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讲 人民解放战争 课件(共26张PPT)--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讲 人民解放战争 课件(共26张PPT)--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1 14:2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八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统编新教材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1911-1928第八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第一至五单元第九、十单元第八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湖北省仙桃中学历史组·刘 涛统编新教材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资料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时空定位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时空定位阶段特征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1.政治:抗战胜利后,和平建国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共主张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而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坚持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企图发动内战;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参与了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以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国民党仍然挑起内战,中共领导人民进行解放战争,最终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2.经济: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遭到摧残;国民政府滥发纸币等措施,使得国统区经济崩溃;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接管城市进行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探索。3.思想文化:国民党一党专政,使国统区人民思想受到了极大抑制;毛泽东思想成熟并进一步发展,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高考考情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时间全国卷地方卷考情分析2018【Ⅰ】·解放战争期间中共的外交探索江苏:三大战役北京:抗战胜利后期盼和平(1)考查角度:解放战争的过程,中共的政策(经济、外交、政治等)。(2)备考策略:集中关注中共胜利原因。2019【Ⅱ】·解放战争后期工作重心即将转移海南:国共内战2020【Ⅰ】·解放战争后期工作重心即将转移2021乙·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妇女地位提高广东:重庆谈判山东:西柏坡会议2022广东.9:解放战争的口号湖南.9:中共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备考方向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2.内战的爆发及经过;3.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及在大陆的灭亡;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意义。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知识储备一:抉择---民心所向的和谈夯实基础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一、抗战后的国际国内形势:1.国际:二战结束后,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对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反苏反共。2.国内:(1)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2)中国存在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A、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B、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方针。(3)国民党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知识储备一:抉择---民心所向的和谈夯实基础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二、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10.101.背景:国民党打出“和平建国”旗号,“假和平,真内战”。中共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2.过程:为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1945年8月底,中共中央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抵达重庆,进行谈判。3.成果:签订《双十协定》(2)不足: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1)内容:①和平建国、避免内战;②召开政协会议;③保证人民权利。知识储备一:抉择---民心所向的和谈夯实基础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三、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11.依据:《双十协定》2.概况: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3.成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治协议。4.结果:国民党当方面撕毁协议(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和平建国的梦想瞬间化为泡影。【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由巅峰走向破裂的转折点,不仅全面检讨了国民党的战后政策,确立了国民党战后政策的基本走向,而且着重讨论了政治协商会议与国共关系之相关问题,从而深刻地影响到战后国共关系的发展,并使此一关系由相对缓和而急转直下,基本终结了自政协开始的战后民主化进程,最终导致内战战火再起。知识储备二:较量---迫不得已的内战夯实基础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一、前线的较量:解放战争的进程(1946.6—1950.6)阶段时间战略重点结果/影响战略防御国民党全面进攻1946.6-1946.10中原解放区确定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军进攻的方针,粉碎其全面进攻。国民党重点进攻1947.3-1947.6陕北、山东①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②粉碎重点进攻(西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战略反攻1947.6-1948.9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战略决战1948.9-1949.1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胜利阶段1948.4-1950.6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统治。知识储备二:较量---迫不得已的内战夯实基础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二、后方的较量:1.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领域特征主要大事(史实)经济财经崩溃①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巧取豪夺,广大人民受到残酷压榨与剥削;②美国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排挤国货,民族工业陷入绝境;③滥发纸币,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政治专制独裁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②1946年11—12月,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③1948年,国民党召开“行宪”国民大会,以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第二条战线形成。外交对外卖国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特权。知识储备二:较量---迫不得已的内战夯实基础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二、后方的较量:第二条战线全面内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统区掀起了更强烈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人民民主运动。核心: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标志:1946年冬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意义:第二条战线的兴起发展,配合人民解放战争,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加广泛和巩固,使国民党反动派完全陷入孤立的困境。知识储备二:较量---迫不得已的内战夯实基础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二、后方的较量: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推翻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在推翻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48年,中共中央颁发文件指示;修订十地改革中损害中农权益的做法,要求对科学,教音,艺术工作者等知识分子加以教育和团结;对中小工商业和一般地主富农的工商业予以保护。上述指示()A.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B.维护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发展了科学教育事业D.实现了全国各阶级大团结B第二条战线知识储备二:较量---迫不得已的内战夯实基础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二、后方的较量:2.解放区的建设历史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抗战相持阶段人民解放战争土地政策(方针)土地革命(八七会议确定)“双减双交”土地改革(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承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作用意义土地革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积极性,也有利于团结地主阶级一致抗日。解放区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中国共产党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知识储备二:较量---迫不得已的内战夯实基础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近代以来各阶级对土地问题的探索主张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最终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①原则:平均分配土地。②评价:小农思想,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是空想。2.资产阶级:孙中山①内容: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②评价:不没收地主土地,是空头支票。3.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知识储备二:较量---迫不得已的内战夯实基础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二、后方的较量:3.解放区的建设(2)解放区的政权建设西北西南中南华北华东东北中南局1946.6华北局1948.5华东局1945.12西北局1945.10东北局1945.9西南局1947.7A.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①内容: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②意义: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B.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6.30)①内容: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②意义: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知识储备二:较量---迫不得已的内战夯实基础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二、后方的较量:3.解放区的建设(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内容:①基本方针: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②基本政策: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③工作重心: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④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全民族抗战1931—1945解放战争1946—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一)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史实知识储备三:胜利---民主革命的完成夯实基础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知识储备三:胜利---民主革命的完成夯实基础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二)意义:1.从近代中国革命角度: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新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2.从现代化发展角度:实现了民族独立,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建设、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3.从世界政治影响角度: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对国际格局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久远的影响。4.从社会主义发展角度: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知识储备三:胜利---民主革命的完成夯实基础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三)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失去民众支持。知识储备三:胜利---民主革命的完成夯实基础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四)中共胜利的原因。①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②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链接高考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2.(2021·广东高考·9)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C1.(2018·北京高考·18)图8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D链接高考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BC3.(2021 全国乙卷)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    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4.(2020全国Ⅲ.30)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  )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链接高考第20讲:人民解放战争5.(2020·全国Ⅰ卷高考·30)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  )A.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B.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C.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D.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6.(2019·全国Ⅱ卷高考·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C.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B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