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新疆·模拟预测)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A.休养生息 B.兵民合一 C.重文轻武 D.外重内轻
2.(2022·新疆阿克苏·校考模拟预测)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
A.赵匡胤 B.赵光义 C.赵 普 D.石守信
3.(2022·新疆·模拟预测)北宋统治者的举措与其产生影响的匹配,正确的是
选项 举措 影响
A.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B.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防止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C. 对州县长官实行“三年一换”制度 有利于提高官员的办事效率
D. 地方设置转运使 有效地监控地方知州
A.A B.B C.C D.D
4.(2022·新疆阿克苏·统考三模)归纳法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李军同学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和辽宋夏金历史时,归纳了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共同特征。这个特征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5.“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100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的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6.辽、西夏在建立政权后都创制文字、发行货币,其文字字型和货币形式都与汉字和中原政权流通的货币相似。这说明( )
A.契丹族和党项族已向农耕文明过渡 B.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C.辽和西夏的发展深受中原文化影响 D.辽、西夏与宋有战有和
7.西子湖畔,一位姓秦的书生来到一座英雄墓前,当看见两尊铁铸跪像,他触景生情写下诗句:“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此处,令这位书生感慨的是
A.卫青抗击匈奴 B.宋辽结澶渊之盟
C.秦桧谋害岳飞 D.文天祥宁死不屈
8.岳飞赢得后人尊敬的原因是
A.遭到诬陷,蒙受冤屈 B.率领岳家军打败辽兵
C.坚持抗金,精忠报国 D.扭转了宋金对峙局面
9.陆游有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诗中的“大散关”是南宋政权的边界,与之相关的和谈是( )
A.澶渊之盟 B.唐番会盟 C.宋夏和约 D.宋金和议
10.(2022·新疆阿克苏·统考三模)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经运河运至京师每年达四五百万至一千余万石匹贯,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反映出
A.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B.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C.南北方耕作技术差距很大 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11.(2022·新疆昌吉·统考一模)如图《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密度变化图》能反映出
A.中外文化交流 B.经济重心南移
C.疆域面积扩大 D.君主专制强化
12.袁隆平曾梦想“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我国宋代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来自于
A.朝鲜 B.越南 C.日本 D.印度
13.(2022·新疆乌鲁木齐·统考一模)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蕃坊 B.通判 C.市舶司 D.瓦子
14.如下表是小虎同学整理的著名历史人物信息,由上到下依次应填写的人物是( )
人物 主要事迹
1 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2 改国号为元,统一全国
3 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
A.①铁木真②忽必烈③皇太极 B.①元昊②铁木真③忽必烈
C.①阿骨打②忽必烈③铁木真 D.①阿骨打②铁木真③忽必烈
15.下列有关元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 B.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灭金
C.1276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于大都 D.元朝建立后,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16.“都省(中书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材料反映的制度始于( )
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7.元朝时,为加强东南地区的澎湖和琉球进行管辖,专门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 B.琉球巡检司 C.南海巡检司 D.台湾巡检司
18.唐朝以来,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在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 )
A.蒙古族 B.回族 C.藏族 D.满族
19.(2022·新疆乌鲁木齐·乌市八中校考二模)历史图片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简明的反映。一位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下列对图片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一司母戊鼎为我们研究西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B.图二的生产工具节省了人力,更有利于灌溉农田
C.图三描绘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都市的繁荣景象
D.图四的高僧传播了佛法,为中日友好交往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022·新疆乌鲁木齐·统考三模)眼下,“夜经济”正在成为新疆乌鲁木齐市的一个“热词”。乌鲁木齐的夜间经济繁荣起来,丰富了市民的生活。回溯历史,下列最能反映出宋代市民多彩生活的场所是( )
A.瓦子 B.手工业作坊 C.坊 D.市
21.“它是两宋最为宏大的全民参与的社会歌声,在一首首长短句中,我们能窥视到两宋民众的日常生活。”“它”指的是
A.诗 B.词 C.曲 D.小说
22.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下选项中最具代表的是( )
A.《静夜思》 B.《念奴娇 赤壁怀古》
C.《长恨歌》 D.《石壕吏》
23.人们常用“命比黄连还苦”形容一个人的悲惨遭遇。以下最能体现这个艺术形象的作品是( )
A.《窦娥冤》 B.《西厢记》
C.《牡丹亭》 D.《梁山伯与祝英台》
2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A.元宵节 B.元旦 C.端午节 D.中秋节
25.《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遍布、遍及)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驿站),使驿往来,如行国(国都、京城)中。”材料表明元朝
A.战争频繁 B.商业繁荣 C.交通发达 D.农业发展
26.有学者认为:“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此时的“创新和文化繁盛”主要表现为
①造纸术
②交子
③活字印刷术
④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哪一发明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
28.(2022·新疆·统考中考真题)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出现于某一朝代。该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宋朝
二、综合题
提到宋代,特别是南宋,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多半是一幅“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的柔靡景象。但学术界对宋代社会文明却给予了高度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江南为之盛国矣。
材料二: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燃薪者。”
材料三……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四: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材料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石炭”是指什么?
(3)材料三图为一钱币的复印件。请填出:它的名称___29___,它出现的时间___30___、地点___31___,它的地位___32___。
(4)根据材料四写出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名称。
33.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曾出现过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时期谚语
材料二:北宋“交子”
图一宋代《货郎图》 图二北宋《清明上河图》 图三交子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最终完成的是在哪一个朝代。
(2)材料二图中的“交子”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特殊地位?这一类货币的产生和发行有什么作用?北宋前期“交子”最早出现在哪儿?
(3)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和港口,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管理机构?
(4)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34.(2022·新疆·统考模拟预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哲思一脉】
材料一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钱穆《孔子传·序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战国时期强调实行“礼治”的儒家代表人物是谁?
【文史辉映】
材料二
信息卡1 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
信息卡2 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信息卡1中的“他”指的是何人?信息卡2中“这部史书”的书名是什么?在体例上它是一部怎样的通史巨著?
【巨匠风采】
材料三
(3)图1、图3两位“巨匠”的代表著作分别是什么?图2“巨匠”的发明对世界有何重大影响?他们身上体现的务实精神是什么?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35.(2022·新疆乌鲁木齐·统考三模)文物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蕴含着浓厚的历史记忆,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标识,也是当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就要让中华大地上的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讲述传奇故事,滋养国民情怀,增强国家实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出土于哪里?汉代时,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通道是什么?为保障这条通道的畅通、保护商旅来往,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汉代时,经过这条通道,西方有哪些商品传入中国?(请举两例)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产生于哪个朝代?这一时期的新疆地区文化和中原文化吸收互补,交流交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请举两例这一时期经新疆地区传入中原的艺术形式。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图1是什么?最早出现于何时?图2所说的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何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四大发明中哪一项发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哪两项发明对促进人类文化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4)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1.C
【详解】考查点:重文轻武。解题思路:题干的“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题干的“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表明北宋的文臣受到重用,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重文轻武,故C符合题意;休养生息是西汉初年实行的政策,排除A;兵民合一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外重内轻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故选C。
2.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960年”“陈桥驿”“以“宋”为政权名称”并结合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政权,A项正确;赵光义、 赵 普、 石守信与题意关键描述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3.B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的识,北宋时期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防止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有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B正确;北宋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不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A排除;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冗官的局面,不利于提高办事效率,C排除;北宋在地方设置通判监控地方知州,D排除。故选B。
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时期同时存在多个民族政权,不同的民族之间存在交流,所以阶段特征是政权并立,民族交融,C项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指的是夏商周时期,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指的是秦汉时期,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两方达成和议,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由此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澶渊之盟的影响,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6.C
【详解】据所学可知,辽和西夏建立政权后,在创制文字、铸造货币方面都是参照宋朝的形式创制的,这说明辽和西夏都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C项正确;文字字型和货币形式与汉字和中原政权流通的货币相似不能证明其民族已向农耕文明过渡,材料体现的是交融而不是并立、战和,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7.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南宋,为对金议和,秦桧谋害岳飞,成为千古冤案,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宋代,排除A项;秦桧、岳飞均是南宋初期人物,不是北宋、南宋末年,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8.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金军南下攻宋,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灾难,岳飞坚持抗金,精忠报国符合南宋人民渴望生活安定,发展经济的要求,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C正确;遭到诬陷,蒙受冤屈不是岳飞受后人尊敬的原因,排除A;率领岳家军打败的是金军,排除B;扭转了宋金对峙局面不符合史实,排除D。故选C。
9.D
【详解】根据题干诗中的“大散关是南宋政权的边界”是宋金和议后出现的情况。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双方战争不断,岳飞坚持抗金,岳飞班师后,南宋与金最终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D项正确;澶渊之盟北宋和辽朝的盟约;唐番会盟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史称"唐蕃会盟"; 宋夏和约是宋朝与西夏最后达成协议 ,都有题意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构成了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表明南方经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材料反映了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表明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没有涉及人口南迁与耕作技术的内容,排除AC项;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与题干“北宋”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公元2年北方人口密度远远大于南方,742年南方人口密度迅速增长,到1102年南方人口密度超过了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口密度变化,说明从汉代以来北方的人们开始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完成。选项B符合题意;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密度变化,与中外文化交流、疆域面积扩大和君主专制强化的内容不符,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宋朝时期,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C项正确;唐宋时代供外国商人聚居的场所,排除A项;宋朝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排除B项;瓦子是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地方,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的是;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9年统一全国;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他就是清太宗,A项正确;元昊建立西夏,阿骨打建立金,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C项符合题意;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排除A项;1227年,成吉思汗率领军队灭亡西夏,1234年灭金,排除B项;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根据材料“都省(中书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世祖(忽必烈)创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掌管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或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B项正确;北宋未实行行省制度,排除A项;明朝、清朝在元朝之后,与“始于”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17.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元朝时,中央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琉球及其附属岛屿,琉球就是今天的台湾,中国历史上中央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澎湖巡检司,A项正确;琉球巡检司 、南海巡检司 、台湾巡检司都不是元朝为加强东南地区的澎湖和琉球进行管辖,专门设置的管辖机构,排除BCD项。故选A项。
18.B
【详解】根据材料“唐朝以来,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在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B项正确;蒙古族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藏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藏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及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而题干所述为回族,排除C项;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满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9.C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商品经济发展和都市的繁荣景象,C项正确;司母戊鼎是我们研究商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排除A项;隋唐时期的筒车节省了人力,更有利于灌溉农田,而非曲辕犁,排除B项;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传播佛法、为中日友好交往作出贡献的是高僧鉴真,排除D项。故选C项。
20.A
【详解】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即“瓦子”。A项正确;手工业作坊是手工业制作的场所,排除B项;坊是住宅区,排除C项;市是商业区,不是娱乐区,排除D项。故选A项。
21.B
【详解】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据“它是两宋最为宏大的全民参与的社会歌声,在一首首长短句中,我们能窥视到两宋民众的日常生活。”及所学知识可知,“它”指的是词。选项B符合题意;诗是在唐朝时期流行,A排除;曲是在元朝时期流行,C排除;小说是在明清时期流行,D排除。故选择B。
22.B
【详解】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B项正确;《静夜思》是李白的作品,《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作品,《石壕吏》是杜甫的作品,排除ACD项。故选B项。
23.A
【详解】元代杂剧作家中,以关汉卿最负盛名,他的名作《窦娥冤》描写了弱女子窦娥遭人诬陷,最后被贪官斩首的悲惨故事,以此揭露当时的政治黑暗,因而人们常用“命比黄连还苦”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窦娥这个艺术形象出自《窦娥冤》。A项正确;《西厢记》、《牡丹亭》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窦娥冤》相比都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B
【详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意是说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在春节或元旦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B正确。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等,A排除;端午节的习俗是划龙舟、吃粽子等,C排除;中秋节的习俗是赏月、吃月饼等,D排除。故选B。
25.C
【详解】据题干信息“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了四通八达驿站,驿路畅通,驿站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有利于巩固统治、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故选C项;战争频繁说法与元朝史实不符,故排除A项;商业繁荣是驿路发达的影响,而不是它的原因,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农业发展状况,故排除D项。
26.D
【详解】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来做,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①不是宋朝的成就,应该排除ABC。所以答案选D。
27.A
【详解】南宋时指南针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A项正确;BCD项都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与“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28.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宋朝商贸繁荣促进了货币量的增长,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年间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宋金战争中宋军使用了火器,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D项正确;秦朝、汉朝、隋朝不满足材料的信息,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分析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中出现的“货币、指南针、船只”等信息可得出是宋朝。
(1)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太湖流域;水稻
(2)煤炭
(3)交子;北宋;四川地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市舶司
【解析】29.依据课本所学,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指的是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经济的发展,成为两宋重要的粮仓。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出现,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30.依据材料二: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燃薪者。”的意思是:东京拥有百万人口,人们的生活都依靠煤炭,没有一家是燃木柴的。其中的“石炭”是指煤炭。由此可以看出,宋朝煤炭业发达。
31.依据材料三图中的货币是交子。宋朝商业繁荣,在货币领域里,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交子的出现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32.依据课本所学,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33.(1)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作用:促进南方经济发展四川。
(3)市舶司
(4)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船业发达。
【解析】(1)
根据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宋史》”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这一变化最终完成于南宋时期。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它最早出现在四川地区。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和港口,宋朝政府设立了市舶司。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得益于政府的鼓励;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造船、航海技术发达等因素。
34.(1)“仁”,以德治国或实行德政;;荀子。
(2)苏轼;《资治通鉴》;编年体。
(3)《伤寒杂病论》,《天工开物》;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以民生为本。
(4)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要努力学习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继承、发展并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解析】(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他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主张“礼治”。
(2)
根据材料“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文学家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根据材料“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是《伤寒杂病论》。宋应星是明朝著名科学家,他的代表作是《天工开物》。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张仲景、宋应星和毕昇身上体现出来的以民为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
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要努力学习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继承、发展并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5.(1)新疆和田地区;丝绸之路;西域都护;葡萄,石榴,核桃,芝麻,胡萝卜等。
(2)唐朝;胡旋舞和胡乐等。
(3)司南,战国;北宋时期;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
(4)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与文化传承的关系;积极推进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化等。
【解析】(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汉代织锦护臂出土于新疆和田地区;汉武帝时期开辟沟通中西方的丝绸之路;公元前 60 年(汉宣帝时)设置西域都护,这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丝绸之路开通之后,经过这条通道,西方传入中国的有葡萄,石榴,核桃,芝麻,胡萝卜等。
(2)
唐三彩是唐朝著名的陶器工艺品;因此,材料二中的“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产生于唐朝;依据所学可知,此时新疆地区传入中原的艺术形式主要有胡旋舞和胡乐等。
(3)
依据三图片可知是战国初期的司南;依据图二中指南针和所学可知,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北宋时期;四大发明中火药为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而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促进人类文化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4)
依据材料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和所学可得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该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以及积极推进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