的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不一定要与例句句式完全一致,不少于50字。
示例:孔子是一缕和煦的风,从历史的深处吹来,拂过两千多年的山高水远,礼而闲雅,仁而宁静,让君子如沐暖阳坦荡荡,让小人如临深渊长戚戚。
2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尽管书法审美形态、风格多种多样,①   。压抑、拘束的书法艺术引不起人的美感,而“自由”才能够感染人、打动人,使人快乐。而秦篆未被认为实现审美“自觉”,正是缺乏艺术的“游逸”自由理想。熟为人知的《庖丁解牛》,庖丁屠宰切肉原本极其辛苦乏味,但让他获得“为之四顾”的精神享受,获得“踌躇满志”难以言说的审美愉悦,就与其“割肉声”“莫不中音”、解牛动作②“   ”密切相关。庖丁解牛已成为超乎劳作之外的高级舞蹈,臻于无为无不为的高级创造,弥漫着通于技艺、③   的高级自由。
26.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yǐ支撑,接触;xíng磨刀石;huò象声词;huā象声词;xiǎng通“响”;xì通“隙”,空隙;kuǒn空;zhòng合乎音律;qìng结合处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识记。
A膝之所踦,句意:膝盖顶的地方。“踦”,支撑,接触,读“yǐ”。
新发于硎,句意: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硎”,磨刀石,读“xíng”。
B奏刀騞然,句意:膝盖顶的地方。“騞”,象声词,读“huò”
砉然向然,句意:哗哗作响。“砉”读“huō”,象声词。“向”通“响”,读“xiǎng”。
C批大卻,句意: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卻”通“隙”,空隙,读“xì”。
导大窾,句意: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窾”,空,读“kuǎn”。
D中音,句意,合乎音律。“中”,合乎,读音“zhòng”。
肯綮,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筋肉聚结处。“綮”,结合处,读“qìng”。
故答案为:
A.yǐ支撑,接触;xíng磨刀石。
B.huò象声词;huā象声词 xiǎng通“响”。
C.xì通“隙”,空隙;kuǒn空 。
D.zhòng合乎音律;qìng结合处。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识记。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考生识记汉字的字音时要对汉字的含义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其形、音、义,才能准确写出汉字的字音。
2.【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A项,句意为: 又合乎《经首》乐章的节奏。 中:合乎 ,解释正确;
B项,句意为: 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 ,顺着(它)本来的样子。 导,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解释错误;
C项,句意为: 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族:众 ,解释正确;
D项,句意为: 结果它霍地一声剖开了,像泥土一样散落在地上。 委:散落,卸落 ,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3.【答案】D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句意为: 都哗哗地响,刀子刺进牛体,发出霍霍的声音。 “向”同“响”,声音。
B项,句意为: 好哇!你的技术怎么高明到这种地步呢? “盖”同“盍”,何、怎么。
C项,句意为: 摸准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 。“郤”同“隙”,空隙。
D项,句意为: 就格外小心谨慎,目光因此而集中,动作因此而放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通假设题。通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用字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从本质上说体现的是文字之间一种共时的关系。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能够从具体的句子中合理地推断出有可能的通假字。
4.【答案】D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B项,古义:虽然是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C项,古义:指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
D项,未尝:不曾。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古今异义词设题。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感彩变化。5.名称说法改变。6.词义弱化。7.词义强化。8.古褒今贬。9.古贬今褒。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根据句子中的关键信息推断出合理的古今异义词。
5.【答案】A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例句和A项中的“为”都是介词,替,给。B.动词,做。C.介词,因 为。D.动词,叫作,称为。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6.【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C项,“乐毅”,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A项,《师说》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B项,“轮扁”是《庄子·天道》中的人物,“轮”就是用刀斧砍木做车轮的木匠,表明职业,后世用作名匠高手的代称。
