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壶口瀑布》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7《壶口瀑布》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2 10:2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壶口瀑布》同步练习题
一 、单选题。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青峰湖(簇拥/倒映)着广袤的蓝天和绵延的青山,像一位慈详和蔼的母亲,把①_________揽入自己温暖的怀抱。清风吹拂过来,轻轻揉皱湖水。涟漪缓缓地,一波一波亲吻着岸边的岩石。清澈透明的湖水将金黄的阳光梳了又梳,折了又折,镀在浅水里的岩石上,草株上。湖中的芦苇,悠闲地弯成几条长长的曲线,分不清哪一段是自己,哪一段是倒影。偶有鱼儿慢不经心地游过,②_________,闪烁起无数耀眼的光斑,似有数不清的金鱼银鱼在欢腾踊跃。而大多数时候,湖面是幽静的,好像智者的黑眸,(深邃/深情)而悠远;③_________。无疑,青峰湖是美的,不矫不饰,不矜不伐;美得真实,美得动人。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袤(mào) 慈详和蔼 B. 悠闲(yiōu) 清澈透明
C. 揉皱(zhòu) 慢不经心 D. 黑眸(móu) 不矫不饰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簇拥 深邃 B. 倒映 深邃
C. 倒映 深情 D. 簇拥 深情
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蓝天上飘浮的白云和青山放飞的小鸟 便打碎了明镜一般的湖面 仿佛一首含蓄而内敛的朦胧诗
B. 青山放飞的小鸟和蓝天上飘浮的白云 便打碎了明镜一般的湖面 仿佛一首朦胧诗,含蓄而内敛
C. 蓝天上飘浮的白云和青山放飞的小鸟 湖面便如同被打碎的明镜 仿佛一首朦胧诗,含蓄而内敛
D. 青山放飞的小鸟和蓝天上飘浮的白云 湖面便如同被打碎的明镜 仿佛一首含蓄而内敛的朦胧诗
4.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告诫 如丝如缕 寒噤 怒不可遏
B. 弥漫 勇往直前 迂回 前呼后拥
C. 横溢 推推搡搡 漩涡 千军万马
D. 刹时 博大宽厚 驰骋 振耳欲聋
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B. 没有灯红酒绿,没有前呼后拥,为抗击新冠疫情逆行的白衣天使们,成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C. 面对一些西方政客对“港区国安法”的无理指责和威胁,李华同学怒不可遏,非常生气。
D.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
6.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充当的句子成分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a)自己的个性;黄河被(b)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c)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d)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A. a B. b C. c D. d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C. 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 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B. 我不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哪部著作
C. 我每次读《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都会被阿长那淳朴的爱所感动。
D. 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9.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B. 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C. 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D. 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二 、综合性学习。
10.某校八年级(1)班要开展一次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2)如果你是该班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开场白,要求文明、得体,富有启发性。
(3)请你为这次活动设置三个栏目。



⑷有同学找来了黄河的相关材料,你能从下面的材料中提炼出哪些信息?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
[材料二] 50年代兰州市雁滩周边遍布红柳、芦苇,栖息斑头雁、高原山鹑等十几种鸟类,如今这些鸟已几乎没有了踪迹。60年代初,黄河甘肃段生长着花斑裸鲤、鲫、赤眼鳟等四十余种土著鱼,如今鱼类大大减少,有些已经绝迹。就连兰州人引以为傲的兰州特产青白石白兰瓜,近年来也因浇了受污染的黄河水而品质下降。
[材料三] 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 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者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侵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②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路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字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③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纸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 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沮泪如泉;或消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品晶的如丝如縷……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⑴“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分别有哪些特点?
⑵第①段画线句作者从几个角度描写自己眼中的壶口瀑布?
⑶试分析“人们只能俯视被急吸去的水流”中“吸”字的妙处?
⑷赏析第③段划线句。
⑸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壶口的黄河
肖铁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我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下游,水面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王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维希[注]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注] 埃米尔.路德维希(1881—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1)第①段写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描写了壶口黄河的景色,语言特点是什么?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这才是中国的河”有什么含意?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3.【答案】D;B;C;
【解析】(1)A.应为“慈祥”。B.“yiōu”应为“yōu”。C.应为“漫不经心”。
(2)倒映:物体的形象倒着映射到另一物体上。簇拥:紧紧围着。深邃:深奥,深沉。深情:感情深沉。B项符合题意。
(3)C.第①空,语序与上文的“蓝天”“青山”相对应;第②空,“湖面”作后面分句的主语,与下句话题统一;第③空,结构与前文一致。
4.【答案】D;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ABC.全部正确;
D.书写有误,“振耳欲聋”的“振”应为“震”。
故选D。
5.【答案】C;
【解析】 A.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B.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保护,形容达官显贵外出时的排场。C.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怒不可遏”包含“非常生气”,属于重复。D.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和浩大的声势。
6.【答案】C;
【解析】A、B、D三项都充当定语,C项充当补语。
7.【答案】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A项,“歌声”与“浮现”搭配不当,可删去“的歌声”;C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D项,有歧义,可改为“张教授身体瘦弱的父亲”。B项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故选B。
8.【答案】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学生要学会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是要对各标点符号表示的作用要清楚地了解,二是要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平时多注意。A项,“像一曲交响乐”与“一幅写意画”之间应用逗号连接;B项,是个陈述句,非疑问句,不应用问号,应用句号;D项,引用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是句中的一部分,“扑流萤”后的句号应删去。C项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故选C。
9.【答案】C;
【解析】A、B、D三项都运用了比喻。
10.【答案】(1)示例:不让母亲河流泪。拯救黄河,从我做起。
(2)示例:同学们,黄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去捡拾那些沉淀着文明印记的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吧!
(3)①收集有关黄河的成语 ②讲述有关黄河的故事 ③背诵描写黄河的诗歌;
⑷古代黄河环境优美,如今黄河环境破坏严重,鸟类鱼类大大减少,农产品品质下降,治理黄河迫在眉睫。
【解析】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创作公益广告的能力。公益广告是为了达到某种宣传目的得一种广告形式,应具有鼓动性、警示性和号召力。此题要围绕活动的主题设计公益广告,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示例:不让母亲河流泪。拯救黄河,从我做起。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拟写开场白的能力。拟写开场白,首先要注意称谓,同时要紧扣主题。此题要谈出对本次活动的认识和希望,语言要求文明、得体,富有启发性。示例:示例:同学们,黄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去捡拾那些沉淀着文明印记的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吧!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设置活动栏目的能力。拟写的栏目要有特色,同时要紧扣活动主题。 示例:①收集有关黄河的成语,②讲述有关黄河的故事 ;③背诵描写黄河的诗歌。
⑷此题主要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材料一,表现了古代的黄河环境优美;材料二,表现现在的黄河环境破坏日益严重,鱼、鸟等生物大量减少;材料三,突出了黄河治理的重要性。将这三点信息分点表述出来即可。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类题目,要注意:①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分条阐述;②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中心话题,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11.【答案】(1)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是:不太像瀑布,而像“一锅沸水”,水势浩大,涛声如雷,令人害怕;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真的是瀑布,景观丰富多样,有雄浑壮阔,有陡峭奇绝,有多姿多彩。
(2)先写其声,带着隐约的震撼;再写其雾,含着神秘;用一个比喻,描写其感观。三个角度,极尽渲染之能事。
(3)一个“吸”字,将壶口之水的气势、能量尽显无遗。
(4)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 的修辞手法,富有语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流在龙漕两边滩壁上散开的画面,赋予了黄河水流以生机活力。
(5)壶口瀑布那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给人一种鼓舞,一种力量,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我们要永远保持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此题可根据关键语句概括其特点。雨季特点,可由“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者的水”、“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侵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等语句概括得出答案:像一锅沸水,水势浩大,涛声如雷,感到害怕。枯季特点,由“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主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等语句概括出:景观丰富多样,多姿多彩。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品析。“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从听觉角度写其声势浩大,“河谷里雾气弥漫”写其雾气,有神秘感,“那河就像一锅正沸者的水”用比喻的手法写水的特点,画线句从三个方面三种角度写壶口瀑布给自己的感觉,富有感染力。可据此回答。
(3)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吸”字写出水流“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之猛烈,可见其能量之大,富于气势。
(4)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赏析语句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句式特点等入手。此题可从修辞角度着手,“或钻石觅缝,沮泪如泉;或消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既是排比,又是拟人,排比有增强语势的作用,拟人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写出了黄河水流在两边滩壁上散开的画面。
(5)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来谈。结合内容,围绕着“壶口瀑布体现了中华民族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精神”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11.【答案】(1)用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来衬托黄河的水,表明中国水的颜色就应该是黄河水的颜色,黄河水才能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
(2)①用词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②句式整齐,写出了黄河的气势。③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面对黄河的主观感受。
(3)①顺序:由远及近;由现实到历史。②好处:营造了一个宽广的时空,增加了内容的厚度。
(4)①壶口的黄河弥漫着黄色的漩涡,带有中国人的肤色。②壶口的黄河汹涌澎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③壶口的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解析】
(1)文中第①段写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以九寨沟的水“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的特点,来衬托黄河水“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的特点,从而凸显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
(2)第④段描写壶口的语句中的“陷”“高”“形似壶嘴”等用词形象,富有感染力;“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句式整齐,从侧面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如“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山谷形似壶嘴……心跳得能蹦出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面对黄河的主观感受。
(3)由第⑦段中“极目四望……一个壶口”等可知该段使用了“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由“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荆轲……”等可知该段使用了由现实到历史的写作顺序。两者结合,营造了一个宽广的时空,增加了内容的厚度。
(4)分析这句话的含意,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这”指代的是“壶口的黄河”,结合“壶口的黄河”“黄”的特点以及文意,不难得出答案。
第 页,共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