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 》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吮吸( ) 2. 咀嚼( ) 3. 蜿蜒( ) 4. 巉岩( )
5. 耷拉( ) 6. 膝盖( ) 7. 黏膜( ) 8. 窒息( )
二 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填空
1. 课文节选自_______国小说家___________(人名)所写的______________(书名)。这篇小说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主要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积极思想。
2.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本文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主要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文字,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
有人问三个泥水匠:“你们在干什么?”甲说:“砌墙。”乙说:“挣钱。”丙说:“造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建筑。”十年后,甲手艺平平,被带班的给炒了鱿鱼;乙保住了饭碗,但只是个普通的泥水匠;丙却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师。
请分别从正面和反面两个角度叙述你读后的收获。
正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根据课文,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他蹲在苔藓地上,嘴里衔着一根骨头,吮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这从描写的角度看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这个人”发现比尔尸骨旁的那袋金子后,他没有拿走。你认为作品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课内阅读巩固
有一次,他在昏迷中给一个贴着他耳朵喘气的声音惊醒了。只见那只狼一跛一跛地往回跳,它因为身体虚弱,一失足摔了一跤。样子可笑极了,可是他一点也不觉得有趣。他甚至也不害怕。他已经虚弱到了极点,无力害怕了。不过,这一会,他的头脑却很清醒,于是他躺在那儿,细细地想。那条船离他不过四英里路,他把眼睛擦净之后,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它;同时,他还看见一条在光辉的大海里破浪前进的小船的白帆。可是,无论如何他也爬不完这四英里路。这一点,他是知道的,而且知道以后,他还非常镇静。他知道他连半英里路也爬不了。不过,他仍然要活下去。在经过了千辛万苦之后,他居然还会死掉,那未免太不合理了。命运对他实在他苛刻了。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也许,这种想法完全是发疯,不过,就是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
病狼摔跤,他却“一点也不觉得有趣”;病狼紧随,他却“不害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生存的希望很渺茫,从语段看,阻碍他生存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语段信息量较大,请说说你接受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课外阅读深化
①2000年5月,考古学家郭教授和其他4个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上足够的食物和淡水,分骑5峰骆驼从大沙漠边缘的小城出发,深入沙漠腹地300公里,对大沙漠中新发现的一座古墓进行考察。几天后,他们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踏上了归程。一天中午,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随着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得灰暗阴沉,5峰骆驼惊骇得筹措不前。
②“沙暴!”郭教授大声呼喊着,“快下骆驼,用睡袋罩住头!”罕见得特大沙暴持续了近40分钟。渐渐地,沙暴的呼啸声减弱了,人们陆续掀开了头上的睡袋。昏暗无天日的天空出现了亮色,沙漠恢复了先前的寂静和燥热。
③“骆驼呢?”有人惊叫着,驮着食品和水的骆驼在沙暴肆虐时受惊跑掉了。大家开始寻找。半个多小时后,只找到一箱饼干、几袋牛肉,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这是,向导在一块突起的石头前发现了一只羊皮水囊。大刘抢先冲上去想喝水,向导一把抢过来:“不要抢,水是大家的。”“我也有份,我先喝!”大刘毫不示弱,其他人随后也加入到争抢之中……
④“都不许动,把水囊给我!”一向和蔼可亲的郭教授突然取过向导手中的猎枪,以不可抗拒的口吻喝道。“从今天起,由我决定水的分配!”他从水囊中倒出一杯水,说:“每人只能喝两口,谁也不许多喝。”大刘咄咄逼人地问:“你也只喝两口?”郭教授平静地说道:“我只喝一口。”杯子最先递到向导手中,他慎重地喝了两口,宛如品尝世上最醇美的甘露。轮到大刘了,他_____________喝了两大口水……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______________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太阳想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大刘忍不住喊起来:“教授,我的喉咙又冒烟了,再给我点水吧!”郭教授似乎没有听到,未作出任何反应。突然,大刘猛地向郭教授冲过来,想抢夺水囊。“乓”一声枪响,子弹射在大刘脚前的沙地上,郭教授真敢开枪!大刘悻悻地回到了队伍中。
⑤一连三天,因为每次只喝一小口水,郭教授已感到头晕目眩,全身乏力,他不由担忧起来。第四天当人们醒来时候,郭教授已倒好了大半杯子,分喝了水后,他宣布了新的用水规定:“从现在起,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喝水囊中的水!”没有人反对,因为郭教授每次喝水比谁都少,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⑥下午,向导突然惊叫起来:“我们快到了!”萎靡不振的队伍开始活跃起来。大刘回头朝郭教授喊道:“教授,明天就要到小城了,我们可以喝点水吗?”的确,整整一上午都没有喝水了。郭教授没什么反应,身体踉跄着要摔倒在大刘的怀里。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有人提议给郭教授喝口水,大刘拒绝了。他命令大家轮流背着郭教授继续赶路,自己则提着猎枪喝水囊走在队伍后面。赶了一段路后,有人提出要喝水,大刘断然拒绝:“还不到时候!”
