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课件(共36张PPT)--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课件(共36张PPT)--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1 14:2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八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统编新教材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1911-1928第八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第一至五单元第九、十单元第八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湖北省仙桃中学历史组·刘 涛统编新教材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资料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空定位阶段特征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政治: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共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大团结,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经济: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又萧条下去。3.思想文化: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逐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大革命的指导思想。高考考情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8【Ⅰ】29·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Ⅱ】29·孙中山加强党对革命的领导【Ⅲ】29·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江苏·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019【Ⅰ】29·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Ⅱ】29·五四运动的传播2020【Ⅱ】2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山东·五四运动时期的思想转变浙江·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2021【Ⅱ】29·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广东·中共三大调整革命策略湖南·五四运动2022【Ⅰ】29·五四运动时对古今中外事物看法的改变浙江6月·五四运动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备考方向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1.五四运动(历史意义);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国民革命(新三民主义)。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概念解析资产阶级等领导的民主革命被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旧民主主义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新阶级新思想新政党新革命1.原因:一战侵略势力日美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反抗情绪高涨欧美放松民族工业黄金时期无产阶级壮大①外部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②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快速发展;③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不断社大。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夯实基础知识储备一:新阶级——五四运动思考:一战是如何推动中国的革命运动的?一战侵略势力十月革命爆发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巴黎和会日美加紧侵略五四运动民族危机加深反抗情绪高涨欧美放松民族工业黄金时期无产阶级壮大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指明方向知识分子更加关注马克思列宁主义战胜国中国外交失败④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⑤导火索: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了弱国无外交);⑥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对内独裁,对外卖国)激化社会矛盾。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夯实基础知识储备一:新阶级——五四运动1.原因:时间第一阶段第二阶段1919.5.4-6月初1919.6.3-6月底中心北京上海主力学生工人方式罢课、游行罢课、罢工、罢市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二十一条”“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和约签字”结果取得初步胜利(放人、免职、拒签字)(1)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革命性);(2)学生、工人、商人多个阶层参加,联合斗争(群众性);(3)维护中国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爱国性);(4)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成功性)。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夯实基础知识储备一:新阶级——五四运动2.过程:3.特点:【2019全国2卷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B(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夯实基础知识储备一:新阶级——五四运动4.性质:1919年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2)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夯实基础知识储备一:新阶级——五四运动4.性质:在上海罢市的那一天,由首领召集会议,会上说:“我辈今日反政府有盗贼行为,则我辈自身,自不当再为盗贼。”最后决定,无论罢市多少日,所有扒手,一律停止盗窃行为,若有违背者,按帮规处罚。据捕房报告,罢市多日内无一件窃案。-----《广州日报.1999年5月4日“五四运动”80周年纪念刊》小偷罢盗军人支持【2018全国1卷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2019全国1卷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CA(3)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伟大思想启蒙运动。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夯实基础知识储备一:新阶级——五四运动4.性质: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夯实基础知识储备一:新阶级——五四运动5.意义: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1)思想文化:(2)政党建设: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3)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社会性质革命任务革命性质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群众基础革命前途革命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侵略)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三民主义(旧)马克思主义缺乏广泛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知识扩展1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代价值:(1)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2)以全民族行动激发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3)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夯实基础知识储备一:新阶级——五四运动俄国十月革命李大钊在《新青年》第6卷第5号辑成《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7年10月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岳麓版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第121页1919年5月1920年3月李大钊成立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0年8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夯实基础知识储备二:新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知识扩展2问题与主义之争材料1:“要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问题……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胡适1919.7《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材料 2:“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 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所以我们的运动,一方面固要研究实际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李大钊1919.8《再论问题与主义》李大钊: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社会革命。思考:胡适和李大钊分别持什么观点?问题与主义争论的实质是什么?胡适: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社会制度,宣扬资产 阶级改良主义。实质: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问题与主义的争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第一次论战,是社会革命论与社会改良主义的论战,它标志新文化运动内部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者的分裂开始。(1)思想:(2)阶级:(3)组织:(4)外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共产国际的帮助。1.条件(2021·全国甲卷高考·29)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C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夯实基础知识储备三:新政党——中共诞生(1)时间:1921年7月23日(2)地点:上海 → 嘉兴南湖(3)代表:毛泽东等13人2.诞生标志:中共“一大 ”的召开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夯实基础知识储备三:新政党——中共诞生(4)主要内容:①党的党名②奋斗目标③中心工作④中央机构 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5)意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何处?(1)新的领导阶级:全国统一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2)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3)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4)新的革命道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知识扩展3中共三次代表大会中共一大(1921.7.23)中共二大(1922)中共三大(1923)内容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中央机构:中央局。