D项,“优孟”,“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7.【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
A项,成分残缺,在“不仅仅是一座‘美丽高岭’”前加“筑造的”。B无误;
C项,“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不合逻辑,不是“文明”见证“遗址”,而应是“遗址”见证“文明”,可改为“良渚大量建筑遗址正是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的见证者”。
D项,“目的”和“以……为目标”杂糅,可删去“以”和“为目标”。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8.【答案】D
【知识点】文言句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
A项,判断句。
B项,省略句,在“委”后省略了“于”。
C项,省略句,在“为”后省略了“之”。
D无特殊句式。句意: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求对几种文言句式了然于胸,并能较好地分辨其用法。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9.【答案】D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D上、下:方位名词做状语,向上向下。译文: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底的泉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可以根据字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来判断词语的词性;还可以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是怎么活用的,最好还是平时多积累。
10.【答案】C
【知识点】课文理解
【解析】【分析】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的说法错误,其实文章只有前两种对比,没有“‘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做这种题要在平时认真记笔记,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考试时认真分析作答。
11.【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A“昙花一显”应为“昙花一现”;B“学负五车”应为“学富五车”;D“一杯黄土”应为“一抔黄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重点在于辨别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本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12.【答案】庄子;战国;老子;道家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记忆文学常识时,作家的姓名字号、朝代、作品、风格特点、文学流派、文学主张等都要记忆清楚,不可张冠李戴。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该书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世学者的著作。庄周,姓庄,名周。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故答案为:庄子;战国;老子;道家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答案】13.D
14.C
15.B
16.①他们时常为争夺地盘而挑起战争,战斗中倒伏在地上的尸首有数万之多,战胜者追逐战败者往往十天半月才返回。②(但)在戴晋人面前提起尧、舜,则犹如吹剑鼻时所发出的细小声音而已。
17.《庖丁解牛》一文主要借助一个完整的故事来论述养生之道;《触蛮之战,蜗角之争》则主要通过一则寓言故事来表达对战争行为的否定,同时又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知识点】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出答案。
【附参考译文】
魏莹与田侯牟订有盟约,而田侯牟却违背了盟约。魏莹十分愤怒,准备派人去刺杀他。
犀首公孙衍听说后,感到这种做法很可耻,便对魏莹说:“君主您是万乘大国的国君,却用老百姓的方法去报仇!我恳请受命率领二十万披甲士兵,为您攻打齐国,俘虏他的人民,牵走他的牛马,让他因恚愤而背生痈疽,然后占领他的国家。等齐将田忌出逃,然后抓住他,鞭打他的后背,折断他的脊梁。(这才是大国的风度,光明正大的做法。)”
季子听了公孙衍的议论感到可耻,他说:“修筑十仞高的城墙,已经修筑了十仞之高,却又去把它毁掉,这可是服役之人的辛苦劳动啊。现在不用兵打仗已经七年了,这是王业的基础啊。公孙衍是个挑起战乱的人,他的话不能听。”
华子听了这些议论之后,感到这些观点都很不好,便说:“鼓动攻打齐国的人,是好乱之人;鼓动不要攻打齐国的人,也是好乱之人;议论攻打与不攻打来搅乱人心的人,又是一个好乱之人。”魏莹说:“那么怎么办呢?”华子回答说:“君主但求自然之道就是了。”
惠子听说了这件事,把戴晋人引荐给了魏莹。戴晋人说:“有一种叫蜗牛的小动物,君主知道吗?”魏莹说:“知道。”(戴晋人接着)说:“有个国家建在蜗牛的左角上,人称触氏;还有一个国家建在蜗牛的右角上,人称蛮氏。他们时常为争夺地盘而挑起战争,战斗中倒伏在地上的尸首有数万之多,战胜者追逐战败者往往十天半月才返回。”
