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人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由于三面环海,一面为撒哈拉大沙漠,因此“对于世界各部,始终没有任何联系,始终是在闭关之中”。下列最能反驳这一观点片面性的是( )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阿克苏姆文明 D.古代大津巴布韦文明
2.2019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上述涉及的“文明”不包括( )
A.埃及文明 B.中华文明
C.印度文明 D.爱琴文明
3.吠陀经典里的《原人歌》唱道“太初之世,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生吠舍;彼之双足,生首陀罗”据此可见,婆罗门宣称种性是( )
A.佛祖安排 B.国王指令
C.神灵旨意 D.人民意愿
4.我们知道中国先民最早培植了水稻和粟。你是否知道今天在中国北方广泛种植的小麦和玉米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两个地区?( )
A.西亚和中南美洲 B.西亚和南亚
C.南亚和中国 D.中国和中南美洲
5.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6.苏格拉底认为,对于哲学家来说,比自然界更有价值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灵,因为“只有到人的心灵转而省察自身时才会有真正的哲学。”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
A.认为自然研究没有价值 B.强调对人的理性的尊崇
C.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批判智者对人性的迷恋
7.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出自( )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代埃及
8.有学者指出,在沉沦的雅典,民主“成为人们互相攻讦、互相诽谤的一面冠冕堂皇的招牌,谁都可以利用民主来发泄私愤和消磨时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古代雅典( )
A.实行城邦民主制度 B.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C.容易形成集体暴政 D.贵族享有政治特权
9.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雅典人集会的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对该建筑的认识最正确的是( )
A.体现古希腊公开平等的政治理念 B.政治生活影响了建筑艺术的发展
C.是根据具体的地形形状而设计的 D.体现了数学在建筑中的巧妙运用
10.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这段材料表明( )
A.精英政治已经受到雅典民众的强烈抵制 B.雅典政治腐败导致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C.雅典民主充分体现了公民的参政权 D.直接民主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11.伯里克利曾连续32年当选将军,其中14年连选连任首席将军,掌握国家政权。他善于通过诱导式的演讲引导公民大会通过自己的政策建议。因此,同时代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评价雅典“表面上看实行的是民主政体,实际上是一个人统治的国家”。据此可知,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政治
A.本质上是个人专制 B.体现了公民民主与精英政治相结合
C.运行机制严重失灵 D.已沦为政治家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12.根据规定,雅典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材料表明( )
A.雅典民主只是男性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 B.雅典城邦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雅典保护个人提议和创制法律的积极性 D.雅典注重依法保证人人可以担任公职
13.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这说明( )
A.民主政治造就辉煌灿烂的希腊文化 B.古希腊文明领先于世界其它的文明
C.文化发展促进人文主义的对外传播 D.城邦制度促进了公民创造力的发挥
14.下列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②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③ 伯利克里时期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④ 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①②④
15.雅典卫城是自然景观、建筑结构、公共用途的理想结合。卫城背后的山,既不会高到喧宾夺主,也不会低到可有可无。山与诸神庙的结合,让卫城变成了最理想的公共场所,战时,起着堡垒作用,和平时期,是人民朝拜的圣地。对外部来说,这也是希腊人自豪和力量、以及天才艺术创造力的有形物证。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它作出这样的评价:“雅典卫城显示着希腊1000多年繁荣的文明、神话和宗教,包含了古希腊艺术的四个最伟大的杰作巴特农神庙、通廊、伊瑞克提翁神庙和雅典娜胜利神庙,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传统思想的象征。”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雅典卫城是兼具祭神与防卫的建筑
B.雅典卫城是西方建筑史上巧妙利用地形进行建筑布局的杰作
C.雅典卫城体现了和平友谊、公平竞争、奋发上进等人文精神
D.雅典卫城的地位是古希腊文明的代表,是世界传统思想的象征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文明关系的角度对三幅图片进行比较。
(2)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研究建筑史料有何历史价值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材料二 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政治都得到迅速的发展。……人的思想现在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希伯莱的先知时代及古印度的佛陀及其他早期宗教领袖的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试分析形成这种共同认知的原因所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主要观点。
参 考 答 案
1.B 2.D 3.C 4.A 5.B 6.B 7.A 8.A 9.A 10.D
11.B 12.B 13.D 14.D 15.C
16.(1)图1:高大雄伟的金字塔群,象征着古代埃及法老死后仍要维持其无上权威。
图2:楔形文字的《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奴隶主贵族需要依靠严酷的法律来巩固其统治。
图3:袒肩高鼻、雕饰奇伟的云冈石窟佛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艺术交融的特征。
(2)价值:建筑史料具有直观的特征,是凝固、物化和有形的历史,它们承载着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人类经历的大事件,从建筑中我们可以读到历史。
17.(1)共同之处: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形成原因: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各大文明区域范围有限;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大文明相对孤立、分散。
地中海文明: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或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南亚文明:佛教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制度高下分明的等级体系,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东亚文明:儒家思想主张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