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教学重点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教学难点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导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预习检测:
1、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氢氧化钠
2、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 )
A、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化 B、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
C、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倒 D、起消毒杀菌作用
二、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一:物质溶于水时能量的变化
1、问题讨论:物质溶于水时:
①温度不变②温度升高③温度下降
水中加入的溶质分别是NaCl、NH4NO3、NaOH
2、交流:实验方案:将温度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温度并记录;向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对另两种固体做同样的实验。
溶解现象;用手触摸各烧杯外壁,NaCl溶液的烧杯无明显变化,盛NH4NO3溶液的烧杯较冷,盛NaOH溶液的烧杯壁较热。
3、展示:结论:NaCl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NH4NO3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溶解时吸收热量;NaOH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溶解时放出热量。
[引导学生思考]同样都是溶解过程,为什么有的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
4、分析:溶质溶于水时温度变化的实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在水的作用之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被拆开,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给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不同的溶质,这两种过程吸或放出的热量不同,这就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此溶解过程向环境放出热量;反之则溶液的温度降低,此溶解过程从环境吸收热量。
三、达标检测
1、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通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使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
B.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
C.食物被消化后变成溶液才便于充分吸收
D.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
2.如下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 )
A.浓硫酸B.氢氧化钠固体
C.蔗糖固体D.氧化钙固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