⑦遇到沙暴的第五天,这支历尽艰辛的队伍终于回到了小城。直到这时,大刘也没有再让大家喝一口水。有人抱怨大刘比教授更苛刻。大刘没有辩解,轻轻打开水囊的盖儿,水囊里就已经没有一滴水了,看上去依然鼓鼓的水囊里,是郭教授悄悄装进的沙子。
⑧跋涉艰难绝境,有信心和勇气是穿越生死的惟一支撑,那就是希望啊。
⑨几年后的访谈中,这些死里逃生的人在被追问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时,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这次历险,几乎说着同一句话:“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第③段画线句“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联系上下文,队员们“恐惧”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第④段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恰当的词语,并简述理由。
(1)“轮到大刘了,他_____________喝了两大口水……”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______________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⑥段画线句“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根据文意,写出教授叮嘱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写作训练
本文的心理描写是相当成功的,请你就某一亲身经历的事,描写人物当时的心理,字数不限。
答案
一 1.shǔn 2.jué 3.wān 4.chán 5.dā 6.xī 7.nián 8.zhì
二 1. 美 杰克·伦敦 <<热爱生命>> 一个身处绝境,濒临死亡的人,在顽强的求生意识和钢铁般的意志作用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搏斗,终于战胜了饥饿、伤病、寒冷及野兽的威胁而起死回生 人类战胜自然,生战胜死
2. “他”或“这个人” 他战胜病痛、战胜野兽、战胜命运的经过 渺无人烟的苍茫荒野
三 正面:欣赏自己的工作将是自己成功的前提。反面:藐视自己工作的人不可能产生不平凡的业绩。
四 1. 属于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生动而深刻的反映出“这个人”为了生存与艰苦环境作斗争,坚韧顽强的硬汉形象。
2. 这样的安排正是作品的意义所在。人之为人的可贵就在此举。生命对于我们来讲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决不能因为贪婪而丢失生命。(言之有理即可)
五 1. 毕竟狼是想吃掉他,所以不会觉得有趣;自己也虚弱到极点,已无力害怕了。
2. ①自己身体虚弱到极点。
②离给他生存希望的海边小船还有遥不可及的四英里路。
③一只狼一直没有放弃吃掉他的希望紧随其后。
3. ①他身体很虚弱。
②狼吃掉他的危险时刻相随。
③生存的希望很小。
④他不想死,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六 1. 没有找到水。
2.(1)猛(“拼命”、“毫不客气”等) 突出大刘鲁莽直率
(2)轻轻(“缓缓”、“慢慢”等) 突出教授沉着冷静,顾全大局。
3. 要求:符合情境,与守护水囊、走出沙漠有关。
4. 要点:(1)给人以战胜死亡、走出沙漠的勇气和信心(给人以生的希望)。
(2)激励人们去战胜人生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
第8课 热爱生命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踉跄、窒息、辗转、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词语,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2、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3、体会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知识链接】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杰克·伦敦在十几年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
【学法指津】
学习本文,首先要认真阅读全文,思考:小说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哪些生死考验?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顽强地生存下来?然后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描写主人公与恐惧、疲倦、病狼作斗争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有何作用。同时抓住文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进行品味,以此来深切领悟主人公对生命的热爱追求,领悟人的伟大与坚强。此外,本文情节环环相扣,波澜起伏,语言朴素、精炼,学习时要细心体味。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舐( ) 巉( )岩 黏( )膜 踉跄( )( )
鲦( )鱼 骸( )骨 吹毛求疵( ) 窒( )息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束手无策:
转瞬即逝:
踉踉跄跄:
吹毛求疵:
奄奄一息:
窒息: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朗读课文,给文章标出层次,并概括大意。
(2)复述故事内容:
(3)小说的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 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顽强地生存下来?