(书记陈独秀)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思考: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中共二大的脚踏实地主要指什么?为什么是脚踏实地?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制定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列强除军阀)和最高纲领(用阶级斗争的手段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2021·广东高考·8)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A决定:国共合作。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国民革命做了准备。(2021·全国乙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从图中任选两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次会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左图是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链接高考材料会议:中共一大、中共三大观点: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论证:①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提出“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这一纲领明显脱离中国国情,从《共产党宣言》中照搬而来。②1922年中共二大依据中国国情,制定最低纲领即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明确了中国革命的目标和任务。从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中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③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通过《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案》,确立了国共合作方针。④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迎来国民革命的高潮,经过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结论)总之在民主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从照搬理论到结合国情、从单纯依靠工人阶级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从弱小的无产阶级政党不断发展壮大。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链接高考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链接高考【2020·7浙江12】《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在评价1922-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时指出:“一方面,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就无法在毫无民主权利的条件下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这说明( )A.工农群众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D.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2018全国2卷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BC1.背景:(1)中共在开展工人运动时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3)共产国际的帮助;(2)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一再失败,认识到要改组国民党,同意与共产党合作;(4)共同的合作基础。民主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夯实基础知识储备四:新革命——国民大革命(1924-1927)(一)基础:国共合作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知识扩展4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之比较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反清反帝反封(军阀);(联俄)民权主义建立共和国反帝者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联共)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扶助农工)(2017.11·浙江高考·1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  )A.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B.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C.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D.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C新三民主义的意义理论意义:新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为三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实践意义:指导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1)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促成全国性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2.经过:(1)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合作(2)1924年国民党一大——合作形成的标志4.意义:3.合作方式:党内合作——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夯实基础知识储备四:新革命——国民大革命(1924-1927)(一)基础:国共合作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知识扩展4(1)容易使中共放弃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出现了陈独秀“右”倾错误。(2)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看待党内合作?(1)共产党员有双重身份,便于开展革命活动,有利于中共从工运低潮中走出来,更能在孙中山这面革命旗帜下广泛发动群众,组织革命力量,迎接革命高潮。(2)容易被国民党所接受,有利于改造国民党,使其获得新生,促使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2)目的:2.高潮:1.兴起:政治:1925年,国民政府(广州)成立;军队:整编国民革命军;基地: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国共合作后,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北伐战争(1926---1927年)(1)条件: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4)成果:歼灭吴、孙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迁都武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5)影响: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夯实基础知识储备四:新革命——国民大革命(1924-1927)(二)经过:1、标志:(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破裂(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完全破裂宁汉合流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革命任务;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原因:(1)主观:①中共年幼不够成熟,缺乏经验;②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2)客观:①帝国主义国家干涉破坏中国革命;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夯实基础知识储备四:新革命——国民大革命(1924-1927)(三)最终结果:失败4、教训: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①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革命统一战线领导;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国民大革命);③以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④有正规的革命军队——国民革命军。3.特点: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夯实基础知识储备四:新革命——国民大革命(1924-1927)(三)最终结果:失败1.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得了彻底胜利。
纠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五四运动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因此只能说取得了初步胜利,而不是取得了彻底胜利,其彻底性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
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易错诊断
2.中共一大对我国社会性质、革命对象和任务、革命性质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开始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
纠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 其所制定的党纲不符合中国实际,当时掌握政权的是北洋军阀而非资产阶级;中共二大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民主共和国。
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易错诊断
3.新文化运动前期,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相互角逐,马克思主义被淹没在其中。在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从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这一变化说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纠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五四运动之后,无产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而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改变了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的路径。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并未发生改变。
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易错诊断
4.北伐战争是由国民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所发动的统一战争,因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所以说北伐战争失败了。
纠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胜利了;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民革命失败了。
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易错诊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