魏莹说:“唉!这不是虚话吗?”(戴晋人)说:“我请求为君主把话说实。君主认为用自己的主观想法推测宇宙的空间有极限吗?”魏莹说:“无极限。”(戴晋人接着)说:“知道自己在无极限中遐想,再返回人迹所到之处的国家,是不是感到若有若无、难以捉摸呢?”魏莹说:“是的。”(戴晋人又)说:“在这人迹所到之处有个魏国,在魏国之中有个梁都,在梁都之中有个君王,(试问)君王和蛮氏有分别吗?”魏莹说:“没有分别。”戴晋人离开后,魏莹心中恍惚,若有所失。
惠子觐见,魏莹说:“客人真是位德才超群的人,圣人也比不上他。”惠子说:“吹奏管,尚能发出洪亮的声音;吹奏剑鼻,就只能发出细微的声音罢了。尧、舜是人们所赞誉的圣人;(但)在戴晋人面前提起尧、舜,则犹如吹剑鼻时所发出的细小声音而已。”
13.句子译为:譬如要修筑十仞高的城池,已经修筑了十仞之高,却又去把它毁掉,这可是服役之人的辛苦劳动啊!现在不用兵打仗已经七年了,这是王业的基础啊。
两个“城”,一个是“城池”的意思,是前一句的宾语,第二个是“修筑”,后一句的谓语,中间必须停顿.排除A.根据意思,第二个“城”与后面的补语之间不可分割,排除B.“此胥靡之所苦也”中“此”是本句的主语,在其前停顿。
故答案为:D。
14.C.“匹夫之勇”指毫无智谋,单凭一己之力蛮干的勇气。
故答案为:C。
15.B.华子的话已明确表明其“无为”思想,说“但是华子却不愿意讲”是错误的;“君求其道而已矣”是回答魏王“然则若何”的,因为“无为”,所以只让君主追求大道就自然“无为而明”了。
故答案为:B。
16.①时,时常;相与,互相;逐北,追赶败兵;反,返回。译为:他们时常为争夺地盘而挑起战争,战斗中倒伏在地上的尸首有数万之多,战胜者追逐战败者往往十天半月才返回。
②“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状语后置,即“于戴晋人之前道尧、舜”。译为:在戴晋人面前提起尧、舜,就如同细微之音吧。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庖丁解牛》一文主要借助一个完整的故事来论述养生之道;《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庄周)创作的寓言故事。作者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
《触蛮之战,蜗角之争》则主要通过一则寓言故事来表达对战争行为的否定,同时又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在大千世界中,我们都是很渺小的。我们在珍惜生命,珍惜我们这个世界。
【答案】18.C
19.D
20.A
21.①您难道没见过在郊外祭祀天地时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②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
22.不为治人者所用,追求自由无为。
【知识点】文言语段综合训练;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找出动词,明确句意。借助语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每次考试中都要对文学常识进行积累,然后课下不断复习从而对此题进行把握。
(3)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回到文本,将试题提供的要求去原文中寻找相关句子并结合上下文逐句进行分析,最后在看清要求后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并进行概括总结即可。
翻译:(一)
庄子是蒙地人,叫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但他的中心思想来源于老子的学说。因此他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寓言。他写了《渔父》《盗跖》《箧》,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来彰显老子的学说。《畏累虚》《亢桑子》这些文章,都是虚构之语,没有事实依据。可是庄子善于连缀文字以成辞章,描摹事物譬喻情状,用来攻击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不能免于遭受攻击。他的语言汪洋恣肆,随心所欲,所以那些王公大臣都无法重用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让他出任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在郊外祭祀天地时用的牛吗 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 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掌权的人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畅快地去实践我的志向啊。”
(二)
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两个大夫先去传达他的旨意,说:“楚王想以楚国的事劳累先生啊(把国事拜托给您)!庄子拿着钓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洁净的巾布把它包起来装进竹箱里,放在庙堂供奉。这个神龟,愿意死了以后留下骨头被人们供奉呢,还是宁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它的尾巴呢 "两个大夫回答说:“它更愿意活着在烂泥里摇它的尾巴。”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我的尾巴。”
(三)
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替宋国国君出使秦国。他前往(秦国)的时候,得到(宋王赠予的)几辆马车。(到了秦国,)秦王十分高兴,加(赐)给他百辆马车。回到宋国后,曹商拜见庄子(炫耀)道:“住在偏僻狭窄的里巷,因为贫穷而要编织鞋子,饿得面黄肌瘦,这是我曹商的短处;一旦使秦王醒悟,随从的车子有一百辆之多,这是我曹商所擅长的啊。”庄子说:“听说秦王有病召请医生,割开疮痛、挤出脓水的人可获得车辆一乘,舔治痔疮的人可获得车辆五乘,凡是疗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获得的车辆就越多。你难道给秦王舔过痔疮吗 怎么获得的车辆如此之多呢 你走开吧!”