4、请归纳文章主旨。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学完本课后,你还有什么疑惑没有解决,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研讨。
【拓展创新】
当同学们遇到类似困难的时候,会怎么做呢?谈一点自己的感触。
【自测提升】
积累运用
4、 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当下这人,不以拾银为喜,反以还银为安。衣冠君子中,多有见利忘义的,此人却有这等见识,正所谓: 万贯钱财如粪土, 。
A.千两纹银不以喜 B.一分义气传千古
C.一分仁义值千金 D.千里还银义气存
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①张悟本掀起的所谓“绿豆治病”热,与过去出现的“鸡血”热、“红茶菌”热等,都是骗子利用人们重视保健的心理,以偏概全、以假乱真制造的种种养生鬼话。
②对于假冒伪劣的东西,质疑精神是“防被骗”的利器。
③比如,说绿豆汤对一切人都具有包治百病的功效,那么,中医赖以立命的“辩证论治”“阴阳平衡”等原理,不统统被推翻了吗?
④质疑精神,就是不轻信,不盲从,遇事多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
⑤戳穿这些鬼话并不难,只要带点质疑精神去考察一下,就会发现它们的破绽,发现它们都是“皇帝的新装”。
A.④②①⑤③ B.④②①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①④②⑤③
6、给下列一则新闻加上恰当的标题,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 )
为加速明月山旅游升级,推进富民增收工程建设,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将联手广州建工集团,海纳粮油集团,共同打造全国富含硒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据了解,示范基地占地约7000亩,充分利用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土地富含硒元素这一天然优势,及温汤至潭下半封闭式的地理优势,结合旅游经济发展,采用纯天然种养方式,对温汤至潭下所有宜耕、宜种、宜林土地、山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示范基地内禁绝使用农药、化肥、转基因饲料等,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示范基地内农产品达到国际农产品出口标准。
明月山旅游升级,推进富民增收工程建设。
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联手打造示范基地。
明月山打造全国富硒有机农业示范基地。
明月山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示范基地内农产品达到国际农产品出口标准。
二、课内阅读(11分)
下午,这个人发现了一些痕迹,那是另外一个人留下的,他不是走,而是爬的他认为可能是比尔,不过他只是漠不关心地想想罢了他并没有什么好奇心事实上,他早已失去了兴致和热情他已经不再感到痛苦了他的胃和神经都睡着了但是内在的生命却逼着他前进他非常疲倦,然而他的生命却不愿死去正因为生命不愿死,他才仍然要吃沼地上的浆果和鲦鱼,喝热水,一直提防着那只病狼 他跟着那个挣扎前进的人的痕迹向前走去,不久就走到了尽头——潮湿的苔藓上摊着几根才啃光的骨头,附近还有许多狼的脚樱他发现了一个跟他自己的那个一模一样的厚实的鹿皮口袋,但已经给尖利的牙齿咬破了他那无力的手已经拿不动这样沉重的袋子了,可是他到底把它提起来了比尔至死都带着它哈哈!他可以嘲笑比尔了他可以活下去,把它带到光辉的海洋里那条船上他的笑声粗厉可怕,跟乌鸦的怪叫一样,而那条病狼也随着他,一阵阵地惨嗥突然间,他不笑了如果这真是比尔的骸骨,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如果这些有红有白,啃得精光的骨头,真是比尔的话?他转身走开了不错,比尔抛弃了他;但是他不愿意拿走那袋金子,也不愿意吮吸比尔的骨头不过,如果事情掉个头的话,比尔也许会做得出来的,他一面摇摇晃晃地前进,一面暗暗想着这些情形4、根据选文有关内容,你能设想他与比尔之间曾经发生了什么事吗?用自己的话概述出来。(2分)??
5、如何理解“然而他的生命却不愿死去”这句话?(2分)?? ??9、如果比尔没有抛弃他,你觉得他们能走出困境吗?请说明你的理由。(2分)
三、课外阅读(13分)
善待苦难 章剑和
①如果你只剩下一只眼睛,你会不会哭泣?如果你少了一条腿,作会不会悲伤?如果你失去了一双手,你是不是会病不欲生?如果你同时失去了一只眼睛。一条腿、一双手,你还活得下去吗?
