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 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2022·梧州) 位于加拿大北部哈得孙湾海域的丘吉尔港被誉为“北极熊之都”,每年都会有千余只北极熊在此聚集并等待哈得孙湾结冰后向北迁徙,此景象吸引众多野生动物爱好者前去观光摄影。下图是“北极熊生存范围示意图和丘吉尔港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北极熊的生存范围缩小,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北极熊生存环境的是( )
A.广泛使用煤炭等燃料 B.大量砍伐森林当木材
C.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 D.提倡出行多开小汽车
2. 当丘吉尔港月平均气温由零上转为零下时,哈得孙湾开始结冰,陆地上的北极熊开始聚集,因此观赏北极熊聚集的最佳时间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答案】1.C
2.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有很多,比如将导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有一些临海城市或将消失;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等等。
(2)本题考查观赏北极熊聚集的最佳时间,根据材料信息理解解答即可。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皮肤为黑色,由于毛发透明故外观上通常为白色,也有黄色等颜色,体型巨大,凶猛。
1.广泛使用煤炭等燃料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暖,A错误;大量砍伐森林当木材会导致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下降,B错误;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正确;提倡出行多开小汽车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数量,D错误。故答案为:C。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一年中10-11月丘吉尔港月平均气温由零上转为零下,哈得孙湾开始结冰,陆地上的北极熊开始聚集,因而10-11月为观赏北极熊的最佳时间,D正确;1-2月、4-5月哈得孙湾及北冰洋其他海域都已结冰一段时间,北极熊可能已经迁徙至更北区域,AB错误;7-8月海域没有结冰,C错误。答案D。
(2022八上·郑州开学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南极地区的主体是( )
A.南极大陆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
4. 图中A点位于C点的( )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5. 一支科研队伍计划到南极大陆进行考察,下列时间段最合适的是(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次年2月
【答案】3.A
4.D
5.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3.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66.5°S)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南极地区的主体是南极大陆,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4.A点距离南极点近,C点距离南极点远,南北方向上A点位于C点的南方;根据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判断东西,东西方向上A点位于C点的西方,综上A点位于C点的西南方向,D正确。故答案为:D。
5.12-次年2月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白昼较长,最适合科考,D正确;其他时间段气温较低,ABC错误。故答案为:D。
(2022·绵阳) 运动鞋废弃后几乎无法回收利用,需要千百年才能完全降解。一双运动鞋生命周期中会产生14千克碳排放,制鞋业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6600万辆汽车一年的排放量。全球气候变暖正威胁着企鹅的家园。结合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6. 与制鞋业密切关联的是( )
A.矿产开采 B.生物工程 C.航空航天 D.纺织工业
7. 每年大量废弃的运动鞋被焚毁或被填埋,必将( )
①污染大气②占用土地③污染水源④引发洪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企鹅的家园气候严寒,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
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地势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 减少碳排放,保护企鹅的家园。日常生活中除少购买运动鞋外,还应( )
①少用清洁剂②少用一次性餐具③使用自备购物袋④乘坐公共交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6.D
7.A
8.B
9.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6.制鞋业属于轻工业,联系实际可知,运动鞋制造与矿产开采、生物工程和航空航天业无关,纺织工业与制鞋业关系最密切,D符合题意。故根据题意选D。
7.废弃的运动鞋被焚毁或被填埋,焚烧会造成大气的污染,焚烧的灰烬也会污染水源,填埋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但不会引发洪涝。故①②③ 正确。根据题意选A。
8.企鹅的家园是南极地区,南极地区主要在南极圈以南,这里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再加上南极洲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南极地区的气候酷寒。故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根据题意选B。
9.企鹅家园所在的南极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气候变暖,冰川融化,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排放大量增加造成的,使用清洁剂主要是污染水体,不会减少碳排放,①不合题意;少用一次性餐具和自备购物袋,可减少大量的碳排放,乘坐公共交通比呈私家车能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②③④符合特意。故答案为:D。
(2022·日照) 人类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越来越频繁。下图示意北极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图中甲地( )
A.位于北太平洋西部 B.位于西半球
C.经纬度是(0°,30°W) D.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11. 我国黄河站考察队员( )
A.要面临“风库”的凶险 B.要忍受“冰雪高原”的极寒
C.可以和企鹅家族合影留念 D.致力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答案】10.B
11.D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0.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可知,甲地经纬度为(60°N,30°W),位于西半球,C错误,B正确;甲地位于大西洋,不位于太平洋,A错误;甲地在北极圈以南,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错误。故答案为:B。