18.“然善属书离辞”意为“可是庄子善于连缀文字以成辞章”,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不能自解免也”意为“不能免于遭受攻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译文:可是庄子善于连缀文字以成辞章描摹事物譬喻情状,用来攻击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不能免于遭受攻击。他的语言汪洋恣肆,随心所欲,所以那些王公大臣都无法重用他。
故答案为;C
19.均指兵车”错,结合原文“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来看,文中是宋王和秦王赠予的马车,指普通的车,并非兵车。
故答案为:D
20.A“然而都是空话”理解错误,“皆空语无事实”中的“空语”并非“空话”之意,这里应是“虚构之语”的意思。
故答案为:A
21.①“独”难道;“养食”喂养;“衣”作动词披上。译文:您难道没见过在郊外祭祀天地时用的牛吗 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
②“亟”赶快;“污渎”污浊的小沟渠;“羁”,束缚。译文: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掌权的人束缚。
22.由“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可知,庄子的政治态度是不为治人者所用,追求自由无为。
23.【答案】(1)D
(2)B
(3)C
(4)①“我追求的,是道(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②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③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课文理解
【解析】【分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盖”通“盍”,疑问代词,译为“何,怎么”。故本题选D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为”:介词,“替、给”解/介词,“因为”。C项,“而”:表转折,但是/表修饰。D项,“乎”:介词,“比”/介词,“对”。B项,“以”:都作介词,“凭、用”。故本题选B项。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只有两种对比,“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错。故本题选C项。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好”:“追求”;“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道”:“自然的规律”;“进”:“超过”。第二句关键点:“间”:“间隙”;“无厚”:“很薄的刀刃”;“恢恢乎”:“宽绰地样子”;“游刃”:“刀刃的运转”。第三句关键点:“顾”:“看,望”;“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善刀”:“把刀擦干净”;“之”:“刀”。
故答案为:⑴D⑵B⑶C
⑷ ①“我追求的,是道(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②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③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实词的辨析能力,注意总结词语的含义。平时要总结文言实词的含义,做题时,通过分析语境判断实词的含义。
⑵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注意常用虚词的用法。不同的虚词在文句的位置不同,作用不一样,结合句子的内容和虚词的位置来判断答案。
⑶本题考查的是文本的理解能力,注意正确翻译文本。根据题干,找出相关的文段,翻译文段的基本内容,再和选项作比较。
⑷本题考查的是文言翻译的能力,注意翻译关键词。文言翻译要先把关键词翻译出来,然后再翻译整个句子,注意句子之间的关系,保证句子的通畅性。
【参考译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著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坏事不要受刑罚,以遵循虚无的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养护新生之机,可以享尽天年。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24.【答案】庄子是一首悠扬的歌,从人的心灵深处唱起,响彻九万里的山山水水,恣情挥洒,浩荡奇警,教我们感慨世人之数数然,赞叹圣人之游无穷。
【知识点】仿写句式;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
仿写时注意句式结构和内容,句式结构不要求完全相同,但也是越接近越好;同时内容要体现庄子的特点并且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庄子是一首悠扬的歌,从人的心灵深处唱起,响彻九万里的山山水水,恣情挥洒,浩荡奇警,教我们感慨世人之数数然,赞叹圣人之游无穷。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持致;(2)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应与原文保持协调,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3)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要符合语境;(4)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5)修辞格的类型也要与示例句一致。
25.【答案】①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使人自由(但都有着艺术的“游逸”自由理想);②合于桑林之舞(与《桑林》舞乐的节拍相合/乃中经首之会/与《经首》>乐曲的节奏相合);③通于天理(依乎天理/充满着通于天理)
【知识点】语句连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做题时,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要注意提示性词语,总结性词语,还要注意句中的标点符号,要在感知语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的语境分析概括。
本题第①空,分析句子,前后是转折关系,关键词是“但”等转折连词,以及联系后文关键词“自由”“游逸”,不难知道出处是说虽然书法审美形态、风格多种多样,但是尤其共同点就是使人自由或有着艺术的“游逸”自由理想,于是容易得出答案为:“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使人自由”,或“但都有着艺术的‘游逸’自由理想”。
第②空,结合前面句子中的“割肉声”“莫不中音”,尤其是“解牛动作”可知出处是说解牛动作合乎舞乐的节拍,这样得出答案为:“合乎桑林之舞”,或“乃中经首之会”或“与《桑林》舞乐的节拍相合”,意思对即可。
第③空,找关键词。前面提到“弥漫着通于技艺”,后面的中心词又是“高级自由”,结合句式特点,答案就是“通于天理”,或“依乎天理”,或“充满着通于天理”。
故答案为:①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使人自由(但都有着艺术的“游逸”自由理想);②合于桑林之舞(与《桑林》舞乐的节拍相合/乃中经首之会/与《经首》>乐曲的节奏相合);③通于天理(依乎天理/充满着通于天理)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瞻前顾后,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
26.【答案】①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②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③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知识点】筛选信息;课文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根据题干的要求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归纳概括,分条作答。
本题,要求分析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首先找到原文庖丁解牛的段落,然后再对语段进行概括。本题只要围绕庖丁善于不断进取,善于规律,运用规律、尊重规律方面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②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③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点评】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