②然而就有这样一个人,在他16岁那年,因事故失去了一条腿、一双手,后来又失去了一只眼睛。他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活出了风采,活出了快乐。
③他就是台湾青年奖章获得者、台湾十大杰出青年谢坤山,他用嘴咬着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的自传《我是谢坤山》在台湾出版后立即引起了轰动并成为畅销书,现又被香港特区政府推荐为“十大好书”之一。几年来,他在国内外的演讲超过百次,由他参加的自传体电视剧即将开机,美国的〈读者文摘〉将用 19种语言向全世界隆重推出其挑战生命极限的传奇故事。
④谢坤山的经历,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那就是要学会寻找快乐,遇事多往光明处想,这样,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在一次与内地少年儿童的对话中,有观众问谢坤山有什么礼物送给孩子们时,他答道:“珍惜你们现在拥有的吧,要知道你们现在有多幸福,不要只计较自己没有的,而要多想想已经拥有的,这样的人才会快乐,遇到挫折才不会绝望。想想看,就算天塌下来,你们也比我多两只手撑着啊!”
⑤残缺是一种痛苦,它会让你伤心落泪;残缺也是一种财富,它会让你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坚强、坚韧。
⑥苦难并不意味着永远苦难、幸福也不意味着永远幸福。生活有时会违反常规,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在许多时候,幸福往往会变成一过减法题,一点点减去你的命志和气魄;而苦难却成为一道加法题,不断地加上你的梦想、努力和汗水,累积起来,你就拉上了成功的手。
⑦人们最出色的成绩往往是在身处逆境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美国曾抽查了1000位财富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富翁.调查了他们的生活,结果发现,他们大都出生在普通人家,甚至有一部分人的少年是在贫民窟里度过的。生活有时真的像魔术,会变幻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
⑧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认识到苦难本身蕴会着无尽的契机。如果你认为苦难是一道减法题。那么它的答案作已经知道,它将减去你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如果你认为苦难是一道加法题,那么演算的结果,可能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⑨在人生的长河中,失败与苦难都是难免的,关键是你如何对待它们。
10、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1、.文章叙述谢坤山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12、如何理解第④段中谢坤山送给孩子们的礼物?(3分)
13、“人们最出色的成绩往往是在身处逆境下做出的”,你能够举出一个例子来证明这句话吗?(3分)
14、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3分)
8、热爱生命
【自主学习】
1、shì chán nián liàngqiàng tiáo hái cī zhī
2、略
3、(1)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6),写主人公在饥饿与疲惫的情况下,借助意志力艰难地前行;第二部分(7-22),写一只病狼尾随主人公,开始了漫长的人与狼的对峙;第三部分(23-27),写主人公与狼殊死搏斗,最终获得了胜利。
(2)《热爱生命》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他发现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3)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有饥饿、恶劣的天气(“接下来是几天可怕的雨雪”)、个人体力的极度虚弱、伤病以及野兽的威胁(“这地方的狼很多”)等。他之所以能战胜这些并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他虽然身体衰弱无比。并且时常处于昏迷之中,却有着惊人的意志力。在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至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作品所要弘扬的正是这样—种硬汉精神。
【合作探究】
一、略
二、比尔无视同伴对自己的呼喊,虽有能力,却先倒下了。这正是──背弃良知的懦弱人性的悲剧。
三、“他”还与恐惧抗争。
四、略
五、可结合语句分析,如:
1、“这些残骨在一个钟头前还是一头小驯鹿,一面尖叫,一面飞奔,非常活跃。” 这是一个残缺的生命的一种对活力、健康的本能的虚构。小驯鹿的死,似乎也预示着他在不久也会有相同的下场,这是一种同病相怜的悲哀。作者在这里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没有用深奥的语言,但朴实的语言中却有很深的言外之意。 2、“于是,慢慢地,就在狼无力地挣扎着,他的手无力地掐着的时候,他的另一只手已经慢慢摸过来,一手把狼抓住。”“无力”的狼、“无力”的手,形象地写出了人与狼的当时的境况,而“慢慢地”“一下”却又写出了人的计谋已久,也预示了人的最终获胜。
自测提升
1、C 2、A 3、C
4、他和比尔一起去西部淘金,在返回途中陷入困境,而他又受伤了比尔不愿被他拖累,同时为了独呑金子,就抛下他独自走了5、在面临绝境时,他的求生本能使他不轻言放弃,这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6、比尔至死都带着它? 他可以活下去,把它带到光辉的海洋里那条船上7、反问?? 他不能嘲笑比尔因为他也可能步比尔的后尘,遭受同样的厄运同时,他仍然坚守着做人的道德良知虽然朋友比尔曾卑鄙地把他抛弃,但他不会幸灾乐祸,人之为人的价值就显示在这里8、对比??? 用比尔的贪婪自私卑劣衬托处他精神的可贵,身处困境依然保持做人的道德良知9、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10、(我们要)善待苦难 11、引出要论述的“善待苦难”的话题,希望我们学会寻找快乐,遇事多往光明处想 12、遇事多往好处想,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才会快乐,才会不怕挫折。13、示例:司马迁身受酷刑,但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曹雪芹举家食粥却写出了中国古典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红楼梦》 14、事例论证:如第⑦段中关于美画富翁的调查;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如第⑥段 (写其中一种即可)
《第8课 热爱生命》
教学目标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2.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文学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3.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研读品味精彩片段,领悟课文震撼人心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课文,查阅作者等相关资料;
教师查阅作者、作品等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从呱呱坠地起,你们已走过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对生命都有过怎样的认识呢?