11.南极地区是地球最冷的地区,严寒、干燥、烈风,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北极地区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气温不及南极地区严寒,降水比南极地区多,风速不及南极地区大。南极地区代表动物企鹅,北极地区代表动物北极熊。两极地区的海洋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应注意保护。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2022七下·叙永期末)2021年2月底,南极大陆中国长城科考站附近出现粉红色的“西瓜雪”,研究发现是积雪中的雪藻微生物在温度升高时迅速生长,呈现红色。下图是“南极中国泰山站主楼”,该楼采用架空离地圆环形外表和高架设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泰山站主楼外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①防积雪掩埋②追求审美需要③防动物袭击④降低强大风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西瓜雪”现象提醒我们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为了缓减这一趋势我们应提倡()
A.使用一次性木筷 B.家家购买燃油车
C.购物多用塑料袋 D.开发新能源减排
【答案】12.D
13.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2)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有很多,比如将导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有一些临海城市或将消失;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等等。
12.根据题意可知, 泰山站主楼采用架空离地圆环形外表和高架设计,这是因为南极地区多暴风雪,这样可以①防积雪掩埋,④降低强大风力。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根据题意可知, “西瓜雪”现象提醒我们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为了缓减这一趋势我们应提倡开发新能源减排。 家家购买燃油车会使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使用一次性木筷会破坏森林资源, 也会使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购物多用塑料袋会污染环境。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2七下·昭通期末) 读“南极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示时期内,适合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其原因是( )
A.此时南极气候温和湿润 B.此时南极点的气温最低
C.出现极夜现象,生物活跃 D.正值暖季并出现极昼现象
15. 我国科考队员在南极考察,不可能遇到的危险是( )
A.饥饿的北极熊正在觅食
B.酷寒的气候,导致科考队员冻伤
C.狂风肆虐,科考员出行困难
D.冰原上咆哮的暴风雪会使人晕眩迷途
【答案】14.D
15.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4.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是南极的暖季出现极昼现象,白昼长,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C错误,D正确;南极气候酷寒、干燥、烈风、因此只能说是相对的暖季,但不能说是此时气候温和湿润,A错误;此时南极点的气温不是最低,B错误;根据题意选D。
15.极地地区纬度高,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特有动物,不能在南极出现,A说法错误,BCD说法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
16.(2023七上·钦州期末)读“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的是 半球,乙图表示的是 半球。
(2)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海陆分布有所不同,南极地区以 为主,北极地区以 为主。
(3)赤道横穿的大陆有 、
(4)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是 。
【答案】(1)北;南
(2)陆地;海洋
(3)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4)温带大陆性气候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世界的海陆分布;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甲图中有亚洲、欧洲、不北美洲等大洲,表示的是北半球;乙图中由南极洲,表示的是南半球。
(2)读图分析可知,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海陆分布有所不同,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
(3)读乙图分析可知,赤道横穿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赤道横穿的大洲有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
(4)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可知,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故答案为:(1)北;南;(2)陆地;海洋;(3)非洲大陆;南美大陆;(位置可互换)(4)温带大陆性气候。
【点评】(1)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内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及周围的岛屿;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3)地球上共有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4)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和冰原气候、高山高寒气候等气候都有分布,唯一缺少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17.(2022七下·通榆期末)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读极地地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罗斯海新站位于 极地区,这里的代表动物是 。
(2)图中,A科考站 (有或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或无)阳光直射,A科考站在北极点的 方向。
(3)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开始建设,因为是 。
(4)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海陆分布不同,南极地区中心是 (填洋或洲的名)。
【答案】(1)南极;企鹅
(2)无;无;正南
(3)暖季、有极昼等
(4)南极洲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地区,企鹅是南极的代表动物,北极熊是北极的代表动物。
