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四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中国(916年---1368年)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统编新教材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资料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时空定位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时空定位◎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时空定位高考考情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8【Ⅰ】26题:中国古代手工业—北宋民营手工业的发展4.浙江·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3.海南·唐宋时期南方耕地的开垦4.海南·南宋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1.天津·朱熹的民本思想;7.浙江·宋明理学13.北京·南宋南方地区小麦大规模的种植2019【Ⅱ】26·程颢理学3.海南·制瓷业;宋元海上丝绸之路;4.江苏·宋代市镇经济的发展;14.北京·宋代地方官员的“重农抑商”思想;2020【Ⅰ】26·宋代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种植4.江苏·宋明理学;4.海南·北宋商业的繁荣;6.浙江·“市”在南宋的发展2021【Ⅰ】27·重农抑商政策【Ⅱ】26·宋代理学家维护礼教纲常4.广东·元代经济管理措施;5.湖南·宋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6.浙江·宋代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20224.广东·宋代理学张载;4.湖南·南宋绘画3.山东·宋代纺织业6.浙江·宋代海外贸易4.湖北·宋朝的社会观念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备考方向1.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宋代儒学的复兴——理学;(2)辽宋夏金元文学艺术及科技的发展;(3)契丹、女真、党项及蒙古等少数民族的文字。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阶段特征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政治经济思想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前代;南方经济较快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海陆对外交往空前活跃。儒学走向思辨化、哲学化---理学,转型成熟;科技发明创造出现高峰(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成熟并走向世界);文艺平民化,世俗化,多元化;各族文化交融。从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夯实基础知识储备一:儒学的复兴——理学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儒学的发展历程春秋儒学创立战国显学大宗秦朝重创破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正统三教冲突交流发展受到挑战三教并行韩愈复兴汉代魏晋南北朝唐朝宋明明清之际儒学复兴理学盛行批判继承仍占主导新文化运动绝对否定地位动摇夯实基础知识储备一:儒学的复兴——理学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背景:1.必要性:(1)唐末以来社会动荡,儒家纲常受到巨大冲击,不能适应统治需要,宋代统治者重构政权合法性的愿望;(3)佛、道盛行,冲击儒学正统地位;(4)传统儒学日益僵化,缺乏创新与活力。(2)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伦理道德;2.可能性:(1)宋代封建经济的发展;(2)宋代科技的进步(活字印刷);(3)士大夫阶层的扩大(科举改革);(4)书院讲学盛行。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三大特征:注重思辨、回归原典、治国与修身想结合。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标志着儒学真正发展成一门哲学,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成熟阶段。夯实基础知识储备一:儒学的复兴——理学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二)理学的含义:理学,又称“道学”,指从宋代至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体系。(1)先声:韩愈等人(2)创立:北宋五子(3)集成:南宋朱熹(4)发展:陆王心学(5)衰落:明末清初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朱熹(1130-1200)北宋五子集大成者程朱理学夯实基础知识储备一:儒学的复兴——理学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三)理学的发展脉络:夯实基础知识储备一:儒学的复兴——理学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四)理学的思想内涵:代 表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程颐、程颢、朱熹(程朱理学)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法则,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事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夯实基础知识储备一:儒学的复兴——理学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五)儒学教育的探索:(六)理学的影响:核心突破知识拓展一:深入认识理学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1.理学对儒学的发展:核心突破知识拓展一:深入认识理学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2.程朱理学的特点:3.程朱理学的地位:核心突破知识拓展一:深入认识理学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4.评价:(1)积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的塑造。①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意识。②具有忧患意识,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鼓舞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崇尚仁义道德,重义轻利,自我约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④强调身体力行,自主自强,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局限: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禁锢人们的思想,对封建社会后期的变革起了一定阻碍作用。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夯实基础知识储备二: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项目特 点背 景代 表作品宋词婉约派配乐歌唱句式灵活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的需要。柳 永李清照《雨霖铃》《一剪梅》豪放派天下分裂,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众苦难。苏轼辛弃疾《念奴娇 赤壁怀古》《破阵子》元曲散曲灵活通俗配乐诗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地位低下,进去无望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杂剧散曲连缀歌唱,表达完整故事情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的需要。关汉卿王实甫《窦娥冤》《西厢记》宋元话本城市中说书的底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西湖三塔记》1.文学:夯实基础知识储备二: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2.艺术:项 目特 点代 表作品书法追求个性、不拘法度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等为宋代书法四大家。苏轼“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诗贴》宋徽宗书法——瘦金体绘画题材丰富,注重意境、笔墨张择端(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宋徽宗赵佶(北宋)花鸟画《芙蓉锦鸡图》王希孟(北宋)山水画《千里江山图》马远(南宋)山水画《梅石溪凫图》“残山剩水”夯实基础知识储备二: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3.科技:代表朝代表现印刷术宋朝火药宋朝指南针宋朝沈括北宋郭守敬元朝王祯元朝雕版印刷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量制造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型射击火器。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如简仪,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核心突破知识拓展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认识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1.原因(宋代):核心突破知识拓展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认识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2.影响: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纲要》(上)第12课P68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经济学史稿》根据材料分析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造纸术:文化普及、文明传承;印刷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解放;火 药:火药武器、骑士阶层;指南针: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总 之:推动欧洲社会转型。核心突破知识拓展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认识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3.不同境遇的原因: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鲁迅《电的利弊》中国西方经济农耕经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政治封建专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经济政策重农抑商重商主义思想思想(受纲常伦理)束缚思想解放(三大运动)外交闭关锁国殖民扩张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夯实基础知识储备三:少数民族的文字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本课小结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本课小结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及特点链接高考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1.(2019·全国Ⅱ卷·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解析】由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可知要以平静的心情欣赏万物,享受自然的乐趣,人们对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相同的,所以人应随着四季的变化享受自然的乐趣,保持内心的快乐,荣衰宠辱、春夏秋冬,与普通人一样高兴而来、怡然而去,体现了人和万物的相通之处,故选B项;道家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且材料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相通之处而非和谐共处,排除A项;材料强调静观其变,悠闲自得而非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排除C项;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程颢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排除D项。B链接高考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2.(2021·全国Ⅰ卷·26)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解析】从“以正风俗”、“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当时的理学家是反对婚姻论财的社会现象,主张维护以往的传统纲常礼教,故选B项;由“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理学家们并没有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排除A项;宋代政府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所以在民俗方面也反对婚姻论财,理学家的主张也是对这一现象的反对,所以理学家是维护政府的政策导向的,而不是背离,排除C项;宋代婚姻习俗变革表现为婚姻论财,而题干中理学家们是反对这一现象的,所以他们的主张并不是促成婚俗变革,排除D项。B链接高考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3.(2022·湖南卷·4)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 )A.艺术水准下降B.绘画题材集中C.画家地位不高D.世俗文化兴盛【解析】南宋时期绘画时选择“云里烟村雨里滩”是“不入时人眼”的,而当时 “入时人眼”的是“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了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于象征富贵的牡丹很是推崇,这反映了世俗文化的兴盛。故选D项。D链接高考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4.(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链接高考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5.(2020·全国Ⅰ卷·42)材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解析】题目要求“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可见本题主要是分析某一历史时期在一个或者多个方面的时代特征,如秦朝政治上的时代特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代思想上的时代特征是儒学成为正统,宋代经济上的时代特征是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明清经济上的时代特征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逐渐落后世界潮流。因此在拟定书名时,从各个朝代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时代特征入手,结合二轮通史的知识,列举出相关史实,进行分析论证,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