多媒体展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今天,我们将借助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感受“人”生命的伟大、坚强。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1.学生自主介绍搜集的有关资料。
2.教师整理补充:杰克·伦敦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部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荒野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等。《热爱生命》曾受到列宁的赞赏,列宁在逝世的前几天,手里还捧着它。
三、整体感知
1.看题目,有何感想,喜欢这个标题吗,为什么?
提示:引导学生由题目进行联想。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标出生字、词语,查工具书注音释义(可以适当补充):
嶝岩(chán):高而险的山岩。 踉跄(liàng qiàng):走路不稳。 辗转(zhǎn zhuǎn):①(身体)翻来覆去。②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吹毛求疵(cī):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疵,缺点、毛病。 骸骨(hái)鲦鱼(tiáo)窒息(zhì)
(2)提炼故事主要情节后复述梗概,在复述的基础上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提醒学生注意表示时间的词句,概括了解主人公在短暂而又漫长的时间中痛苦煎熬的情形;感受人物强烈的求生欲望和生命本身巨大的潜在能量。然后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理清课文主线,思考课文写了怎样一个故事,展现了哪几个画面?主人公在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
提示:课文是小说的节选,写一位淘金者在求生的旅途的种种遭遇、感受以及他对生命的渴求。首先写到主人公恐惧的心理,因为狼嚎的声音而恐惧;到傍晚产生了矛盾的心理,死也许就是解脱。以后的几天中,他凭着生命的意识前进,在极度虚弱时,他看到了希望──一只大船,同时也遇到死敌──病狼;于是出现人狼对峙──同样虚弱的人与狼的对峙。在濒临死亡的时候,他靠近了大船,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人与狼也开始挑战生命的极限,进行了一场闻所未闻的生死决斗。可以通过板书展示文章的主线:
饥饿觅食(狼嚎、恐惧、矛盾)──产生幻觉(遇大船,“激动”、麻木)──遇病狼(冷静、沉着)──与狼决斗(超越极限)──战胜病狼
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提示:这是一支弘扬生命的赞歌,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战胜它们。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
③自读感触最深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朗读令自己心灵震动的句子,并简要谈谈为什么。
各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四、研读赏析
阅读课文,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小说之所以产生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课文通过“他”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命垂危者求生的画面,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如此顽强?在塑造这一人物时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1.共同赏析精彩片段。
(1)抽读52页第二、三自然段写主人公见到驯鹿骨头的段落:
“这些残骨在一个钟头以前还是一头小驯鹿……难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吗?生命就是这样吗,呃?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
“他蹲在苔藓地上,嘴里衔着一根骨头,吮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有时砸到自己的指头,使他一时感到惊奇的是,他并不觉得很痛。”
提示:这是在主人公饥饿难忍、无处觅食之时的思维独白和动作描写,一头可爱的小驯鹿只剩下了骨头,他联想到什么呢?(联想到自己,联想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这说明即使的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
那他是否消沉,退缩呢?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即使生肉、碎骨也让他感到欣喜,可见对生命的热爱,对生的渴求。同时他不觉得痛则说明身体的虚弱,反应开始迟钝了。
(2)人和病狼最后较量的情节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可齐读最后两段:
“他只是从梦里慢慢苏醒过来,觉得有条舌头在顺着他的一只手舐去……这个人已经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
在这部分中,写到了他的感受,突出了心理活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人与狼搏斗的动作、过程是怎样的。哪些词语或句子用得最精彩?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最后为什么能战胜狼呢?
