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壶口瀑布》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7《壶口瀑布》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2 10:5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_ 《壶口瀑布》同步练习题
一 、单选题
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俯视(fǔ) 漩涡(xuán) 推推 搡搡(sǎng)
B. 霎时(shà) 雾 霭(ǎi) 怒不可 遏(è)
C. 告 诫(jiè) 出 轧(yà) 汩汩如泉(gǔ)
D. 驰 骋(chěng) 迂回(yū) 挟而不服(xié)
2.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郡县 应和 蝉娟 人声鼎沸 B. 精致 和煦 博大 震耳欲聋
C. 藉贯 妖娆 迂回 前呼后拥 D. 宽恕 驰骋 雾霭 迫不急待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B. 没有灯红酒绿,没有前呼后拥,为抗击新冠疫情逆行的白衣天使们,成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C. 面对一些西方政客对“港区国安法”的无理指责和威胁,李华同学怒不可遏,非常生气。
D.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
4.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________。
A. 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他们才会做出成就
B. 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C. 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方为求知者应有的品质
D. “苦”和“乐”相生相成,只有努力求知的人,才会以苦为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B. 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
C. 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
D.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B.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C.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D.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二 、综合性学习
7.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⑴[古之黄河]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再写出一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
⑵[近之黄河]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对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⑶[今之黄河]每年3月12日植树节,黄河入海口处的群众都会自发地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绿化大堤。为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
三 、现代文阅读
8.请阅读《壶口瀑布》选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⑴请联系前文,具体说说第一段中加点的“驰骋”一词呼应什么?好在何处?
⑵第2段“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中“宽”指的是: ______ ,窄”指的是 ______ 。
⑶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的句子。
“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
⑶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着力描摹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的壶口,又说它“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一一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壶口走笔
汽车刚转过一个山坳,便听到一种声音在轰鸣,嗡嗡隆隆的,如同大风劲吹,沉雷飞驰……我知道,那是壶口瀑布的回声。
其实,那个山坳离壶口还有两公里。
山崖一侧有一块相对平坦的所在,汽车紧傍着灰褐色的岩石停下,那位置和壶口瀑布平行。悬崖石阶二百多米处便是壶口瀑布,应当看得很真切的,但我的眼睛却突然模糊起来,看到的只是一片黄,深深沉沉的黄,浑浑厚厚的黄。河滩是黄的,河床是黄的,对岸的山是黄的,从那巨沟里翻滚下来的水也是黄的。它们组成一幅以黄为底色的硕大无朋的画,镶嵌在两山夹峙的河谷中,浑然天成,那般神奇,那般独具魅力。没有人能想到,黄河曲曲弯弯流淌几千里之后,能在山西和陕西两省间的峡谷中,把原本宽阔的河面猛然收缩,使松散的力猝然凝聚,经年累月,一条巨沟形成了,滚滚而来的黄水倒悬倾注,于是便有了惊涛骇浪,有了如雷的吼声……
在人们的意象中,大地是有魂灵的。魂灵在哪里 魂灵是什么 此时,我真切地感受到黄土地恩赐的灵光,这灵光饱含着血脉;血脉中激荡着清冽的水和浑黄的水。多少年来,灵光在闪烁,黄土地上有欢歌,也有悲歌;而这一切,作为黄土地的魂灵,最终奏出的都是动人的曲子。
那天本来是有太阳的。汽车在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黄土坡上行驶时,阳光把满坡的绿照得层次分明。然而壶口瀑布那一方的太阳却黯然失色,像一个很大的蛋黄悬在高空。有趣的是,浑黄的浪涛溅起的水花却白得耀眼,白得晶莹,从巨沟中飞起,又如同白色的珠子撒向空中。于是奇迹出现了:在河对岸浑黄的天宇下,一条彩虹隐约可见。
我注视着彩虹,再听那如雷的涛声,猛地想起那首雄壮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像我这般年龄的人,对那首歌是相当熟悉的。当年我们的抗日将士们出征,以黄河为背景,是一种象征。尽管他们不可能从壶口瀑布显出雄威的那一方域踏上征程,但他们的心境和气度却完全可以同翻卷咆哮的壶口瀑布相比照。黄土地的魂灵,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铁血男儿的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在黄河吼声的伴奏下,一股脑儿凝聚,又一股脑儿迸裂……正是在那血与火的交织中,他们杀出一个新天地,使黄土的魂灵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庄严和神圣!
壶口瀑布的气势动天地,泣鬼神,那可是对倒下的将士的祈祷与祝福、呼唤与抚慰 如果他们真的魂兮来归,此时此刻,他们一定会同大地的魂灵相拥相吻,那是怎样一种境界啊!
我带着一腔情感上的满足离开壶口瀑布,踏着河床坚硬的石和松软的沙,回到西岸灰褐色的山石旁,蓦然回首,那幅浑黄的画又呈现在我眼前,太阳仍在照着,隐约中又见彩虹,颜色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竟是那么协调,那么美!留下的几张照片,背景是黄的,黄天,黄地,黄水,还有黄皮肤的我。我很自豪,也很骄傲!
作者说:“此时,我真切地感到黄土地恩赐的灵光。”“灵光”在这里指什么 文中又多次提到“黄土地的魂灵”,从全文看,“黄土地的魂灵”又指的是什么
(2)“当年我们的抗日将士们出征,以黄河为背景,是一种象征。”结合黄河的特点与本文的主旨,从两个层面来说说“象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最后一段作者说“我带着一腔情感上的满足离开壶口瀑布”,作者为何会“满足”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散文通篇紧扣一个“黄”字,并且反复渲染黄色的河滩、河床、山和水,目的是在歌颂黄河壶口瀑布的惊涛骇浪和如雷吼声的惊人力量。
B.这篇散文以听壶口瀑布的吼声、看壶口瀑布的浪涛和想黄土地的魂灵为顺序组织材料,并且落笔在黄土地的魂灵上面。
C.这篇散文是从黄河之所以在壶口形成瀑布这个角度切入,然后用“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首歌过渡到主题的。
D.这篇散文借黄河在壶口猝然凝聚的壮观景象,歌颂了以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为特征的民族精神。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字音辨析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养成利用工具书及课后注释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加汉字读音的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同时还要注意多音字、同音异形字等特殊现象,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了。

C项中“出轧”的“轧”在这里应读“zhá”。
故选C。
2.【答案】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及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尤其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易混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A.应为:婵娟。
B.正确。
C.应为:籍贯。
D.应为:迫不及待。
故选B。
3.【答案】C;
【解析】 A.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B.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保护,形容达官显贵外出时的排场。C.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怒不可遏”包含“非常生气”,属于重复。D.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和浩大的声势。

4.【答案】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句子的衔接。句子的衔接,实际上是语言表达连贯性的体现。解答这类题型,要看语境是否相符,结构是否相应,主语是否相同,事理是否相承。

仔细阅读,结尾应为总结性的句子,根据语境,应为: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故选B。
5.【答案】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修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学生要以平日的勤加练习为前提,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只要能多做题,多思考,多交流,我们就会真正理解并掌握其中的规律。

A.两面对一面,可删去“否”。
B.无语病。
C.搭配不当,可改为: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改善。
D.成分残缺,删去“在……实现后”。
故选B。
6.【答案】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运用的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平时注意积累和区分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和特点,才能准确地辨析运用。

B句运用了拟人、排比修辞,其余三项是比喻。
故选B。
7.【答案】(1)(示例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示例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或“母亲河”)。
(3)(示例1)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
(示例2)你我携手,保护母亲河。;
【解析】(1)只要是描写黄河的诗句即可。
(2)回答此题除了读懂材料外,还要深入材料把握其中蕴含的对黄河的感情。
(3)宣传语要求能简明、得体地表达主题思想。
8.【答案】(1)“驰骋″呼应了前文“其势如千军万马″,生动地描绘出壶口瀑布处的黄河水汹涌奔腾的雄壮气势。
(2)五百米宽的河道 四十多米宽的深沟
(3)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河坚忍刚强、一往无前的气势。
(4)作者写黄河并不仅仅将它作为黄河来写,更是赋予它情感,将它当作人来写。
【解析】(1)此题主要考查呼应和词语赏析。第一问,“驰骋”:骑马奔跑。这个词正好呼应了前文“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一句。第二问,“驰骋”本是形容骑马奔跑,奔驰。这里是形容壶口瀑布处的黄河水汹涌奔腾的雄壮气势。以此来烘托激流澎湃,水流之急,水力之大。
(2)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要词语的理解。首先要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找到了问题就找到了答案。此题也不例外,答案就在问题的上文,“宽”指的是“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中“五百米宽的河道”,“窄”指的是“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中的“四十多米宽的深沟”。
(3)此题主要考查语句赏析能力。“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明显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黄河奔腾汹涌,一往无前的状态,表现了黄河坚忍刚强、愈挫愈勇的气势。
(4)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黄河的美不在终点,而在充满阳刚之气的惊涛拍岸的过程中,在惊雷行空般的咆哮声中。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以它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自然品格,孕育出中华民族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伟大品格。黄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与中华民族一脉相承。这些,恐怕就是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从“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一句分析,写黄河并不仅仅将它作为黄河来写,更是赋予它情感,将它当作人来写,把它当作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来写。
9.【答案】(1)壶口瀑布;民族精神。
(2)①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黄河为背景”出征象征为保卫祖国而战斗。②因黄河(壶口瀑布)雄浑的气势,“以黄河为背景”又象征以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完美结合的民族精神。(意思对即可)
(3)作者在观赏壶口瀑布时强烈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并为此感到自豪。
(4)A ;
【解析】
(1)此题主要考查徐盛对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第一问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第二问结合文章第⑦段中“黄土地的魂灵,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铁血男儿的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在黄河吼声的伴奏下,一股脑儿凝聚,又一股脑儿迸裂……”来思考。分析可知,“灵光”在这里指壶口瀑布;从全文看,“黄土地的魂灵”指的是民族精神。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句含义的把握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要正确理解文章的主题,准确把握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情感,运用简明的语言,顺畅的表达出来。此题需结合黄河的特点与本文的主旨,从两个层面来说“象征”的具体内容。示例:①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黄河为背景”出征象征为保卫祖国而战斗。②因黄河(壶口瀑布)雄浑的气势,“以黄河为背景”又象征以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完美结合的民族精神。
(3)本题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要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然后再审清题意,分析思考,能明白文中体现出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确定出文章的感情基调,最后再答题即可。结合文本内容,最后一段作者说“我带着一腔情感上的满足离开壶口瀑布”,作者感到“满足”,这是因为作者在观赏壶口瀑布时强烈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并为此感到自豪。
(4)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解读能力。分析这类题目,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判断。这篇散文以听壶口瀑布的吼声、看壶口瀑布的浪涛和想黄土地的魂灵,歌颂了以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为特征的民族精神。A项赏析有误,故选A。
第 页,共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