(2)读图可知,A位于南极半岛附近,是长城站,位于极圈外,无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以北极点为中心,长城站位于北极点的正南方向。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季节相反,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开始建设,因为是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是南极洲的暖季,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白天时间较长,有利于建设的开展。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海陆分布不同,南极地区中心是南极洲,北极地区中心是北冰洋。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8.(2022七下·昭平期末)读“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岛屿E 大洲B 海峡D
(2)我国设在北极地区唯一的科学考察站是位于斯瓦尔巴群岛上的 ,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78°N,11°E),那么该考察站距离北极点 千米。
(3)列举出一种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 。
(4)北极地区气候特征是:酷寒, ,降水稀少。
【答案】(1)格陵兰岛;欧洲;白令海峡
(2)黄河站;1332
(3)北极熊或北极狐
(4)多狂风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读图可得,A是北美洲,B是欧洲,C是亚洲,D是白令海峡,E是格陵兰岛,该岛屿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F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2)我国设在北极地区唯一的科学考察站是位于斯瓦尔巴群岛上的黄河站。纬度相差1度,距离大约相差111千米,黄河站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78°N,11°E),黄河站距离北极点的最短距离大约是:( 90-78 ) ×111=1332千米。
(3)北极地区最著名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还有北极狐等。
(4)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北极地区纬度位置高,大部分地区终年冰雪覆盖,但气候却不像南极地区那么酷寒。这里平均年平均降水量在100~300毫米,比南极降水大的多。多狂风,风力也比南极小。所以北极地区气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点评】(1)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是丹麦自治领之一(另外一个是法罗群岛),世界上最大的岛屿,面积2,166,313.54 平方千米。格陵兰岛地处于北美洲与欧洲的交界处,沟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西部与加拿大隔海峡相望,北部濒临北冰洋,南部濒临大西洋,东部通过丹麦海峡与欧洲的冰岛隔海相望。
(2)中国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勒松地区 ,是中国建立的首个北极科考站,成立于2004年7月28日,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3)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皮肤为黑色,由于毛发透明故外观上通常为白色,也有黄色等颜色,体型巨大,凶猛。北极熊的视力和听力与人类相当,但它们的嗅觉极为灵敏,是犬类的7倍;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60km/h,是世界百米冠军的1.5倍。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北极的浮冰逐渐开始融化,北极熊昔日的家园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未来的不久很可能灭绝,需要人类的保护。
(4)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 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2022·梧州) 位于加拿大北部哈得孙湾海域的丘吉尔港被誉为“北极熊之都”,每年都会有千余只北极熊在此聚集并等待哈得孙湾结冰后向北迁徙,此景象吸引众多野生动物爱好者前去观光摄影。下图是“北极熊生存范围示意图和丘吉尔港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北极熊的生存范围缩小,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北极熊生存环境的是( )
A.广泛使用煤炭等燃料 B.大量砍伐森林当木材
C.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 D.提倡出行多开小汽车
2. 当丘吉尔港月平均气温由零上转为零下时,哈得孙湾开始结冰,陆地上的北极熊开始聚集,因此观赏北极熊聚集的最佳时间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2022八上·郑州开学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南极地区的主体是( )
A.南极大陆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
4. 图中A点位于C点的( )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5. 一支科研队伍计划到南极大陆进行考察,下列时间段最合适的是(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次年2月
(2022·绵阳) 运动鞋废弃后几乎无法回收利用,需要千百年才能完全降解。一双运动鞋生命周期中会产生14千克碳排放,制鞋业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6600万辆汽车一年的排放量。全球气候变暖正威胁着企鹅的家园。结合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6. 与制鞋业密切关联的是( )
A.矿产开采 B.生物工程 C.航空航天 D.纺织工业
7. 每年大量废弃的运动鞋被焚毁或被填埋,必将( )
①污染大气②占用土地③污染水源④引发洪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企鹅的家园气候严寒,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
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地势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 减少碳排放,保护企鹅的家园。日常生活中除少购买运动鞋外,还应( )
①少用清洁剂②少用一次性餐具③使用自备购物袋④乘坐公共交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2·日照) 人类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越来越频繁。下图示意北极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图中甲地( )
A.位于北太平洋西部 B.位于西半球
C.经纬度是(0°,30°W) D.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11. 我国黄河站考察队员( )
A.要面临“风库”的凶险 B.要忍受“冰雪高原”的极寒
C.可以和企鹅家族合影留念 D.致力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2022七下·叙永期末)2021年2月底,南极大陆中国长城科考站附近出现粉红色的“西瓜雪”,研究发现是积雪中的雪藻微生物在温度升高时迅速生长,呈现红色。下图是“南极中国泰山站主楼”,该楼采用架空离地圆环形外表和高架设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泰山站主楼外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①防积雪掩埋②追求审美需要③防动物袭击④降低强大风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西瓜雪”现象提醒我们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为了缓减这一趋势我们应提倡()
A.使用一次性木筷 B.家家购买燃油车
C.购物多用塑料袋 D.开发新能源减排
(2022七下·昭通期末) 读“南极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示时期内,适合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其原因是( )
A.此时南极气候温和湿润 B.此时南极点的气温最低
C.出现极夜现象,生物活跃 D.正值暖季并出现极昼现象
15. 我国科考队员在南极考察,不可能遇到的危险是( )
A.饥饿的北极熊正在觅食
B.酷寒的气候,导致科考队员冻伤
C.狂风肆虐,科考员出行困难
D.冰原上咆哮的暴风雪会使人晕眩迷途
二、综合题
16.(2023七上·钦州期末)读“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的是 半球,乙图表示的是 半球。
(2)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海陆分布有所不同,南极地区以 为主,北极地区以 为主。
(3)赤道横穿的大陆有 、
(4)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是 。
17.(2022七下·通榆期末)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读极地地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罗斯海新站位于 极地区,这里的代表动物是 。
(2)图中,A科考站 (有或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或无)阳光直射,A科考站在北极点的 方向。
(3)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开始建设,因为是 。
(4)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海陆分布不同,南极地区中心是 (填洋或洲的名)。
18.(2022七下·昭平期末)读“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岛屿E 大洲B 海峡D
(2)我国设在北极地区唯一的科学考察站是位于斯瓦尔巴群岛上的 ,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78°N,11°E),那么该考察站距离北极点 千米。
(3)列举出一种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 。
(4)北极地区气候特征是:酷寒, ,降水稀少。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有很多,比如将导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有一些临海城市或将消失;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等等。
(2)本题考查观赏北极熊聚集的最佳时间,根据材料信息理解解答即可。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皮肤为黑色,由于毛发透明故外观上通常为白色,也有黄色等颜色,体型巨大,凶猛。
1.广泛使用煤炭等燃料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暖,A错误;大量砍伐森林当木材会导致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下降,B错误;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正确;提倡出行多开小汽车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数量,D错误。故答案为:C。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一年中10-11月丘吉尔港月平均气温由零上转为零下,哈得孙湾开始结冰,陆地上的北极熊开始聚集,因而10-11月为观赏北极熊的最佳时间,D正确;1-2月、4-5月哈得孙湾及北冰洋其他海域都已结冰一段时间,北极熊可能已经迁徙至更北区域,AB错误;7-8月海域没有结冰,C错误。答案D。
【答案】3.A
4.D
5.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3.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66.5°S)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南极地区的主体是南极大陆,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4.A点距离南极点近,C点距离南极点远,南北方向上A点位于C点的南方;根据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判断东西,东西方向上A点位于C点的西方,综上A点位于C点的西南方向,D正确。故答案为:D。
5.12-次年2月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白昼较长,最适合科考,D正确;其他时间段气温较低,A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6.D
7.A
8.B
9.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6.制鞋业属于轻工业,联系实际可知,运动鞋制造与矿产开采、生物工程和航空航天业无关,纺织工业与制鞋业关系最密切,D符合题意。故根据题意选D。
7.废弃的运动鞋被焚毁或被填埋,焚烧会造成大气的污染,焚烧的灰烬也会污染水源,填埋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但不会引发洪涝。故①②③ 正确。根据题意选A。
8.企鹅的家园是南极地区,南极地区主要在南极圈以南,这里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再加上南极洲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南极地区的气候酷寒。故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根据题意选B。
9.企鹅家园所在的南极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气候变暖,冰川融化,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排放大量增加造成的,使用清洁剂主要是污染水体,不会减少碳排放,①不合题意;少用一次性餐具和自备购物袋,可减少大量的碳排放,乘坐公共交通比呈私家车能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②③④符合特意。故答案为:D。
【答案】10.B
11.D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0.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可知,甲地经纬度为(60°N,30°W),位于西半球,C错误,B正确;甲地位于大西洋,不位于太平洋,A错误;甲地在北极圈以南,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错误。故答案为:B。
11.南极地区是地球最冷的地区,严寒、干燥、烈风,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北极地区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气温不及南极地区严寒,降水比南极地区多,风速不及南极地区大。南极地区代表动物企鹅,北极地区代表动物北极熊。两极地区的海洋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应注意保护。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12.D
13.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2)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有很多,比如将导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有一些临海城市或将消失;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等等。
12.根据题意可知, 泰山站主楼采用架空离地圆环形外表和高架设计,这是因为南极地区多暴风雪,这样可以①防积雪掩埋,④降低强大风力。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根据题意可知, “西瓜雪”现象提醒我们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为了缓减这一趋势我们应提倡开发新能源减排。 家家购买燃油车会使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使用一次性木筷会破坏森林资源, 也会使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购物多用塑料袋会污染环境。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14.D
15.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4.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是南极的暖季出现极昼现象,白昼长,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C错误,D正确;南极气候酷寒、干燥、烈风、因此只能说是相对的暖季,但不能说是此时气候温和湿润,A错误;此时南极点的气温不是最低,B错误;根据题意选D。
15.极地地区纬度高,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特有动物,不能在南极出现,A说法错误,BCD说法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16.【答案】(1)北;南
(2)陆地;海洋
(3)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4)温带大陆性气候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世界的海陆分布;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甲图中有亚洲、欧洲、不北美洲等大洲,表示的是北半球;乙图中由南极洲,表示的是南半球。
(2)读图分析可知,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海陆分布有所不同,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
(3)读乙图分析可知,赤道横穿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赤道横穿的大洲有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
(4)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可知,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故答案为:(1)北;南;(2)陆地;海洋;(3)非洲大陆;南美大陆;(位置可互换)(4)温带大陆性气候。
【点评】(1)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内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及周围的岛屿;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3)地球上共有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4)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和冰原气候、高山高寒气候等气候都有分布,唯一缺少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17.【答案】(1)南极;企鹅
(2)无;无;正南
(3)暖季、有极昼等
(4)南极洲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地区,企鹅是南极的代表动物,北极熊是北极的代表动物。
(2)读图可知,A位于南极半岛附近,是长城站,位于极圈外,无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以北极点为中心,长城站位于北极点的正南方向。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季节相反,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开始建设,因为是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是南极洲的暖季,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白天时间较长,有利于建设的开展。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海陆分布不同,南极地区中心是南极洲,北极地区中心是北冰洋。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8.【答案】(1)格陵兰岛;欧洲;白令海峡
(2)黄河站;1332
(3)北极熊或北极狐
(4)多狂风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读图可得,A是北美洲,B是欧洲,C是亚洲,D是白令海峡,E是格陵兰岛,该岛屿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F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2)我国设在北极地区唯一的科学考察站是位于斯瓦尔巴群岛上的黄河站。纬度相差1度,距离大约相差111千米,黄河站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78°N,11°E),黄河站距离北极点的最短距离大约是:( 90-78 ) ×111=1332千米。
(3)北极地区最著名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还有北极狐等。
(4)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北极地区纬度位置高,大部分地区终年冰雪覆盖,但气候却不像南极地区那么酷寒。这里平均年平均降水量在100~300毫米,比南极降水大的多。多狂风,风力也比南极小。所以北极地区气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点评】(1)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是丹麦自治领之一(另外一个是法罗群岛),世界上最大的岛屿,面积2,166,313.54 平方千米。格陵兰岛地处于北美洲与欧洲的交界处,沟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西部与加拿大隔海峡相望,北部濒临北冰洋,南部濒临大西洋,东部通过丹麦海峡与欧洲的冰岛隔海相望。
(2)中国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勒松地区 ,是中国建立的首个北极科考站,成立于2004年7月28日,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3)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皮肤为黑色,由于毛发透明故外观上通常为白色,也有黄色等颜色,体型巨大,凶猛。北极熊的视力和听力与人类相当,但它们的嗅觉极为灵敏,是犬类的7倍;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60km/h,是世界百米冠军的1.5倍。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北极的浮冰逐渐开始融化,北极熊昔日的家园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未来的不久很可能灭绝,需要人类的保护。
(4)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