牙咬手,手抓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搏斗方式,只有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样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间才有可能发生。牙和手都无力了,可是人终于用另一只手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了。几分钟后,人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双手已无力把狼掐死。可是他还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终于,狼死掉了,像“铅液”一样的狼血灌入人的胃里。人战胜了狼,杀死了狼,喝了狼的血,而不是相反。通过上述对主人公内心世界和细节、动作的刻画,揭示了主人公身处困境却不肯向困难低头,顽强不屈同自然作坚决斗争的坚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可以反复阅读,把握语气,体味情感。
(2)同时,主人公也在同自然和自身弱点的斗争中不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求生的信念,培养了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勇敢精神,成为顽强不屈、具有超人勇气的强者。
2.学生自由解读其他部分,感悟生命:找出自己感悟较深或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谈认识,谈感受,体会这样写的作用。重点从人物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
示例:
1)课文中写他见到比尔的骨头时,“突然间,他不笑了。如果这真是比尔的骸骨,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如果这些有红有白,啃得精光的骨头,真是比尔的话?”
主人公从这一堆有红有白,被狼啃得精光的骨头中,看到了一种可怕的凶兆:难到比尔的命运不正是自己将要面临的残酷现实吗?同时主人公那宽厚善良的心也展现在我们面前,虽然他有许多理由怨恨和鄙视死掉的同伴,然而这种感情却一下子为他对死者的怜悯所抵消了。
2)课文写到他已靠近那希望之船,却可望而不可即,“那条船离他不过四英里路……无论如何他也爬不完这四英里路。这一点,他是知道的,而且知道以后,他还非常镇静”“他仍要活下去……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即使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
多么坚强有力的生命意志和求生的精神!
作家紧接着用比喻,用动作烘托心理,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精力殆尽仍不屈服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鲜明地把他奋力抗争的感人动态烘托出来。
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涨潮,“一涨再涨,一点一点地淹没他的意志”,但是他还“用无力的双手划着,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也就是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找到一丝毅力,比较坚强地划着”。出色的描写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人物虽虚弱到极点而心灵执著的情态。它揭示了主人公战胜病狼的主观原因,衬托出他坚强不屈的性格。
提示:不同的学生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理解不同,欣赏的角度不同,对课文的理解自然会有所不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应充分肯定。
3.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边阅读边圈点批注。
4.小说的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顽强地生存下来?
点拨: 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有饥饿、恶劣的天气(“接下来是几天可怕的雨雪”)、个人体力的极度虚弱、伤病以及野兽的威胁(“这地方的狼很多”)等。他之所以能战胜这些并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他虽然身体衰弱无比。并时常处于昏迷之中,却有着惊人的意志力。在这场与自然、与自我的生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极为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作品所要弘扬的正是这种硬汉精神。
5.小说的象征意味非常浓厚,这是西方许多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请揣摩文中显著的象征物“狼”的隐喻。
点拨:杰克·伦敦本人“为生存而拼搏”并获得成功,他喜欢用“狼”自比,小说中的场景设计无疑是他对当时社会环境感受的体现。艰难爬行的主人公和一直尾随其后的饥饿不堪、奄奄一息的狼所面临的选择是简单而清晰的:要么战胜对方生存下去,要么被对方战胜,沦为牺牲品。主人公以他坚毅勇敢的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生命意志,在同狼的最后搏斗中取胜,成为真正的“强者”。小说启示人们,生命是神奇而宝贵的,只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才能让生命光芒四射。
明确:文中的“狼”可以看作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的一种隐喻。
6.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点拨: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逼真性的高度统一,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一方面,这篇小说的整个故事情节都带有传奇色彩:作者将主人公安置到一个困苦险恶到极点的生存环境中,让其经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考验;另一方面,这又是一篇极为逼真的小说,我们在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很难找到人为编造的痕迹,作者准确地摹拟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与意识活动,非常逼真地展示了一个疲惫、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艰难求生过程,其“真实性”可谓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二、拓展训练
1.“他”是小说的主人公,可文中一直没有名字,是作者的失误吗?谈谈自己的想法。
2.课外阅读《热爱生命》全文。
3.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热爱生命的资料,并谈感受。
4.我们时常在各种媒体中看到中学生因生活、学习的不如意而自残,甚至轻生,学习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启发?你能对他们说点什么吗?(可根据情况选择内容)
教后反思: