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第11课
我是一只小虫子
■文本解读
《我是一只小虫子》是一篇自述性散文,从小虫子的视角描述了小虫子生活中的苦与乐,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课文结构清晰,以“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的设问开头,然后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描述了当一只小虫子的“不好”与“真不错”。通篇运用拟人化的描写,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小虫子的世界,和小虫子一起懊恼,一起快乐。语言幽默、俏皮,富有童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小事物,想象力丰富,因此对于课文中所写到的内容,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心生热爱。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通过字理识字、联系旧知等方式认识“费、贪、屁、尿、股、脾、昏、晃”等16个生字,联系生活理解“昏头昏脑”等词语,读准多音字“泡”,借助以往的写字经验,端正地书写 “屁、尿、屎”等8个生字。
2.读出关联词前后的不同语气,体会其中的趣味。学会用“……因为……”说清当小虫子好不好。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当一只小虫子虽然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也有有趣的地方,感受小虫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重点:多形式识字,丰富积累。
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小虫子有趣的生活。
■设计理念
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再与同伴合作交流,阅读有期待,探究小虫子生活的趣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文字板贴、生字迷宫图、卡通响板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板块一:妙设身份,巧识字
(一)观图识虫,设身份
1.观图识虫。今天我们要来到奇妙的昆虫世界。出示屎壳郎、螳螂、蟋蟀等图片。学生看图,认读虫名。重点读准“屎壳郎” [1] 。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变身一只小蟋蟀,当一只小虫子。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指导停顿:我是一只/小虫子。
(二)勇闯迷宫,趣识字
1.引发疑问。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呢?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
2.初读课文。自由读文,出示要求:把课文读正确,难读的字词多拼读几遍,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3.学习活动一:多维识字,闯迷宫
①练一练:带拼音词语,自己拼读。②帮一帮:读给同桌听一听,难读的字词,同桌帮一帮。③考一考:词语去拼音,同桌一起闯迷宫。
畅谈发现,交流指导:
(1)“泡”多音字。
(2)部首识字:回顾《“贝”的故事》 [2] ,“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归类学习“费、贪”,引申“屎、尿、屁”,尸字旁的字大多和身体排泄物有关。
(3)有机结合课后题第二题,拓展同偏旁字理识字。
交流发现:加点的字都带有月字旁,都和人体有关,是人体的一部分。
板块二:朗读感悟,巧梳理
(一)学习活动二:说写结合,谈感受
①读一读,想一想。默读课文,你觉得做一只小虫子好不好?从课文中找到理由。②说一说,写一写。完成《课堂作业本》P42第5题。要求用上句式“做一只小虫子 ,因为 。”分级要求:☆☆说一说。☆☆☆写一写。③填一填,读一读。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我的伙伴们都说:“(当一只小虫子,一点都不好)。”不过,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我有很多小伙伴,每一个都(特别有意思)。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很(快乐)。
【设计意图:从图入手,将词语置于画面中,图文结合,直观形象地识字,并初步感受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昆虫的形象。倡导先学后教原则,充分利用课堂作业本,整合学会默读、圈找信息、整体感知、练习说话等多项能力于一体。】
(二)趣读搜寻,证“不好”
1. 明确观点。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出示第1自然段。
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我的伙伴们都说:“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都不好。”
教师引读: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我的伙伴们都说——学生跟读: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都不好。板贴: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都不好。
指导学生读出问与答的语气。
2. 观看视频,进入情境。
3. 学习活动三:细读情境,解深意
边读边想。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一只虫子,有哪些不好呢?用序号标出来。同桌交流,细数“不好”,顺序可以换吗?同桌合作,互读互演。选你最喜欢的一部分来读,加上动作、加上表情。读给同桌听一听,同桌评价。
(1)探究其一:
我们蹦蹦跳跳的时候,一定要看准地方,不然屁股会被苍耳刺痛的。
①认识苍耳。出示图片。复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3] :“苍耳妈妈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②情感体验。想象:如果没看准方向,被苍耳刺到,小虫子会是什么感受 追问:小虫子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又想说些什么呢?
③指导朗读:“不然”后面要稍作停顿。读出小虫子从快乐转变到伤心的语气。
(2)探究其二:
一不留神,我们会蹦进很深很深的水里,被淹得昏头昏脑。其实,那深水只是小狗撒的一泡尿。
①理解“昏头昏脑”:头脑发昏,晕头转向。唤起生活体验,什么时候你感觉昏头昏脑?预设:坐车时、发烧时……
②指导朗读:强调“很深很深”“昏头昏脑”“一泡尿”。
(3)探究其三:
孩子们都觉得毛茸茸的小鸟很可爱,但我们小虫子没有谁会喜欢小鸟。
①提出疑问:毛茸茸的小鸟这么可爱,为什么都不喜欢呢?
回答句式:我们小虫子没有谁会喜欢小鸟,因为 。
②指导朗读:强调“没有谁”,“但”后稍停顿,突出语意的转折。
③提取信息,学会概括。连起来说说,当一只小虫子有什么不好?
④自由想象拓展:除了这些不好,你猜当一只小虫子还有什么不好?
⑤补充“不好”。出示原文。我们的课文改编过,原文里还有一处不好。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围绕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努力做到以疑促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想象小虫子遭遇的危险,读懂“一点儿都不好”的原因。】
板块三:巩固总结,学写字
1. 出示儿歌,巩固生字。
小小虫子烦恼多,苍耳刺得屁股痛,一泡尿,淹昏脑,撞到小鸟快快逃。小小虫子趣事多,摇摇晃晃伸懒腰,一觉醒来洗把脸,免费列车去远方。小小虫子伙伴多,天牛螳螂屎壳郎,个个脾气不一样,一路相伴把歌唱。
(1)教师领读儿歌,小虫子卡通响板打节拍。
(2)学生拍手读。
2.指导书写“屁、尿、屎”。
(1)整体关照,发现规律。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屁、屎、尿”,引导学生发现“左上包围”的字的结构特点。“魔法棒”来帮忙,引导关注:里面部件往外伸。
(2)复习回顾“底、原”的写法 [4] :左上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撇画要写得伸展。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对照三星评价,同桌纠正。
★尸的“丿”要伸展。★里面部件往外伸。 ★最后一笔要舒展。
(4)交流展示,学生再练写。
【设计意图:复现生字,通过有趣的儿歌,复习巩固。比较发现共同处,通过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更好掌握书写要点。】
第二课时
板块一:听读训练,固基础
1.读题导入。
2.认读词语。
(1)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作业本P41第2题,星级评价。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情感朗读。师生对读第1自然段,男女对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知识复习,既复现生字,又帮助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板块二: 移情体验,找“趣味”
1.引读质疑,当一只小虫子又有什么有意思的地方呢?出示第3自然段。
不过,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
2.学习活动一:自由探究,品“有趣”
自主学习。自由读第3—7自然段,找出小虫子生活有意思的地方,用序号标出来。同桌交流。用上句式:因为 ,所以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
3.探究其一:(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想象画面,移情体验。你坐过特快列车吗?当时你有什么感受?当你坐在奔跑的狗狗身上,你想干什么去?
4.探究其二:(出示课文第5.6自然段)
学习活动二:圈圈画画,识伙伴
①默读第5.6自然段。圈画小伙伴。小虫子都有哪些小伙伴?②了解特点。这些小伙伴都有什么特点呢?请连线。 屎壳郎 贪吃 螳螂 脾气不好 天牛 搬运食物时不看路安全意识。小虫子走在外面一定要小心哦!因为 。
(1)介绍伙伴,品趣味。
①复现屎壳郎推粪球图片。屎壳郎在做什么?它怎么搬粪球呢?(屎壳郎在滚动一个比它身体大得多的粪球,而其它是头朝下,用后脚推动粪球。)有意思吗?
②复现螳螂图片。“它不会像我一样跳。”螳螂会跳吗?跳得好需要什么?螳螂有吗?难怪小虫子觉得真幸运,有意思吗?
③复现天牛图片。学生观察天牛。(有很长的触角,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教师解释“天牛”得名的原因。(天牛因为大如牛,善于在天空中飞翔,因而得天牛知名。)现在你知道天牛为什么爱顶小虫子了吗?有意思吗?
(2)深入思考,诉体会。
三个小伙伴的行为对小虫子来说其实并不友好,那小虫子为什么还觉得他们“每一个都特别有意思”呢?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虫子?
5.探究其三:(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
(1)指名朗读。小虫子,就请你“使劲快乐”地读一读吧!
(2)品读发现。你发现小虫子唱歌的秘密了吗?
(3)归纳提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虫子?
6.学习活动三:情景交融,诉体会
①再读课文,重新审视。结合课后题第1题。②同桌交流。“我是一只小虫子,生活中的我有时候_________,有时候______,还有时候__________。我是一只___________的虫子。” ③学生戴头饰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文字、想象画面、角色体验、感情朗读,让学生深入了解当一只小虫子的好处,从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板块三:交流拓展,写生字
1.课外联读,拓展提升。
推荐阅读《法布尔昆虫记(绘本)》、《蚯蚓的日记》。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从而激发孩子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
2.指导书写“使、股、净、劲”和“幸”。
(1)观察发现,关注结构。
“使、净”左窄右宽。“股、劲”左右等宽。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书写汉字,渗透抓关键笔画将汉字写端正的方法,力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书设计
11我是一只小虫子 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都不好。 好不好? 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 很多小伙伴,每一个都特别有意思。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
■教学反思
一、深入浅出,重基础。
1.归类识字。在教学过程中,联系旧知识字,迁移联系学生以往的识字经验,根据偏旁进行识字,如:贪、费、股、脾等。认识多音字,则放入具体语境中,分析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进而确定读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书写分层。本课要求写的字有8个。“屁、尿、屎”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股、劲、净、使”是左右结构,前两个字左右等宽,后两个字左窄右宽。教师引导观察归纳,学生更容易掌握。
二、自主探究,清思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以学习活动充分展开,孩子自主学习,与同伴合作探究,理清小虫子的生活“好与不好”。学生逐步掌握思考、合作的方法,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由“学会”变为“会学”。
三、多元探究,尊个性。
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神奇的昆虫世界,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多次反复使用“……因为……”的句式。关联词的巧妙使用,使文章变得轻松幽默,学生迁移应用时更有兴趣。
^1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注音:shǐ kelánɡ(口语里多读shǐ kelànɡ)。
^2 统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
^3 统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3课。
^4 统编本语文园地一“书写提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